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时间:2024-03-22 17:00:17 制度 我要投稿

(经典)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在生活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分组形式

  1、全校分三个教研大组,分别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

  2、备课组:语、数按年级进行分组,其余音、体、美、常(科)、生活与劳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电脑、英语等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

  五、教研活动时间

  1、统筹时间

  下午2:00—5:00语文组:星期二数学组:星期三综合组:星期四

  2、分散时间

  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隔周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3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教师到外省市学习,引进教研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八、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备课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双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十个一”创优活动

  “十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双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实验论文,开出一次教学讲座。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中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项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另利用每周教师例会的前20分钟,组织两个教师,每人10分钟,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继续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展示周活动时间,精心组织活动,推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同时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认识和关注。

  6、强化新课程按月反馈的研究制度

  学校每月按不同主题举行一次课改研讨会,重点探讨课改中碰到的问题,学校亦将相关成立课改教师教研组,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两种形式,每月中一次以年级中各科教师研讨为计,另一次以各科教师组合研讨为主。

  7、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8、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

  九、教研活动的要求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并对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研组设立以教研大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3、班子成员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级或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两次。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十、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2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参与课改实验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推进课程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努力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力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的领导小组,形成学校校长第一把手亲自抓,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的教学研究制度。

  2、创造条件,加强学习培训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培训、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习惯。课程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只有靠教师学习与实践来探索,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各种知识,学习专家课改理论和他人的经验;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适应不断生成的课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以学校教学研究为载体,全面推进课改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的理念是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具体来讲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和资源来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

  (1)构筑教研平台,推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

  三、具体做法

  1、期初,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内容有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公开课观摩等,教师都要做好笔记,以便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2、每人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及时记好理论笔记,每两月检查一次。

  3、鼓励教师自学与培训,自学新课标的精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培训、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校本培训等,其中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学校利用本校各级骨干教师和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优势,采取一一的教师互助活动,相互切磋、协调、合作,共同研讨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4、由教导处每月举办有专题的课改沙龙或课改论坛,就当前亟待解决的教学热点问题为主题,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研讨、交流,利用教师集体智慧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5、继续推行校内一人一课、一周一课活动,加强随堂听课,听课教师应认真记好笔记,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馈、交流,实事求是地填写课堂评价表。

  6、由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研讨活动,每人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并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并说自己的教学设想。

  7、每周的周三、周四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时间,按学科进行说课活动,来提高备课的质量,以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积极配合家长学校的工作,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我们的课堂,让家长了解课程的巨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实现双赢的目标。

  9、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制定相应的研讨活动计划,实行资源共享。

  10、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针对教学中的困惑,形成自己研究的课题,旨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思教学中的成功与遗憾之处,写下自己的校本教研故事。

  11、鼓励教师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12、做好校本教研的总结提高及台帐资料的积累工作。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3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参与课改实验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努力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力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的领导小组,形成学校校长第一把手亲自抓,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的教学研究制度。

  2、创造条件,加强学习培训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培训、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习惯。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只有靠教师学习与实践来探索,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各种知识,学习专家课改理论和他人的经验;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适应不断生成的课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以学校教学研究为载体,全面推进课改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的理念是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具体来讲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和资源来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

  (1)构筑教研平台,推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

  三、具体做法

  1、期初,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内容有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公开课观摩等,教师都要做好笔记,以便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2、每人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及时记好理论笔记,每两月检查一次。

  3、鼓励教师自学与培训,自学新课标的精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培训、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校本培训等,其中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学校利用本校各级骨干教师和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优势,采取一帮一的教师互助活动,相互切磋、协调、合作,共同研讨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4、由教导处每月举办有专题的课改沙龙或课改论坛,就当前亟待解决的教学热点问题为主题,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研讨、交流,利用教师集体智慧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5、继续推行校内一人一课、一周一课活动,加强随堂听课,听课教师应认真记好笔记,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流,实事求是地填写课堂评价表。

