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2-01-12 04:47:22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汇编10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体验与同伴一起利用黄豆叶柄制作宝塔的方法。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萌生幼儿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选择好一块黄豆地,把制作好的若干座宝塔放在地里。

  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到公园等处观察宝塔的外形。

  3、橡皮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外面散散步,看看我们的植物园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来到黄豆地里自由观察,教师提问:

  (1)你在地里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秋天叶儿变黄了、叶儿落了下来,只剩下光秃秃叶柄的同时发现自制宝塔)

  (2)教师出示幼儿发现的宝塔提问:说说这像什么?

  (3)师幼共同给宝塔取名字。

  二、讨论制作材料

  1、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幼儿观察后自由回答)

  2、幼儿讨论怎么样做成的?

  3、请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叶柄制作宝塔。

  4、教师总结:这是用黄豆叶柄制作成的宝塔,它是由一根根叶柄编织而成的。今天我们也来动动我们的小手制作一座宝塔好吗?

  三、幼儿制作宝塔

  1、你想和谁一起合作就和谁一起合作。

  2、幼儿采摘粗细差不多的'叶柄开始制作。

  (1)、将两根叶柄直角交叉放好;

  (2)、把上面的叶柄两端向下对折(成“T”字形);

  (3)、再取一根叶柄紧靠对折叶柄与横着的叶柄成直角交叉折下一端,另一边相同;

  (4)、依次两边往下加织叶柄;

  (5)、最后把折下来多余的叶柄用橡皮筋扎好,即成宝塔。

  3、引导幼儿用橡皮筋作为辅助,教师适当予以帮助。

  四、送我们的宝塔回活动室,开个宝塔展览会。

幼儿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共同回忆幼儿园生活,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二、教学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照片,如:班集体照片、幼儿刚刚入园时哭的照片、大班幼儿画画、跳舞的照片。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个一段。

  3、幼儿用书30~31页。

  4、语言磁带。

  三、教学重点: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四、教学难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五、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回忆。

  (1)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的三年里,你觉得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

  (2)马上就要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3)三年来,你觉得自己哪方面有进步?

  2、欣赏并学习毕业诗。

  (1)小朋友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心里都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用书,说说毕业前夕的心里话,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出示图文结合的诗歌图,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

  3、根据诗歌的感色彩,选择适合的背景进行匹配。

  (1)教师分别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请幼儿为诗歌选择背景音乐,并说出理由。

  (2)根据幼儿的选择,配上毕业诗再次朗诵。

  (3)选择舒缓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进行朗诵,让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其中的意境,并能有合适的语速、表情进行表现。

  六、教学反思:

  又一次带孩子们学习这首儿歌《毕业诗》,每当孩子们毕业时,都要学习这首儿歌,每次活动时,我都会收获许多的感动。这次也不例外。因为这首《毕业诗》,描述的是孩子们毕业时的真切想法。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回忆孩子们刚入园时哇哇大哭喊妈妈,到现在变成了有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感受着孩子们那纯真而又细腻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

  我示范朗诵《毕业诗》,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听着。第一遍朗诵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幼儿园有什么愉快欢笑的事情让你特别难忘?"孩子们将上幼儿园以来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真的好感动,原来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没有白费,那些过去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孩子们脑海中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将离别,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伴说?"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不得","不想离开幼儿园","我还会回来的"……虽然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这个活动还能对孩子们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我告诉孩子们:"其实,毕业了也还是可以联系的。大家可以互相留下电话号码,以后想老师和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我们很快就会毕业跟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能更加团结、友爱,多做一些让好朋友开心的事情,不要再乱打架了。毕业以后,大家就会永远的想着你,还会牢牢地记住你。"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聆听儿歌并学念儿歌。

  2.想象儿歌表现的情节并感受洗澡的乐趣。

  重点难点:

  想象儿歌表现的情节并感受洗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洗澡》。

  2.CD:《洗澡》。

  3.请幼儿自带洗澡玩具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洗澡时的玩具。

  1.你洗澡的`时候会用到什么玩具呢?谁来说说。

  2.你会拿着玩具玩什么游戏?

  三、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1.小宝宝在做什么?

  2.画面里还有谁?

  3.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陪宝宝洗澡,是不是很好玩呢?你喜欢洗澡吗?

