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案

时间:2022-11-10 13:10:5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音乐教案

幼儿音乐教案1

  教材分析:

  《数高楼》是一首ABC结构的2/4拍歌曲,B段念白部分的加入,使歌曲在演唱形式上富有变化,说唱结合,趣味盎然。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整首歌曲听上去欢快活泼。作为第一课时,我重点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掌握念白部分,初步学唱歌曲并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尝试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理论依据:

  现代“预知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对新音乐材料的学习应该建立在适当准备之上,在音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正式学习前先体会、先经历、先感觉,再把“预知的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它的显著价值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另外,许卓娅教授也多次提出,幼儿在开口学唱新歌前,至少要倾听完整范唱四到六遍以上,才能确保在幼儿头脑中建立准确清晰的音乐表象。受此启发,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我打破传统歌曲教学模式,变“先唱再玩”为“先玩再唱”,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反复倾听歌曲,提前进行“预知”。在幼儿边玩游戏边说念白的同时,情绪愉快地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节奏及音乐形象,为接下来的完整学唱做了充分的铺垫。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在“体态律动”教学论中强调,音乐的感觉是否敏锐取决于身体的感觉是否敏锐。音乐所有的元素,都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他认为,将听觉与身体反应结合在一起,用动觉来反映听觉是最完好、最简便的'模式。因此,在感知、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简洁易记又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感知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及念白节奏,有效解决了活动的重点难点。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1、重点前置,整体预知。在幼儿学唱之前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整体感知歌曲,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运用游戏和肢体表现的手段,让幼儿在快乐的玩中轻松掌握念白部分。而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也作为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出现,为接下来解决活动难点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利用肢体动作解决重点、难点。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感知,用拍手、拍身体、控制身体高度、创造性的肢体游戏等进行动作体验;在处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时,用拍手、转手腕的肢体动作,轻松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3、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在导入部分,用拍手游戏引出歌曲基本节奏型;在练习念白部分,用各种肢体游戏让幼儿熟练掌握念白部分的节奏,充分感知歌曲旋律特点。在学唱部分用分组说唱游戏和接唱游戏,不断激发幼儿的练习兴趣。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的学唱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随节奏说出念白部分。

  2、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随节奏说出念白部分。

  活动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活动准备:

  活动用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练声并感知歌曲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带幼儿与现场老师用歌声问好,简单练声。

  (2)教师带领幼儿做拍手游戏,感知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

  2、用游戏形式学说歌曲中的念白部分,整体感知歌曲。

  (1)教师示范念白部分。

  (2)幼儿边拍手边随节奏练习念白部分。

  (3)创编肢体动作,随节奏边做动作边数高楼。

  (4)随音乐边念白边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整体感知歌曲。

  3、完整学唱整首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

  (1)教师示范说歌词。

  (2)幼儿随节奏练习说歌词,用肢体动作感知休止符和附点音符。

  (3)教师范唱,幼儿配合说念白部分。

  (4)由慢到快地完整学唱歌曲,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5)分两组合作练习说唱歌曲。一组念白一组演唱,交换练习。

  4、用各种形式一起歌唱,感受和音乐一起玩的快乐。

  (1)玩接唱游戏:“管住你的声音”。用接唱、默唱来练习幼儿的内心节奏和语汇。

  (2)完整演唱歌曲并表演念白部分,激发演唱的兴趣。

  (3)与现场老师互动,鼓励幼儿勇敢大方的在众人面前快乐歌唱。

  5、结束部分。

  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鼓励幼儿活动后数数自己见到的高楼,听音乐离开活动现场。

幼儿音乐教案2

  小班音乐活动:

  我是小豆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游戏让幼儿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2、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豆子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1、2、3、4

  2、每人一个豆子头饰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课题,熟悉歌曲。

  T:“宝宝们,看我带来了什么?它里面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豆荚,幼儿认识豆荚,并知道豆荚中是豆子)

  T:“关于它有个很美丽的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风轻轻地吹着。很轻,很轻——小豆荚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张开了小嘴巴,小豆荚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跳呀跳呀,蹦呀蹦呀,真快乐。小豆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从豆荚中跳出来。有的落在了草丛中,有的跳到了池塘边,有的'跳到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小豆子宝宝张开了小嘴巴开心地喝着水。渐渐地,小豆子宝宝怎么啦?(请幼儿说一说,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边使用操作材料1)

