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28 13:16:3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8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队,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2、初步建立幼儿的序数概念,并能从不同的方位准确说出动物的位置。

  教学准备:

  5个小动物玩具:小兔、小狗、小猫、小鸭、小象,1块盖布。

  教学过程:

  1、用可爱的小动物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有几个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出示小动物,散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确认动物的名称。

  2、“今天小动物要和我们玩排队的游戏,咱们来给小动物排好队吧!”指导孩子把小动物排成一横排。

  3、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导孩子准确说出动物排在第几位。然后用手指着从左数起,并问孩子:“请你来告诉我,从这边数,小兔排在第几?”(让孩子回答并指出小兔所在位置,如孩子回答对了;可用小兔来亲亲孩子的脸。)……让孩子熟悉从左边确定所有动物的'位置。

  4、换个方向(从右边)让孩子说出动物的位置。手指向右边:“现在我们从这一边数,排在第一的是谁?”“请你把排在第二的动物拿给我。”“小狗排在第几?”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动物的准确位置。

  5、 可以将小动物摆成列的形式,再让孩子确认动物的位置。能力强的孩子可结合数字卡来表示动物的位置。

  6、待孩子记清动物的排列顺序后,用盖布将动物盖住,问孩子:“小动物来和我们捉迷藏;从前边数第一个动物是谁?”“从后边数第一个动物是谁?”孩子回答后揭开布检验是否正确,巩固孩子的序数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幸运的鸭子》是一个绘本故事,它讲述了一只幸运的鸭子不断寻找自己叫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按顺序出现了1~10的数字和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同时,书中对数字做了专门的放大,所以让孩子对数字的印象特别深,还同时配上相同数量的动物.这样更加深了孩子对数字的认识,因此非常适合中班幼儿阅读。

  对中班幼儿而言,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它包含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能体验10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数字“4”不仅代表四只小猫,还可以是四声“喵喵”的叫声。也可以是送给小猫的四份礼物,幼儿从具体的可能数清楚的“小猫、叫声、礼物”到抽象的数字“4”的理解,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认识过渡。二是理解1O以内的基数。拼板上的数字是“8”,幼儿可以找到八只山羊的实物进行拼板,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三是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幼儿能把无次序排列的数卡按1~10的顺序进行排列,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活动设计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环节,以此来解决活动的难点。活动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点数实物,说出总数。第二层次,按数量求同。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的游戏,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卡片上记录每种物体的数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数量特征,发现数量等同性,发展幼儿对事物数量特征的敏感以及用符号表征物体数量的能力。第三层次,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拼板的上半部分是数字1~lO,下半部分是与数字相应的实物,如“2只母鸡、6只鹅、7只山羊……”幼儿通过数字与实物的拼接,理解抽象的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关系。第四层次,体验数字的顺序。让幼儿先按数字拼板的底色将拼板进行分类,然后按1~10的顺序排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了呈现图片、演示、游戏等多种策略,这些支持性策略都有利于不同能力的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成功,因而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10,感知基数的意义。

  2.能为数群匹配相应的数字,并圈出相应的数量,表示其数量特征,进行排序。

  3.愿意自主表达自己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相关动物的叫声。

  2.物质准备:绘本《幸运的鸭子》课件,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卡。

  3.环境准备:整理音乐,展示板三块。

  活动过程

  绘本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一只不幸的小鸭子正站在池塘边难过,它的叫声不见了,它想去农场找回自己的叫声,我们看看农场里都有哪些动物。

  出示动物拼板图片(1~9的小动物)。

  师:农场里动物可真多,有母鸡、猫、狗、马、鹅、绵羊、山羊、奶牛……

  (评:这一环节,运用绘本故事的情节导入,由一只小鸭子引出动物数群,引发幼儿观察并点数。)

  探究动物数群。了解1~10的基数

  1.点数动物数群,说出总数

  师:农场里有谁?有几个?你是怎么数出来的?(通过白板课件将实物拼板放大)

