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时间:2024-06-14 16:52:1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热]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上学的时候,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注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鸟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樗(chū):臭椿树。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翦弃 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贵也 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贼有用 贼:侵害,妨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根壮而叶大 ②视其处之而已

  B.①以杏故,特不得蔬 ②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 ②美泽可用,反见存

  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②才者死、不才者生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握( )。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今梅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园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予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5.用斜线(/)给下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根 壮 则 梗 地 脉 耗 阳 气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滋 叶 大 则阴 翳 蒙 碍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畅 以 茂 又 其 材 拳 曲 臃 肿疏 轻 而 不 坚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2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欣然起行( )

  ② 念无与为乐者( )

  ③因起彷徨( )

  ④人问其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愉快地,高兴地 2.想到,思考 3.于是 4.原因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同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乙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3

  阅读文言文,回答11—13题。(11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为:筑 复:又 敛:征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齐之习辞者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君不胜欲 既筑台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小题3:甲文中晏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击楚王,乙文则反映晏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小题4: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熟练、善于 只、仅仅 经得住 已经

  小题2:课内略

  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当做快乐的。

  小题3:橘化为枳 关心民生或爱国忧民

  小题4: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以国事为重,以民为本的人 意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课内重点字词的解释要严格按照注释来答,而课外字词的解释一是要以课内相关词语为基础,二是要结合所在句子的整体意思来理解。做此类题,关键是平常的积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对重点常用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要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1时,要注意“非”不要漏译,以及“焉”的用法;翻译句子2时要明确这是一个判断句,同时要注意“以……为……”这一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细读甲文不难概括出故事内容,由文中人物表现也可以推断出人物的特点。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人物的评价。两文均讲了晏子的故事,所以在评价人物时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分析出人物机智、善辩、以国事为重等特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4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常蹲其身

  (3)以丛草为林 (4)盖一癞蛤蟆也

  7.翻译句子。(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8.“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事?作者是怎样产生“物外之趣”的?(5分)

  9.根据上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3分)

  答案:

  6.(1)同“僵”,僵硬。(2)这里指自己。(3)把……当做……。(4)原来是[(1)通假字的解释,一定要先答出所通的`字,然后再解释意义。(2)“其”是文言虚词,要注意其语境义。(3)“以……为……”是文言固定句式。(4)“盖”是古今异义词,要识记它的古义。]

  7.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8.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概括事件,可采用“什么+怎么样”或“谁+做什么”的格式。)

  9.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等。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5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边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知保安军。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宋史·列传第八十二》)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间走归京师 间:抄小路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 寇:侵犯

  C.徙知保安军 知:了解

  D.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掩:袭击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 苟以天下之大

  B.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不如因而厚遇之

  D.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 今君乃亡赵走燕

  2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周美是灵州回乐人,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亲族,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让他隶属于禁卫军。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当数万敌兵迫近金明,在延安城北三十里布阵时,周美率领二千人奋力作战,他将军队转移到山北,多布置疑兵,让夏人误认为宋救兵到,慌忙撤退了。

  D.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4分)

  ⑵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3分)

  18.C(知,主持,掌管。)

  19.A (两个“以”都是介词,解释为“凭借”。B.代词,一个第三人称,一个第一人称。C.一个解释为“于是,就”,一个解释为“趁着”。D.一个解释为“就”,一个解释为“竟然,却”。)

  20.B(经略使夏竦的举荐是在元昊反叛时。)

  21.(3分)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评分标准】错划、少划、多划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2.(7分)

  ⑴我愿意凭借几个骑兵把契丹将领捆绑到宫中(皇帝面前),皇帝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中担任警卫(负责保卫工作)。(4分)

  【评分标准】关键词“假”“阙下”“壮”“宿卫”各1分,共4分。

  ⑵金明正处在边疆要道,是我们的屏障,现在不赶快修缮好,我们又将要失掉它。(3分)

  【评分标准】关键词句“当边冲”“我之蔽也”“亟完”各1分,共3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6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上使/外将兵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下列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行卜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下面各句中加横线字意思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广故数言欲亡

  4.找出选文中一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 解释:

  5.下面的问题要用选文的原句作答并将该原句译成现代汉语。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译文: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译文:

  6.从选文中找出与“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相照应的语句是 ,它表现陈涉

  A.阴险狡诈 B.贪图富贵 C.才略胆识 D.谋划精当

  7.试辨析下面两组加横线的'字的意思。

  (1)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A.扶苏以数谏故 ( )B.车六七百乘,卒数万人(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唱通倡,倡导

