关于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大班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逐渐发达、探索、动手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了,所以在选择大班活动内容时,应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满足探索操作的欲望,使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复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复制现象,并感受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呢?我预设了这个科学探索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与多种材料的互动中,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复制现象,激发探索的欲望和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中我制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体验复制的乐趣。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活动重点。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情境,把许多相同的水果模型凌乱的放在地上,请小朋友帮售货员阿姨收拾还没来得及整理的货物。这样的'开头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大家纷纷要求帮忙整理。更在他们自己的动手整理中发现了秘密: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更以这些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提问引出了下面的操作环节。
第二环节:根据纲要,本着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目的,我以超市货物不够为由,激发幼儿动脑为超市制作货物。为活动的操作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剪刀、拷贝纸、橡皮泥、印章、印泥水彩笔等。制作结束后帮助幼儿分析没有制作出一摸一样货物的原因,更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知道,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知道什么是模具,了解模具是复制的工具。
第三环节:为了让幼儿更生动更形象的了解到生活中运用到的复制,我特地找了一些录像片段和图片,利用这种多媒介体手段,让幼儿最直接的去感知平时很看不到的多东西,增加幼儿对复制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为幼儿设置了疑问,通过设疑"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声音可以复制吗?"把活动自然的带出了教室,把科学过渡并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更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让幼儿时刻关注科学,乐意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想:“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面对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鲜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疑惑。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能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科学素养在幼儿的心田中扎根、发芽。
“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是偶然产生的。一天饭前准备就绪了,在温馨的轻音乐中,孩子们都期待着品尝今天的美食。这时候陈天奇小朋友发现不锈钢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好奇心的驱使,使孩子们都开始在勺子里看自己的影子。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凹镜和凸镜的成象特点,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镜子、哈哈镜、反光镜、不锈钢碗、不锈钢勺等材料的摆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镜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教师引导一:问在坐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教师引导二:依依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教师引导三:祥祥和乐乐真棒,他们玩的,“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①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②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③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教师出示各种平面镜,及 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将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贴在镜子上,墙上的光斑就会呈现出与之相同的小动物形象,可增进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训练幼儿移动光斑的速度。
三、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3.我是小小摄影师。
①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②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④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 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如勺子的凹面照出的影像是倒立 的,而凸面照出的影像是正立的。予肯定和进一步的总结。
教师对于幼儿的表述,给予肯定和进一步的总结。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有兴趣进行影子创意造型。
2.探索发现影子的重叠与错位现象。
重点难点:
进行影子创意造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电子资源《影子变魔术》、礼帽、木棍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欣赏电子资源中的图片,感受影子造型的美。
2.这些影子造型有趣吗?
3.这些影子造型和它们的主人一样吗?
4.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妙的现象呢?大家可以猜一猜。
二、幼儿用书,尝试发现叠影与光影错位的现象。
1.除了大人能玩影子造型的游戏,小朋友也可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们能做出这样的.效果?
2.有两个小朋友,为什么影子里只有一个脑袋一个身体?
3.小朋友没戴帽子,为什么小朋友戴着帽子?
4.为什么小朋友没牵手,影子里却可以握手呢?
三、幼儿结伴尝试进行影子造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找你的小伙伴进行影子造型吧,看谁的造型最有意思。
2.如果需要道具,可以向老师提出。
四、对幼儿的影子造型讨论,激发幼儿更多的思考。
1.你和谁做了影子造型?你们的造型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做出造型的?
2.谁的影子造型最有趣?为什么?他们是几个人进行造型的?少一个人行不行?
3.身材不同的小朋友能不能在一起做个造型?怎么利用他们身材高矮胖瘦不同的特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前评析:
一天早晨,宽宽带来一个不倒娃娃。孩子们立刻对这个倒不了的娃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在娃娃的周围观察着议论着。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会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结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来。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脸上写满了疑问。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组织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
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一些想法。
(四)动手尝试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
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教师评析: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源于幼儿对不倒娃娃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大胆尝试,乐于交流。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进行比较、开动脑筋、动手尝试、交流结果、看看构造、发现秘密七个环节使活动内容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自己发现不倒娃娃不倒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和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动物和季节的关系。
教案准备:
1、带领幼儿搜集小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2、小动物过冬课件
教案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课题。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
2、引发课题"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谈话导入:人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过冬,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呢?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动物过冬的办法,那么究竟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老师有一些小动物过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⑵幼儿看图片:
提问讨论:A:图片上有哪些小动物;
B: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重点讲解,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几种:冬眠过冬、换上厚厚的毛过冬、贮食过冬,冬眠过冬的有蛇、乌龟、青蛙、刺猬;换上了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贮食过冬的有蚂蚁
C:"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狗熊是冬眠过冬,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的等
3、巩固、丰富幼儿对动物过冬的认识
观看动物过冬课件,提问:冬眠过冬的有哪些动物?换上厚厚毛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贮食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4、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
"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8-26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12-27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10
《青蛙》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1-29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荐】02-16
【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16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16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04-19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火箭03-18
幼儿园科学观察活动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