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小故事

时间:2023-06-20 16:17:03 职场 我要投稿

礼仪小故事合集15篇

礼仪小故事1

  有桌上的故事,草丛的故事,天上的故事,而我却想写个礼仪的故事!

礼仪小故事合集15篇

  “开饭啦!开饭啦!”妈妈叫了起来,今天爷爷要来,妈妈做得十分丰富。我三步并两步地冲向了饭桌,看着这一桌诱人的美食,我的口水就像瀑布,可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啊!我的眼睛也闪着光芒,一屁股坐在了位子上,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我的筷子开始夹菜,我的筷子像一架无情的战斗机,冲向了土豆丝的国土,就在这时一架音速战机跟我的战斗机撞上了,我看了看原来是妈妈呀!我悻悻的`说:“我要吃饭了!”我明显不高兴了,可妈妈对我说:“你瞧瞧爷爷没吃,我和你爸也没吃,你就吃了,是不是很不礼貌。”我低下了头。

  大家都吃了,我夹菜的速度几乎是妈妈刚把食物放入嘴中的后一秒我就尝到了食物,我不停的往嘴里放菜,我的嘴像一个疯狂的机器一刻不停的动着,这时我说话了,一边吃一边说,我嘴中的米粒像炸弹似得冲向了饭桌各地,妈妈又说:“你看,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把米粒溅在菜里,桌上,还能让别人吃吗?”我脸红了,十分惭愧。

  礼仪对人类十分重要,没了礼仪世界就乱套了,我们一定要做个懂礼仪讲文明的好孩子。

礼仪小故事2

  有一位中国驻德国大使,他在德国工作生活了多年,回国后,根据他的经历,写了一本回忆录:《沿着易北河》。在书中写了许许多多“未曾想到,但常常令我深思的事情”。下面我们就看看几件令作者未曾想到而又深思的事情。

  1、排队——请尊重别人。

  过元旦的前几天,作者去邮局给家里汇款。由于圣诞节、新年来临,平时清闲的邮局也忙碌了起来。德国人也在忙着办理邮件。但是每一个窗口前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伍,其间绝对没有大声喧哗、拥挤不堪的现象。观察了多时,令作者深有感触。叹服德国人的素质。但是也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令作者不明: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与第二个人距离很远,足有一米远,每个窗口前地面上都有一道线,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站在线内,而第二个人站在线外。在第一人没有离开窗口时,第二个人绝对不越雷池,这是为什么?当作者排在第二的位置时,才恍然清楚。在每个窗口前有一个警示板,上面清晰地写着,请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谢谢!在欧美一些国家,是不能随便询问人们的年龄、职业、工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等这些小事,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但已涉及到了个人的隐私,他们是非常尊重别人的隐私的,这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在需要排队的一些公共场所,都有这样的“一米线”,比如电话亭、银行、商店的收银台等等场所都是这样。每一个人都自觉地遵守这一规定,极少有人触犯。

  2、谁该站在右侧——照顾别人;

  作者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德国的公共场所都有电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作者都惊奇地发现,无论人多、人少,无论结伴而行的人还是情侣,没有并排站在扶手梯上的。作者觉得不可思议,就询问了德国人,他们解释说,上楼、下楼时站在右侧,空出左边的位置,以便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这是多么为别人着想啊。虽然它不是一项法律,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作者非常钦佩这一行为。这一左右现象到处可见:男的走在左侧,同行的女的走在右侧,怕的是车辆撞上女的;也有小辈走在左侧,长辈走在右侧,主人在左、客人在右。所有这些习惯,都是为方便照顾对方。

  3、主动开门——方便别人。

  在德国的公共场合,凡是有门的地方,总会有这样的现象,走在前面的.人,进去后总要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很少有人进门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举动。令人感动的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做,而且是非常自觉。

