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

时间:2023-11-10 07:16:36 教师心得 我要投稿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精华[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精华[15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

  本学期我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喜爱及年龄特点来投放的材料。整个活动开展后,孩子们都在各自的区域中活动。美工区“剪纸”的孩子个个认认真真的在使用剪刀;生活区“穿珠子”的孩子,根据大小不同的珠孔来穿插;益智区孩子们有模有样为小动物搭起了房子,建起了高桥,益智区“拼图”与“图形排数”的孩子很认真的游戏;而“语言区”的孩子呆呆的坐在那,手里翻阅着图书却看着别的区的孩子,刚开始还有点兴趣,操作完了就没劲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投放的材料都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同样的投放材料,为什么会差那么多?

  我发现美工区“剪纸”生活区“穿珠子”,孩子们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失败的压力,所得到是浓浓的成就感,这让他们很高兴。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又进步了,自信心在不断地增强,所以参与的`的很积极。而语言区“阅读读书”只有同一种选择,操作结束后当然就失去了兴趣。教师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可操作性强的,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就会受到孩子们的大力欢迎,如果是需要他们等待的东西,而且可操作性不强,他们就不感兴趣。接着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许多的材料,如:动物手偶、图片排序、看图讲述等等。这样孩子对新材料也有一定的兴趣,开始喜欢带着手偶创编故事等。

  材料的投放很重要,而区域材料也能作为班级活动的延伸,及时地把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开展很顺利,孩子的游戏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2

  最近我读了《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这本书,使我的受益匪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里面有一章“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合作游戏的设计”对我启发很大,现在我将谈谈我读完这章的感受。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可塑性较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纲要》中明显指出: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从幼儿的水平和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要让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合作。

  “建构区”是孩子们最爱的班级区角之一,形态各异的积木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一幢幢高楼,为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我总是把图形打乱,然后让幼儿组装拼搭,这样孩子们会更感兴趣,也更有参与活动的动力,当孩子自己完成不了时,会主动请朋友和老师帮忙,有一次,刘赵萱在拼搭积木时出现了全是“凹”面向外的现象,同时她手上也拿着一个“凹”面的积木,怎么拼都拼不上去,找到旁边的郭晨希帮忙,郭晨希看了看也束手无策,她们俩一起找到了我,我一看便明白了原因,告诉她们“凹”面要搭“凸”面才能搭起来,于是她们把手上的“凹”面积木换成了“凸”面积木,游戏继续进行。这样的相互帮助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多,在游戏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并得到了提高。

  幼儿合作意识的形成,合作能力的提高还必须创造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尽可能多给幼儿创造与同伴学习和做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从小形成团队合作精神。老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组织幼儿活动时,老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去,当孩子之间发生争论时尽量不当“裁判员”,而是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语言或者行为作出反馈,或者偶尔提些问题,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比如有一次晨间活动时,卢立扬拿起最后一个小皮球正准备去玩时被阮义俊拉住了,阮义俊也想玩小皮球,两人发生了抢夺,正当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我加入了进去,了解情况后,我提议他俩一起玩,相互踢球或者传球,他俩很开心的去一旁玩球了。在之后的玩球过程中,他们相互配合,共同游戏,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使幼儿逐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能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并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合作的乐趣,同时促进区域游戏活动更好地开展。

  孩子们是新时代的主人,培养他们各种能力,让他们长大后融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中去,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和目标。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3

  新学期前,教委办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平台,在动员会上,才发现,原来自己离“学习充电”越来越远……曾几何时,我也穿梭于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之中,急于充电,忙于创新。可如今,却以这以那为籍口,疏远了学习。作为教师,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还何谈教学,谈何育人?

  恰如王雯老师所言:“高速公路上,一辆破QQ或拖拉机在上面行驶,是不是显得很不合适?”一语惊醒梦中人!虽然她讲的是道德与社会的问题,但在我听来,也可以诠释为学校硬件基本完善,已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可我们老师不学习,不创新,不求上进,就犹如是那辆不相匀称的拖拉机,如何能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又如何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呢?想想自己也濒临于“拖拉机”边缘,实在是担忧,也羞为人师。是的,我们不能满足于“一桶水”了,而要像大海一样,汇聚百川,才能再分流到各处,欲求渠清如许,唯有畅通源头活水。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

  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

  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后,让我们做个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的智慧型教师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4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幼儿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形式、途径。

