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送魏万之京赏析阅读答案及解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魏万之京赏析阅读答案及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时发出的声音。
1.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5分)
2.全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6分)
参考答案
1.(5分)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2分),烘托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分)。
2.(6分)借景抒情(2分),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伤感依恋之情(2分)和关切勉励之意(2分)。
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前两联中与季节时令相关的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答案,然后根据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首联的微霜,颔联的鸿雁均为秋季时令的景物,很明显营造的是萧瑟凄凉的氛围,由标题可知,作者通过微霜鸿雁所渲染的凄凉氛围,将自己送别友人的愁绪烘托出来。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由标题和尾联内容来看,莫空令是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诗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不用城关雄伟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曙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送魏万之京赏析阅读答案及解析】相关文章:
《送魏万之京》阅读答案03-04
《送魏二》阅读答案06-20
岑参《送崔子还京》阅读答案及赏析06-20
送邬三落第还乡阅读答案与解析06-25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06-15
红梅阅读答案与解析11-22
春日京中有怀阅读答案11-08
王昌龄《送柴侍御》阅读答案附赏析06-15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解析附赏析06-20
魏武将见匈奴使 阅读附答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