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3-05 18:57: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想:“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面对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鲜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疑惑。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能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科学素养在幼儿的心田中扎根、发芽。

  “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是偶然产生的。一天饭前准备就绪了,在温馨的轻音乐中,孩子们都期待着品尝今天的美食。这时候陈天奇小朋友发现不锈钢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好奇心的驱使,使孩子们都开始在勺子里看自己的影子。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凹镜和凸镜的成象特点,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镜子、哈哈镜、反光镜、不锈钢碗、不锈钢勺等材料的摆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镜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教师引导一:问在坐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教师引导二:依依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教师引导三:祥祥和乐乐真棒,他们玩的,“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①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②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③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教师出示各种平面镜,及 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将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贴在镜子上,墙上的光斑就会呈现出与之相同的小动物形象,可增进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训练幼儿移动光斑的速度。

  三、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3.我是小小摄影师。

  ①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②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④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 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如勺子的凹面照出的影像是倒立 的,而凸面照出的影像是正立的。予肯定和进一步的总结。

  教师对于幼儿的表述,给予肯定和进一步的总结。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一

  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说出看云的感受。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准备:

  选择多云的日子和一块草地。

  过程:

  一、引发兴趣,唤起幼儿的有关经验。

  1、谜语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2、启发幼儿说说平时看到过什么样的云,它们像什么。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状,说说看云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一大片云,说说这片云的形状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发表意见。)

  2、幼儿随意坐或站,自由观察天上的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云,它像什么,后来又变得像什么,为什么会变。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云是在不断移动的。)

  三、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云宝宝和风娃娃》(附后)。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寂寞的太阳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宝宝和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它们变了些什么魔术?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所得,尝试仿编故事。

  四、组织游戏:会变的云。

  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飘来飘去。当教师说“云变了”时,幼儿马上摆出一种姿势表示云的形态,并说说自己变的是一片什么形状的云。当教师说“大风吹来了”时,幼儿就四散跑开蹲下,表示云被大风吹散了。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形成过程以及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准备:

  白云卡片一张,磁带、录音机各一,手电筒五支,白纸若干。

  过程:

  一、游戏:我是云宝宝。

  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依次传白云卡片。音乐暂停时,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儿可发挥想象,说:“我是云宝宝,我能变成××。”

  二、讨论云的形成。

  1、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回答。)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想旅行请谁来帮忙?太阳公公帮助小水滴变成什么飞上了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三、讨论云的颜色。

  1、云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过实验感受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①将手电筒当作太阳,将白纸当作白云,引导幼儿做实验,观察当“太阳光”照在一张纸上时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纸能清楚地看到光。)

  ②当“太阳光”照在叠放的几张纸上时,你发现了什么?(光能透过纸,但看得不太清楚。)

  ③再加上一些纸,你发现了什么?(看不见光了。)

  3、小结:其实云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的厚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当云很薄的时候,阳光照在它们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当云变厚时,阳光只能透过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当云很厚时,阳光无法透过,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动延伸:

  画出各种各样的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2)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

  浸泡时间大概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活动延伸: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最好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最好看》,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

  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谁的尾巴最好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 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

  二、展开:

  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还知道不能给动物安错尾巴,因为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动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

  3、引导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1)播放动物尾巴作用录像,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师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三、结束:

  请幼儿自选动物的尾巴和相应头饰,扮演小动物,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拆笔、装笔、换笔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空间关系的经验。

  2、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水笔和圆珠笔。

  活动过程

  一、给水笔换笔芯

  1、教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你们给水笔换上新笔芯。

  2、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装拆过程,说出理由。

  教师:你是怎样打开的.?

  二、给圆珠笔换笔芯

  1、出示一支圆珠笔,引导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的特点。

  2、幼儿换笔芯,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笔芯,在装笔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3、师生共同探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你拆开了圆珠笔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等)

  教师:你遇到什么困难,谁有办法解决?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层操作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给更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树与土壤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树与其它动植物的一些生态关系,萌发对树、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体验树与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难点:认识动植物间相互的联系活动准备

  经验基础:

  知道树的一般结构

  物质准备:

  与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联系,作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参观植物园,看各种各样的树,发现它们的共性,如都有树叶、树枝、树根,树根都驻扎在泥土里等,初步感受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观察树的不同种植位置与种植方式,了解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初步感受树与土的关系。

  三、观察树根,想象树根在地下是什么样的?它在土里干什么?初步探索树与土的关系。

  四、树荫下幼儿自由游戏,发现树与其他动植物的联系,如:掉落的果子、缠在树干上的藤条、树上的鸟窝、蚂蚁咬的树洞等,让幼儿与树亲密接触,体验树的生态意义,感受自然界错综复杂的联系。延伸活动生成活动:探索小动物怎样在树下做窝。

  (二)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土壤易松散的特性·进一步感知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体验种植的乐趣,萌发热爱土壤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特性,体验种植的乐趣,萌发热爱土壤的情感

  难点:进一步感知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基础:幼儿玩过泥

  物质准备:各类挖土的工具、盆子、小树苗、小花苗等

  活动过程

  一、在户外的泥地上,为幼儿各类挖土工具,幼儿自由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二、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泥土里居住着许多小昆虫,如蚯蚓、蚂蚁、小爬爬虫等,泥土是它们的家,启发幼儿保护泥土的愿望。

  三、谈活:泥土有什么用?

