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蚂蚁爱吃什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蚂蚁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对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3~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蚂蚁若干只、透明玻璃瓶、矿泉水瓶、放大镜、昆虫盒若干个、饼干屑、糖、盐、勺子若干个。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小蚂蚁最爱吃什么?
幼儿讨论。
(1)我发现蚂蚁爱吃肉。
(2)我发现蚂蚁爱吃蜂蜜。
(3)我还知道蚂蚁爱吃饼干屑。
试一试,做一做。
(1)将饼干屑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2)将糖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3)将盐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发现蚂蚁喜欢吃饼干屑。
(2)我发现蚂蚁也喜欢吃糖。
(3)我发现蚂蚁不喜欢吃盐,到处乱爬。
六、注意事项
1.实验用的蚂蚁最好是成蚁。
2.实验用的`蚂蚁不能喂得太饱,需要饿上半天,实验效果会更好。
小班科学活动――会“生锈”的苹果
一、活动题目
会“生锈”的苹果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使幼儿感知苹果“生锈”的现象,使幼儿学会一些防止苹果生锈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意识。
三、适用对象
3~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盐、糖、碱、苹果、小勺、水杯、保鲜袋、带盖的容器等。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苹果切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色吗?
幼儿挖去苹果内核,观察苹果的颜色。
想一想,切开后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
幼儿回答:
(1)切开的苹果放了一会儿,就变色了。
(2)没给切开的苹果盖上盖子。
探究的问题:怎么使苹果的切片不变色?
幼儿把糖、碱、盐变成糖水、碱水、盐水。
(1)把苹果切成薄片,分别放在糖水、盐水、碱水里。
(2)把苹果切成薄片,放进保鲜袋和带盖子的杯子里。
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
(1)我看到苹果在盐水里没有变颜色,在碱水里变色了。
(2)苹果在带盖子的杯子里变颜色了。
(3)苹果在保鲜袋里没有变颜色。
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
1.苹果的切片大小相同;糖水、盐水、碱水溶液的比例相等。
2.让幼儿观察苹果在空气中的变化时,挖去苹果的果核,时间短,效果明显。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弯弯绕绕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
1、教室中幼儿常见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笔、积木、剪刀等。
2、大块的布一块,桌子。
3、镜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篮若干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熟悉的物品,让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
2、游戏:变魔术。
(1)请幼儿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后教师用布将桌上的物品盖住。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布覆盖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请
幼儿睁开眼睛,并将布缓缓打开。
(3)请幼儿说说桌上少了什么物品。
(4)待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可以增加或减少布内物品的数量再请幼儿猜;也可以请有兴趣的幼儿轮流上台担任“魔术师”。
(5)请幼儿说说是怎么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让幼儿拿镜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说说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4、游戏:运水果。
(1)请两位幼儿,其中一位幼儿用手帕(或眼罩)蒙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见,然后再请这两位幼儿到“果园”将两篮水果运回来。
注意:教师必须密切注意蒙眼幼儿的安全。
(2)待游戏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没有蒙上眼睛的幼儿可以又快又好地把水果运回来?
5、讨论:说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反思:
通过有趣的游戏,幼儿知道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并能在游戏中运用眼睛来完成任务。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二、活动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三、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制作意图: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兴趣。
教育价值:
1、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选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辅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将塑料桶装饰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将压好膜的纸卷成管后进行装饰,在娃娃的两侧安上两个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
适应年龄:4――5岁
操作地点: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俩人同时开始喂娃娃,将串珠从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并同时结束,两人在从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点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为胜。
建议:塑料管(压膜管)可以一样长,也可以长短不一样,让幼儿轮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长短不一样,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六、注意事项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培养幼儿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蜡和纸来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动中,能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图画纸和白卡纸两种)、一次性纸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适量,毛笔、蜡烛若干,白色纸条(上有苹果图案)、正方形白纸若干、杯套若干、音乐磁带、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纸杯王国”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纸杯王国到了。瞧!这里有我们平时盛水用的一次性纸杯,也有老师用各种纸折出的杯子,他们都是纸做的。
2、(教师边讲示范)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水分别倒入一次性纸杯和用纸折的杯子里,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后观察一下,这两个杯子分别有什么变化?
3、幼儿用纸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纸杯分别盛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我们发现纸折的`杯子变湿、变软、还漏水,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3)教师小结:不管是厚纸还是薄纸遇到水后都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的渗水、变形,用纸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纸杯也是纸做的,而我们发现它却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来仔细研究一下。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可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这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
(3)教师小结:这里面含有一种石蜡,它无色无味无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害处。
(4)纸杯上为什么要涂上这层蜡呢?
