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氏太极拳入门基本常识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是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贯通,速度均匀,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姿势舒展,劲在内涵,用意不用力。那么,杨氏太极拳的入门基本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练太极应掌握的要领
心静体松,思想集中,排除杂念。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腰部运动的重要性
“命意源头在腰歇,刻刻留意在腰间”,“联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腰部起着承上启下、维持身体姿势和传导重力的中枢作用,它是带动和调整全身动作的变化、重心的稳定以及推动劲力到达肢体各部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要求腰带四肢,腰为主宰,腰一动全身皆动,腰一转全身皆转,腰为主宰不是用力去主宰,而是用意、用气来主宰。练拳不是练手和脚的,而是练腰的,练腰就是练肾,练肾就是固精。练拳必须松腰胯,只是两手摆来划去,没有腰的做功,不管你有多少年拳龄,你练的也就是太极操、太极舞之类的空架子。
练太极的基本要求及作用
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认识太极拳,练拳时要求心静体松,排除杂念,思想集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每招每势的动作上;
其二,练拳时要求一招一势的学,动作均匀,不能头重脚轻,左右摇摆,前俯后仰,直来直去。动作要松、静、慢、圆、稳、正,不能弯腰挺胸、蹶臀跪膝,两脚要轻起轻落。
其三,太极拳是一种意思运动,精神体操。要求用意不用力,动作要缓慢、中正、安舒、柔和,姿势舒展大方,劲在内涵。
其四,练拳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全身心投入,长期坚持,就能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尤其是对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调理作用。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徒手套路)简单介绍:
1、智捶:
智捶是杨氏太极拳初练的入门之拳,类似于外家拳的弹腿,也是杨氏太极拳申一些基本动作的简单组合。其目的是开启初练之门,所谓开窍,因此叫智捶。智捶中有撇身捶、搬拦捶、栽捶、指裆捶、肘底捶等捶法,所以也称太极五捶。
2、大架、老架和小架:
杨氏太极拳中大架、老架、小架的架式、套路、手法、式子名称等大至相同,但其练法和要求则有很大区别。其中有慢打快打之分,开展紧凑之别。大架是练杨氏太极拳的初步功夫,拳架处处求长,出手缓慢开展,平心静气,意定神宁。
其步用弓蹬、头顶、肩垂、臀收、胯抱,手如抽丝连绵不断,步似猫行轻灵沉稳。由静求动,动中求静。有疏通血气之功,活动筋骨之能,是杨氏太极拳的初步筑基之法。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好一套大架足矣。杨氏太极府内派大架与当前流传较广的八十五式、八十八式大体相同,在姿式和手法上略有区别。
而老架拳式和练法,功用与大架相比,似乎更进一步,拳式在开展中求紧凑,手法严密而精确,姿式安祥而活泼。步用三体,手分阴阳。头、肩、手、足、臀、膝处处合规,心神意气样样守矩。身法便于技击,手法结合实用。在轻灵中内含粘沉,在活泼中不失稳重,实乃太极拳最基本之拳势。
小架则近乎快打,为老架功夫纯熟之后又进一步的练法。其手法、步形、身势、神情又与老架不同,为太极拳高层功夫。其出手,举步和身法,处处轻灵活泼,紧凑、严密,一行一动均合技击之术。哼哈二气常有,嘻怒嗔乐伴行。意动神随,用意而不用力。紧凑中不失开展,所谓行如游龙,动若猿猴。出手含着,动静得法。今人很少能练到如此境界。
3、太极长拳:
长拳是单式修练,然后再任意组合的练法。长拳有三十七个(组)单式,一式练熟再练一式。每个(组)式子均可单独演练,练熟后也可相互连贯,生生不息,相继不断。长拳没有固定套路,依演练者的兴趣、思路、功夫而定。太极长拳在练法上要求松、柔,圆、活、追求胎息、内劲,所以又称先天拳。
4、小九天:
小九天是结合吐纳练内功的套路。古人把天分为九重,又提出要追求天人合一。因此,小九天是把人体比喻为大自然的再现,通过天人合一去练习,追求大自然中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在人体的表现。例如;通过小九天拳的练习要达到:身法疾如风、发力注如雨、抖弹迅如雷、出手快如电。小九天套路把太极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5、后天法:
后天法工于外形,多属肘法,膝法。以爆发力、抖弹力等明显发力见长,外形勇猛刚烈。表现了人的本能反应。后天法与先天拳(太极长拳)的练法形成鲜明对照。
6、三十散手:
三十散手是三十个练习技击的手法组合,每个组合又有三种变化。是杨氏太极府内派技击术的精华所在。十三总势:十三总势也称十三内丹功法,采取十三种动物姿态练习太极内功,是杨氏太极拳的高层功夫。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7、太极点穴法:
太极点穴法是在上述功法全部练成后的最后功夫。点穴法共有24种手法72个变化,采用点、打、拿三种形式制人。点穴时多用指;打穴时多用拳和肘;拿则包含了掐筋、拿脉、节络、反关节等。点、打、拿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实标应用中变化无穷。练习点穴法首先要牢记人体各穴位的部位、名称、作用,高层次的还要熟悉人体经络穴位的子午流注时间。另外就是要练习指力,速度和准确度。
总结:通过上文的详细描述,大家应该对杨氏太极拳的练习有了一些心得,想要练好杨氏太极拳就必须要从细节入手,了解杨氏太极球拳基本的常识,这样才能将够将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练好练精,在此祝愿各位拳友身体健康哦!
杨氏太极拳基本功法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人练习太极注意事项
太极拳讲究的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身心合一,动作一气呵成,配合自然的呼吸,这样长期练习对于我们的心、肺、肠、胃等都有很多的益处。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最好选择安静一点的地方,维持好心理状态,在练习的过程中切记与人交流,用意识来支配全身的力量,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
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时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太极拳对身体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人体循环系统使人体内部一套封闭系统,包括血脉系统和经络系统,主要功能使不断向全身各系统和部分、组织与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以及各种能量,以滋补营养和充能,并将其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分别送到肺、肾、肠胃和皮肤等器官排除体外,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由于太极拳使人体内外进行缓慢的螺旋形或圆弧形武术运动,人体各系统和各部分必然会得到轻柔挤压、揉搓和按摩的锻炼,增强人体循环系统的弹性、伸缩性、柔韧性和力量。当骨骼肌松弛时,静脉学管外周压力下降使静脉血管的容量增加,减轻心脏负担,毛细血管被动扩张,容量增加,随血液输送到组织的氧气、营养物质等也相应增加,促进了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对细胞新陈代谢其促进作用。由于太极拳运动强度减小无氧代谢成分较少,引起机体疲劳的产物——乳酸也减少。研究证明,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可以使血管弹性扩张系数增加,加速主动脉排空,还可以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小板粘聚性,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元含量,促进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到活血化淤作用;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血液酸碱平衡能力。实验证明,太极拳对人的心脏功能有明显提高作用。可使心机纤维增粗,心壁增厚,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口径变粗,心脏容量和每博输出量增加。
太极拳运动作为缓和型的有氧练习,可以促进机体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下降,因而使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下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太极拳是按照太极理论和中医基本理论,按照人体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通过经络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经络不通则生疾病。太极拳的练习方式、途径虽不尽相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练就充足的内气,并运行内气贯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通大小周天,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杨氏太极拳入门基本常识】相关文章:
太极拳入门动作要领03-14
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07-26
《杨氏之子》教案02-26
杨氏之子教案12-07
摄影技术的基本常识03-11
街舞入门教学08-30
炒股入门与技巧04-19
保龄球的入门技巧11-07
围棋规则入门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