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

时间:2022-11-14 09:59:48 振濠 娱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也包括为此写作的声乐曲。那么该怎样训练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 1

  一、无伴奏合唱与带伴奏合唱的异同

  (一) 两者的不同之处

  带伴奏合唱因增加了相应的伴奏乐器,所以其艺术表现力也会逐渐增加,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更为丰富,例如音色以及力度上的改变,或者说是音域层面的不断扩展。

  此外,在有的作品当中,伴奏属于整个合唱表演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伴奏合唱却不是这样的,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曲家创作期间,应综合考虑艺术表现所完全依靠人声的特点,所以,往往会在层次清晰性、旋律以及织体完整性等方面实施尽心构思;其次,因没有乐器引领,演唱人员应该做到音准以及节奏的准确把握,不能够有一点闪失; 最后,因仅仅依靠人声进行表演,所以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求音色与力度、音量大小、速度快慢以及音调等方面都做到细腻化、协调化以及准确化。

  (二)两者的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表现为: 首先,人声作为核心表现媒质,在带伴奏合唱当中,伴奏仅仅发挥衬托以及弥补作用,绝对不可以喧宾夺主; 其次,声部数量以及和声法则上,两者是比较趋同的,尽管无伴奏合唱更为重视演唱的清澈化、自然化以及透明化,可以完全表现出歌曲的纯洁以及崇高,而带伴奏合唱实际要求也是大同小异的; 最后,从某种程度上讲,无伴奏合唱实质上也存在伴奏,只是,其伴奏并不是乐器,而往往是多声部人声,当包括和声声部以及复调声部的旋律被贯穿到整个合唱当中,并以几个声部表演的时候,人声的那几个声部往往会发挥“陪衬”作用,来对主旋律高声部进行情感烘托,类似于伴奏歌曲当中器乐对于人声的渲染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声以及器乐属于不同音质,即便是器乐伴奏非常优美,但是也仅仅是对于人声表达的良好补充以及渲染,进而实现人声的有限延续。此外,人声伴奏以及合唱是同一种音质,能够实现相互间的完美烘托,从而实现合唱效果的科学化,达到情景交融以及共鸣柔美的效果,增强其艺术效果。

  二、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分析

  (一)无伴奏合唱音准的训练技巧

  从音准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训练技巧展开详细论述: 首先,需要实现演唱状态的合理化。排练以及作品演唱期间,有的时候因一部分人员在演唱方法上相对不规范,比如高音演唱的时候,其喉咙开得非常大或者是声音靠得太后了,造成气息严重不足,最终的位置相对较低,甚至还会出现咬字不清晰,音准偏低的问题。

  与此同时,吸气深浅也直接关系到音准的合理化,因此,相关演唱人员在换气的时候,不能够吸太深,若是吸气太深了,则会在演唱一些短小或者是速度较快的乐句的时候,就会对音乐灵活性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导致声音过于死板以及僵硬,直接影响音准,使音准出现偏差。

  此外,在换气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气口以及指挥环节的提示,实现气息一致,演奏人员在不恰当的相关位置进行换气或者是气息准备工作不够的时候,也不利于音准的准确化。有的时候,极少数人的音准出现问题也会对整个合唱音准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演奏人员在实际发声环节,应高度重视自己气息以及声音位置方面的训练。

  同时,应注重歌曲情感发挥,真正做到用情演唱,进一步体会歌词意思,从而将作品演奏期间想要充分表达的情感真正抒发出来。为了增强演唱效果,老师需要及时提醒合唱队员提眉以及提颧骨,充分调动所有合唱队员的整个面部肌肉,借助正确情绪进行作品演唱。其次,训练合唱队所有人员可以在钢琴上进行唱音阶训练与音程训练。将两者的重要性做到同等看待。

  音阶练习期间,每次上升或者是下降,都必须要跟着钢琴唱,之后再运用清唱对音准进行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音程训练能够使队员们充分感受音程所带来的不同声音,音阶的小二度声音相对来说并不十分和谐,甚至是刺耳的,而大二度与其相比较,所发出来的声音相对来说更为宽阔一些。总而言之,在训练期间,相关演唱人员应做到多听多唱,使学生的耳朵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再次,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变化音的'学习,一首歌曲当中变化音属于练习难点,必须反复强化练习。从练习时间上来看,不仅要做到排练期间的多练习,而且在排练期外队员自己也必须要进行多练习以及多巩固。具体来说,多练习并不是指多唱,而是应该做到音准唱准唱对,坚决不能够将错误的音准进行重复练习,加深了错误印象。特别是本身音准就不准确的队员,必须要紧跟身边音准准确的队员,不仅要唱准唱对自己的声部,而且应听懂其他声部音准,当音准不对的时候,可以先停下来纠正音准,千万不能用错误音准误导其他队员。

