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21 09:53:1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7篇[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7篇[精]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制响罐,鼓励幼儿用语言大担描述响罐的声音,学习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2、帮助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发展听觉分辨力。

  3、培养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实验材料:八宝粥空罐头一个,装米的罐头一个,水箱、桶、矿泉水瓶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八宝粥空罐头人手一个。玻璃珠、黄豆、米、等晃动时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若干。

  3、录音机,节奏鲜明的乐曲磁带。

  4、事先安排幼儿座位成半圆形的位置,贴上小苹果。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把水箱的水龙头打开,让幼儿说出水流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幼儿讨论)师说出“哗啦啦”的响;那雷声是怎样的?(轰隆隆)……让幼儿说出更多的'象声词。

  (二)设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两个罐头,告诉幼儿一个里面装了东西,一个里面没装东西。不用眼睛看,还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哪个装了东西。感知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会发出响声。(学习词 响罐)

  (三)引导幼儿自制响罐,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描述响罐的声音,学习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1、幼儿自制响罐。

  提出要求:每人拿一个空罐,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材料装进罐里,摇一摇,听一听象你听过的什么声音?

  2、集中听响,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要求口语能力较强的幼儿能说出“像什么声音”,如鼓的声音等,口语能力一般的幼儿直接描述。

  3、教师小结并有节奏的朗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4、鼓励。

  幼儿听儿歌,并根据儿歌中的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等摇动响罐。

  (四)帮助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感受各种有趣的声音,发展幼儿听觉能力。

  1、讨论“为什么一样的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小结:因为罐头里装的东西不一样,摇动时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游戏“我猜 我猜 我猜猜猜”,请个别幼儿上前摇不同材料做成的响罐,幼儿抢答,发展幼儿听觉分辨力。

  4、幼儿思考“如果两个罐头里装的是同一种东西,它们发出的声音肯定会一样吗?”

  5、实验论证:让幼儿感知同一种东西由于装入的数量不一样,在罐中摇动时发出的响声也不一样。

  6、不同的罐头,即使装着同一种材料,它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师示范)

  (五)集体用响罐为音乐伴奏,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中投放制作响罐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

  2、鼓励幼儿回家尝试用更多的物品制作响罐,和父母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布。

  2、能有条理地来讲述布的特点。

  3、感受各种布制品,大胆想象布的用途。

  4、探索、发现生活中布的特征。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用恰当的词语,有条理地、完整地来描述布的特点。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布,各种布制品。

  活动过程:

  一、引入布的话题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拿出布娃娃)

  2、 你们知道布娃娃身上的衣服是用什么做的吗?

  二、观察布、讲述布的特点

  1、老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布,我给小朋友每人一块布,请你们仔细地来看一看、摸一摸,待会儿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布是怎么样的?(幼儿观察片刻)

  2、老师先跟小朋友来说说我的这块布,我的布是紫色的,摸上去软软的,上面有一条条的纹路。

  3、 现在我请小朋友们来说说你的布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我的布…….,摸上去……..,上面有………”等句子有条理、完整地来讲述)

  4、 教师对幼儿描述的各种布的特点进行总结。

  5、 老师有一个魔法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的是用塑料做的,有的是用橡皮做的',有的是布做的,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把用布做的玩具摸出来。

  三、寻找教室中各种布制品

  1、这些各种各样的布,它的本领是很大的,能变成好多好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当小小探索家,在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里找找看,哪些东西是布变的。

  2、请探索家们来说说你刚刚发现了哪些东西是布变的

  四、想象布的其他用途

  1、如果你有一块布,你想用来做什么东西,为什么?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的时候,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是用布做的。

  自我反思: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都按着传统、常规的思维去设计,缺少在常规中加入一些有趣、新颖的元素,传统的环节设计实施起来可能笔记容易,能够清晰地把每个环节拉下来,但是这种方式幼儿已经很习惯了,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新鲜感,所以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魅力也很重要,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能体现一种魅力,生动活泼的语言,积极地表情情绪更加能吸引幼儿,能使幼儿参与到互动中来,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教师一贯地灌输知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结合现阶段我班开展的主题《我在马路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关注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也越来越高。但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影响中,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是他们最熟悉的,因为爸爸每天早上送他们来园的交通工具就是这些,所以在早晨他们交流的最多的也是这些了。结合培养我们的孩子的绘画能力,用线描的形式来让幼儿进行尝试和巩固。