  T:“小豆子发芽了,慢慢的慢慢的,发芽的小豆子又会怎么样呢?”(教师示范演唱,使用操作材料2)以下相同,直到使用完操作材料4。(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2、通过游戏,学唱歌曲。

  T:“我们今天教室里也有许多的小豆子,想不想慢慢长大啊?”(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教师让幼儿在不同的地方长大“草丛、花丛、池塘边、座位上”)

  T:“小豆子们长大了,你高兴吗?那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晒晒太阳吧!好让我们的宝宝快快成熟!”(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幼儿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乐曲歌词、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2、学习歌曲《小手拍拍》,并尝试模仿歌曲创编歌词。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脸部各个器官的帖绒。

  2、《小手拍拍》歌曲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及歌词。

  1、听音乐拍手(2/4拍)2、在动作中熟悉歌词二、学习歌曲。

  1、观看歌曲VCD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我们现在一起来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都唱个哪些?

  2、出示教具,边贴边唱。

  根据小朋友说的脸部器官一个一个长出来,最后老师指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唱。

  3、跟着VCD学唱三、拓展创编师:小朋友一起摸摸看身上还有什么啊?(肩膀、小脚等等)请幼儿把这些放进歌词里唱一唱。

  反馈小手拍拍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也比较省电,孩子们一听就很容易上口,这次的活动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这首歌曲,通过身体动作能够正确的表达这首歌曲的歌词。我们小班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十一我通过动作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进行活动。

  教学反思:

  在孩子们熟悉了儿歌和节奏后,我使用了唱歌形式,把小手拍拍用歌曲唱下来,我先唱了一遍,问问孩子们是否喜欢?孩子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让全班全体起立,围绕着我,我在中间唱,让孩子们边学着唱边用小手拍出来,和孩子们一起集体互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做《小手拍拍》,拍自已的身体部位,孩子们很高兴,从他们的'每个人的小脸上就能看出来,我边唱边做边从心里感谢这些小天使们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一节《小手拍拍》的公开课就在歌声中愉快的结束了!

幼儿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豆类蔬菜的名称和特征。

  2、制作豆瓶,会根据节奏普的提示用豆瓶为乐曲配乐。

  【活动准备】

  1、黄豆、红豆、黑豆、绿豆若干。

  2、每人两个空瓶子、郊游音乐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1、师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说:春天来了,老师和你们去郊游好不好?(好)

  师幼随音乐《郊游》拍手进活动室坐好。

  2、出示课件

  绿豆、红豆、黑豆、黄豆。引导幼儿比较这几种豆子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异同。

  师总结:绿豆、红豆、黑豆、黄豆它们的.形状一样都是椭圆形,而颜色不一样。

  师说:老师今天请来了几位豆宝宝,小朋友看一下是谁?

  出示课件:

  (1)黄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黄豆宝宝?(6个)

  (2)绿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绿豆宝宝?(8个)

  (3)红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红豆宝宝?(6个)

  (4)黑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黑豆宝宝?(7个)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多少。

  反思:在让幼儿比较豆类的颜色和形状时如果用实物让幼儿自己操作比较会效果更好。

  3、幼儿制作豆瓶。

  (1)师说:小朋友,咱们用这些豆宝宝来做个豆瓶好不好?(好)

  教师出示豆瓶乐器,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尝试制作。引导幼儿自选一种豆子放入瓶中,扣上塑料盖即成。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一个瓶中最好装一种豆子。

  (3)幼儿制作完后引导幼儿晃一下自己的豆瓶。

  4、用豆瓶为乐曲配打击乐。

  (1)出示课件:

  (2)师说:豆瓶能够发出好听的声音,咱们用这豆瓶为这个谱子打节奏好不好?(好)

  (3)幼儿跟老师拍手打节奏熟悉一下。

  (4)用豆瓶替换拍手东作为谱子打节奏。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

  (5)幼儿倾听音乐《郊游》的旋律,熟悉乐曲结构,了解节奏特点。幼儿用拍手动作练习节奏,熟悉后用豆瓶替换拍手动作。

  (6)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反思:幼儿对此环节比较感兴趣,整个环节幼儿动了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知识,我觉得很好。

  5、结束部分:师幼随音乐拿着豆瓶走出活动室。

幼儿音乐教案5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圆圈舞》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幼儿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 学会唱歌曲《一分钱》,并大胆的表演 。

  2、 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唱歌曲,并唱准歌词。

  难点: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 音乐《一分钱》

  2、 图片(捡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师生问好: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小律动《咕噜咕噜》。

  2、 出示“捡钱交到警察叔叔”的图片

  (1)师: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上都有什么?(小女孩、警察叔叔、大树等)

  (2)师:那这个小女孩和警察叔叔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啊?