  5.(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译文: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斩首。

  (2)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天下老百姓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

  7.(1)编次;临时驻扎 (2)屡次、多次;几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7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4.对文中加横线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5.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参考答案

  4.B本题B项戊申就是至正十五年十月错误。原文是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根据上下文推断,这里的戊申应是用来纪日的。

  5.C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句意为: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

  6.C.C项官员们都让着他错误,原文无敢让之的意思是无人敢责备他。

  7. (1)余阙说:右丞只管放心地出征,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

  (2)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然后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第一句中固定人名保留阙, 第译为只管,致译为完成、达成,趣译为催促。第二句中相率译为相继,捐译为撤掉,死此译为死在这里。)

  参考翻译

  (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后又出京担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适逢莫徭蛮造反,朝廷右丞沙班应当率军去镇压,但他坚持不肯去,无人敢责备他。)

  余阙说:右丞应当前去,你受天子之命为重臣,不想着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沙班说:郎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足怎么办?余阙说:右丞只管出征,这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至正十二年,朝廷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余阙为副使、辅助签批都元帅府事宜,分兵驻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兵力粮草都很缺乏,余阙到任仅十日反元义军就来进攻,余阙领兵回击,敌人被击退。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第二年,大闹春荒,人相食,余阙将其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得以存活的灾民很多。有数万失业的百姓,都得到安置。十五年 夏天,天降大雨,江水上涨,屯田稻谷有一半被淹,城下江水涌入,有什么东西吼声像雷鸣一般,余阙用少牢祭祀,洪水就退去。秋粮(得以)丰收,得粮三万斛。不久,余阙升任都元帅,驻守安庆。十月,叛军逼至安庆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贼攻打安庆东西二门,西门形势尤其危急,阙迎敌而上,提戈抗敌,身先士卒。士卒们哭喊着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挥动长戈,斩首了无数敌人。但是余阙身受十几处创伤。

  中午时分,城池被攻陷,城中着起了大火,余阙知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便引刀自杀,倒落在一处清水池塘之中。余阙的妻子耶卜氏、儿子德生、女儿福童皆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烧死的人以千计。余阙治军号令严明,与下属同甘共苦,但军士稍有违反军令的,就会马上处斩示众。当他出战之时,箭矢垒石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般,军士们用盾牌为他挡遮,余阙回绝说:你们也有命,为什么要挡遮保护我呢?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余阙死的时候五十六岁。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8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徐商领盐铁,辟署使府。始,宣宗诏宰相选可尚主者,或以徽闻。徽本澹声利,闻不喜,往见宰相刘瑑曰:徽年过四十,又多病,不应在选。 为言,乃罢。召授右拾遗。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徐商罢政事,守江陵,心欲表徽在幕府,恐其不乐外,恶不言。徽自往曰:公知徽,安得不从?商大喜,表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湜荐知杂事,进考功员外郎。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擞始用墨,遂绝妄欺。

  广明元年,以徽为户部侍郎。是日,黄巢入关,僖宗西狩,冒夜出。徽诘朝乃知,追帝不及,堕崖樾间,为贼所执,迫还,将污以官。徽阳喑不答,以刃环胁,卒不动。喊令归第,使医护视。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诏拜兵部尚书。因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赦沙陀罪,令赴难。其夏,沙陀会诸军,遂平京师,徽助为多,迁右仆射。

  大乱之后,宫观焚残,鞠为丘莽,乘舆未有东意,诏徽充京畿安抚制置奉使。徽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逾年,稍稍完聚,兴复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又进御史大夫,仍权京兆尹。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由是为帝左右所憎,共谮罢徽,令赴行在。帝念徽无罪,拜吏部尚书。未行而嗣襄王煜作乱,帝进次汉中。

  逼召徽,以废自言。及僭号,迫群臣作誓牒,徽托手弱,卒不肯署。平。帝至凤翔,召徽为御史大夫,固辞足痹,复拜太子少师。

  昭宗立,见便殿,进对详洽,乃复授吏部尚书。是时,铨选失序,吏肆为奸,补调重复不可检。徽为手藉,一验实之,遂无奸滞。大顺元年卒,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抚绥流亡 绥:安抚。

  B.一平以法 一:都,一概。

  C.帝进次汉中 次:表次数。

  D.共谮罢徽 谮:诬陷,中伤。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徽忠贞不渝的一组是( )

  ①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 ②徽始用墨,遂绝妄欺

  ③以刃环胁,卒不动 ④ 逼召徽,以废自言

  ⑤徽托手弱,卒不肯署 ⑥固辞足痹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徽淡泊名利。宣宗下诏让宰相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当王徽听说有人将他上报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瑑,以年老多病推辞,后经刘瑑劝说,他才作罢。