  【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不同线条的连接组合)

  1、马路上滚来了两个轮子,会是什么车呢?(摩托车、自行车)

  2、看,许多线条宝宝都跑来了。哇,是一辆自行车。

  小结:我们可以用许多细细的线条表现自行车的样子。

  二、示范讨论(了解作画的要点)

  1、车轮上的钢丝怎样安装呢?

  从轮胎到中间的轴一根根连接起来,像旋转起来的大风车。

  2、我们怎样把车子组装起来呢?

  需要一个斜杠(我们用两根线条连接起来),我们还可以用两根线条画什么呢?(车座底部)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龙头车把,有几个呢)

  3、一辆自行车装好了,你还想添加些什么呢?(用横竖线条紧密组合成车篓,许多密密的横线条在一起变成衣包架)

  三、幼儿作画。

  我们也来用线条宝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观察要点:

  1、车轮钢丝斜线条的旋转绘画。

  2、线条画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讲评。

  你们觉得他的自行车什么地方漂亮,什么地方还需改进一下呢?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2、理解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五官和身体部位。

  3、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并大胆用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两只耳朵》。

  活动过程

  一、进场。

  ——播放4/4拍的音乐,请幼儿跟着音乐拍手进入课室。

  二、谈话导入。

  ——幼儿说一说:我们的头上都长了什么器官。(引导幼儿说: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

  ——我们的身上长了什么?(黑黑的头发、两只小手、十个手指头、两只小脚等)呈现图片出来。

  三、学习新歌。

  1、感受音乐的'性质。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歌曲《两只耳朵》。

  ——教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打节拍,感受歌曲的旋律。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清唱《两只耳朵》。

  ——请幼儿说一说儿歌里面唱了什么内容。

  3、学唱歌曲。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清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教师给每句歌词编上相应动作。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教师提示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大胆地用肢体表现。

  四、游戏活动。

  ——两人面对面做照镜子游戏:两人边唱歌曲,边用双手指歌词所唱的器官或部位,歌曲结束时相互做个鬼脸。

  ——教师让全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五、退场。

  活动应变

  游戏活动环节练唱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坐着唱、站着唱、分组唱等。

  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

  区角活动

  表演区:设置小舞台,投放音乐和各种自制的表演服装和乐器,让幼儿自由表演。

  家园同步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表演歌曲《两只耳朵》,增加亲子互动。

  随机教育

  活动过渡环节,和幼儿一起复习《两只耳朵》。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一个邮包》是中班主题“周围的人”中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孩子们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又很有教育价值。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这样的不文明现象是有存在着的,因乱扔垃圾而引发了相互争吵产生矛盾。因此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更能让孩子们去认识同伴之间的那份友情,体验相互关心与友好交往。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接触、了解周围生活环境的人、事、物、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学前期幼儿所要获得的基本经验。”

  在活动中,通过故事,引入现实生活中,从自己出发,从班级出发来寻找文明的事,大家都来争做一个文明的孩子!

  对于目标的制定,想通过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来引发孩子对与故事的猜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对于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目标取向。

  在环节的架构上,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轻松谈话——引出故事”,第二环节“欣赏故事——表达想法” ,第三环节“交流讨论——文明行为”三个环节目标清晰,层次递进。语言活动可以充分地让孩子们进行表达。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第二环节也是完成第一目标的关键,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一个个问题都是围绕着故事环节而展开的,层层递进。孩子们在边看边思考的过程中,去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入到现实生活中,狗熊先生的不文明行为引起孩子们关注到班级中的文明行为,注重自身行为的习惯,也更好地爱护自己的班级。

  目标:

  1、理解“一个邮包”的故事内容,猜测故事情节,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争做文明的好孩子。

  准备:课件、文明图片

  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出故事

  1、图片1:看,狗熊先生收到一个邮包,你们知道什么是邮包吗?

