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5-15 19:51:3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

  2.探讨教弟弟妹妹做事的方法。

  3.创编儿歌,发展创造力。

  准备:儿童衣服,毛衣,裤子,鞋子,袜子;

  录音机,磁带,画纸,画笔。

  过程:

  1.欣赏上次活动照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活动时的心情,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出示小班老师的`来信,引导幼儿讨论。

  老师念信,引出讨论话题——怎么样才能帮助弟弟妹妹快点长。幼儿在讨论时感受自己长大了的自豪感。

  天气渐凉,起床时不很快穿衣服会着凉,我们怎么能教会弟弟妹妹穿衣服、鞋袜呢?

  引导幼儿尝试用儿歌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

  3.分组活动:

  幼儿自由分组。组中某个幼儿来做穿衣示范运作,其他幼儿协商设计儿歌内容。

  分组交流成果:可个人也可小组集体表演,大家交流感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的钟声的蕴意,感受过新年的喜悦。

  2、欣赏散文中的描写,了解过新年的特殊意义。

  3、感受节日里的祝福。

  4、理解散文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自制散文诗的播放课件。

  2、丰富幼儿有关过新年的尝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入题。

  1、20xx年快过去了,新的一年也快来临了,新的一年是什么年呢?(20xx、猴年)

  2、你喜欢过新年嘛?为什么?

  二、欣赏散文。

  1、你听到散文里都说了些什么?

  2、是谁给我们送来了那么多礼物?

  3、能得到那么多新年礼物,你的心情怎么样?

  4、在新年里,你想给谁送去新年礼物呢?送什么呢?

  三、学说散文。

  四、创编散文。

  附《新年的钟声》

  新年的钟声送来了新的一年,

  新年的钟声送来了春天的.信息,

  新年的钟声告诉我们长大了一岁,

  新年的钟声让每个人都笑开了花,

  新年的钟声里许下了我的愿望,

  爸爸妈妈的快乐是我的快乐,

  老师的笑容是我的笑声,

  朋友的高兴是我最大的愿望,

  新年的钟声里送来了新年的礼物,

  我要快快送出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来源

  声音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各种各样的声音每天都会伴随在孩子们的左右。我班幼儿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如,欢快跳跃的声音是小兔子在蹦蹦跳跳,沉重缓慢的声音是笨拙的大熊在散步,温柔舒缓的声音是蝴蝶在起舞,急促的声音表示着急的心情,低沉的声音表示忧伤的心情……他们在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兴致浓厚,特别是对敲击节奏棒尤为感兴趣,由此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在观察、对比、探索、实践中引导幼儿感受声音音量的大小、速度、节奏快慢等奇妙的变化,并结合他们的兴趣设计了此次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感知声音要素的奇妙,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尝试立体节奏,巩固稳定的节奏感。

  2.能够模仿、记忆、创编简单的节奏短句,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掌握歌曲《节奏歌》。

  2.物质准备:音响设备、伴奏乐曲、节奏棒若干。

  活动过程

  1.节奏律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站成两路纵队,两人一组,伴随欢快的音乐,脚下做左右踵步,手持节奏棒伴随乐曲的节奏敲打教师提供的固定节奏型,同伴配合做行进律动入场落座。

  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随乐曲做左右踵步,同时敲打XX |××X这个节奏,看看哪对舞伴的动作最优美,节奏棒敲得与音乐合拍,配合得最默契。

  分析

  做好节奏律动的关键是需要孩子们具有稳定的节奏感,在律动前教师为幼儿提供固定节奏型,目的是让幼儿伴随音乐敲打固定节奏型,从而培养稳定的节奏感。而律动前的指导语提示,再次提示幼儿在合作行进的律动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2.节奏歌曲,探索尝试立体节奏

  (1)复习歌曲

  幼儿随伴奏一边演唱歌曲《节奏歌》,一边敲打节奏棒。

  指导语1:孩子们,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朋友,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来欢迎他们的到来吧!演唱的时候请大家按照《节奏歌》中的节奏,敲起手中的节奏棒。

  分析

  利用歌声欢迎客人的方式把幼儿带入到歌曲复习的`环节,能够引发幼儿的自豪感,调动他们演唱的积极性,引发歌唱是积极的情绪情感。第一遍歌曲演唱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能够咬字清晰,自然、亲切地演唱歌曲,在掌握正确歌唱方法的同时,把握歌曲的稳定节奏。

  指导语2:唱得真好听,但是骏马飞奔时唱的和敲的节奏有点不稳,怎样就能好听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

  分析

  及时抓住幼儿第一遍演唱中个别乐句节奏不稳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降低难度,把唱改为说歌词,减少旋律的干扰,一边敲打节奏一边说歌词,引导幼儿在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掌握唱、拍一致,加强幼儿的节奏感。

  (2)示范欣赏

  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配合,伴随童谣《节奏歌》一个敲节奏,一个敲节拍,幼儿带着问题安静欣赏。

  指导语:你们刚才敲得真好听,我和郭老师也想试一试,请你们仔细听,听听我们敲的和你们敲的有什么不一样?