  (描述图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新歌教学

  1、听音乐,了解歌曲。

  师:看完图片,小朋友们想到了哪首歌曲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听音乐,看看是不是小朋友所想的那样。

  2、听完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师:听完了音乐,谁能告诉老师,歌曲里讲了一个什么事情呢?

  3、朗读歌词,并能记住它。

  4、老师放音乐,幼儿边打着拍子边感受音乐。

  5、老师放音乐,幼儿边打着拍子边小声的跟着音乐唱。

  6、老师再一次放音乐,幼儿边打着拍子边大声的唱出来。(两遍)

  7、游戏:歌词接龙(老师唱上一句,幼儿唱下一句。)

  8、幼儿自己完整的唱出整首歌。

  三、表演歌曲

  1、提问:歌曲里唱了哪几个人物(捡钱的`小孩、警察叔叔)

  2、请小朋友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把动作表演出来。

  3、老师也创编了一套动作,请跟我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我们捡到东西不揣进自己兜里,归还失主或交到警察叔叔那里的人是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扮演(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从小要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做个好孩子。

  第一次教学反思:整体环节,条理清晰。但是,在幼儿创编环节中,没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没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引导幼儿创编歌曲,而是在幼儿没有编出来时,简单讲了一下,就开始了老师教动作的环节。这一环节是幼儿被动的跟老师在学,没有让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动作,没有体现幼儿是主体。

幼儿音乐教案7

  教材分析:

  歌曲《哈罗哈罗》旋律跳跃、欢快,后十六分音符使歌曲增添了几分活泼感,表现好朋友见面后快乐的场景,贴近幼儿的生活。中班幼儿交往的愿望不断增强。本次活动设计情景表演,引导幼儿体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一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在不同的体验中不断加深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引导幼儿学会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相处之道,同时在玩玩唱唱跳跳过程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节奏,唱出与同伴打招呼的快乐情绪。

  2.尝试创编招手、拥抱等和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动作,与朋友结伴舞蹈。

  3.和朋友见面的时候能够主动打招呼,愿意做有礼貌的孩子。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友谊王国》,表现好朋友礼貌打招呼的各种场面。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创设“我们都是好朋友”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发音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指导幼儿用“哈罗”的连音和跳音与同伴打招呼,进行发声练习。

  2.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遇到好朋友还可以怎样打招呼。

  二、播放歌曲《哈罗哈罗》,引导幼儿欣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初步理解歌词内容。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二拍子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

  2.教师随音乐第2遍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中好朋友是怎样打招呼的?小朋友是怎样唱歌跳舞的?

  三、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表达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提问:和别人打招呼时你的心情足怎样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演唱歌曲,也可以分组对唱,凋动幼儿演唱的积极性。

  四、开展歌表演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和好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动作,如招手、拥抱、鞠躬等,鼓励幼儿与好朋友结伴舞蹈。

  1.提问:你还会用哪些动作和同伴打招呼?

  2.请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歌衣演,提示幼儿听间奏交换同伴,和好朋友见面的时候主动打招呼,做有礼貌的孩子。

  五、引导幼儿找到好朋友再次表演,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幼儿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分辨音乐的快慢。

  2、根据音乐节奏,表现胖鸭、瘦鸭走的动作,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胖鸭、瘦鸭);

  2、奥尔夫音乐《快与慢》;《牛奶歌》

  活动过程:

  一、米奇妙妙屋

  1、教师:欢迎你们来到米奇妙妙屋,可爱的米奇米妮们。

  2、教师:你们想知道今天的米奇妙妙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3、教师:让我们先来跳个舞预热下吧。

  二、故事引入,出示胖鸭图

  1、教师:今天还有一位你们的好朋友也来我们的米奇妙妙屋,将和你们度过这有趣的一天。猜猜看会是谁呢?

  2、教师:瞧,它来了,我们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

  3、教师:看,这只唐老鸭长得怎么样?(做动作引导幼儿发现唐老鸭的身材是胖的)

  4、教师:原来自从它住进迪斯尼乐园后,它就开始变得很懒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变成了胖胖的唐老鸭。

  5、教师:胖胖的唐老鸭会怎么走路呀?

  6、教师:胖胖的唐老鸭连路都走不动了。(播放慢音乐,教师示范)

  7、教师:刚才你听到了一段什么样的音乐?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胖胖的唐老鸭走路?