  (评:利用白板课件中的点击放大功能,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观察实物数群。当幼儿说“农场里有马”,教师就把马的实物数群放大,数完后再回到整体画面,既便于幼儿观察个体又能从整体中选择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幼儿在观察数群后,通过一个一个数,手口一致地按物点数,并说出总数。能力强的幼儿,在点数5、6、7、8、9的数群时,直接观察小数群后说出总数,再接下去数出较大的数群。)

  2.操作数群卡,感知数群与花朵的等量关系

  师:农场里开满了花,小鸭子想先给小动物去送花,请你们帮忙一起送花.你想给谁送?送几朵呢?为什么?(利用白板课件中的书写功能,在动物数群下面圈出相对应的花朵)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没有花?该怎么送呢?(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评:在动物数群下面有花的标记,幼儿在点数动物数群数量的基础上用笔圈出相应的花,并用语言表述“几个动物我送几朵花”。幼儿在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等量的关系,学习按数量进行归类.进而了解基数的意义,如7只绵羊的数群和7朵花的集合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是两个对等的集合。)

  自主游戏。体验数字与数群的关系

  1.游戏“动物找家”

  师:小鸭子要到小动物家去,可是动物们都在草地上,我们请它们回家好吗?小动物家上有什么?谁会读一读?(出示拼板的.另一半)

  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为什么?

  你想把谁送回家?为什么要这么送呢?(幼儿操作数物拼板)

  (评:数字符号是抽象的,幼儿在使用数字的时候,就意味着是在抽象地使用数字。通过玩“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把抽象与具体联系起来,首先让幼儿认读1~1O的数字,让幼儿对数字有视觉的经验。幼儿在操作上面是数字、下面是实物数群的拼图时,就在抽象的数字与物体实际数量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

  2.游戏:动物排队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小鸭子要按着顺序去动物朋友家找叫声,我们帮小动物们排排队吧。

  谁排在最前面?接着排谁?为什么呢?(幼儿操作把数物拼板按l~10的顺序排列)

  (评:当一只小鸭子出现时,教师已经提示找出了最小的数字,然后幼儿根据实物数群的自然顺序排列1~10,数物拼板的排序帮助幼儿排列抽象的数字,也可以让幼儿借助实物数群的提示进行排序。)

  欣赏绘本故事,用声音表示1~l0的数字

  师:小鸭子找了谁?它们是怎么回答的?最后小鸭子有没有找到它的叫声呢?

  (评:教师运用课件,结合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发展,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1~10的认识,幼儿可以扮演故事中的任何角色,发出与动物数量相匹配的叫声。通过形、声兼备的绘本讲述和表演,幼儿学习的兴趣浓厚。)

  延伸活动

  在数学区中投放数物拼板,供幼儿自选操作。附:绘本故事

  幸运的鸭子

  在农场的一个泥泞的小池子旁边,一只不幸的鸭子正在发愁。

  “我的嘎嘎声叫不出来了。我要去把它找回来。”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啪嗒啪嗒走到水边,跳进小池子,潜下去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嘎嘎声。

  鸭子来到母鸡家,学着母鸡“咯咯”地叫了起来。两只母鸡说:“鸭子不是咯咯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两只爱帮忙的母鸡在鸡棚里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鸭子来到小狗家,学着小狗“汪汪”地叫了起来。三只打瞌睡的狗说:“鸭子不是汪汪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三只打瞌睡的狗在狗窝里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鸭子来到小猫家。学着小猫“喵喵”地叫了起来。四只机灵的猫说:“鸭子不是喵喵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四只机灵的猫走进农舍里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鸭子来到小鹅家,学着小马“咴咴"地叫了起来。五匹快活的马说:“鸭子不是咴咴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五匹快活的马在马厩里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鸭子来到小鹅家,学着小鹅“呃啊呃啊”地叫了起来。六只叽里咕噜的鹅说:“鸭子不是呃啊呃啊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六只叽里咕噜的鹅在稻草堆里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鸭子来到绵羊家,学着绵羊“咩咩”地叫了起来。七只毛茸茸的绵羊说:“鸭子不是咩咩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七只毛茸茸的绵羊在草里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鸭子来到山羊家,这只不幸的鸭子还在“咩咩”地叫着。八只蹦蹦跳跳的山羊说:“鸭子不是咩咩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八只蹦蹦跳跳的山羊在羊栏里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鸭子来到小牛家,学着小牛“哞哞”地叫了起来。九头聪明的牛说:“鸭子不是哞哞叫的。”“可是我的嘎嘎声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于是,这只不幸的鸭子和九头聪明的牛在牛棚里大吵大闹地找啊找。可是哪儿也找不到这嘎嘎声。