  一、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我们精心地设计和安排。区域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区域设置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让幼儿掌握有规律的活动安排。要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区域设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动一时兴起而设置区域。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成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给幼儿机会来自主地决定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我遵循《纲要》精神,从幼儿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活动环境,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阅读区、涂鸦区、娃娃家,音乐区”等,并给这些区域起了幼儿易懂的名字,如;“玩具吧、动动手、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小舞台”等。创设的这些区域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了相应的材料,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保证每天游戏活动时间,并随着活动的开展根据幼儿活动的效果不断去补充或更新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区域是自选活动,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幼儿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极大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操作摆弄、动手、动脑。精心设计、安排布置的区域为幼儿创设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极大的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同时更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其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而定。

  各个区域中材料的选择与提供,要与其特点、范围以及目标相符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要避免材料投放的随意性、盲目性或无目的性。我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注意力差。活动开展中我发现我班大多数幼儿对美工区很感兴趣,他们在里面任意涂鸦、玩橡皮泥、粘贴等等,但是也发现他们持久性差、手眼不能协调一致;小肌肉群发展缓慢、社会知识经验欠缺等等,而美工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坚持力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也将美工区作为一个重点区域来设置安排,在设置面积上相对其他区域要大一些,重点对美工区进行观察----记录---反思---实践---总结,从而使我在区域游戏活动经验方面得到了不少的启示。

  美工区的教育功能是由美工区活动材料来承载的。这样,美工区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美工区活动开展初期我为区域投放了大量的材料,我想丰富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因此在投放了美工区基础材料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橡皮泥、各种彩色纸、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的基础上,又大量的投放了各种动物、水果小模型(塑料)、画板、画夹、勾线笔、画纸、小印章、花纸、各种即时贴;还有各种半成品如“用于幼儿连线、涂色的模拟画”、“用各种硬纸板做的水果图形”、“裙子、衣服”、“自制玩具”等等,尽我所能的为区域增添材料。每次活动幼儿看到花花绿绿的这些材料高兴得不得了蜂拥而至,由于平时我们对幼儿的常规训练比较重视,虽然材料多、人相对也多,但幼儿活动秩序还是很好的,玩过后材料整理的也较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确发现“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来讲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大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当然希望幼儿多玩、充分地玩,以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同时我也知道要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但的确有的时候,按着常规的玩法,幼儿玩了几次后,便对这一材料不再感兴趣了。如: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新投放的`材料刚开始时幼儿很是喜欢,都争抢着来摆弄它,可慢慢的来的幼儿少了,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我就随时忙着准备新材料。频繁地更换材料,抱怨幼儿的注意转换太快,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短。对此我显得很是无奈,有些不知所措。我也知道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除了会增加我的工作量外,还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利用。

  为此我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反思、思考、总结,如果材料本身没什么问题的话,应采取正确的处理策略。

  如:我设计了一个串珠子游戏,在刚刚投放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去玩过,过了几天就没有多少人去了。于是我注意观察到他们串珠子长短不一样,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就问:“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引导他们去观察,他们发现有的穿的紧,有的松,当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之后,马上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又问:“除了这个原因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接着又有人去串珠子了,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说因为有的珠子大、有的小、有的穿珠子的线长、有的短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提高了玩法的难度,或变换引发新的玩法,重新唤起了幼儿的注意。

  如:阿峰很认真地在穿木珠。由于他手上的线有一个头掉了,软软的的线怎么也穿不进去。我在一旁看着没说什么,只是朝他笑笑。他试了四五次,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把线的另一头提起来看,继续穿,终于成功了……;还有的幼儿珠子穿了很长当他高兴地把它提起来时珠子却全掉了下来,原来有的线的尾巴上没打结,有的打了结可结很小,而珠子孔却很大,这时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引导他自己去发现原因。吸取教训,当他穿了一大串,就及时鼓励“你穿了这么多呀!真象一条项链。来,借给代老师戴一下好吗。”当珠子戴在我的的脖子上时,孩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得意了!当看到幼儿的操作失败时,我没有马上去纠正,而是耐心地等待,用微笑去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最后,当他的成果挂在脖子上与其共享成功的快乐,这对幼儿又是一次莫大的鼓舞。通过以上由材料的玩法引导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探究上所采取的方法,不仅可使幼儿学会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认识与玩法相关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儿对有关该材料的知识有更多的体验认识,从而较充分地发掘、利用了现有材料的教育价值。也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再如:幼儿对涂色很感兴趣,可对水彩笔的运用方法掌握不好,当他们发现用水彩笔涂色时纸很容易破,就不再选用水彩笔涂色了。还有我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半成品的硬纸板水果图形,本意是想让他们描外形、涂色,可是他们控制不好硬板纸,描图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因此对此也失去兴趣,对那些连线拼图画画等更是如此。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小印章、粘胶贴、撕纸、油画棒、彩色纸、橡皮泥、花纸等这些材料却很感兴趣,他们用油画棒涂色、用粘胶贴粘画、用小印章印画、用小手撕彩色面条、撕花纸上的棒棒糖、小熊、用橡皮泥团、揉、捏包子、饺子,再用模具印饼干、动物等等。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合幼儿的才行,因此不再只注意把眼光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而是避免材料的简单重复,缺乏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区分。材料、玩具本身会给幼儿某些线索,暗示玩具的完法,幼儿自身能力及对材料玩具的理解会产生不同层次的游戏行为。因此我们要使材料具有层次性,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本学期对材料的投放上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提供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的材料。