  最后,老师应借助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增强队员抗干扰能力。实际排练工作中,有的时候单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会唱得非常准,然而当所有声部都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则非主旋律声部就很容易唱错,跟着主旋律走,造成音准偏差。所以,练声期间,队员抗干扰能力增强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队员唱一个和弦,之后再在钢琴上弹奏非和弦,最后要求队员准确寻找原和弦,从而使每个队员都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快速找准音准,提升整个合唱队的演奏水平。

  ( 二) 无伴奏合唱音律的训练技巧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借助纯律对无伴奏合唱曲进行演唱的时候,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音响效果。然而,如果曲中存在转调或者是离调的情况,则就不能够继续选择纯律了,而是应该最大限度靠近十二平均律。

  究其原因在于,纯律结构元素以及构律方法是区别于十二平均律的。若是转调或离调的过程中依然运用纯律演唱,则就很难在原调与所转新调间音分发现差异性,最终造成转调或离调不可以做到应付自如以及畅通无阻。此外,在转调以及离调的时候,尽量不借助五度相生律进行演唱。究其原因是五度相生律在自身结构元素、构律方法层面不仅区别于纯律,而且也区别于十二平均律,实质上五度相生律半音存在大小之分。若在实际演唱期间,于转调离调的时候运用五度相生律,往往会使人感觉到音高失控,甚至是跑调,最终影响到人们在调性色彩以及和声上的审美。运用十二平均律进行演唱,会使八度内所存在的十二个半音做到等距离。

  所以说,在转调期间、离调期间靠近十二平均律进行演唱的时候,会防止因音分差异而最终出现的音高失控,从根本上确保音乐的自然流畅,增强调性色彩美感。除此之外,无伴奏合唱期间,应该尽量接近于五度相生律。不应该将纯律作为主体,同时也不可以靠近十二平均律。将纯五度音程看作一个结构元素,当连续向上方以及下方进行多次推演之后,则所构成的音高序列将会在转位之后构成不同音阶。该律所具有的大三度以及小三度尽管并不是非常协调,然而其纯五度与大二度音程在协和度上却相对较高,可以给人一种自然和谐性美感。

  (三)声音与音色的统一训练技巧

  在声音以及音色训练的时候,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具体来说

  第一、应做到声音的统一化,保证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化要相互趋同,主要包含演唱人员的演唱状态、演唱者的站立姿势、演唱者的声音共鸣以及吐字咬字等。从某种程度上讲,歌唱状态作为歌唱声音贯通的基础性前提,可以决定声音所具有的音色与质量情况。

  第二、做到呼吸的统一化,实质上,统一呼吸和循环呼吸之间并不存在较大矛盾,具体来说,统一呼吸主要是指在呼吸方法上要实现统一化,但是这里的统一并不是指必须要在同一个时间点进行呼吸,若是在同一时间点进行呼吸的话,其与循环呼吸间的关系必然是矛盾的。

  此外,合唱队员应学会使用状态呼吸,也就是说要学会叹着气呼吸,实现呼吸与状态之间的同步化。在实际呼吸的时候,应该存在一定的对抗性,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只有在一定的对抗环境之下,才能够使声音出现支点,从根本上准确把握音准。第三,应强化吐字统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吐字咬字将会直接影响到合唱情感变化与声音质量情况,咬字与吐字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若是每个人在吐字上都是正确的,则说明整个演唱吐字具有统一化; 若是不正确,则就说明每个合唱者不同步,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合唱队相对作品的艺术表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无伴奏合唱是合唱中表现形式较为独特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无伴奏合唱并不需要任何乐器进行伴奏或者是组合,仅仅是依靠人声实现艺术表现。就无伴奏合唱源头而言,其发源于宗教音乐。现在的无伴奏合唱逐渐发展到了人声表现乐音、旋律,甚至还能够借助人声对自然界当中的相关声音或者是乐器声音进行大胆模仿。从艺术价值角度出发,无伴奏合唱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是难度系数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合唱团艺术程度高低与无伴奏合唱息息相关。