  分析

  把教师的示范作为一种欣赏,淡化师教幼学的痕迹。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这样会让他们的欣赏更有目的性,减少盲目看热闹的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幼儿在欣赏、对比中感知立体节奏,教师将幼儿的发现进行及时梳理,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渗透敲打立体节奏的方法,引发幼儿尝试立体节奏的学习兴趣。

  (3)分组尝试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立体节奏合作尝试。

  重点

  ①随歌谣尝试立体节奏

  指导语1:请你和身边的小伙伴按照我们的方法合作试一试。

  指导语2:尝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分析

  通过与同伴的自由尝试解决共性问题,目的是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问题,通过集体交流,初步掌握敲打立体节奏的方法,巩固稳定的节奏感。

  ②伴随歌曲尝试立体节奏

  指导语: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用立体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分

  在与同伴的合作尝试中,进一步掌握立体节奏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立体节奏进行合作表现。

  ③伴随内心节奏尝试立体节奏

  指导语1:请你再和小伙伴一个敲节奏,一个敲节拍,再来试一试,这回我们可要加大难度啦,两个人嘴里不能出声,只能在心里说歌词或者唱歌词,看看哪组配合得默契。

  指导语2:两个人在合作时应该注意什么,节拍和节奏就能敲整齐?

  分析

  在幼儿掌握合作敲击立体节奏方法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挑战空间。通过同伴探索、同伴分享、师幼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尝试立体节奏,培养稳定的节奏感,体验合作伴奏的乐趣。

  3.节奏游戏——节奏棒敲起来

  幼儿手持节奏棒敲打《节奏歌》的节奏,嘴里说着《节奏歌》的童谣,脚下四分节奏行进走成两个圆圈,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节奏游戏。

  指导语:请你们敲起手中的节奏棒,伴随游戏音乐编出好听的节奏与大家分享吧!

  分析

  在这个节奏游戏环节过程中给予幼儿的挑战点非常多,首先幼儿要注意观察同伴的敲打动作,记住同伴敲打的节奏,然后随乐曲的旋律随同伴将这个节奏呈现出来。在学习同伴节奏的同时,自己还要创编新的节奏型与同伴分享,这是一个观察一记忆一模仿一再现一创造的互动学习过程。重点是要求幼儿能够模仿、记忆、创编简单的节奏短句,培养幼儿稳定的节奏感仍然是核心。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及与同伴分享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引导幼儿把见过的有趣的影子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能用绘画、标志符号的方式进行表征。

  3、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变化。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提示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

  2、每个幼儿绘画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组织幼儿谈话:

  (1)你见过影子吗?

  (2)你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幼儿分组交流

  (1)先将幼儿分成六组。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见过的影子。

  (3)尽量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3、绘画影子引导幼儿将有趣的影子用绘画或标志符号的形式表征出来。

  4、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墙饰专栏中,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有趣的影子现象。

  5、教师讲评。

  活动效果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在不同时间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影子,知道影子的变化,并能准确的画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节活动目标达到,效果不错。

  活动反思:

  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生活中有说不完的话,但在课堂上往往表达不清自己的意见,因此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乐于说话。真正使学生学有所成,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影子》这一课,我把课堂从教室挪到了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操场上,让他们自己亲自去体会,让孩子们的语言在体验的同时,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来认识今天学习的课文的主角――影子。同学们在操场上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影子会一直在自己的前后左右,这样老师就不用在课堂上照搬课文,让学生没有体验的前提下,古板的'记住课文内容。在让学生体验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理解,有的同学写道:“影子就像我的小尾巴”,还有的同学写道:“影子一会在我的左边,一会在我的右边”,孩子们经过体验之后的语言跃然呈现在脑海里。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应该打开同学们的生活之窗,让学生在快乐的生活中去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课堂因孩子们的语言而美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幼儿能愉快地参加活动,并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冬天独特的魅力所在。

  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说出冬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

  幼儿能自由地组织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冬天的情感。

  使幼儿掌握一些冬季生活基本常识。

  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冬天的进一步探索。

  活动准备

  “东爷爷”的录音 ,冬季雪景图片,一张内容不符合冬季特征的'图片(穿裙子的小女孩,青蛙,荷花,长的郁郁葱葱的大树等),幼儿人手一套画片(冬季的树木,雪人,滑雪的小女孩,穿凉鞋的孩子,知了等),小画板,油画棒

  活动过程

  1 让孩子闭上眼睛,播放冬爷爷的声音:“呼……北风呼呼吹,大雪飘呀飘,我是冬爷爷,你们可知道?小朋友,你们怎么知道我来了?”通过对幼儿听觉的引导,使幼儿感知冬天的情景,启发幼儿对冬天的联想。

  2 出示冬季雪景图片,让幼儿观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提示幼儿从图中的颜色,景物,人们的穿着,正在进行的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3 出示穿冬装孩子的教具,问:冬爷爷来了,天气变得非常寒冷,我们怎样过冬?除了衣着,人们还想到了什么办法抵御寒冷?

  4 粗心小画家的图画,孩子仔细找出不符合冬季特征的地方,给予纠正。幼儿要语言表达连贯,阐述清晰。

  5 游戏《看谁答的快》。老师说出某一物体和现象,幼儿迅速判断出是哪个季节。如:“手套”,回答“冬天”。“扇子”,“夏天”。

  6 贴图活动。让孩子用自己手中画片在画板上贴出一幅冬季图画,用油画棒添画其它冬季景物。

  7 延伸活动。动手制作冬爷爷带来的雪花,雪娃娃,或向爸爸妈妈学一首关于冬天的诗或儿歌,自己编也行,然后在班上表演。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上,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发言也很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引导,启发。

  小百科: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冬)、十二(腊)月”一共三个月。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02-07

大班教案《爱惜粮食》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惜粮食03-09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09-01

幼儿园大班跳绳教案08-19

家幼儿园大班教案03-03

【荐】幼儿园大班教案07-13

幼儿园大班教案《报纸》07-22

幼儿园大班《邮票》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