  3、要结合近期的主题活动内容、教育目标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

  以上原则充分尊重了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活动时的兴趣、活动的持续性、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在游戏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具体的一些问题,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实效性,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再如:叶江浩取了一小块橡皮泥,拿出泥工板玩了起来。他先把泥掷了一会儿,使劲地把泥掷了几下后,觉得不是很粘手,就取出了一块泥防在了手心里搓圆,搓了几下他觉得满意了,于是放在泥工板上搓长条,他两只小手的手心使劲来回搓了几下,觉得一边有点粗,并在粗的这边再搓了几下,觉得满意后就给它团起来,然后竖着给它站立起来,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可能他做的什么都不像,可孩子们却说出了它像许多什么什么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我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落在孩子“做得怎么样”、“像什么…”上,而更多地是再关注孩子“是怎么做”的,他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才对。

  因此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还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在美工区、建筑区都铺上了地垫,当幼儿进入到这些区域时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另外我从本班幼儿整体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幼儿个体的个性发展,个体差异上出发,我个人总结出从“低起点、慢速度、多落实、高效率”着手,“不求“物”多,只选择那些适合幼儿的、幼儿感兴趣的、对幼儿发展有实效性的材料及活动形式,“低慢多高”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要使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师生都参与其中,且进行有效的互动。

  要使区域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其中,且师幼相互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区域活动开展时,幼儿可以主动学习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幼儿可以从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从对目标和事件的直接体验中,以及从对经验的逻辑思维中获得知识。教师则是提供有助于幼儿获得经验的环境,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过程,聆听幼儿的想法,帮助并引发幼儿思考,通过提出适当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去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是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所做所想为前提的,而非生硬地主观地介入,所提问题一定是从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尽量避免用下达任务的方式发问,如“按照颜色来分”“用数字来表示”等,最好是以启发式方式来提问,如“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给我演示一下好吗?”等。在区域里我们充当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和幼儿平等的交流对象。另外要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必要时教师要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激励、扩展活动。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与幼儿交流。只有这样,才可能与幼儿产生积极且有益的互动。

  如: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班幼儿年龄小,活动时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和他人交流,玩橡皮泥自己一个人玩,一个人在那粘粘贴贴,可是不一会就不想玩了,活动持续时间很短,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会适时介入,“你的包子、饺子做的真好,教教我好吗?”幼儿兴趣会被再次调动起来。或在他们做了很多包子、饺子时我会引导“我们把这些东西送到娃娃餐厅去好吗?”还有做的漂亮的裙子、衣服、帽子、腰鼓、沙锤等也鼓励幼儿送到表演区去表演,自制的玩具也放到了玩具吧里…..。这样幼儿、区域间都互动了起来,幼儿再也不是独立游戏,而是相互交流配合、互相帮助。区域之间再也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使得活动区域内容更加丰富,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坚持力、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我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常规培养是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内容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对活动进行有效的总结评价,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评价主要以区域活动之后的讨论或谈话方式进行,要留出一部分时间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我引导幼儿回忆刚进行的活动,让幼儿以各种方法再现相应的活动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描述来总结幼儿获得的关键性的经验,并选取典型的事件和经验,结合幼儿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帮助幼儿学习和体会如何更好地使用物品和材料,如何更有效地选择活动和解决问题。要尽可能给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且对幼儿的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而不单单是说一些“很好、很棒”等简单的语句。