  三、唐老鸭减肥

  1、教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哎,好累啊,好累啊(手做擦汗动作),我这么胖,可怎么办呢?

  2、教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帮我呀?(引导幼儿说出某些运动名称等)

  3、将幼儿说的运动名称一起随音乐节奏自由表演。(播放音乐牛奶歌)

  四、出示瘦鸭图,减肥成功

  1、教师:唐老鸭在你们的减肥帮助下,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看,现在的唐老鸭变成怎么样了?

  2、教师:瘦瘦的唐老鸭会怎么走路?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瘦瘦的唐老鸭走路。(播放快音乐)

  3、教师:这个音乐节奏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

  4、教师小结:胖胖的唐老鸭身上的肉实在太多了,所以它很累,走路的时候动作慢慢的,我们就要用慢慢的'音乐;而瘦瘦的唐老鸭身上没有那么多的肉,很灵活,所以走路快快的,我们要用快快的音乐。

  五、角色扮演

  1、教师:胖胖的唐老鸭和瘦瘦的唐老鸭都非常喜欢你们,想要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想不想啊?

  2、教师:唐老鸭说玩游戏的时候,请你们仔细听音乐,看是胖胖的唐老鸭在走路还是瘦瘦的唐老鸭在走路,好吗?

  3、游戏重复多遍

  六、再见

  1、教师:唐老鸭玩的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可是它要回迪斯尼乐园了,说下次再来找你们,我们一起和它说再见吧。

  2、教师:你们帮主唐老鸭减肥成功了,我们一起跳舞庆祝下吧。

幼儿音乐教案9

  设计思路:

  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xxxx,xx,xx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难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掌握顿音唱法并学会唱这首歌。

  2、热爱并尊敬老师的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组织过谈话,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回忆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谁的节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为什么给老师献花,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老师教小朋友学习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念儿歌等本领,老师工作很辛苦,激发幼儿爱老师的情感和学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师介绍歌名后边弹伴奏,边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问歌曲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4)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儿跟学歌曲3遍。

  变换形式让幼儿练习唱歌。

幼儿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幸福的我们》轻快活泼的风格,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幸福感。

  2、尝试运用歌唱、节奏游戏、舞蹈等方式表达对幸福的理解。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感受表达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幸福的我们》。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让幼儿初步体会幸福

  由幸福宝宝的到来让幼儿讨论什么是幸福。

  二、欣赏歌曲《幸福的脸》,理解歌曲表达的含义

  1、先欣赏A段,让幼儿说说幸福是什么。

  2、欣赏B段音乐,让幼儿理解歌曲中其他幸福的事情。

  3、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曲中蕴含的幸福感。

  三、玩拍手游戏,让幼儿体验歌曲温馨的氛围。

  教师先介绍游戏规则,而后两名教师一起玩拍手游戏,激发幼儿玩的兴趣。

  四、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对幸福的理解

  让幼儿说说幸福的时候跳出来的舞蹈会是什么样,叫个别幼儿上来做

  五、欣赏手语表演《幸福的脸》,体会不一样的幸福

  由聋哑儿童引出手语表演,教育幼儿体会聋哑儿童的坚强与幸福。要向他们一样让大家能看到你幸福快乐的笑脸。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幸福的我们》是一节歌曲欣赏活动,歌词理解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因为歌词是乐曲的灵魂,是用于表现歌曲情感的直白,所以对于不认识多少字的大班幼儿来讲有一定难度,在这里教师制作了动画课件,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降低了理解难度,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很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接受,按照歌曲的歌词意思进行分段欣赏,A段让幼儿欣赏什么是幸福?别人眼中的幸福。同时在欣赏之余,我还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认为的幸福。B段音乐是幸福的事情,幼儿在心上的同时也说出来自己心中幸福的事情。这样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幼儿用自编的动作来表现幸福的理解,将幸福生活化,更适合幼儿的经验。最后用聋哑儿童的表演将活动的意义更放宽放大,让幼儿从聋哑儿童的快乐和幸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强,努力。幼儿通过看、说、做来体验、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让幼儿更准确地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同时对幼儿情感方面也做了很好的教育。

  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表现”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为今后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幼儿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打节奏,给歌曲《过新年》配上打击乐。

  2.体验过新年时的喜悦之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相关图片。

  2.打击乐器:双响筒、小铃、铃鼓(数量各三分之一)、锣,乐器放在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1.幼儿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把过新年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2.幼儿尝试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为歌曲配伴奏。