  看到这一件件的小事,也令我深深地思索,我就慢慢地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时刻注意尊重别人,照顾别人,方便别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心中时刻想着他人,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这是一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正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写到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礼仪小故事3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比如楼梯上经常会看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为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的角落里食品包装袋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洁工打扫,扔在地上是没有关系的。再例如,有些同学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挤挤,还有一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举止,自觉履行我们应带遵守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文明礼仪并不怎么重视,从而我们会忽略文明。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情切,是平时遇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后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做文明人就要文明用语,文明做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能做一个文明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当遵照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的要求自己,只要我们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用语,我们就会成为新时期文明的中学生。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学生。让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开满校园。

礼仪小故事4

  小红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小红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小红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小红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礼仪小故事5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之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之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之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之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之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礼仪小故事6

  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非常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们身后,听了这句话非常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十分难得的品质。

礼仪小故事7

  某制药厂濒临倒闭,政府牵手为他们引进德国投资,就在鉴约之前,德国总裁到该厂视察,该厂长陪同参观车间,就在其间,这位厂长不经意间吐一口痰,德国总裁看到后,当时就结束了视察,并告知政府领导决定不再签约,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制药厂,是关系人命的怎能随地吐痰呐。

  大道理:这家工厂本来可以借助外商投资起死回生并且兴旺发展,由于该厂长在社交场合一个不经意的失礼和失误,导致了工厂的之后破产。这件事告诉我们社交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礼仪小故事8

  餐桌礼仪方面的小故事:

  去年秋天我在茅棚小住的时候,一早来了个和尚说想同住,这人虽然算不上威仪自在,一看就是大庙里住过的,颇懂规矩。关于用餐礼仪的小故事 当家在后院烧鼎,不见客。差碎催回说,不着急,先用午饭。午饭后当家说,我们这是阴阳丹房,不留佛家清净单,您再往前看看。和尚走后我们问当家为什么不留单。当家说,监斋观察此人用饭,尝用余光四下扫看数次,当知不是精勤行人,故不留单。

  一次茅棚清斋,席间宾主无言。只因一个眼神,就被既成圈子摒除在外了。教养的不足,他人的损失都是连带误伤,真正被损害的是:丧失了融入更高级圈子的绝佳机会,也因此失去了学识更加增进的因缘。关于用餐礼仪的小故事 世俗阶级对于礼仪的考察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自己察觉不到的失礼细节,足以成为被他人厌恶、团体摒弃的理由。

  大学云:定而后能静。世家对于子弟的教养训练渗透入最为细微的所在。礼仪习惯养成之后,任何的违逆都会被受训者显著觉知,这时礼仪也称为遴选组合圈子的工具。所以爆发户这种样式上的贵族永远不能被上层圈子认可。大学里欠发达地区上来的孩子跟都会子弟玩不到一起,不也是同样道理么?可知教养程度,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追求上进的重要工具。 譬如常人欲参加跛人跑步大会,为尊重故,常人可以伪跛。倘若跛人欲参加常人跑步大会,乃可以装常乎?有教无教亦复如是。为人父母,切望儿女能成龙凤者,岂不慎哉!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六则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一】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二】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 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三】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四】孟子休妻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五】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六】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礼仪小故事9

  有一个小故事,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兔子两只回来,甲的妻子看见冷漠地说:"你一天只打到两只小野兔吗?真没用!",甲猎人不太高兴,心里埋怨起来,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礼仪小故事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故事是《张良拾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小时候曾在今天的江苏邳县南居住。相传,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走到镇东石桥,看见桥上站着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的老人。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大声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张良心想:“你这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下去却让我去捡,就算你不是故意的,我与你素未谋面,为什么要帮你捡鞋子?但是老人家年岁已大,动作不灵便,走下去捡鞋子难免十分困难,还是帮帮他吧。”这么一想,张良就走下桥去帮老人家捡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自己的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招招手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帮他捡了鞋,索性好人做到底,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张良挺直身子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了看张良仰天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家远去的身影,心里闹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竟然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行了个礼说道:“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匆匆忙忙向镇东石桥赶去,哪知道老人居然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扭头就走。