  如:只要幼儿一动手画画,我就认真地对其欣赏,给予真心的称赞,于是幼儿一画起画来浑身是劲,乐此不疲。我还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展示板,隆重的推荐幼儿的作品,及时地介绍有创意、有特色,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都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互相观赏和介绍。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提升自我感觉,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还经常开展一些绘画比赛活动,并给予“帖笑脸”作为奖励,每个孩子都有个获奖的理由,如“颜色奖”、“图形奖”、“涂色均匀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兴致盎然,绘画技能也逐渐得到进步。再如:在画太阳活动中,我提出问题“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我们以前吹泡泡时发现太阳光还有什么颜色呢?”使幼儿了解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当幼儿了解了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结果就发现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问题:“太阳是圆圆的脸吗?我们怎样打扮太阳呢?”孩子们开始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上面添画上花边就像花朵的花型脸、或加上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等等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样子。虽然他们画的只是简单的图形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做画,而且画得非常开心,还添画了草地、花朵。在互相观赏时,孩子们喜形于色,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评论着墙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孩子们的进步由衷的感到高兴。

  另外我对每日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都有记录,记录所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根据这些记录再对照着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评价区域活动的结果,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按领域或按幼儿发展的方面分成具体的内容或指标,相对应去评价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情形。从平常区域活动的经验中总结、探索一些其他的评价方法:如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是通过自我的评价和反思来解决。不管是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区域活动,找出在安排、组织、指导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避免和改进。

  另外在开展区域活动开始时我便把“区域游戏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常规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但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则。此外,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活动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虽然我班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作品显得很单一,幼儿间相互模仿,动脑、创新不够;在游戏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我们准备的材料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幼儿在愉快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我相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随着游戏活动不断的深入开展,也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一定会使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真正的能收到实效,使得我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5

  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区域,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它的特点是:自由、自主、个性化、指导的间接性。区域活动的类型分为:主题 区域、常规区域(运动 、手工、角色、阅读、科学、表演)、特域(五子棋、废旧材料制作)。

  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做适度的指导。区域活动具体组织结构为:开始即介绍任务、介绍层次性材料、介绍活动要遵守的'规则阶段;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阶段即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适时指引;小结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点评,对幼儿进行鼓励。

  以上我的收获来自北顺幼儿园李延楠老师为我们所做专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些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特别适用,李老师为我详细解剖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让我们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6

  xxxx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属幼儿园观摩了大班幼儿体操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动。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收获较大,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下是我个人观摩后的体会:

  一、观摩大班幼儿体操后我的感触

  在观摩大班幼儿体操中无论教师领操动作和手势指令,还是幼儿根据老师的手势和指令变换不同的队形、队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齐。从体操中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的氛围很活跃。

  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合理利用: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三、运动器材准备充分

  运动活动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时现的。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运动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过的材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需要与适度运动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担子等)孩子们都玩的得不亦乐乎。

  四、先分班再换场地最后混班相结合这活动方式值得学习

  幼儿先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活动的区域,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游戏。还可以互换场地区域游戏,最后混班窜区自主游戏,自主合作活动中幼儿都很遵守游戏规则。整个活动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整个活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氛围都很活跃。

  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组织和开展户外活动,使幼儿强身健体,快乐游戏、智能发展。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7

  通过这次培训,可以说我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收获,尤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这个环节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在这个环节里,活动完全是自由的,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参与,幼儿自主选择“我想玩什么”并主动探索学习。让幼儿参与制订和遵守规则。教师的协助参与,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

  总结评价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区域活动的结束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 共享快乐、 共解难题提升经验。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有幼儿的自主评价,还有教师的全面评价。首先,可从多角度评价:一从区域活动规则上进行评价。二从区域活动的创意上进行评价。另外,可采用多形式评价。

  总之,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感兴趣又能从中让所有孩子都不同程度得到发展的游戏。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游戏、提供更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孩子快乐、自主的.从游戏中获得经验、体会,培养情感,是我们幼儿教师最应该做的。

  创设活动区让幼儿头脑形成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个好地方,我喜欢去玩。这是欢迎我去的地方,老师欢迎我玩每一样东西。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地方,所有的东西都是为我而设计的。这是一个可以探索和尝试的地方,内容丰富,且会定期跟换和补充。

  以上是我在区域活动上培训获得的体会,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让区域活动开办得更加完善,让幼儿得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8

  一、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区域设置是否全面。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区域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教师应仔细分析各活动区的特点与需要,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动区域在活动室的空间位置:是否考虑动静分开,如图书区与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区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是否考虑到一些区域的特殊需要。如科学区、植物区最好设在向阳的一面:是否考虑区域的开放与封闭特性,如图书区相对独立、封闭。而建构区则比较开放;是否关注一些区域的灵活变动,如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适当调整与变换区域空间。