小实验:幼儿每人一张白纸(上有苹果的轮廓),请幼儿用蜡烛或蜡笔将苹果涂色,再用毛笔蘸水分别滴在苹果上和苹果的外面。请幼儿分别观察,小水珠在哪里?
提问:(1)为什么苹果上还有小水珠而苹果外面的纸却湿了呢?
(2)这说明蜡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上就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不到水,也就不会变形漏水了。
[page_break]
(4)现在,谁能告诉我纸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发幼儿制作纸杯的兴趣。
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杯不漏水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也用蜡和纸来做一个能盛水的纸杯,好不好?
6、幼儿制作纸杯,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制作出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纸杯。
7、请幼儿尝试用作好的纸杯盛水,鼓励成功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失败了,鼓励幼儿寻找其中的原因,进行再次制作。
8、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纸杯放到“纸杯王国”里来,组织幼儿互相参观。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幼儿将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纸杯送给客人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狐狸和狼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介绍狐狸
1、提问:
(1)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图片)
(2)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3)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草原、树林,专吃兔、鸡、鼠)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1)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2)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狼的身体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来找食的)
(3)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尾巴)
小结:不同点: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老虎、狮子等)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科学活动:种子变变变
生成背景:
在生活区里放着石磨和石臼,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些古老的工具,磨豆浆是孩子喜欢
的,因为老师事先把豆子浸软了,但是当我提供了干、硬的豆子时,孩子们发现的现象是
不一样的,这里隐藏着一些科学现象,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进行了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比较,找出最合适的使用工具,增强探索意识。
2、能根据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 干、湿黄豆、稻谷若干(幼儿参与浸泡)。
2、 石臼、石磨和擀面棒若干。全自动豆浆机一台。
3、 记录表《“种子的变化”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干、湿种子的不同。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讲述干湿种子的不同,为什么?
(二)第一次操作:使用工具后观察种子变化。
1、分别介绍石臼、石磨和擀面棒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幼儿操作,并观察种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3、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你使用了什么工具?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浸泡过的种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浆一定要浸泡,而为稻谷蜕皮应该把稻谷晒干。
实录:孩子们对这些古老但实用的生活工具显得非常感兴趣,因为生活中幼儿接触得不多,新鲜感非常强,第一次操作让孩子熟悉了这些工具,为下面的科学探究作好了铺垫。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兔妈妈打电话来说,秋天到了,他们收获了许多黄豆和稻谷,它想请他们的朋友到它家喝豆浆和尝到白白的大米饭,但不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做到,请小朋友来帮助它。
2、幼儿猜测:你觉得兔妈妈使用什么工具最合适,才能吃到香香的豆浆?
3、幼儿操作:
(1)讲解记录要求。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实录:第二次操作让幼儿带着科学的问题去实验,通过记录把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因为本次操作非常多样,共有12种,因此记录表在这里非常必要,而不是摆形式。
(四)汇总记录结果,比较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1、交流、讲解自己的记录结果。
2、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别统计成功与否。如:使用石臼成功的举手等。
3、根据统计数字的不同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反思:本次活动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幼儿有效的实验得出了科学的结果,发现了米饭用干的稻谷和石臼最合适,而豆浆则用湿的黄豆和石磨最合适,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介绍全自动豆浆机。
1、米饭、豆浆非常有营养,以前的人们就是利用石臼来使稻谷蜕皮,变成大米的;用石磨来磨豆浆,然后把豆浆烧熟后再喝。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发明了碾米机和全自动豆浆机。人们想喝豆浆,只要把浸泡的黄豆放进去,一会儿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浆。
1、 示范磨豆浆。
反思:现代化设备的介绍为拓展孩子的思维起到了作用,也推进了科学活动中的技术演变,能引发孩子发明更现代科学的工具。
延伸活动:
品尝豆浆。发明更方便的工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在观察、探索活动中,发现灯泡发亮的电路和金属材料的导电现象。
2.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质准备:
1.教具:一块展示板(图一),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的图片各一。
2.学具: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积木、钥匙、晨检牌、纸片等若干。
经验准备:通过PPT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以问题的形式,激趣引题。
(1)教师打开没有插上电源的录音机,咦,今天录音机出了什么问题?(“录音机没有电”、磁带坏了……。)
(2)教师插上电源,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
(3)师:电能让录音机转动起来,电还有什么用呢?(电能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电能使灯泡亮起来,电可以让电风扇转动……。)
2.尝试: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电路。
(1)师: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小百科: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亦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8-26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12-27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10
《青蛙》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1-29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1-08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1-08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9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热】01-09
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02-08
【热】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