  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就起了床,向那座桥飞跑过去。老人竟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怒气冲冲的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半夜时分他就哈切连天的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家步履蹒跚地走来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称赞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啊!”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张良深深拜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当年姜太公留下的兵书!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与他那次捡谢的`经历也是密不可分的。

  “张良拾鞋”这个小故事被历代传为佳话,它告诉我们:不管面对什么人,无论是犯错误的人,有许多缺点的人,还是自己不喜欢的人,都要以礼相待。“礼貌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以礼待人,既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他的内在修养。同学们,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让文明礼仪伴随着我们一起健康成长吧!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礼仪小故事11

  历史的进程就是一个逐渐从荒芜、野蛮走向繁荣和文明的过程,而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更是闻名世界的文明古国,礼仪之帮,孕育了我们灿烂的历史和文化。现在全社会都在为迎奥运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好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礼仪故事吧!

  经常听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搬进了环境优美的小区,这些现代化的水泥钢筋却也隔断了邻里间的关系,同住了几年却不知对面邻居姓什名啥,邻里之间形同陌路。可是在我住的小区里却仍可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的和睦邻里关系。

  我家对面的邻居杨爷爷是一位孤寡老人,住在社区居委会提供一间平房里,平时大家经常给他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节假日也会上门给杨爷爷清理房间,洗洗被褥。但是房间的用电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眼看着炎热的夏天一步步逼近,气温一天天的'升高,杨爷爷如何度夏成了邻里街坊关心的焦点问题,白天杨爷爷可以到社区设置的纳凉点乘凉,于是大家商量着晚上接杨爷爷轮流去各家休息,让杨爷爷度过了一个“凉爽”的夏天。杨爷爷总说社区里住的都是好人,自己也要为社区做点事,于是杨爷爷也经常去参加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比如参加书法比赛,或是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从故事中教育小朋友要讲文明,懂礼貌,做有修养的人。

  一句礼貌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热情的帮助,就是我们处理好邻里关系的法宝,但是邻里关系只是礼仪中生活礼仪的一部分,我们提倡的礼仪还包括了社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很多内容。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所以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而礼仪也是架起友谊的桥梁,使人和人更贴近,所以对于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我国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到中国来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就要求我们不光做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更要做一个讲礼仪的社会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以此迎接全世界的朋友,向他们展示我们中国美丽迷人的风采。

礼仪小故事12

  一、商务礼仪小故事精选

  1、一口痰事件

  某制药厂濒临倒闭,政府牵手为他们引进德国投资,就在鉴约之前,德国总裁到该厂视察,该厂长陪同参观车间,就在其间,这位厂长不经意间吐一口痰,德国总裁看到后,当时就结束了视察,并告知政府领导决定不再签约,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制药厂,是关系人命的怎能随地吐痰呐。这家工厂本来可以借助外商投资起死回生并且兴旺发展,由于该厂长在社交场合一个不经意的失礼和失误,导致了工厂的之后破产。

  2、尊重的目光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样子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评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尊重是礼仪的原则。这位销售经理的目光,不仅表现了对他的合作伙伴的不尊重,而且表现了发自其心灵深处的卑下庸俗:他把漂亮异性看的比工作、事业更重,他根本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

  3、说话的艺术

  老田鸡退二线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二、商务礼仪经典小故事

  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为物尽其用。这说明,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没有事先申明价值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并未在谈判中达到最大化。

  如果我们试想,两个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许会有多个方案和情况出现。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遵循上述情形,两个孩子想办法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到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然而,也可能经过沟通后是另外的情况,恰恰有一个孩子即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这时,如何能创造价值就非常重要了。

  结果,想要整个橙子的孩子提议可以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谈。他说:“如果把这个橙子全给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其实,他的牙齿被蛀得一塌糊涂,父母上星期就不让他吃糖了。

  形象是礼仪的基本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宴会,对面一个女孩子把我看晕了,戴了四枚戒指,一枚是绿色的翡翠的,一枚玳瑁的黑色的,一枚玛瑙的咖啡色的,一枚玫瑰金的彩色的。由于穿着高领衫,项链没看见。耳环则有两组:一紫一蓝。人家很大方的问我:“好看吗?”