  二、学习打击乐。

  过新年敲锣打鼓真热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好听的乐器来敲敲打打,把这首《过新年》的歌曲表演得更快乐。

  1.徒手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动作见书本),练习1—2遍。

  2.尝试配乐器演奏。

  提示:刚才我们一共用了两个动作(幼儿的动作)。拍腿代表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拍手表示铃鼓演奏。

  3.幼儿使用乐器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知道幼儿熟悉的演奏方法)。

  幼儿跟着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练习1—2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4.幼儿交换座位(打击乐器)演奏。

  三、收拾乐器。

  幼儿听打击乐“过新年”,边踏步边把乐器轻轻放入指定的筐中。

幼儿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3.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幼儿音乐教案13

  教材分析:

  《幸福猪小弟》是由一首流行音乐改编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前半段节奏欢快,后半段节奏连贯,根据歌曲改编的歌词内容充满了亲情,体现着家的温暖,给人以幸福的感觉。为此想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到家的温暖。我班幼儿乐于参与歌唱活动,部分幼儿音准较好,节奏感强并能够跟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但还有部分幼儿歌唱的能力稍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倾听,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2、幼儿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手语及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活动难点:

  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点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进入活动室,体验家的温馨。

  提问: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

  小结:听到这首歌小朋友很开心,感觉幸福,愿望实现了就是幸福;经过努力收到了收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乐很高兴,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二、通过故事的方式、摆图谱的方式,初步学唱歌曲过渡语:今天有一只猪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来听故事。

  1.教师利用课件讲故事,幼儿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提问:猪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词内容进行小结。(用完整语言说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过渡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歌曲,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谁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结:听到这首歌很感动、幸福、舒服、优美。边引导幼儿边出示图谱3.结合图谱加伴奏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1.带领幼儿看图谱,分句演唱歌曲。结合图谱异步跟唱

  2.师幼同步演唱3.带幼儿加动作分句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猪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妈妈)

  四、升华情感。

  提问;猪小弟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很爱他,我们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小结: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那我们怎么爱爸爸妈妈呢?

  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结束语:让我们像猪小弟一样,把这首幸福的歌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们更加幸福吧!

幼儿音乐教案14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习经验、音乐

  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活动目标

  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

  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 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儿童

幼儿音乐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的前后两部分。

  2.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快乐,尝试用表情、动作和眼神与同伴交流。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教师熟悉乐曲谱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与同伴发生矛盾及同伴友好相处时的不同心情,探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解决。

  师:"小朋友,我们与小伙伴发生了矛盾,我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解决矛盾的.?"(幼儿可以边说边做样子)师:"有一首歌,里面讲了一对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后来又和好了。他们是怎么和好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师范唱)

  二、初步感知:。

  1.老师范唱,请幼儿体验歌曲中好朋友的情绪变化。

  提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幼儿再听一遍。

  2.幼儿学唱新歌,注意唱准切分音符和休止符。

  (1)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学习歌词。

  (2)启发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即"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用轻快活泼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小朋友,我们与同伴发生了矛盾,心里怎么样?

  师:该怎样来演唱歌曲的前面部分呢?(快、重且断顿)★好朋友又和好了,我们开心吗?

  师:该怎样演唱歌曲的后面部分呢?(慢、轻且连贯)

  3.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师:"小朋友,歌曲中的好朋友由生气到和好,你们为他们感到高兴吗?老师想看看他们生气的样子,和好的样子,请你们来表演出来,好吗?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同伴合作进行歌表演。

  (1)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歌曲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按乐句创编相应的动作、表情

  (2)请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的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拉拉勾》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教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如何解决、和好的集体舞形式。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第一节课必须先教会幼儿唱会歌曲,第二节课才是集体舞活动。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儿唱歌,可幼儿只学了两三遍后便不再有爱好,无论我教唱的情绪有多饱满,孩子们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发其想,放任幼儿自由玩耍,但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话音刚落,全班幼儿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书……一下子变得活力四射,刚才那没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无影无踪。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老师不能顾虑课堂纪律等而束缚孩子的学习模式,打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小百科:两个小指缠绕拉钩,一般为许诺的一种方式,常用语“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幼儿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音乐教案08-30

关于幼儿音乐教案02-02

幼儿音乐教案:春天07-15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12-07

幼儿教案音乐:春天06-21

《音乐瓶》幼儿教案10-23

幼儿园音乐教案11-23

幼儿园音乐教案11-15

幼儿音乐教案15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