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阅读答案

时间:2024-08-07 11:31:5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戴复古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戴复古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戴复古阅读答案

戴复古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①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15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3分)B(此句是写韩仲止,不是写作者)

  15.(6分)

  借景抒情或因花而产生联想,(1分,其他手法,只要合理即可给分)借“黄花秋意”暗喻高洁品质,自然引出爱菊之陶渊明,(2分)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的韩仲止的敬仰之情。(1分)前面是韩仲止的生活态度和乐趣,这一联是对他精神品质的总结。(2分)

戴复古阅读答案2

  柳梢青

  [宋]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③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③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4分)

  (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借吕洞宾的典故以及洞庭湖的深邃、广袤的景象,塑造了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旷达、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

  (2)作者通过人间与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了反差与强烈对比,并由此联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柳梢青赏析: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的。南人中有很多受到了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习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作者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汉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学诗,作品受晚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

戴复古阅读答案3

  频酌淮河水①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①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和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频酌”二字描写客到淮河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的场景。

  B、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东南近海,水味多咸,以此来对比衬托淮水味之甘美。

  C、五、六句写诗人站在淮水边上,想象春风吹拂、绿波荡漾、草木繁盛的春日之景。

  D、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表面写水,其实是借淮河水来抒发诗人深沉的感情。

  15.本诗与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提到了“英雄泪”,但两诗中的“英雄泪”所寄寓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14.C【解析】C项分析错误,此处应为实写。

  15.①辛弃疾自伤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安慰,借无歌女擦“英雄泪”来抒发自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3分)②戴复古写淮河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劝客不要饮用,透露出沉重的故土沦丧之痛,同时也对苟安东南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3分)

戴复古阅读答案4

  大热五首

  戴复古

  (其一)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叶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其五)

  天嗔吾面白,晒作铁色深。

  天能黑我面,岂能黑我心。

  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

  推去北窗①枕,思鼓南风②琴。

  千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

  【注】①指生活清闲自适,有“北窗高卧”之说。②《史记》卷二十四: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诗人戴复古,曾从陆游学诗,其诗有晚唐诗风,并兼有江西诗派风格。第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第二首表达对美德的追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第一首前半部分写夏日之炎热,言百姓劳作之苦,当中也蕴含了“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的哲理,既是对劳动者的'理解,更是对生活的理解。

  C.第二首前半部分写“天晒”使“面色”变黑,但“我心”不黑,进而写“我心自有冰雪”,“不受暑气侵”,表明自己不变的品性,展现了独特意蕴。

  D.第二首后半部分先说“推去北窗”,且“我”又“思鼓南风”,心中另有期待;表明希望统治者能用“南风”“舜乐”,给隐居的“我”以优美乐曲。

  15、请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分析它们在艺术手法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

  14、D.“给隐居的“我”以优美乐曲”错误,此处有象征之意,指美好德行。

  15、答题方式一:

  ①它们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天地一大窑””万物此陶镕”运用了比喻;“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运用了夸张;“天嗔吾面白”运用了拟人;“北窗”“鼓南风”运用了典故;“虞舜”运用了借代,等等。(意近即可)

  ②在抒情方式上两诗不一样,第一首是直抒胸臆,即“安坐吾敢食”;而第二首则是间接抒情,即“推去北窗枕,思鼓南风琴。干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

  ③第二首诗中,还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如“冰雪”“暑气”“好音”等,而第一首则没有。

  答题方式二:

  ①第一首诗,从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如“天地一大窑”“万物此陶镕”;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从抒情方式看,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如“安坐吾敢食”。

  ②第二首诗,从修辞角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天嗔吾面白”;还运用了典故,如“西窗”鼓南风”;运用了借代,如“虞舜”。从抒情方式看,运用了间抒情的手法,如“推去北窗枕,思鼓南风琴。干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从表现手法上看,还运

  用了象征的手法,“冰雪”“暑气”“好音”等。

戴复古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②,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③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

  ①簦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

  ②坂:山坡。

  ③化蝶梦:《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极写了诗人行迹无定、四处漂泊、仆仆道途之久且远的孤苦情状。

  B、颔联承首联写诗人行路难,而写农家的`贫困,则从侧面表现旅况凄苦。

  C、 诗的第六句巧妙化用庄周化蝶的典故,抒写诗人自己的迷惘惆怅之感。

  D、本诗借景抒怀,描写浓墨重彩,层次清晰,流转自然,颇具晚唐风味。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D “描写浓墨重彩”错。全诗采用白描手法。

  15、①慨叹家信十寄九不达,天上的大雁南来北去,却不能捎来一封家书。

  ②鸿雁南来北去皆有归宿,而自己却长年漂泊在外,有家难回。

  ③面对鸿雁,看看自己,不禁教人顿生强烈的思乡之情。

戴复古阅读答案6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诗以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5分)

  3.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4.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1分);在繁茂的春草后缀以“茫茫”加以修饰,也暗示了荒凉之意(1分)。(2分)

  (2)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3分),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侵敌(战乱)的仇恨。(意思对即可。采分点在能写出具体的景物和分析(3分),答出主旨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敌人(战乱)的仇恨(2分))

  3.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3分)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2分)(分析没必要面面俱到)

  4.(1)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2)对侵敌的仇恨,对的厌恶。(每点3分)

  赏析

  “小桃无主自开花”,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本来,这里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可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为兵后荒村,出了最典型的图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标志。有井处,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园破败,最难移易的是井,最难毁损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见证。因此,井最能触动怀旧的心理。历来诗人对故宅荒芜、沧桑变迁,多有以井为题材的描写。唐·佚名《过故宅》:“草深斜径灭,水尽曲池空。林中送明月,是处来春风。惟余一故井,尚夹两株桐。”:“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物在人非,故井,废井,最能引发往昔的。因为,井旁人家,饮用洗涤,须臾不能离开;井旁人家,悲欢离合,演出了多少人间故事。井,如此贴近人们的生活;井,如此感应人们的心灵。“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戴复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实的遗迹,找到了追怀往昔最有力的载体。

  诗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实感。戴复古家居浙东,偏安一隅,怎么能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呢?南宋文士忧国忧民,“难禁满目中原泪”,他们对沦入敌手的中原,铭记心中,正如戴复古感叹的那样:“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所以,他在《久客还乡》中写道:“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正流离。”正因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写出如此真切的劫难后的荒村景象。

  译文

  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夕阳西沉以后,在烟雾缭绕的野草间,偶尔飞过了几只乌鸦。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的枯井;要知道,这些原来都是住着一户一户的人家呀!

  诗中“无主”“茫茫”表现了景物苍凉的特点。

戴复古阅读答案7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②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注】①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②浪说:漫说,别说。

  8.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8.上片先描写吞云楼的.胜况。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直抒赞赏之情。这是扬。(3分)接着,“岂欲”“浪说”表明词人(或李季允)重任在身,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又为失去抗金良机而遗憾。这是抑。(3分)(意思对即可)

  9.思念故土,(1分)想像岳飞一样建功立业,收复中原,报效国家,(2分)却壮志难酬。(2分)(意思对即可)

【戴复古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附赏析06-20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阅读练习及答案03-10

《等》阅读答案04-28

黄土阅读题答案 黄土阅读答案04-02

《阅读的愉悦》阅读答案02-02

鹤阅读附答案|说正阅读答案05-17

触摸春天的阅读答案 触摸春天阅读答案04-02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1-15

《远行》阅读答案09-06

阅读理解及答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