  我说:“你听真话还是假话?”

  她说:“啥意思?”

  我说:“那就跟你简单说吧,反正你这东西就是好东西。”

  她说:“那什么意思?”

  我说:“放一块不好看!”

  她说:“为什么呀?”

  我说:“远看像棵圣诞树,近看像个杂货铺。你戴的饰物质杂色乱,串了味了!”

礼仪小故事13

  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那天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棒冰包装纸,弯下腰拣起来扔到了垃圾桶。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则、师为表率的行为教导 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 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们应该让社会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 做起,只有你 他都“从 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 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可见养成一个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会让自己受益终身。

礼仪小故事14

  元朝有个文人叫胡石塘,很有才华,在当地颇有名气,但不拘小节。后来,他胸有成竹地到京城应试,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了他。

  上朝时,胡石塘的斗笠戴歪了,自己没有察觉。元世祖问他:“你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

  “全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胡石塘自豪地回答。

  皇帝笑道:“你连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呢?”

  结果,忽必烈没有任用他。

  原来,失礼是会使才华贬值的。

礼仪小故事15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之邦:祖国的荣耀,学校的荣号。情系奥运,为了2008年奥运成为志愿者,我们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可以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还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现在的我们,只追求外在美,而忘记了最美的是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如果说才华是高楼,那么文明就是基石,如果没有基石,怎可建起美丽的高楼?如果文明是星星,那么它会用自己的光芒去指引、去照亮别人。

  一天,我和好朋友去延庆买菜,在回家的路上,在一条洁净的大街上,看见了不知是谁仍的塑料袋,这个塑料袋成为了这条大街上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开始,我本不想捡,可又想起了自己身上背负的重任,加快了步伐向前走去,突然身后走来一位叔叔,带着一副墨镜,身上穿着一件黑色大衣,他走过去,弯下腰,捡起了那个正在“呼喊”的塑料袋。刹那间,我觉得身边这位叔叔非常高大,我不禁佩服他的所作所为(要是以前,我肯定会看他几眼)。

  自从开展“文明礼仪进校园”后,学生们简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团队的.书记给我们开展做“文明礼仪小使者”以及一些小活动以后,同学们开始使用“早上好”、“对不起”、“没关系”、“再见”、“谢谢”等文明用语。这些话现在对我们来说,实在熟悉不过了,这些话使我们的笑容一次次出现,粗话脏话等一些不良语言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交往中更加融洽。

  有一次,大家正专心致志学习,一位同学不小心说出了一些不好听的话,老师并没有说他,而是把他叫出去,给他讲一些道理,让他自己去领会,去掉自己的错误,开始他不理解,后来他主动承认错误,并且他自己主动写检查,体会深刻。在这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而且还帮助别人改正。他成为了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榜样。就这样,他一天天的生活,是文明的环境教育使一个顽固的学生焕然一新。

  我曾找到这样的格言:“人生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和助认为乐”,那么就让我们在这花园式的学校里:人人讲理、彼此尊重、团结、互相帮助,构造出一副美丽的校园图。

【礼仪小故事】相关文章:

礼仪小故事06-19

职场礼仪小故事02-09

最新礼仪小故事06-09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05-20

有关礼仪的小故事05-17

职场礼仪必看的小故事08-04

礼仪小故事精选15篇06-19

礼仪小故事19篇06-19

礼仪小故事15篇06-19

礼仪小故事(15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