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怎样能做到上下相随

时间:2022-12-02 11:54:06 泽森 运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练习太极拳怎样能做到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就是太极拳论中所表述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练习太极拳做到上下相随的方法,欢迎阅读!

  练习太极拳怎样能做到上下相随1

  学习太极拳要照顾周身,找到身体的重心,每个动作围绕身体中心线练习。

  太极拳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何谓上下相随,“相随”就是合。“上下相随”就是指的上下肢相随即:手与足相随,肘与膝相随,肩与胯相随。述称“外三合”这是身法的重要部分。所谓合者,就是说,手足、肘膝、肩胯上下对应。相随、相合,主要在于动作的协调配合以及内外相合。

  怎样才能做到“上下相随”。当练拳做每一个动作时,无论两臂向前伸或是向后抽,还是向上抬起。则意在手足相随;当屈肘时,则意在肘膝相随;当垂臂或两臂被控时,则意在肩胯相随。“上下相随”不是刻意的,而是灵活的。拳谚“膀随腕转、腕随掌转,手随足运、足随手运,身随步换、步随身换,身随腰转、身动眼随”。就是最具体的`要领练法。

  “上下相随”除了要做好“外三合”,更为重要的是内在的相随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只有内外的相随,才能达到“手到、足到、意到、气到、劲到”,一到俱到的境界。才能做到节节贯穿、连贯圆活。要做到这些,先要把拳式的每个动作的分解到定势,过程到结果的每个姿势都按照杨澄甫:“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的要领去仔细揣摩,悟其中之道。

  太极拳体现了完美的对称关系,通过学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稳定性,并且还能锻炼身体。

  “上下相随”说到底就是一个对称协调的关系。练太极拳要达到“上下相随、连贯圆活”,必须具有对称协调的内在质量,才不置于空洞无物,徒具形式。

  练习太极拳怎样能做到上下相随2

  我们先分析慢字,慢是用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才学时一定要慢,不慢则紧张而不能松。必须先慢练,周身松开,处处动作找圆圈,怎样公转,怎样自转,公转自转怎样配合,不慢则找不细致。所以,慢是为了找运动规律,不圆而慢则处处是滞劲,不圆而松则处处懈怠。比如才学写字,也是要求慢,用意在不可潦草,须了解用笔的方法,怎样顿,怎样提,怎么转折,并不是以慢为好,假设说练拳越慢的功夫越深,等于写字越写越慢,那还怎么运用呢?

  而且才学时,气易上浮,精神紧张,还能拔气,动作快了,气更不沉,这于身体也有影响的。所以初练拳也要求慢,不过慢的有限度,平均一趟拳约以十几分钟为度,最快也不少于八分钟。

  才学时,不可贪多,要一式一动的大轮廓记清了,走对了,再学新的。以后还得特别注意小的动作和两式衔接处的小圆圈,拳经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这是紧要关头,也是拳的妙处。

  在初学时,虚实变化配合不易掌握。特别是腿的虚实转变,慢了可以体会清楚,并且加强了腿的支持力量,是有好处的。

  头趟拳如金刚捣碓的右脚,金鸡独立的右脚,摆莲腿等全是脚上发劲,掩手肱拳、背折靠、及二路的许多式子全是发劲。发劲是松开转圆的发,对内脏无丝毫影响,即对手脚发劲之点也毫无感觉才对。但初学时,可以先不发劲。二趟拳发劲处较多,尤其转身跳跃处较多,身转不圆则气用不调,所以必须头趟拳练有相当基础再学二趟。

  原理规律全掌握了,就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总是圆为主。能做到慢而轻灵不滞,快而沉着不浮,就对了。慢而不滞须转换的恰当,快而沉着须转换的圆满。练架须全趟的练,又可以拆开单式的练,特别是较难练的式子,更得拆开多练,以求深入体会达到精熟。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1、多听。必多听教的人,讲明原理和方法,即运动规律。

  2、多看。多看教师正确示范动作,教别人时,改正姿势时更要多看,使一切动作全印入脑中。

  3、多想。把听到看到的结合起来细想,哪是正确的哪是错误的,如何纠正。

  4、多练。以上几点做到了,而不能多练,心身不能一致。

  5、多改。随时会发生差误,应随时请人指点纠正。

  6、多试验。练熟架子,须多推手,或用散手功夫,可以证明动作是否与理论符合,以巩固会的,发展新的。

  练拳易犯的`毛病怎么纠正?