  四、实验:给幼儿一盆水,把泥土放在水里,体验土在水里容易松散的特性。

  五、为幼儿易于幼儿种植的小树苗、小花苗,师生共同在土里孕育生命。延伸活动观察记录小树苗、小花苗的生长状况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麻雀远游》

  提问:

  1.小麻雀一开始生活在什么地方?

  2.小麻雀远游来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麻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小麻雀最后回到了什么地方?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树与土壤唇齿相依的联系·萌发爱护自然、保护土壤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难点:知道怎样爱护和利用自然

  活动准备

  经验基础:初步了解树与土壤的'关系

  材料准备:泥土流失与沙尘暴给人类生活带来危害和体现树根在土里的生长状态及怎样从土里吸收水和养份的课件

  二、演示课件,了解泥土流失,提问:1.泥土流失是怎么回事?2.泥土流失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三、怎样预防泥土流失的谈话,提问:1.为什么会造成泥土流失?2.我们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这样可怕的事?

  四、演示课件,了解树根在土里的生长状态及怎样从土里吸收水和养份。提问:1.树根是什么样的?2.树根在土里干什么?对土壤有什么好处?

  。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大幅宣传画:爱护树木、爱护土地。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其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时候就真正地去喜欢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这个世界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宗旨。本次系列活动围绕着幼儿所熟悉的“树”与“土壤”展开三个活动。

  活动一,利用幼儿园有利的地理环境,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使幼儿在与树、土壤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树的生态意义。

  活动二,侧重于让幼儿在运用工具进行玩泥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

  活动三,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深层次地向幼儿介绍树与土壤唇齿相依的联系,使幼儿了解到一些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内容。三个系列活动各有侧重,逐步提高深度。本次系列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探索,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认识提高到利用自然、重视自然界的高度。

  二、活动评析通过几次活动,发现幼儿对事物,特别是对自然物关注能力提高了,探索的欲望增强了,喜欢对事物的来龙去脉穷追不舍。对植物、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自发地为小动物找家,给植物浇水,并对成人不经意的破坏活动大声抗议。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8-26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12-27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10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03-09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春天》08-25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蚯蚓08-25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08-25

【热】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1-03

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02-08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七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想:“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面对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鲜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疑惑。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能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科学素养在幼儿的心田中扎根、发芽。

  “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是偶然产生的。一天饭前准备就绪了,在温馨的轻音乐中,孩子们都期待着品尝今天的美食。这时候陈天奇小朋友发现不锈钢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好奇心的驱使,使孩子们都开始在勺子里看自己的影子。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凹镜和凸镜的成象特点,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镜子、哈哈镜、反光镜、不锈钢碗、不锈钢勺等材料的摆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镜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教师引导一:问在坐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教师引导二:依依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教师引导三:祥祥和乐乐真棒,他们玩的,“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①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②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③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教师出示各种平面镜,及 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将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贴在镜子上,墙上的光斑就会呈现出与之相同的小动物形象,可增进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训练幼儿移动光斑的速度。

  三、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3.我是小小摄影师。

  ①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②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④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 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如勺子的凹面照出的影像是倒立 的,而凸面照出的影像是正立的。予肯定和进一步的总结。

  教师对于幼儿的表述,给予肯定和进一步的总结。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一

  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说出看云的感受。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准备:

  选择多云的日子和一块草地。

  过程:

  一、引发兴趣,唤起幼儿的有关经验。

  1、谜语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2、启发幼儿说说平时看到过什么样的云,它们像什么。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状,说说看云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一大片云,说说这片云的形状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发表意见。)

  2、幼儿随意坐或站,自由观察天上的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云,它像什么,后来又变得像什么,为什么会变。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云是在不断移动的。)

  三、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云宝宝和风娃娃》(附后)。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寂寞的太阳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宝宝和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它们变了些什么魔术?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所得,尝试仿编故事。

  四、组织游戏:会变的云。

  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飘来飘去。当教师说“云变了”时,幼儿马上摆出一种姿势表示云的形态,并说说自己变的是一片什么形状的云。当教师说“大风吹来了”时,幼儿就四散跑开蹲下,表示云被大风吹散了。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形成过程以及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准备:

  白云卡片一张,磁带、录音机各一,手电筒五支,白纸若干。

  过程:

  一、游戏:我是云宝宝。

  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依次传白云卡片。音乐暂停时,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儿可发挥想象,说:“我是云宝宝,我能变成××。”

  二、讨论云的形成。

  1、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回答。)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想旅行请谁来帮忙?太阳公公帮助小水滴变成什么飞上了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三、讨论云的颜色。