  区域目标是否有层次性。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I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f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

  教师能否对资源作最佳整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区域空间的平衡与共生,倡导资源共享。对教师的评价,也要考察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每一有效资源,资源之间是否构成相荣、相济的生态关系。教师通过对资源的全面综合把握,使区域的资源达到最佳利用,效能达到最优化。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实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指导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多方面指导。具体来讲,能否指导幼儿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指导的方式是否多样、具体等等。指导能否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如装饰扇子的'活动中。菲菲用各种图案对扇子的边缘进行点缀后,又在扇子的柄上进行了美化。活动结束时,教师指着菲菲的扇子对全班小朋友提出问题“这把漂亮的扇子与其它扇子有什么不同”,引起了小朋友的思考。接着请菲菲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使同伴了解到有序的排列能使作品更漂亮,而且排列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能否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如拼图区,有的幼儿操作时目的性很强。很快完成了拼图:但有的似乎有点急.一看这个图形不配就马上换另一个图形。对于一个可以调整指导策略的教师。会对第一类幼儿增加拼图难度,否则一味重复会变成机械操作;对于第二类幼儿则应引导他们关注认知对象的细节。

  区域活动后教师有无反思。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活动安排及结果有一个反思与自评。如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幼儿有否发展、幼儿有否进一步活动的愿望、活动的材料是否要进行调整等。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幼儿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活动,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

  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幼儿要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在活动过程中依计划执行、完成活动。

  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

  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观察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考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与别的小朋友有真正的分工协作,如共同收集材料,分工搭建或完成同一任务;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是否有交流,如建构区有否与角色游戏区材料共享,美术印染区与制作区是否区域拓通,或某一区域是否根据需要适时分割……使区域真正达到生态式的互动。

  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首先,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

  三、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环境的评价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环境的隐性作用而间接对幼儿的发展起作用,区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对幼儿发展的实效性。因此,对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活动区的使用频率。各个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是考察活动区是否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重要依据。衡量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以幼儿进入该活动区的次数为准,次数多即为使用频率高,反之则低。通过对活动区使用频率的考察就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的适宜性,进而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区域,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对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活动材料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指标包括:材料是否隐含教育目标和内容、难易是否适宜、是否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能否利用当地资源和废旧材料、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收集与制作、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投放和变更材料、材料是否安全卫生、材料是否有探索性等等。

  活动区规则的制订。开展区域活动前一般都要有规则的制订,它可以在活动中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及其行为。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规则制订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规则是否依活动内在情境所决定。例如,教师在语言区新投放了一台录音机,由于是新玩具,故参与人数很多,本该安静的区域变得热闹无比。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大家制订了“轮流玩,一人讲一次”、“每次时间不能太久”的规则,幼儿又恢复了安静而有效的学习。幼儿是否参与了规则的制订与修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倡导放手让幼儿发表意见,一起参与讨论规则,如某区域可以容纳几个人,怎样提示活动的人数,怎样约定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某一区域原有的规则不足以使大家顺利活动时怎样调整……通过幼儿的参与。幼儿理解、内化了规则内涵,从他律进入到自律。是否通过环境来暗示规则.即让“环境说话”,通过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进门挂牌的方法,再如美工区,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这样区域环境所蕴涵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幼儿区域活动的作用,减少了教师的语言指令,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间的互动。在评价区域环境时,区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在活动中,区域之间不是完全封闭与相隔的,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是可以拓通与合理、适时地分割的,如幼儿在游戏中会把建构区建造的房子、车子等作品放置到角色游戏区游戏中,两个区就自然地结合拓通互动了。而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动物园、大桥等不同的建构活动,又自然地使这个区域一分为二,因此开放、动态的区域,鼓励区域间的组合、流动与合理互动,达到资源与活动成果的共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9

  区角活动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并不陌生,而且很多的姐妹园也都在致力于对区角活动的研究,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更多的考虑了幼儿的个性和发展差异,让每个孩子在集体活动之余,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一贯以来对区角活动比较感冒,想着成堆的自制玩具,自然对区角活动敬而远之,有了这次的学习体会,觉得自己先前对区角活动的认识真是粗浅和幼稚。