  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 2

  一、如何统一合唱声音的共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合唱也是个体声音与群体声音相互统一的艺术,合唱声音各个声部的每一瞬间,音色、音量、强弱及纵横关系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声音又与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站立姿势、吐字咬字、正确的触音、呼吸的对抗、声音的共鸣位置,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状态越积极,声音的焦点就越集中,呼吸和咬字越统一声音就越纵向、越立体,如果每一个队员都能做到把个性的声音痕迹融汇与集体统一的共性之中的,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学会聆听和融入其它声部,用耳朵敏锐的听力融合自己的音量、音色、音准与合唱队之中,并利用其它声部寻找自己声部的旋律线,学会控制,相互配合,相互靠拢,协调控制声音的强弱力度,协调各个器官积极的作用。这个合唱队的音色就是协调的、统一的,共性的。

  二、歌唱的状态

  合唱队员在训练时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即积极的歌唱状态。指挥家杨红年教授曾这样说到,歌唱状态:“是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同时我个人也认为状态是歌唱声音通道贯通的基本条件,它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和音色。歌唱时要做到:

  A、面部腔体的膨胀,张开鼻翼,也可以称之为“面带微笑的哭泣”,或是“哭泣中的微笑”。

  B、口腔、胸腔、腹腔有一定的张力和对抗。

  C、硬口盖要前伸、上张,(就像鳄鱼嘴),像肯苹果状态,上腭前伸是为了起到阻气的作用,和气息的不流失。

  D、脖子以下的锁骨一定要打开,想象放在双肩上,而双肩和脖子一定要放松。

  E、呼吸在状态里和状态同步,要求每个队员歌唱时用积极的状态去调整声音相互靠拢,使自己的声音适应与集体的和声音响效果及协和的声音美之中。

  F、要做到相对的松弛和紧张,口腔状态是积极的,呼吸的支点是对抗的,站立的姿势是顶天立地的,而身体的肌肉是放松的,如双肩的下沉,胸骨的打开。肌肉太紧张,声音就发紧、发僵,会缺乏连贯及柔和,但如果浑身呆滞、松垮,声音就会发散,不集中,没有穿透力,随之声音就没有了张力,那么听力就会有所偏离,你的声音下意识的就会不断偏低,并直接影响声音位置及音高、音准、音色、质感,直接影响作品的完美性、统一性。

  所以,歌唱器官只有在整体肌肉的高度兴奋和相对的松弛状态下,声音才能通畅、灵活、均衡、自如,从而也可以起到保护嗓音的作用。

  三、呼吸的对抗性和统一性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古人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可见气息对歌唱是本,没有气息支撑,歌唱发声也就无从谈起。由于无伴奏合唱对于音准要求极高,没有气息支撑就无法达到绝对的音准和音高,所以气息的控制极为重要。呼吸只有在产生对抗的情况下,声音才会有的支点,而正确声音的支点不是在喉咙里,而是在腹腔的底部,即“丹田”,有了积极地状态,呼吸才能沉下去。合唱队员要学会用状态呼吸,叹着气呼吸,呼吸和状态一定是同步的,我们可以想象,把呼吸的力量转移到身体的尾骨上,拉长后背的颈椎,头盖向上顶,尾骨向下拽,气吸走下,声走上,并吐干净上一口气,方能吸深下一口气。要学会用呼吸控制各种音量的变化,要有呼吸、吐字、音色的一致性;还要有声部各种对比的默契感。用纵向呼吸(即硬口盖打开的瞬间)、前后呼吸的感觉去找到对抗的支撑点,我们还要学会把生活中本能的呼吸变为有节奏、有控制、有目的呼吸,以此达到呼吸的对抗性和统一性。无论是缓吸、急吸都要和指挥的手势相统一。好的合唱队每一个呼吸气口都会做的毫无痕迹,均匀、连贯、自然。

  四、正确的歌唱站立姿势及对抗支点

  站立的对抗是支撑气息和声音的一个“助力器”,我们要求合唱队员尽量找到对抗的支点,我们把对抗总结为以下几点:站立时脚抓地头顶天;腰部后顶,背向前,音在高位气沉低点;气声流动上下循环;叹气触音打开牙关;笑肌上提;字声一线;臀腹收紧;打开双肩;尾骨向下;颈椎伸展;吐净上句;深吸下句;上下对抗;立地顶天;足不过撑;深不过满;气息点地声音点天。生活中的很多力量来自于身体的对抗,而这种无意识的对抗所产生的反作用,也正是我们歌唱时要有意识可以利用的方法。

  五、正确的吐字咬字及歌唱触音

  合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是语言美化和夸张的艺术。总结中国汉字发音的特殊性,如何使声音在发声的瞬间完成生母与韵母的完美结合,我们不妨把汉字生母中的“喉、舌、齿、牙、唇”五音和“开、齐、撮、合”四呼,简单的归类,我们把它分为宽窄、横竖、园扁、前后、上、下。总结以下:

  1.宽母音窄唱,如:啊、花 、妈、沙、他、搭、扎等,

  2.窄母音宽唱,如:一、七、吉、滴、踢、米、毕等,

  3.横母音竖唱,如:、征、生、藤、横、铿、耕等

  4.扁母音园唱,如:延、免、编、千、爱、派、态等,

  5.后母音前唱,如:我、国、魔、说、多、坡、摸等,

  6.前母音后唱,如:姿、辞、思、赛、菜、擦、咱等,

  7.高音向下唱、低音向上唱,即利用相反的作用喉头放松,声音通畅。

  指挥家马格顺曾讲:“咬字是单字生母的形成,吐字是韵母送出的着力处,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歌唱时一定要把子音的歌唱状态,保持在母音的进行中。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瞬间的变化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和过度,及时的调节口腔的状态,做到“笑掐母音”“哭吐子音”,做到生母点字头要紧、准,韵母拖音长、润,收音时做到速、齐、清,字越正腔越圆,触音是字头推向字符、字尾的第一步骤,关系到咬字吐字的圆润和规范程度,我们不妨把它比作“穿针引线”,或者是想象中的点“纳米”,点音越精确,面积越小,声音就越集中,一旦触音到位,永远保持口腔和面部及身体的全方位积极状态,不许松垮,并随着音符的时值长短维持到下一个音的开始,并保持在充足的歌唱状态中,直至收音。

  六、正确的合唱声音观念及音色审核的统一

  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声”意思是:丝弦不如竹笛和笙箫,而竹笛笙箫又不如人声。可见人声是最美的声音,而人声的音色又受到生理器官的控制,声音的'音质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强弱、而在于声与气结合控制的自如融洽、吐字的规范、声音的走向、共鸣的位置、声道的通畅。当代的无伴奏合唱与传统的合唱有所不同,在声音派别上种类很多,如:理发店派、古典派、当代流行乐派、街角牌、学院派、福音派、地方音乐派等,它的共同点都是以直声为基础的。所谓直声即声音不需要过多的声带颤抖,不需力量很大、很强,是用耳朵聆听着,以气息支撑着,有张力的、有弹性的、有控制的、喝着、含着的声音,并且充分打开额窦、蝶窦及硬口盖,上齿向前、向上呈啃状,通过气息的对抗和上口盖的张力、阻力,把声音送出去,好比过滤的水,纯净而流畅。好的合唱一定是音色相互靠拢,让声部与声部之间产生在共振相融的音色里,而音色与个人的听力审美、内心感觉及艺术修养深浅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由于时代的不同,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的不同,声音的色彩和对作品的解释也不同,声音是基础,但决不是全部,在声音的基础上还要有其它方面的综合修养,才能使合唱声音达到更完美。在歌唱的方法上,无论是美声、民族、通俗、美通、民通、古典、原生态,无论是任何派别,只要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只要能给观众带来审美的艺术享受,都是好的声音。

  七、真假声的结合

  无论是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都会遇到真假声“脱节”和“打架”的问题,如何解决它们的结合,直接关系到声带的闭合、气息和声道的通畅问题,其实在歌唱中,没有绝对的真声,也没有绝对的假声,大多用的是真假混声,如何达到正确的混声,声乐教育家吴秀之老师曾多年潜心研究 “假声位置真声唱”的方法,其实就是要我们不要丢掉以气息为支点的真声根基,以低气高位共鸣的办法解决声音和气息脱节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想象把生活中的“哭”变成歌唱中的“笑”,即“哭”和“笑”兼并有之的兴奋状态去完成真假声的结合,使之天衣无缝。真声是根基,假声是在根基上找到声带的闭合而完成的,没有根基,声音就虚掉了,就等于失去气息的支撑,为什么有很多不是科班出身而被称之为“原生态” 的地方业余歌手,声音会如此有“张力”、“金属音”和声音的“磁性”?是与他们没有丢掉真声的根基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对抗”气息的“支点”乃是歌唱声音的“根”,也是真声与假声相接的最好的基点。以上是个人对合唱声音训练的一些浅谈和体会,仅供参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影响着国民素质和一代代的音乐指挥家。合唱所体现的音乐精神,也是一个时代民族文化价值的缩影,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同时合唱也是一门科学,并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培养当代社会人的全面综合素质。

【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相关文章:

合唱的基本训练02-21

怎样指导合唱训练01-12

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04-28

合唱团的基本训练03-03

怎样指导少儿合唱训练04-21

跳远的训练技巧09-07

少儿合唱气息训练方法11-03

儿童童声合唱训练方法06-01

合唱声音的正确训练方法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