  四、播放CD,请幼儿倾听并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1.小鸭陪宝宝做什么?谁来模仿一下吹泡泡?

  2.小鱼陪宝宝做什么?

  3.小船陪宝宝做什么?

  4.小鸭、小鱼、小船都陪着小宝宝洗澡。我们一起来听听,待会儿也一起来说说。

  五、请幼儿学念儿歌并用自己带来的洗澡玩具边念儿歌边玩一玩。

  六、小结

  活动反思:

  玩水是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喜欢的游戏,通常小班孩子在洗澡时为了让孩子配合,家长都会放上一些小玩具在水盆里,所以在这首儿歌的学习上幼儿理解起来很轻松,很快就学会了,还能自己配上一些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幼儿园教案 篇4

  科学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孩子接触新材料新工具,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丰富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学会一些操作的技能技巧。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适合班级:

  小、中、大班

  材料准备:

  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八个、七种不同色的颜料、小木棒(筷子、鼓槌等)一根。

  制作方法与步骤: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与第八个颜色一样,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

  (3)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见“音乐瓶图1”)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2)让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教师指导建议:

  ●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

  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均匀,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

  玻璃瓶。

  拓展与替代:

  ◆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尝试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欣赏。

  小知识

  当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编钟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编钟的钟体小,敲击时,振动就快,音调就高;钟体大,音调就低。

  活动反思:

  动手操作必须是在动脑的指导下或在动脑的过程中进行的,只有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感受到操作的乐趣和奇妙,也才能从多次的失败或尝试中去验证自己的设想,去体验成功后的快乐。而缺少主动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既不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兴趣,更不能有益于幼儿智慧的开发与探索精神的启迪。

幼儿园教案 篇5

  主题名称:快乐的

  课题名称:踩高跷

  活动目标:

  1、知道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

  2、尝试踩高跷,发展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1、踩高跷录像或挂图。

  2、欢快喜庆的音乐

  3、每人一副用易拉罐和粗皮筋做成的小高跷。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欢庆元宵节的,元宵节有哪些活动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了解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技艺表演,由舞蹈者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二、观看录像,让幼儿观看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踩高跷来庆祝新年的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出示自制小高跷,让幼儿认识,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做的?先高跷。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体验初步踩高跷的感觉。(对于胆小的幼儿,可以让其两人结对,一个踩高跷,另一个搀扶帮助其保持平衡慢慢尝试。)

  三、探索尝试踩高跷

  1、今天森林里有一场特殊的元宵晚会,踩高跷比赛,你们想去参加么?呀!我们去这么多人,可狮子王说了要看看我们班谁最会踩高跷就选谁去?我们一起练好本领去参加好不好?

  2、音乐《火车开了》做准备活动,让我们的全身都活动起来,踏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了……让幼儿动起来,重点活动脚腕手腕。

  3、请幼儿自由练习踩高跷。

  怎样才能走的又快又稳呢?请幼儿自由练习尝试怎样走得稳,走得快。让幼儿及时走得稳走得快的诀窍。请个别走得稳的`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

  4、幼儿自由交流踩高跷的感受,进一步尝试。

  四、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想要站得稳必须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然后再尝试走动,在走动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如果身体失去平衡,赶紧从高跷上下来,如果摔倒,要及时用手撑住地面,避免磕伤面部和头部,想要走的快,必须双手拉直绳子,要想的胜利眼睛一直向前看。

  五、游戏

  “踩高跷”比赛,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哪组走得好,走得稳,经验,结束活动。

  孩子们都练习得很好了,狮子王说了我们都通过他的考验了,一起带着我们的高跷去参加元宵晚会吧,出发了。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游戏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学习6的形成,区别5、6的关系,理解6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理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苹果和梨图片、大树背景图。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6的形成,区别5、6的关系。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6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小矮人》音乐导入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提问让幼儿初步感知6的形成,感知等量和差量的关系。故事中的问题:A.5个小矮人又添上一个是几个?B.蘑菇和小矮人谁多谁少?C.要把他们变成一样多,该怎么办呢?D.要送给每个小矮人一个气球,一共要拿多少个气球? E.为什么要拿六个气球? F.6个小矮人少了一个还剩下几个?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及画面提示即

  表象认知,让幼儿知道5添1是6,5比6少1,6比5多1。

  (二)集体尝试操作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进一步感知6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区别5、6的`关系。

  操作1:请先去摘5个苹果,在卡片上摆成一横排。

  操作2:再去摘6个梨摆在苹果的下面。问题1:苹果和梨一样多吗?谁多谁少?问题2:苹果比梨少了几个?梨比苹果多了几个?问题3:怎样才能把他们变成一样多?

