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26 08:05:2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鹧鸪天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鹧鸪天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鹧鸪天阅读答案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2

  鹧鸪天原文

  鹧鸪天

  赏荷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鹧鸪天字词解释:

  ①樾:树荫,道旁林荫树。

  ②燕支:即胭脂。

  鹧鸪天翻译:无

  鹧鸪天阅读答案:

  试题

  (1)词的上片描写了荷叶和荷花,其中荷叶具有哪些特点?

  (2)这首词除正面描写之外,还运用了较多篇幅进行侧面衬托.请具体分析这首词中的侧面描写及其效果.

  (3)王若虚说“莲体实肥,不宜言瘦”,并建议将词中的“瘦”改为“腻”字.你是否赞成?请简述理由.

  答案

  (1)特点:香气扑鼻;荷花开得壮观,连绵十里;荷叶翠绿。

  (2)“胭脂.走夜光”属于侧面描写,“胭脂雪瘦”侧面描写荷花身体的丰腴.“翡翠高盘”则进一步描写出荷叶的绿,绿的像翡翠.在黑暗的夜晚,也有翠绿色的光线从荷叶上发出来。

  (3)不赞成。如果改成“腻”字,就体现不出荷的一种亭亭玉立的气质,只会感到一种世俗气息。而变成“瘦”,我们就可以感到荷体虽然瘦,但是却撑起了那么大一朵丰腴的荷花,隐隐中感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鹧鸪天赏析

  这首咏荷词描写的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清虚骚雅,暗香袭人,天光云影间,山容水态貌给人一种幽静温馨的氛围。

  全词运笔极有层次 。先写出了荷塘的`总体风貌,“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秀樾”指稀疏的树影,“水花”则是指水中的荷花。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此句在用杜甫《曲江对雨》中“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荷塘美景不禁让人留连不舍。“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这句拉近了人们的视野,由远及近。写水中荷花,写花下荷叶。“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夜光”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荷花飘香,水珠着色,不由使人向往如这般皎洁秀美的姑娘。这为上片。

  下片则立意颇新,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黄庭坚有《西江月》,曰:“远山横黛蘸秋波”似与此同情。不由使人觉之“山眉水目,顾盼含情”的女子袅袅出现。“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荷花又称为凌波仙子,语出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蓉出绿波,”“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故得名。面对荷花香艳,凉夜清风的美景,作者不由发概叹,良宵美景君应赏,别负青春美少年。

  这首赏荷词,词风清韵,如月下荷塘,清新雅舒,暗香袭人。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遣词造句中,精挑细拣,“秀、静、瘦、远 ”字字含情。有人谓“ 莲体实肥,不宜言瘦”,(王若虚《滹南诗话》)并尝易“腻”字,意虽同物,而词境界全无。

  个人资料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3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xiè):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论养生之道。③元:通假字,同“原”,本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相仿。

  B.“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词人的居处,既有颜色,又有感情,意在与龌龊的仕途对比。

  C.饮酒、漫步、读书、看山等画面表明诗人完全沉浸在了山林之乐中,超脱了尘世。

  D.本词语调抑扬顿挫,内容曲折温婉、波澜起伏,体现了陆游作品的飘逸高妙之美。

  15.有人评价本词,“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抑郁不平之气依然按捺不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4.C

  15.隐逸之闲适:①首联写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让人感受到闲适;②诗人的隐居生活闲适,喝酒,读经,啸傲,表现旷达自在的心情。

  抑郁不平之气:①啸傲句,表现词人的旷达,任凭终老田园,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消沉抑郁;②老却英雄似等闲,看似怨恨造物者无情,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C.“完全沉浸在了山林之乐中,超脱了尘世”说法错误,诗歌“贪啸傲”“老却英雄似等闲”等句透露出了抑郁不平之气。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在本词的上阕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这一句写作者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表现了作者的洒脱自得,透出一股闲适之情。“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则是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喝完了玉瀣酒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喝酒,读经,都是人间美事,此时的作者一派悠闲,表现了非常旷达的心情。

  而在词的下阕,作者笔锋一转,“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表面上是作者的旷达,即使是衰老也阻止不了自己的开颜欢笑,但“啸傲”“任衰残”流露出作者年华老去而报国无门的沉痛之感。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是本词的词眼,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此处表面上是抱怨上天的不公与无情,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际饱含讥讽和悲愤,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不重用人才,致使自己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4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5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6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8.(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7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至元符三年(1100)得赦,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期间,黄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这首《鹧鸪天》,就是戎州安置时答蜀士史应之之作。

