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我遵循了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 平面。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活动和经验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从而成为学会学习的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在课的导入时,创设情景,利用儿童歌曲雪地来了小画家视频,从动物在雪地上运动的动画情景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认识新朋友,了解新朋友,给新朋友画像、在生活中找朋友,摆一摆来
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其设计的几个具有开放性的活动,既可以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又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二、动手操作,进行“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用多种方法抽象出平面图形,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创造的活动。设计了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儿去找它们呢?”“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长方形吗?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 看谁能想个好办法,把你喜欢的图形从立体图上请出来等。学生积极、
自主地思考,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立体图形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这样,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三、 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检测,为突破难点,第一题设计了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连一连,第二题强调面体上。三四题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课堂练习的编排,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并体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不足之处:
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2、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3、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4、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5、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6、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2)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现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队,白猫警士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能不能完成任务?
二、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2)警长示范。
(3)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2)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
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
(1)听命令行动
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来;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警长前面来;妹妹到警长后面。
(2)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
三分之一幼儿做摩托车司机。另外幼儿听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
(3)布置任务。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树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后;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4)抓“一只耳”
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军事法庭去。
五、游戏结束。
特警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这是我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地方。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你找到了几只小兔?(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习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教学准备:
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幼儿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体单位名称应为“个”,便于幼儿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张扑克牌,让幼儿说出“一张”,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张”。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老师拿出一筐积塑粒,让幼儿知道筐里有许多积塑。
2.把一筐积塑粒撒在地上,说明要求:请幼儿每人迅速的'拿一个积塑,然后,会说自己拿了一个积塑。老师问:刚才地上有许多积塑,小朋友把积塑一个一个拿走了,地上还有吗?幼儿答:一个也没有了。
3.让幼儿把积塑放回筐里,老师说:小朋友一个一个把积塑放回筐里,你们看筐里有许多积塑。老师应强调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
建议游戏:
1.小白兔拔萝卜
目的:通过游戏认识1和许多。
准备:玩具萝卜(于幼儿人数相等),篮子一个。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附近再画一个小圆圈假设为小白兔的家。离小圈两米远画一横线假设为山,萝卜放在山上。
玩法:幼儿扮小兔子,找出一名衣着鲜艳的“小兔”站在小圈里,其他“小兔”站在大圈里。老师启发幼儿认数:小圈里有几只“小兔”?大圈里有多少只“小兔”?(老师最后告诉幼儿:“小圈里有一只“小兔”,大圈里有许多只“小兔”。然后“小兔”到山上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一个。由老师发信号,“小兔”从家里蹦出来,到山上拔萝卜,边蹦边念儿歌:“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每只“小兔”到横线前拔一个萝卜。老师问:“你们手中有几个萝卜?”幼儿回答后,老师让“小兔”将萝卜一个一个放在篮子里,然后问:“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是多少萝卜?”总结,一个一个萝卜放在一起就是“许多”萝卜。幼儿边跳边念儿歌下山。
2.小蚂蚁运粮
玩法:老师出示塑料筐(当仓库),说:仓库里一袋粮食也没有了,怎样才能使仓库里有许多粮食?请幼儿扮演小蚂蚁,每人去运一袋粮食放进仓库,然后提问:仓库里有多少粮食?每只小蚂蚁运了多少粮食?(每只小蚂蚁运一袋粮食,仓库里就有许多粮食,一袋一袋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粮食。)老师说:今天天气真好,小蚂蚁把粮食运到外面去晒晒太阳吧!让幼儿每人运一袋粮食,看看仓库里还有没有粮食。(每只小蚂蚁运一袋粮食,仓库里一袋粮食也没有了,许多粮食就分成了一袋一袋。。。。。。)
日常活动教育:
1.用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人、物作观察比较,一张桌子、许多张桌子。一张纸、许多纸。。。。。。
2.在吃副食时,分碗或拿杯子时,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区别1和许多,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亲子游戏:母鸡和小鸡。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触觉感知圆形的特征,知道圆形没有边,没有棱角。
活动准备:
1、 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小饼干若干,托盘若干。
2、 活动前,请幼儿把手洗干净。
3、 自制圆形卡片(可以用硬纸板剪成圆形)
活动过程:
1、 出示圆形卡片,请幼儿触摸,感知圆形的特征。
——圆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圆形摸起来没有愣,没有边。(教师帮助幼儿圆形的特点)
2、 请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看图,找出圆形。
——盘子里有许多好吃的饼干,请用笔把圆形的`饼干圈起来。
(让幼儿在学具上操作,然后老师用PPT演示对照)
3、 将小饼干分到若干托盘,请幼儿找出托盘中的圆形饼干。选择正确后,可以让幼儿吃掉该圆形饼干,本环节可以重复进行。
提示:
1、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把剩下的饼干吃掉,给幼儿温开水。
2、 将玩具卡《形形色色》投放在益智活动区,请幼儿找出各种颜色的圆形图片。
3、 在日常活动中,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圆形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
2、通过彼此的讨论和交流,确定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目标、流程与各环节。
3、使集体备课的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内容
主持人:今天我们研讨的内容为《认识图形》,这是一节数学活动。首先请林园老师来介绍一下这节活动的原始教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目标与各环节、流程是否适合我们现在小班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做哪些更改和修缮?
二、确定活动的'重难点目标
问题1: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大家讨论一下《认识图形》这节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应该定位在哪里?(教师讨论)
目标更改为: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重点目标)
2、学习用圆点进行点数,感知数与量的对应。(难点目标)
三、讨论教学过程
问题1: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导入比较合适?(教师讨论:出示实物)
问题2: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话对四种图形的特征进行概括?
小结: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包括吃的、玩的,在《纲要》中指出可以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们对所热衷得事物感兴趣的程度更大些,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从生活学习中学习物品的形状,这种游戏化的形式能更促进幼儿参与活动。
问题3:根据我们开始定的重难点目标,我觉得原始教案的后半部分与我们的目标脱离,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哪些环节来巩固重点目标,突破难点目标呢?
(大家畅所欲言)
小结:刚才大家的讨论都很激烈,通过讨论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就是将后面的环节进行替换,换成幼儿用书的操作,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加深幼儿对于4种图形的认知。
四、确定更改后的教案
问题1:活动的重难点目标?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重点目标)
2、学习用圆点进行点数,感知数与量的对应。(难点目标)
问题2:活动的导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各环节?
1、通过复习圆形和三角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3、幼儿用书的操作。
问题3:活动的延伸部分?
到区角,用四种图形来变一变,看看可以变出什么东西?
五、模拟上课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集体备课,大家明确了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目标与教学环节,我们指导并不是所有的教案都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我们要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更改和修缮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11-03
小班数学教案04-03
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05-30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11-05
小班数学教案 《分类》03-26
小班数学教案最新03-18
【荐】小班数学教案07-01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7-01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7-01
小班数学教案【热】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