  操作3:将苹果和梨变成一样多。通过实物操作即实物认知,幼儿亲自感受5添1是6,6比5多1,6可以代表任何6个数目的物体。

  (三)游戏《捉迷藏》巩固

  幼儿学习6的实际意义,通过游戏,由实物—表象—上升到“抽象”符号认知,逐步完成了幼儿数形成的认知过程,并借助游戏验证、修正幼儿学习的过程及结果。玩法:先由教师

  扮演白雪公主,幼儿扮演小矮人,当白雪公主发出口令例如:请小矮人们藏到比5多1的数字下面,幼儿便迅速躲藏到带有数字6的大树下面,如此反复进行,教师可以和幼儿互换角色。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进一

  步巩固学习6的形成,理解6的实际意义,在游戏中区别5、6之间的关系,增加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反思]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

  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

  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 本活动内容,我为这节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教育目标:一是通过故事和游戏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是学习6的形成,区别5、6的关系,理解6的实际意义。三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二是通过故事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6的形成及数数、知道5、6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6的数概念,达到对6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

  这种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以上是我个人对这节活动的自评,由于水平有限,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导。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3、感受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重点:

  能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想。

  难点:

  通过表情的变化理解胖脸儿的心理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利用小游戏,培养幼儿夸张的想象能力;知道木瓜是长在树上的;了解惊讶、难过、高兴等表情。

  物质准备:

  绘本《汤姆最好的朋友》、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经验导入,请幼儿说说你和朋友会做的事情。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和好朋友在一起会在些什么?

  二、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兔汤姆也有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旺旺。今天,汤姆要去旺旺家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一)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观看图画。

  (二)故事内容交流,边回忆故事边观察图片。

  1、汤姆和旺旺都做了些什么?

  2、汤姆在旺旺家发现了哪些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

  3、汤姆和旺旺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三、延伸讨论

  1、你发现汤姆和旺旺最大的不同了吗?是什么?

  2、汤姆和旺旺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他们还是好朋友。你希望有一个与你有很多不同的朋友吗?

  3、如果有一个外国小朋友到你家,你会跟他玩哪些游戏呢?你会带他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案 篇8

  一、概述与目标

  本活动是一个实验、观察、探索发现的科学活动。幼儿通过观察盐溶解到水里及蒸发、结晶的过程,了解使盐结晶的方法,感知盐的结晶现象,进而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感知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二、活动准备准备

  食盐、小玻璃罐、钉子、细绳、汤匙、小木条、一杯盐水、一杯淡水。

  三、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本活动分两部分:

  1.观察盐的结晶

  2.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到哪里了。

  (一)做一做,看一看,盐水变成了盐。

  1. 尝一尝出示一杯盐水和一杯淡水,让幼儿品尝,说说它们的不同味道,知道水咸是因为水里有盐。

  2. 做一做

  (1)在小玻璃罐中装满热水,一次放入一汤匙盐并加以搅拌,使盐水全部溶化。反复这样操作,直到盐不能再溶化为止。(2)在细绳一端绑上重物(如钉子),使之垂直浸入盐水中,另一端系在小木条中间,把小木条横放在罐口上,然后把罐子放到阳光下。

  3. 看一看

  (1)请小朋友每天观察,看罐子里水位的变化,并在罐子外用彩笔做标记,直到水完全蒸发掉为止。

  (2)观察绳子的变化,细细的绳子上出现了许多白色的东西,尝起来咸咸的。

  (二)想一想1.罐子里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实验观察水蒸发为水蒸汽的`现象。

  (1)引导幼儿观察热水中冒出的热气。

  (2)试一试,把一块玻璃罩在热水杯上,引导幼儿观察玻璃上形成的水珠。

  交流讨论:水变成水蒸气,遇到玻璃,又变成了水。小结:罐子里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跑掉了。