  1、云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过实验感受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①将手电筒当作太阳,将白纸当作白云,引导幼儿做实验,观察当“太阳光”照在一张纸上时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纸能清楚地看到光。)

  ②当“太阳光”照在叠放的几张纸上时,你发现了什么?(光能透过纸,但看得不太清楚。)

  ③再加上一些纸,你发现了什么?(看不见光了。)

  3、小结:其实云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的厚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当云很薄的时候,阳光照在它们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当云变厚时,阳光只能透过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当云很厚时,阳光无法透过,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动延伸:

  画出各种各样的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2)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

  浸泡时间大概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活动延伸: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最好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最好看》,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

  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谁的尾巴最好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 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

  二、展开:

  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还知道不能给动物安错尾巴,因为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动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

  3、引导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1)播放动物尾巴作用录像,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师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三、结束:

  请幼儿自选动物的尾巴和相应头饰,扮演小动物,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拆笔、装笔、换笔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空间关系的经验。

  2、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水笔和圆珠笔。

  活动过程

  一、给水笔换笔芯

  1、教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你们给水笔换上新笔芯。

  2、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装拆过程,说出理由。

  教师:你是怎样打开的.?

  二、给圆珠笔换笔芯

  1、出示一支圆珠笔,引导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的特点。

  2、幼儿换笔芯,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笔芯,在装笔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3、师生共同探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你拆开了圆珠笔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等)

  教师:你遇到什么困难,谁有办法解决?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层操作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给更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树与土壤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树与其它动植物的一些生态关系,萌发对树、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体验树与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难点:认识动植物间相互的联系活动准备

  经验基础:

  知道树的一般结构

  物质准备:

  与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联系,作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参观植物园,看各种各样的树,发现它们的共性,如都有树叶、树枝、树根,树根都驻扎在泥土里等,初步感受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观察树的不同种植位置与种植方式,了解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初步感受树与土的关系。

  三、观察树根,想象树根在地下是什么样的?它在土里干什么?初步探索树与土的关系。

  四、树荫下幼儿自由游戏,发现树与其他动植物的联系,如:掉落的果子、缠在树干上的藤条、树上的鸟窝、蚂蚁咬的树洞等,让幼儿与树亲密接触,体验树的生态意义,感受自然界错综复杂的联系。延伸活动生成活动:探索小动物怎样在树下做窝。

  (二)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土壤易松散的特性·进一步感知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体验种植的乐趣,萌发热爱土壤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特性,体验种植的乐趣,萌发热爱土壤的情感

  难点:进一步感知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基础:幼儿玩过泥

  物质准备:各类挖土的工具、盆子、小树苗、小花苗等

  活动过程

  一、在户外的泥地上,为幼儿各类挖土工具,幼儿自由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二、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泥土里居住着许多小昆虫,如蚯蚓、蚂蚁、小爬爬虫等,泥土是它们的家,启发幼儿保护泥土的愿望。

  三、谈活:泥土有什么用?

  四、实验:给幼儿一盆水,把泥土放在水里,体验土在水里容易松散的特性。

  五、为幼儿易于幼儿种植的小树苗、小花苗,师生共同在土里孕育生命。延伸活动观察记录小树苗、小花苗的生长状况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麻雀远游》

  提问:

  1.小麻雀一开始生活在什么地方?

  2.小麻雀远游来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麻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小麻雀最后回到了什么地方?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树与土壤唇齿相依的联系·萌发爱护自然、保护土壤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难点:知道怎样爱护和利用自然

  活动准备

  经验基础:初步了解树与土壤的'关系

  材料准备:泥土流失与沙尘暴给人类生活带来危害和体现树根在土里的生长状态及怎样从土里吸收水和养份的课件

  二、演示课件,了解泥土流失,提问:1.泥土流失是怎么回事?2.泥土流失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三、怎样预防泥土流失的谈话,提问:1.为什么会造成泥土流失?2.我们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这样可怕的事?

  四、演示课件,了解树根在土里的生长状态及怎样从土里吸收水和养份。提问:1.树根是什么样的?2.树根在土里干什么?对土壤有什么好处?

  。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大幅宣传画:爱护树木、爱护土地。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其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时候就真正地去喜欢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这个世界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宗旨。本次系列活动围绕着幼儿所熟悉的“树”与“土壤”展开三个活动。

  活动一,利用幼儿园有利的地理环境,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使幼儿在与树、土壤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树的生态意义。

  活动二,侧重于让幼儿在运用工具进行玩泥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

  活动三,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深层次地向幼儿介绍树与土壤唇齿相依的联系,使幼儿了解到一些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内容。三个系列活动各有侧重,逐步提高深度。本次系列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探索,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认识提高到利用自然、重视自然界的高度。

  二、活动评析通过几次活动,发现幼儿对事物,特别是对自然物关注能力提高了,探索的欲望增强了,喜欢对事物的来龙去脉穷追不舍。对植物、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自发地为小动物找家,给植物浇水,并对成人不经意的破坏活动大声抗议。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