  2、猜一猜,邮包里会有什么的东西呢?

  二、欣赏故事——表达想法

  (一)第一段(图片2、3、4、5、6、7、8)

  1、你喜欢这样的.小区吗?为什么?

  2、狗熊先生扔了哪些东西?

  3、怎这么美丽的小区会变成什么样?

  4、熊猫太太这时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是熊猫太太你会怎么做呢?

  (二) 第二段 (图片9、10、11、12、13)

  1、狗熊先生认识这些“礼物”吗?

  2、这是谁送的“礼物”?

  3、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还给狗熊先生呢?它想告诉狗熊先生什么呢?

  4、狗熊先生看了这些东西和信的时候他会想什么呢?

  5、狗熊先生会怎么做呢?

  小结:只要我们注意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小区才会这样的美丽、干净。

  三、交流讨论——文明行为

  1、刚才你们教了狗熊先生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文明的人,那么在班级里你们会做哪些文明的事呢?(幼儿自由讨论)

  2、交流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在小班时幼儿已学过跳远,有一定的基础。到了中班,我们将跳远的难度逐渐增大,不但能跳得更远并且能跳过一定高度。那么,怎样在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呢?本次活动,我们在材料选择方面,作了充分考虑。挂历纸是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它纸质相对厚实、长度和宽度距离不等、能够站立起来,便于距离和高度的多重组合,既安全又有可变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跳的能力进行选择、组合、调节。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过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促进跳跃能力和肢体动作协调发展。

  2、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养成大胆尝试、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挂历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幼儿成两路纵队踏步入场。

  2、请幼儿调节间距并用挂历纸做热身操。

  二、尝试跳过一定的宽度。

  1、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过挂历纸。

  (1)幼儿自由尝试跳过挂历纸。

  师:纸不仅可以用来做操,还可以用来锻炼身体。你能跳过这张纸么?请试试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师幼共同总结跳法。

  提问:小朋友用各种方法都能跳过这张纸,这次就用XXX小朋友的方法来跳。XXX小朋友跳得轻松而且远,你有没有发现他跳的时候有什么小秘密?

  总结跳法:小脚并拢膝盖弯,手臂摆动往前跳。

  (3)幼儿练习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连续跳数次。

  2、尝试跳过增加了宽度的挂历纸。

  (1)引导幼儿逐步打开挂历纸,增大跳的距离和跳的次数。

  (2)比较纸的宽度和长度的距离,激发幼儿想办法增加难度,不断挑战自我。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是怎样跳的,你觉得他们谁的本领更大一点?为什么?竖着跳你也能跳过去么?

  3、尝试两两合作,跳过更大的距离。

  师:看来把纸打开到最大,也难不倒你们,你们还能想出办法,让你的纸变得更长?距离变得更远么?请小朋友两两合作试试。

  三、尝试跳过有一定高度的距离。

  1、将纸对折后站立起来,变得有一定的高度和距离,尝试跳过。

  2、两两组合,尝试跳过更远的距离。

  师:如果把2张纸放到一起,你还能跳过去吗?

  3、将纸组合成各种有一定高度的距离,激励幼儿选择合适的难度不断挑战自我。

  师:两张纸你们挑战成功了吗?那三张呢?你们还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用你们手里的纸摆一摆,然后选择你们能跳过去的试一试。

  四、放松活动。

  1、在挂历纸上做放松运动。

  师:玩了半天,宝宝们都累了。来,我们起站在纸上踢踢腿、扭扭脚、抖抖身体,敲敲捏捏,按摩腿部肌肉。

  2、收拾整理器械。

  师:现在让我们的纸变成一个“金箍棒”,扛在肩膀上,我们一起出发了!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精选)11-12

中班教案(经典)11-26

中班教案【经典】10-30

中班教案【精选】11-02

(经典)中班教案11-19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