  一、材料要实而不精

  李建君老师的“用一周的时间去思考,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制作,花一个月的时间让幼儿玩”,带个自己的震撼决不仅仅是崇拜,更多的茅塞顿开,参观上海市虹口区的实验幼儿园,发现她们的材料确实是追求实在而不是精细,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得,但是我们平时就没有想到巧妙的进行运用,纸盒和易拉罐在自己看来是多么普通的废旧材料,但是她们的老师却能在如此普通的材料上进行开发,简单的打个小洞,就能让这些材料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乐此不疲,每个班级都有的“五角星”贴纸,自己总是高高的放在桌子上,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区角材料,看到小班孩子粘贴的作品,真是既美观又方便,我想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都应该做个有心人。

  二、规则要面面俱到

  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告状声、请求帮助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时候游戏不得不中断,但是李老师的“规则从问题中来”,确实解决了很多矛盾,比如等待和轮换规则,预约规则等都从幼儿的`现实需要出发,既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又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自己印象很深,每天开心上幼儿园的儿子有一天突然对自己说:我以后再也不要上幼儿园了,经过耐心开导才了解了事情的原由,早上儿子和好朋友闹矛盾了,好朋友在看喜洋洋的书,看来一段时间后离开了位置,儿子一位好朋友已经看好了,就拿起了心爱的图书,结果看得正起劲时好朋友回来了,要拿回喜洋洋的书,儿子自然不同意,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结果老师把儿子批评了一顿,理由是好朋友没看完怎么能拿走呢?儿子自然觉得委屈,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学习归来,我把学到的“会说话的小锁”介绍给了儿子班级的老师,我想以后类似的同伴间的矛盾肯定不会再出现。

  三、空间要合理布局

  在观摩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时,我发现从小班到大班都没有角色游戏的布置,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般会把娃娃家等放到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其实是我们帮角色游戏和区角游戏混淆了,她们幼儿园在空间布局上,更多的考虑到了动静区分的原则,而且开放了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区域,据她们的老师介绍,对于操作性强的区域,幼儿有了动手的机会,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会更强,其实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心理学专家已经认证:人只有对自己亲身动手操作过的东西,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她们老师在布局空间时,会根据区角的特征,进行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和连接式的安排,这些布局我想我们应该结合自己幼儿园的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行为的跟进可能会是一辈子的,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艰辛背后的获得可能会是喜悦的,感谢两位班主任和这个团队,让我们有缘走到一起,期待着高研班更多的精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0

  学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

  学习地点:笑笑班

  主 讲 人:王淑杰

  学习内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区域创设的重要目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区域,使区域环境更富有新意,更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呢?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的感悟。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的种类:科学发现区、益智操作区等七个区域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 1

  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其主要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特征和教师活动的特征两大方面。

  1、幼儿活动的特征。

  a、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由于幼儿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

  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做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

  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做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孩子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b、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

  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多种活动区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满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在表现出区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层次性,小、中、大班通过区域设置的不同、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宜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学习节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c、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

  幼儿在同一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聚拢起来的小组活动。可以说,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关注同伴的言行成为存在于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此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进而促进自己不断地在活动区中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d、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他们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持续不断地实践活动是幼儿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1、教师活动的特征

  a、活动的动机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学会观察,注意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进而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活动事件,灵活地执行自己预定的活动计划,机动地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指导程序方式。有效地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

  b、活动的应答性。

  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动发起者,但对幼儿的活动要做出有针对性的特定应答反应。一是对幼儿活动的支助式应答,即根据幼儿在活动事件中出现的矛盾、疑难、困惑,给以适合、适时、适度的支助,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线索和思维步骤,促使幼儿活动持续与发展,帮助完成幼儿活动计划;二是表现为对幼儿活动的认同式应答,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按幼儿活动计划共同活动,认同幼儿活动方式,分享幼儿成果;三是表现为对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引导性应答,即挖掘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潜在意义,抓住可利用和有生成意义的教育价值,诱导幼儿改变活动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积极开展。

  c、活动的非权利性。

  教师主要以幼儿的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不是以组织者和指挥者者的身份领导活动,主要以建议、商量的口吻支持活动,而不是指令、要求的口吻控制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活动,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允许幼儿坚持自己的活动计划,保留自己的意愿、意见。教师不应以教师的权利干预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d、活动的隐蔽性。