  不论生来有力无力,在初学时,总免不了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气亦上浮,而动作有力,所以初学必须自然,“行所无事”,所以拳经说“练拳如走路”,人从小习惯走路,就没有不是很自然的走,所以初学要“松”,自然就能松。

  人身生来灵便的,脑子也必灵活,常常松,松过了等于轮子旷了,而发生摇摆。必须从“圆”字中来,找圆的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松是圆活而不乱摆。但天分高的人,又往往把事情看的太易,初学时确是会得快,但会转了,不是会用,还得多下功夫。

  生来身体不灵的人,好用拙力,学时动作也不易会,不可畏难后退,仍须“从松找圆”,全在听教师的话(理论),不断用功,能松而圆,就化去了拙力。

  初学应多练架子,并且每天不能间断。头两个月不可贪多,每天练一个小时就行了。练的多了会腿疼(大腿),在才学的头几天,不多练也会疼,这是不习惯的缘故,多散步就会自然恢复正常。累了也会气浮,所以不拘多少,一累就停止,散步,也可以再练。三个月以后,动作习惯之后,可以增加遍数,(逐渐加)如能照规律练,三年就可以得到初步成就,至少每天练十趟至二十趟。

  乍一增加遍数,放足步法的练,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效率,但没劲的,也会不知不觉中出了僵劲,这是圆圈转的不调协,误用了直劲,所以必须经常请人点纠正,把毛病的根源找出来改正。

  练拳前的准备与禁忌:

  太极是不须多大地方就可以练习的,室内室外全可。当然是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地面平坦的地方,更为适宜。时间早晚全可,最好是早晨多练,睡前可练一趟,特别是冬令,睡时周身温暖舒畅,春夏应在日未出来时,秋则日出后,冬则日升后更好。

  大风严寒或盛暑日光下不可练。

  空腹练虽不忌,但略进粥点后十五分中为宜,过饥或刚饭后不可练。

  劳动多汗后不可练,应稍休息,气调,再少练可以解乏,特别是脑力劳动后,练拳等于休息。

  凡劳动疲劳是因为局部发展,气血不能平衡才感疲劳,练拳后气血平衡,自然恢复正常。

  身体过虚弱不可多练,即在平时也是觉累即停,不必勉强练完。

  应当节饮食、节欲、不动气、不争强,常见有人仗恃有功夫,而不知养生,反致暴病,或竟促寿,“祸莫大于有所恃”,应知深戒。

  不可放大汗,练时先宽衣摘帽,不可汗后脱衣摘帽,应当闭挡风处。

  练前先活动关节,练后缓步十余分钟,不可骤坐,以免气血瘀滞。

  练习太极拳怎样能做到上下相随3

  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后退,则能得机得势。 “上下相随”是锻炼整体劲的关键之一。“上下相随”的核心在于以气的灵换,以腰为轴,周身协调一致。 人的脚好比植物的根,能使身形稳固。这种稳固性要以腰裆控制,腰是一身的主宰,是总枢纽,由腰发出的劲,向下可以通过腿而到脚下;向下可以通过脊背、肩臂灌注到手指,故此不论做任何动作,都要全身上下各部位协调一致,完整一气,使脚与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形成一个整劲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以腰脊为中轴,使周身九个主要运动关节,劲、脊、肩、肘、腕、腰、胯、膝、踝,依次贯串起来,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不静无有不静,才可称做到了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的另一个关键要做到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也就是说在练拳过程中的上肢与下肢,尤其是相互对称的关节要相互配合,互相呼应,同时身躯各部位也都要同时与之相随,使身、手、步和眼神都须对准一个方面,使力点和注意力都集中,周身一家。拳论称:“上下相随人难侵”。拳谚云“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手到步不到,打着也不妙。” 这就好比骑自行车,初学时不稳,熟练之后则人车一体,身形动作虽似无心而能随心所欲。初学者易犯的手病往往是脚先到,手后到,或手先到脚后到,脚(手)的动作很快完成而手(脚)还在运行中,或者在屈膝坐腰时不能与身形一起运动,或者两手各做各的动作,达不到“两膊相系(相吸)。”或四肢的运动与身腰脱节。

  在练拳过程中的四肢百骸有的动度较大、较快而有的动度却较小,较慢,有的动距较长,有的动距却较短,互相配合不起来,顾此失彼。

  解决这个问题就须用意来掌握,以腰脊来控制。试以钟为例:秒针走的间距长动度大而快;分针就较短、较慢;而时针的间距更短,走的更慢甚至看不出它在走,但是它们是经过内部间机件和一扣咬一扣的齿轮群,通过中轴,不先不后协调一致走向一个钟点。练拳则在意的指领下,通过腰脊这个中轴,把各大小关节和各肌肉群的各自不同程度的运动,以不先不后,上下相随的整体劲去完成一招一式,以致整个套路。大道至简,六合归一。时钟原理。

  多用诸如短劲的击打劲,大架则多用诸如长劲的掷抛劲。

【练习太极拳怎样能做到上下相随】相关文章:

太极拳练习方法10-18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12-08

练习太极拳对人体的好处08-09

太极拳的放松练习方法04-22

少儿练习太极拳的好处11-17

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07-26

女性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04-25

初学者如何练习太极拳11-22

怎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