  最后他们来到那个泥泞的小池子里,十只有斑点的鸭子嘎嘎叫:“快停下来,再也找不到像我们这样的嘎嘎声了。”

  于是,十只有斑点的鸭子,九头聪明的牛,八只蹦蹦跳跳的山羊,七只毛茸茸的绵羊,六只叽里咕噜的鹅,五匹快活的马,四只机灵的猫。三只打瞌睡的狗,还有两只爱帮忙的母鸡……

  “嘎嘎!“嘎嘎!”

  这只幸运的鸭子也叫了起来:“嘎嘎!嘎嘎!”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进行记录。

  2、 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 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标记正确点数相应的图形数量。

  难点:

  对总数标记的认识

  活动准备

  教具:几何实物图片1张(红色、蓝色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统计表一张。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图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形状不同)“它们分别有几个?”

  2、认识统计表,学习记录。

  教师:“这张表格上有什么?”帮助幼儿理解统计表的含义。重点帮助幼儿认识各标记的含义。

  教师:“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圆形标记,表示所有的`圆形;这是红色圆形标记,表示红色的圆形。)

  教师:“这个统计表该怎样进行记录?” 帮助幼儿在图表相应的位置上记录。

  提醒幼儿根据标记将所点图形的数量记录在标记后面的横线上。

  3、幼儿根据标记点数图形数量,教师记录。

  二、小组活动:图形分类记数。

  1、教师讲解活动要求:在对应的标记后面点数图形的个数,用数字进行相应的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三、活动评价

  将个别幼儿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幼儿集体进行评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让幼儿学习按数匹配实物。

  3、启发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难点: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6张(有动物卡、植物卡),红、绿贴绒篮子各一个,贴绒数字6、7,数字卡4、5、6、7,空白卡6张。

  2、学具:4、5、6、7的数字杯、实物卡若干。5、6、7的实物卡、圆点卡、短线卡、数字卡若干。5、6、7的实物卡、数字卡若干。每人一张数字卡和实物卡。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3、4、5、6、7的数字:玩认读数字的游戏。

  2、目测数群出示实物卡。提问: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个?我们再为这些实物卡送数字朋友。

  3、按数摆放卡片出示红、绿色的篮子,请小朋友把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边操作边讲)提问:放得对不对?为什么?数量一样多的不同实物可不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谁来给它们送数字朋友?

  4、集体游戏:找朋友(配音乐)第一遍,幼儿手持实物卡找数字朋友;第二遍,幼儿手持数字卡找实物。

  二、小组活动第一组,给实物卡送短线卡、圆点卡和数字卡。

  第二组,给数字杯子送礼物。

  第三组,给实物卡送数字卡。

  三、活动评价

  1、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讲自己的操作过程。

  2、教师小结。

  3、复习游戏:找飞机场(巩固对数字4、5、6、7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物体数量,辨认数字7。

  2.学会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影响,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

  3.能细致地观察与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6和7,苹果、梨、蝴蝶、小鸟、小鱼等图片,分组操作材料等。

  环境创设:布置秋天公园情景。

  活动过程:

  1.创设秋天公园的情景,以“秋游”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2.认识数字7。

  (1)请两名幼儿摘下6个苹果、7个梨,引导幼儿分别目测点数6、7的数量。

  (2)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辨认数字“7”,讨论“7”像什么。

  (3)请幼儿在情景里找出数量为7的“小鱼”、“蝴蝶”、“小鸟”。

  (4)引导幼儿听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感知7的数量。

  (5)讨论:7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7可以表示生活中任何数量为7的东西。)

  3.分组操作。

  (1)串项链:引导幼儿根据绳子上的数字串相应数量的珠子。

  (2)小火车:引导幼儿根据小火车的车厢数量把小鸡、小娃娃一一对应请上小火车。

  (3)包糖果:引导幼儿根据糖果袋上的数字,包相应数量的糖果。

  (4)夹夹乐:引导幼儿根据笑脸和刺猬模板上的数字夹相应数量的夹子。

  4.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有数字7的物品。如,电话、门牌号等。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应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儿对于数概念的理解仍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为了让孩子学会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秋游“公园”这一游戏化的主题情境,引导幼儿将数概念已有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使幼儿对数的认识有新的提升,力求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逻辑思维的发展,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引入环节:我设计了秋游“逛公园”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小朋友兴趣很浓。

  (二)学习环节:我通过欣赏秋天公园的情景,让幼儿摘水果感知6、7的数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7个梨比6个苹果多一个”,并让幼儿说出7像什么,除了7个梨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引导幼儿再次在公园里通过钓鱼、捕蝴蝶等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感知7的数量。给了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对那些善于思考的幼儿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从而调动了每个幼儿的上课积极性。

  (三)最后分组操作环节,我采用了游戏“串项链”“ 小火车”“包糖果”“夹夹乐”的环节,幼儿通过自选玩具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6和7的物体数量。通过操作,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主的活动,培养了细致观察与操作的习惯,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要组织好一次数学活动,我们一定要尽量做到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幼儿的知识、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引导的策略是尤为的重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明确活动的目标,既然给孩子创设学习的情境,就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堂中产生的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幼儿学习数学服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认识8和9的相邻数。

  (二)培养幼儿探索数量关系的兴趣。

  (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四)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1、课程软件

  2、教案

  3、教具

  活动过程

  1、教学游戏

  (一)认知学习:学习10以内的序数。

  游戏操作:进入游戏:画面会出现一排等候公交车的小动物,点击小动物会出现红色光圈,以及提示音。一共10个小动物,反复点击小动物,巩固复习认读数字,提高点数1—10的能力。

  老师:"青蛙排在队伍的第几名?"老师:"熊猫排在队伍的第几名?"老师:"小狗排在队伍的第3名,它后面的小猫是第几名?"

  2、教学游戏

  (二)课程体验:按照提示音的要求,给相关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游戏操作:进入游戏,画面会出现按照站牌排好队伍的小动物。

  根据提示音的'要求给小动物涂上颜色。如果选错小动物颜色是涂不上的。完成关卡后进入下一关卡说出排在第一、第五、第七的都是什么小动物。完成后点击返回按钮。

  老师:"排在第二的是什么小动物?"老师:"排在第七的是什么小动物?"老师:"排在第九的是什么小动物?"

  活动建议

  利用儿歌等形式,巩固幼儿对相邻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许多秘密,特别在“绿色菜篮子”这个小主题中,正值秋季,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为农村的孩子,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近,孩子们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里孩子们也对其它农作物发生兴趣。花生就其中的一样,孩子们既熟悉又爱吃,于是我将这现成的实物教材牵引到本次主题活动中。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尝试学习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操作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数量是不同的。

  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组一盘(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几颗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3、讨论记录方法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4、探索体验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5、交流分享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剥花生》课后反思

  这节作文课紧紧围绕剥花生活动指导学生记叙作文。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9-30

幼儿园中班对称数学教案05-13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03-0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3-0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最新11-0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04-0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梯形》04-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07-19

幼儿园中班《做饼干》数学教案08-1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优秀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