  B.王徽知恩图报。曾对王徽有知遇之恩的徐商被罢政事后驻守江陵,想调王徽到自己幕府任职,又担心他不愿意外任,王徽却主动前往,表达了自己愿随从徐商的意愿。

  C.王徽为官正直。战乱之后,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向时任御史大夫的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依法公正裁决。

  D.王徽为吏精明。任吏部尚书时,他针对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以致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的现象,亲手登记造册以方便查对,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5分)

  (2)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5分)

  参考答案

  1.D

  2.D

  3.A

  4.(1)旧例,考核官员的簿册用红笔注明上下表示政绩的优劣,时间长久容易模糊,主事官吏总是窜改作弊。

  (2)时间一长,看守的人懈怠,王徽于是逃到河中(府),撕裂缣帛书写奏章,派人从小道送到蜀中。

  参考译文

  王徽字昭文,是京兆人。考中进士科,被授予校书郎。徐商兼管盐铁,将他征召到使府任职。起初,宣宗下诏给宰相让他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有人将王徽上报。王徽原本淡泊名利,听说此事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瑑说:我已年过四十,又经常生病,不应被选中。刘瑑替他说话,这才作罢。皇上召见任命他为右拾遗。他先后写了二十多篇奏章上奏,言辞毫无回避忌讳,时论都很推重。后来徐商被罢免宰相,驻守江陵,打算上表朝廷将王徽征用到幕府,又担心他不愿意出任外官,就忍住没有提出。王徽主动前去说:您赏识我,我怎能不随从?徐商很高兴,上表朝廷任命他做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湜举荐他为知杂事,晋升考功员外郎。旧例,考核官员的簿册用红笔注明上下表示政绩的优劣,时间长久容易模糊,主事官吏总是窜改作弊。王徽开始用墨笔标注,于是杜绝了欺诈行为。

  广明元年,朝廷任命王徽为户部侍郎。这一天,黄巢攻进潼关,僖宗西行,连夜出京。王徽次日早晨方才得知,追赶皇帝没有追上,掉到崖边的树丛里,被贼兵俘获,强迫返回,打算让他担任伪官。王徽装作哑巴没有回答,贼兵用刀顶在他的胸部,他始终纹丝不动。贼兵让他返回宅第,派医者护理监视。时间一长,看守的'人懈怠,王徽于是逃到河中府,撕裂缣帛书写书奏章,派人从小道送到蜀中。朝廷下诏任命王徽为兵部尚书。他趁机劝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求赦免沙陀的罪责,让沙陀人赶赴国难。这年夏天,沙陀人会合各路军队,于是平定了京城,王徽的辅佐之功居多,升任右仆射。

  战乱之后,宫室被焚毁残破,长满荒草,皇帝没有东还的意思,下诏王徽任京畿安抚制置脩奉使。王徽从外地征调军粮,安抚当地的流亡百姓,一年之后,逐渐修葺城郭,聚集粮食,修复宫殿,管理规划非常妥当,随即上表请求皇帝东还。又升任御史大夫,并暂代京兆尹。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前来向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一概依法公正裁决,因此被皇帝左右亲近憎恨,一同诬陷罢免了王徽,令他前往皇帝驻地。皇帝感念王徽无罪,授予吏部尚书。还没到任,嗣襄王李煴反叛,皇帝进驻汉中。李煴强召王徽前去,王徽声称自己残废加以推辞。到李煴非法称帝时,强迫群臣书写宣誓效忠的文书,王徽以手部无力作为借口,始终不肯署名。李煴被平定后,皇帝到达凤翔,征召王徽做御史大夫,他以腿部瘫痪为由坚决辞让,又拜授太子少师。

  昭宗即位,在便殿召见王徽,他的答对详密周全,于是又被授予吏部尚书。这时,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王徽亲手登记造册,一翻检即可查对无误,于是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大顺元年去世,谥号贞。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9

  霍子衡,字觉商,南海人也。举万历①中乡试②,历袁州知府。及官太仆③时,绍武清兵入城,而广州不守。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语④之曰:“《礼》‘临难毋苟免’,若⑤辈知之乎?”三子皆应曰:“惟大人命!”子衡援笔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悬中堂,易朝服,北向拜,又易绯袍⑥,谒⑦家庙。先赴井死。妾从之,应兰偕妻梁氏及一女继之,应荃、应芷偕其妻徐氏、区氏又继之。惟三孙得存。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号(公元1573—1619年) 。②〔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③〔太仆〕官名。④〔语〕对……说。⑤〔若〕你。⑥〔绯袍〕红色官服。⑦〔谒〕拜见,祭拜。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1)及官太仆时( ) (2)惟大人命( ) (3)易朝服(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礼》‘临难毋苟免’,若辈知之乎?”的意思。(2分)