  (在讨论时,引导幼儿回忆冬天嘴里呼出的气体,水开时壶上冒出来的热气,冷天房间玻璃上的水珠等。)

  2.试一试,想一想,绳子上的白块是什么?探究问题:

  (1)水到哪里了。

  (2)绳子上怎么会有盐。在组织幼儿观察盐结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同时把盐水滴在镜子上,等水蒸发后,让幼儿观察镜子上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尝一尝,再用放大镜观察盐的结晶体,并把观察到的盐晶体画下来。)

  四、活动建议

  1. 本活动也可用糖水代替盐水,再做一次相同的实验,制作糖的晶体,并在放大镜下观察糖的晶体。

  2. 观察活动应选择在阳光下温度高时进行。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盐结晶得也越快;盐水的浓度越大,绳子上结晶的盐越明显。

  3. 夏季气温高时,蒸发时间需3"5小时,就可看到结晶的过程。

  4. 本活动可与水的三态组成系列活动,以探究问题水跑到哪里去了为线索,使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活动探索发现水蒸发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并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词语 柔柔地和甜蜜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诗歌配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梦的意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张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师:夜晚这么美,小女孩抱着小熊在床上睡着了,那让我们像小女孩一样甜甜地睡一觉吧!(播放音乐)

  师:你们有没有做过梦?梦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师:你们的梦真有趣呀!你们想知道我梦到了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二、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师:小朋友们,在我的梦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2、师:在梦里,我都变成了谁?

  三、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完整朗诵诗歌。

  你听到我都梦到了些什么?

  四、演示课件,分段欣赏

  我们一边听着诗歌,一边把梦中的花朵、太阳它们都请出来好吗?(教师分段演示)

  1、师:在梦里,我变成小花以后,遇到了谁?太阳为我披上了什么?

  变成白云以后,我遇到了谁?(风)风教会了我什么?

  变成轻烟以后,我遇到了谁?(雨)雨做了什么?

  2、师:在梦里,我开心么?你们怎么知道的?

  五、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体验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师:我们又听了一遍诗歌《梦》,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师:看着这些美丽的画,你们觉得哪些地方最美?(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梦的温柔)

  六、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1、师:小朋友们,老师的梦美不美?你们喜欢么?那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梦也变成好听的句子吧。

  2、师:在你自己的'梦里,你们都变成了什么?又遇到了谁?(引导幼儿独立仿编)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用温柔、甜美的声音把我们自己梦大声说一说。

  七、活动总结。

  教师: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有这么多的甜蜜和美好的梦,老师祝你们这样的梦可以一直拥有。(播放音乐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理解数列排列中量的递增和递减关系。

  2、体验游戏的乐趣,能在游戏中比较数的大小。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花片,木珠,黄豆等若干分别装在盘子里,笔、记录纸。

  (幼儿准备)数字1—10的.扑克牌点卡。

  活动过程:

  1、 幼儿在自主操作活动中感知数与量对应。

  幼儿将1—10的数字卡片依次排成一排,然后在数字卡的下面摆出对应量的积木。

  引导幼儿发现1—10的数量按顺序排放时的递增(递减)关系。

  2、 游戏活动“猜个数”

  教师分别从各盘中抓一把食物食物或玩具,请幼儿来猜个数。如果幼儿说的量比实际的量大,就说“大了”,反之,则说“小了”。依次进行,直到幼儿猜对为止。

  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抓的数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3、 幼儿5人一组玩游戏。

  游戏:“猜个数”

  玩法:一幼儿从盘中抓物体,另一幼儿来猜,猜对后记录个数;然后,互换角色玩。

  游戏:“猜数字”

  玩法:一个幼儿从另一名幼儿的手中抽取一张数字卡片,让对方猜数字。如果猜的数字比卡片上的数字大,就说“大了”,反之,则说“小了”。直到对方猜对为止,然后互换角色玩。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美术教案12-01

幼儿园教案06-16

幼儿园教案06-16

幼儿园的教案11-19

幼儿园教案中班健康教案01-13

幼儿园音乐教案优秀教案03-11

幼儿园音乐幼儿园教案07-07

幼儿园教案美术教案15篇12-01

买菜幼儿园教案03-18

幼儿园劳动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