  6、由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研讨活动,每人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并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并说自己的教学设想。

  7、每周的周三、周四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时间,按学科进行说课活动,来提高备课的质量,以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积极配合家长学校的工作,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我们的课堂,让家长了解课程改革的巨大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实现双赢的目标。

  9、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制定相应的研讨活动计划,实行资源共享。

  10、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针对教学中的困惑,形成自己研究的课题,旨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遗憾之处,写下自己的校本教研故事。

  11、鼓励教师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12、做好校本教研的总结提高及台帐资料的积累工作。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4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二、组织机构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职责:学校教研工作总体思想、目标的引领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副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制定及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具体实施及教研过程的记录、总结。

  三、具体规定

  1、学期初,教学校长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计划。

  2、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教研组教研计划,计划目标要明确,符合实际。并上交教导处备案。

  3、强化校本教研流程的指导管理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促进本校教师素质提高、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或细则。

  4、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时间由教研组自己确定后上报教导处。

  5、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其他中层以上干部要深入到教研组、备课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6、积极开展校级学科竞赛和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学科竞赛。学校每学期要组织教师至少开展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并进行评议,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学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争创佳绩。

  8、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教师均参加本学科的一切教研活动,做到保时、保质完成各学科教研任务,不流于形式。

  9、各学科教研组长填写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10、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教师参与教研情况及教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工作中,按教师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

  11、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每人至少上一节学科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设计三个课件上传至学校公共邮箱。

  12、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每位年青教师都要拜一位骨干教师为导师,实行“师徒制”。师徒彼此间相互听课,彼此交流。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5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

  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二)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三)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l、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校本论坛”。②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④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⑤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组长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研讨、记录、效果”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⑦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考核说明》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

  (四)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③实施“六个一”工程。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五)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奖惩办法1、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4、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6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l、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l、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校本论坛”。

  ③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④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⑤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组长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研讨、记录、效果”: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⑦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考核说明》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

  (四)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实施“六个一”工程。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奖惩办法

  1、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4、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7

  1、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动积极,资料积累充足,教学效果提高明显的科任教师,予以表扬,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承担课题的骨干人员,就本组课题研究方面,每学期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或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学期奖励40元。每学年按时结题,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市级课题结题奖励200元,县级结题奖励100元,课题组负责人市级奖励200元,县级奖励100元。同时结合其教学成绩可推荐这镇级骨干教师,和县级教学能手或县级骨干教师的.优秀人选。

  3、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成果明显,按照教研组考核实施办法,可评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按考核实施办法予以奖励,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凡今后在评优树模等方面,课题研究没有成果或没有论文将降低一个档次入选。

  5、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参与不积极,笔记资料等不齐全,达不到教研常规要求的,不评选,不评先进,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本制度自2月起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及时向教导处和校长反映。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8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科导处、教科室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优质课比赛等教学观摩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以及课题研究尤其是小课题研究等,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科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有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1、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学科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好好的校本论坛、课改沙龙等教研活动。

  ③组织好骨干教师评审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④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⑤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⑥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

  ⑦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长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研室和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全组每月组织两次教师开展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向校园网教研组栏目上传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科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⑤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五)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或者上移植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每两周至少参加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④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或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或经验总结。

  ⑤每学期教师听课10节以上。

  ⑥每学期力争提供一节展示课、研讨课等。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成“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校本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政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1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为载体,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

  3.专业引领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学校还将利用校内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聘请省内外教研专家到学校讲学,引进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五、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年级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1-2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察、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年级组教研活动除了参加固定时间的教研活动之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五个一”创优活动

  “五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论文,评好一堂课。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中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另利用校园网这一良好资源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继续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利用教学展示周活动时间,精心组织活动,推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同时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我校的认可和关注,提高学校的办学知名度。