  小题4:霍子衡在兵败临死之前有怎样的行为表现?(2分)

  小题5:霍子衡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

  小题1:(1)等到,到了 (2)只,只有 (3) 交换

  小题1:《礼》上说“面临国难,我们决不要苟且活着”,你们知道这道理吗?

  小题1:写下六个大字“忠孝节烈之家”,把字挂在中堂,换上朝服,向北拜谢,接着又换上红色官服,拜祭祖庙。

  小题1:要点: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尽忠国家,尽忠百姓;刚烈,孝道。

  译文:霍子衡,字觉商,广东南海人。万历年间,乡试高中举人,历任袁州知府。后来,召为太仆卿,合家在广州城,绍武年间清兵攻打广州,城破后,子衡于是把老婆莫氏和三个儿子应兰、应荃、应芷召集过来,对他们说:“《礼》上说‘面临国难,我们决不要苟且活着’,你们知道这道理吗?”三个儿子都应声回答说:“听从大人了命令!” 霍子衡接着写下了六个大字“忠孝节烈之家”,把字挂在中堂,换上朝服,向北拜谢,接着又换上绯袍,拜祭祖庙。自己投井而死。他的夹子也跟随而去,长子应兰带着妻子梁氏和一个女儿相继而去,次子应荃、三子应芷都带着妻子徐氏、区氏也相继随他们而去。只有三个孙子幸免生存。

  略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0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请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句中只标一处)。

  ①岁以大穰 ②其喙有钳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方为秋田之害 方__________

  ②则以钳搏之 搏__________

  ③千万蔽地 蔽__________

  ④岁以大穰 岁__________

  3.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土人谓之“傍不肯”

  A.方为秋田之害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4.翻译下列句子。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岁/以大穰 ②其喙/有钳

  2.①正当正在;②搏斗;③遮盖;④年成

  3.D

  4.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①子方皆尽

  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1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回头看

  ②打洞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2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2)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③画④。” (《论语·雍也篇第六》)

  【注】 ①尚:超过。②说:同“悦”。③女:同“汝”,即“你”。 ④画:画线为界,止而不进。

  你认为这两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和“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孔子认为为仁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自觉性和由此带来的.决心和毅力问题。

  附【译文】

  (1)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仁的人,也没有见过讨厌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是受人崇敬无法超越的;讨厌不仁的人,实行仁德的时候,是不会让不仁的人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的。有谁能够用一天的时间把力量花在仁上的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人。大概有这种人吧,只是我没有见过。”

  (2)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有限。”

  孔子说:“如果能力不够的话,那么到半路走不动了才停止前进,现在是你自己画线为界,止而不前啊!”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3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②,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⑤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当宰相 ②鵷鵮:yuān chú 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③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④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⑤鸱chī:猫头鹰 ⑥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11.解释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4分)

  ① 或谓惠子曰( ) ② 非梧桐不止( )

  12.对划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唬我吗?

  B.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权威)来赶走我吗?

  C. 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赶走我吗?

  D. 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吓唬我吗?

  13.庄子是惠子的朋友。庄子来见,惠子不但不高兴,反而恐惧。惠子恐惧的原因是(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笔下的“鵷鵮”是高贵与圣洁的象征。

  B.“鸱得腐鼠”是庄子对惠子及相位的嘲讽。

  C. “不止”“不食”“不饮”,是庄子暗示要与惠子绝交。

  D. 庄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答案

  11.有人 栖息

  12.B

  13.担心庄子取代了他梁国宰相的职位

  14.C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4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贞元初,论惟明节制渭北,延在宾席,自是名达于朝廷。惟明卒,王栖曜代领其镇。德宗俾栖曜留署使职,咨以军政。累转殿中侍御史,征入,真拜本官,转侍御史。丁继母忧,服阕,除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孟简,兵部侍郎许孟容等八人抗论不可。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曰:“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李籓、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假以美词。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顺道州司户。元膺曰:“廉使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夺。

  代权德舆为都畿防御使。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牛飨众,明日将出。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及穷按之,嘉珍、门察皆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赏告变人杨进、李再兴锦彩三百匹、宅一区,授之郎将。无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洎往来中贵,无不敬惮。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元膺“大举其职”的一组是(3分) ( )