  在区域活动中,为了不让幼儿觉察到教师的控制,保证幼儿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师往往作为游戏伙伴进行隐性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同时教师应将自己的活动计划、要求通过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所展示的范例和榜样行为等隐蔽性方式间接影响幼儿,而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活动计划与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活动事件的指导方式也应采取隐蔽的材料暗示法、行为影响法、情绪渲染法等方式暗示幼儿,让其轻松自如的、有选择的、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影响,获得发展。如: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但又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把娃娃丢在一旁顾及不到,老师发现后,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娃娃,遇到幼儿说:“哎呀,宝宝妈妈(爸爸)好久不见你们宝宝了,她好吗?”然后幼儿就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娃娃了。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技能等相对缺乏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1

  实施情况分析: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然而,区域活动是否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材料,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要保证达到教育目标。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怎样科学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呢?通过平日的观察和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材料的层次性:

  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蛋壳、制作不倒翁的沙子、石蜡、装饰制作好的不倒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材料投放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一)区域活动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要根据近期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

  (二)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重量轻、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下一步的思考

  投放区域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是探究活动。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发展幼儿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可供分享的经验有效的挖掘周围可利用的资源,使材料为我所用。

  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哪有那么多材料?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要想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现成材料。

  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积累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原来他们平时用后的饮料瓶、饼干盒等等都是可以拿到区域来做材料的,这就让幼儿想到了去收集这些材料,活动区的材料不就充实了吗?不过对这些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

  第二,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像豆子、玉米粒、还有花生壳、小石子等都可用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很多材料都可以投放到区域中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丰富、调整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尚待努力的`地方: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的调整、补充材料。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表演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表演区里的头饰、道具因投放时间长,有些已不能满足幼儿表演的需求。如果现有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了,幼儿对活动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观察发现活动区材料是否对幼儿当时的活动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以便作出调整或更换材料的决定。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活动服务。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2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哪些?

  区域活动的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各项活动的需要。一般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木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等;

  2. 活动区的种类、大小要依据实际空间、幼儿人数、年龄段等条件进行设置。每个活动区应有划定的范围、规定的人数及活动的规则;

  3. 活动区材料的摆放应是开放式的,能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取放;

  4. 活动区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的内容进行投放,应具有启发性、针对性、操作性;

  5. 注意动、静不同区域的合理分隔,软硬环境的'搭配,尽量避免相互干扰;

  6. 活动区应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地创设与调整。若幼儿园环境与条件受到限制,可以一区多功能,分时段轮流开放。或用可移动的材料柜,随机创设 。天气晴朗时也可把一些活动区移到户外去;

  7. 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及时创设反映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开发智能的游戏以及适合儿童能力发展的有益区域;

  8. 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9. 开发幼儿自身的潜力,尊重幼儿自己建构的想法;

  10. 一些活动区应体现活动形式的竞争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3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区域活动这种课程组织形式,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幼儿主动性、个性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教育价值。

  此书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总论,重点介绍了区域活动的研究背景、研究历程、区域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启示。第二章重点论述了区域环境即空间安排、材料投放以及区域背景墙饰的创设原则和策略。第三章重点论述了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的策略,分别从选区、活动过程、手势整理、评价四大环节阐述区域活动组织及指导的策略。第四章重点论了啦制度保障、教研方式以及评价方法。第五章呈现了作者所在园在区域活动材料的开发以及重点区域研究方面的成果。作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是一门艺术,结合我们自己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我也有了一些感悟。就以中班建构区教师的支持为例。

  一天上午,我们在玩“快乐城堡”,幼儿a明显心不在焉,偶尔还会弄倒伙伴搭建的作品,引得一帮小朋友撅着嘴巴跑来告状。这是怎么回事,我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而是蹲下身子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询问他状况不佳的原因在哪里。原来,这孩子觉得老是那样玩没意思,看得出,幼儿a并非“不认真建构”,而是在心中嘀咕“怎么玩才更有趣呢”。很明显,中班幼儿不再满足于教师预设的活动项目。

  其实孩子的想法自有他的道理。普通的建构活动已经缺少挑战性,幼儿渴望能自己创造更多的乐趣。这是挺好的事,既然幼儿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便尊重幼儿兴趣,陪他们自主开发,让建构游戏成为孩子想要的方式和内容,激发幼儿的个人志趣和优势潜能。

  于是,我们鼓励幼儿灵活操作,放弃既有的'过程,不再机械地重复。结果,许多孩子非常开心,他们在构建简单城堡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玩法。小冉的确聪敏,他在城堡的外围增加迷宫路径,吸引周围伙伴的目光。孩子们也跟着动脑筋想办法,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玩出更多的花样,提升建构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的活动组织策略也需要相对改进,比如,不再逐一分发材料,也不再统一做固定要求,而是提供丰富的建构素材,让孩子参与资源收集、分类、准备等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创造性,孩子们可以在产生灵感的时候自主构建,和要好的伙伴们一起,把心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化为手下建构的作品。

