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阅读答案

时间:2024-05-10 12:03:1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石壕吏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壕吏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阅读答案1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老翁逾墙走;存者且偷生;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A

  3.三男邺城戌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5.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石壕吏阅读答案2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时间 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凶暴无比。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

  答:”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为什么夜间出动?

  答: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阅读答案3

  赏析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回答问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①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吏呼一何怒”,从“呼”“怒”中可见差役凶横残暴的形象。

  C. 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

  D. 这首古体诗主要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比较强的抒彩。

  ②从整首诗看,你觉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句中的人物“泣”的原因是什么?从“如闻”二字中你感受到了杜甫怎样的形象呢?(2分)

  答案:

  (2)①C作者当时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战争,希望取得胜利,但同时他又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②原因是:婆婆被拉走,公公不在家,丈夫又死了,孩子尚年幼,生活很贫困,苦不堪言,所以“泣”;形象是:关切人民痛苦的形象。

石壕吏阅读答案4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阅读训练一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训练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阅读训练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参考答案一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参考答案二

  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凶暴无比。

  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参考答案三

  1、有吏夜捉人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独与老翁别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有吏夜捉人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阅读答案5

  甲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鞍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木兰诗》)

  乙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螂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1)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似的一句,填人横线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暮宿黄河边

  (2)《木兰诗》: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石壕吏》: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3)木兰:家无长兄,替父从军。老妪: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被迫应征。《木兰诗》的作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和乐观勇敢的形象热情地赞美;《石壕吏》的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差吏抓人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予以抨击。

【石壕吏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石壕吏教案04-01

《石壕吏》教案01-22

《石壕吏》教学反思12-13

石壕吏教学反思11-09

《石壕吏》教案15篇04-02

《丑石》阅读答案01-14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11-08

望夫石阅读答案06-17

怀石投江阅读答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