  6.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7.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结合市教育局的发展性评价这一实验,建立符合我校集团化办学特色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本校教师恃续性发展。

  六、教研活动的要求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z校长为组长,z副校长为副组长,z、z、z靖、z、z、z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并对语、数、英、技能科等15个教研组设立以教研大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教研活动实行行政人员蹲点制度,每一个教研组安排一位行政人员,全程参与教研组活动,并配合教研组长参与管理。具体安排如下:

  组别行政人员组别行政人员

  一年语文组z*一二年数学组z

  3.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每组教研组必须有课题,每次活动必须根据研究课题,安排活动的主题,活动后要围绕专题进行理论小结提升。

  2.本学期的校本教研采用以基层教研组活动为主,以集中培训学习为辅的活动机制,教研组活动全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

  3.一学期各校本教研组活动确保在8次以上,时间为双周三下午2:40-5:00(计2学分),每次活动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活动主题五落实。由行政人员作考勤工作。

  4.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5.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6.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7.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七、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教研组长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将要据每个教研组活动次数、活动质量、教研效果等发放相应的奖金。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浦南小学阳光教研组评选方案

  为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团队意识和研究意识,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以团队进步,以和谐促发展,我校据实际开展“阳光教研组”评选活动。评选细则如下:

  1.本组全体教师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分工合理,各施其能,工作氛围和谐。(以平时集体备课及评课交流为参考依据)(10分)

  2.确保8次的教研集体活动时间(2:40---5:00)且保质保量,教师参与活动积极,不迟到早退,教研活动会风良好,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效果良好。(以行政人员反馈及教师访谈和平时活动的表现为参考依据)(30分)

  3.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研活动,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组内成员每人公开课在一节以上,并能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五个一”活动,做到量齐质优。(以原始材料为准)(20分)

  4.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能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并能认真作好教研记录,组织集体备课,课堂研究,互相听课等,并能认真作好教研记录,教研活动原始材料整理规范。(以原始材料为准)。(15分)

  5.能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教育教学任务,并创造性开展组内组际间活动。(如教研组论坛,网络教研,成果展示等形式(以活动实效为参考依据)。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10

  校本教研是推进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支撑和内在动力。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学校立足实际,以校本教研为根本,以教务处为主导,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题,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校本教研制度,以促进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使学校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研理念

  围绕“以校为本、以师为本”这一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教研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教研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五、教研形式

  (一)分组形式

  全校分4个教研大组,学校管理人员按任教学科分组落实。在时间安排上,遵循“协调托管、相互避让”原则,确定了四个“固定教研日”: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学科“周一固定教研日”,语文学科“周三固定教研日”,数学学科“周四固定教研日”,英语学科“周五固定教研日”。

  (二)活动形式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要善于自我对话,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出问题、制定对策。每位教师每学年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研组间周开展大、小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次公开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管理人员听课20-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学校聘请省内外教研专家到学校讲学,引进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

  六、教研要求

  1.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教务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各相关科室分工协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制定教研计划

  教务处负责每学期初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教研组长根据学校计划,负责制定组内教研活动计划,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做到成员分工明确,每次活动有过程性记录,并及时整理成册。

  3.健全研究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备课制度、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听课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校本课程建设制度、学生辅导制度等。

  4.拓宽教研途径

  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学校要结合年级特点和教师成长需求,有计划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校本教研日、学术沙龙、专题研讨、同课异构、案例研究、业务培训、问题会诊、课题研究等活动,以促进形成一种具有浓厚学习与研究氛围的学校文化、教研文化。

  七、教研评价

  一方面加强教研组长的管理,推进教研组长考核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加大教研组“捆绑”评价力度,建立“共赢式”团队制度,从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教研文化等方面对教研组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重要依据。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相关文章:

校本教研制度04-01

校本教研制度04-07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09-14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08-09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07-06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04-24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08-09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07-30

校本教研制度(精选21篇)09-15

校本教研制度(汇编15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