  还有一天雨后户外活动不久,班上的孩子跑到建构区域,抱来各种材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神神秘秘地蹲在那里捣鼓个不停。我微笑着走近,发现幼儿从水坑中救起一只蜜蜂,担心它被小鸟啄食,决定为它现场构建一座避险场所。很明显,这是自然生发的一个机会,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建构能力,又能够呵护幼儿心中的真善美,何乐而不为。

  老师们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幼儿愉快地合作,显得特别团结。有的找来蜜蜂喜欢的花朵,作为养伤的软床;

  有的利用树枝配合积木,让小房子增添自然的气息……整个过程无需老师的过多指导,幼儿的建构行为和生活认知却形成融合,他们的思维不断碰撞,最终经过讨论和操作形成良好的作品。孩子最终建构出颇具特色的小房子,他们轻手轻脚地退出很远,小脸上露出满意自豪的笑容。

  回想一下过往的经历,我不太善于揣摩孩子的心态和游戏优势,有时因为不当施教和干涉而影响到幼儿的游戏表现。更严重的是让幼儿误认为赶上进度比进行创造更重要。长此以往,就会无意中扼杀孩子智慧的灵感,出现“好心做坏事”的情况。读完此书,我在内心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今后遇到幼儿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表现时,先不要随意下结论,要努力发掘孩子隐藏在游戏行为背后的“光亮”,学会及时捕捉并正确引导。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保持平和宽容的心态,为他们的成功“雪中送炭”,而不是因为处理不当而“雪上加霜”,让幼儿失去自主创造的快乐感。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陶行知先生的创造论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要想让幼儿取得大成功,拥有大创造,我们必须学会称赞他们的小成功,把他们引上思考推论和自主改进的路途。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4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区域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实践活动,我们中三班师生在区域活动的创设和开展中都初步尝到了甜头,大家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开展着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游戏,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轻松、自由。在游戏时,我们会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充分体现孩子的意愿。我们用各种各样新奇好玩的材料去吸引孩子的选择,不强加于孩子的意愿,用材料本身去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参与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活动时,老师要做一名观察者,不对任何一个孩子指手划脚,除非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这时才是一名支持者,否则老师就是记录和观察,对孩子投来的期盼目光,除了鼓励还是鼓励,除了肯定就是点头,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让他有信心把事情坚持到底,哪怕他在重复重复又重复,只要他不是坐在哪里无所事事。让幼儿自主游戏,首先是要更新老师的观念,有些老师总担心幼儿不会玩,喜欢手把手的教幼儿,这样不仅效果不好,也失去了游戏的价值。一个好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是学会耐心的等待。教育者最应重视的是为孩子们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心理氛围,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老师只是观察者、支持者而决不是训诉者。

  区域活动体现的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精神,一种平等精神,一种自主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性精神。由此可见,区域活动是对幼儿的平等意识、创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自律习惯、关心照顾他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这些正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这本书是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幼儿园在学习《纲要》、运用《纲要》、领悟《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在“区角活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孩子的一种模式——在活动区的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虽不是在单元时间内最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但是却是能使幼儿全员、全面、主动地参与活动,促使着她们充分展示自己、学会认识自己、和谐发展自己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活动区应该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1、主体性(活动中孩子的主体性体现);

  2、整体性(教育的整合);

  3、个别性(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4、社会性(幼儿在显性、隐性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着社会经验)。

  拓展的幼儿园“认知活动区”章节中对各年龄段“认知活动区”活动菜单、活动目标、活动建议进行表格的表述,很具体和详荆丰富的幼儿活动区材料章节中对于材料的收集、归类、运用也有简单的介绍。

  书中努力探索活动区的建构、内容设置及环境创设,并富有创造性地把活动区活动与“五大领域”教学结合起来,与“主题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与“一日活动”结合起来,与“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在第二部分活动探讨——我们的实践,列举大量的活动区案例。分为四大块:

  1、“活动区”材料实例(各年龄班案例);

  2、各区域实例;

  3、主题活动实例;

  4、半日活动实例。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5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成为区角游戏的必要性,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再者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再者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我认为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04-30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精选17篇)03-30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15篇)02-19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精选20篇)06-21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01-27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2-31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03-18

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03-18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03-28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