  ①尽脱其械纵之 ②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

  ③皆假以美词 ④请明示枉直

  ⑤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 ⑥元膺追兵伊阙,围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答案】5.C

  【解析】①放囚犯回家,是他体恤囚犯思亲之苦,以忠信换忠信,但不是“大举其职”:恰有违规之嫌。③是朝廷诏书的内容,不分是非,是元膺反对的做法。)

  【易错考点二】分析和概括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辨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答案】D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突出了药的作用”,错误,应为“突出了用药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药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一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都是毒药这一类啊。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好像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祸患,小患就耗散正气,大祸便伤害性命,严重得好比一个敌对的国家。用药物的特性,攻治脏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然后才没有丧失性命的忧虑。因此对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便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必经之道的方法;对来势迅猛的病邪,便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疆土的方法。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依据寒热便有反治的方法,这好比分化离间的策略。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症,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几种病如果同时治疗它们,那么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使它们分散没有统领的力量,那么众多的病邪完全溃退。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怠的方法;病势正在衰退,就必定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好比衰弱困败的时候,不可竭尽人民的力量啊。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尚实的人,攻治不可轻缓,应主要运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好比富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振兴军威武力啊。

  虽然这样,但是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5

  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有文声。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召为屯田郎官,未行,迁直秘阁、江西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创宗濂书院。

  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一时,帝眷注尤厚。尝丐祠【注】、省母疾,不许。属弟万顷奉母归南康,旋以母病闻,万里不俟报驰归,至祁门得讣。而议者谓万里母死,秘不奔丧,反挟妾媵自随,于是侧目万里者,相与腾谤。万里无以自解,坐是闲废者十有二年。后陆德舆尝辨其非露背辜于帝前。

  贾似道宣抚两浙,辟参谋官。及似道同知枢密院,为京湖宣抚大使,以万里带行宝章阁待制,为参谋官。似道入相,万里兼国子祭酒、侍读。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又兼权参知政事,迁参知政事。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为师相:至涕泣拜留之。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似道不知所为,下殿举笏谢万里曰:微公,似道几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

  帝在讲筵,每问经史疑义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对,万里常从旁代对。时王夫人颇知书,帝语夫人以为笑。似道闻之,积惭怒,谋逐之。

  明年,大元兵渡江,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戕,既而脱归。先是,万里闻裏樊失守,凿池芝山后囿,肩其亭曰止水,人莫谕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及饶州城破,军士执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竟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镐相继投沼中,积尸如叠。翼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草敛之。事闻,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有删节)

  【注】丐祠,请求做奉祠之类闲职。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一项是 ( )

  A. 帝眷注尤厚 眷:恩宠

  B. 后陆德舆尝辨其非辜于帝前 辜:辜负

  C. 似道常恶其轻发 发:发言

  D. 扁其亭曰 扁:同匾,题写匾额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江万里性峭直的`一组是 ( )

  ①万里无以自解. ②陛下不可拜 ③万里常从旁代对

  ④论议采倾动一时 ⑤呼为师相

  A.①④ B.①③ C. ①② D.③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江万里做地方官时,曾亲手创办两所书院。后来贾似道入朝为相,江万里升任国子监祭酒和侍读。

  B. 江万里曾被小人诬陷而免官,闲居了十二年,后来由于陆德舆向皇上求情,才得以重新受到重用。

  C. 江万里虽然是贾似道提拔任用的官员,却并未阿附贾似道,因此深为贾似道所忌恨。

  D.江万里在后园开凿池子命名止水,是为自己最后的选择作准备,表示命止于水之意。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狀,既而脱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8.B(辜:罪)

  9.C(①是受人冤枉不好辩解;②让皇帝不要向贾似道跪拜,符合题意要求;③贾似道回答不出来,他代替回答,置贾似道于尴尬之中;④说他善言辞,不合题意;⑤叙述主体是皇帝)

  10.B(并非是陆德舆向皇帝求情,江万里才得以重新受到重用)

  11.(1)江万里躬身扶起皇帝说:自古以来没有这种郡主跪拜臣子的礼节,陛下您不能下拜,贾似道也不要再说离开的话。

  (2)江万里藏在乡野草丛中,被巡游的骑兵抓到,他大骂元兵,想自杀,不久逃脱回来。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4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合集)06-14

《战争》阅读理解附答案06-16

天上的云阅读理解附答案06-13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7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05-27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5篇】06-07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热)06-07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热)06-07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优选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