  试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形象和诗歌主题。

  诗人是一个狂士形象。他在酒中寻乐、在雨中吹笛,酒醉簪花倒带帽,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3分)

  诗中着意写诗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抒发了作者在坎坷的仕途中的苦闷和激愤。最后一句“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挽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的反抗。(4分)

  【赏析】: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8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阅读答案

  (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赏析:

  明末清初之际,在江山易主、风云激荡的严酷现实中,有些高尚正直的知识分子、维护民族尊严,以凛然正气面对满清贵族的血腥屠刀,这首词,就是词人以简洁劲拔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自己形象的写照为中国词史留下的一幅爱国词人的肖像画。

  这位爱国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铮铮地睥睨环宇;一付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也就是这个爱国词人,时或轻拄手仗闲适地慢步远瞻;时或戏把鱼网以临水捕鱼而消遣光阴……请他出任官职吗?回答是:“干不了!”阵阵炎热的东南呵,未能驱除池亭的褥暑;而他新作的词曲竟字字如冰,一派冷气。

  上片以“发短”突兀而起,气势逼人,发人深思: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旋即颁布了强制汉人梳结长辫的政令,在清初顺治二年(1645)的六月,江南民众还曾因满清的“雉发令”而奋起浴血抗战,词作开篇即以“发短”暗对满清的长辫,确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继之以“髯长”一语,即反衬了“发短”的鲜明形象,又以长髯飘胸显示了汉族男子传统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再配上棱棱眉骨,炯炯眼神,一下子就使词人的特异容貌灿灿然立于纸面。明朝亡后,不少怀故国之思的遗民墨客纷纷遁入空门,但这些抱亡国之恨的僧人不同于那四大皆空的僧人,故词人着意点示:我因忧国之忧和愤世之品则“怪于僧”。一个“怪”字传递了多少不表述却不难意会的衷曲。前两句是词人面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霜侵”两句则是词人心态境象的比拟式描摹,着力传达其坚强。艺术上由表入里,由近致远,由风貌到气质,从而丝丝入扣地镲铸出词人的立体塑像。

  下片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申述了上片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能”的`词意,用“折腰”代替“做官”,足见词人的巧构匠心。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熏风”跟上片“霜侵”词意前后对照,上下呼应,共同渲染着象征着残酷苦涩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激着、映衬着词人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慕势禄(不屑于清政府笼络汉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苦熬栉风淋沐雨的凄楚生活,却始终铮铮然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成功的艺术形象正是的生命所在。

  作为柳州词派之中坚作家的著名诗人,钱继章以本词的高超造诣,为柳州派赢得了词史上的不朽地位。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9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注。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

  玉友:此处指酒;溪毛:溪边的野菜。

  12. 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村居即事B. 早春喜雨C. 山居春雨D. 田园杂兴

  13. 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 豪放雄阔B. 质朴清雅C. 含蓄隽永D. 绮丽飘逸

  14. 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

  【答案】

  12. A

  13. B

  14. 下阕围绕野老邀我作客展开描写。先描写饭桌上老人劝酒夹菜,突显老人待客的热诚;再写老人拄着藜杖出门迎接“我”,在雨中躲避着行人辨认“我”,等看清后已然过了桥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描写展现待客、迎客场景,把野老相邀作客的过程表现得极具画面感且富有生趣。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0

  鹧鸪天·怀王道甫[注]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王自中,字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首先回忆昔日从游之乐,再写老友久别,几历春秋,相思相忆,书信罕通,但是友情还是时萦怀抱的.。

  B、二人昔日志同道合,岁月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头发已经变白,现在还要追求什么,不应易志变节,随俗浮沉。

  C、三、四句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正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表面是自述胸臆,实则意在责问对方。

  D、最后两句既为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职卑的处境抱不平,又对他背弃理想,只顾为生活的温饱处心积虑而深表惋惜。

  16、品味词中陈亮对待王道甫的态度,请结合内容概括陈亮的交友观。(6分)

  答

  15、C(“三、四句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正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错,应是反衬)

  16、①与志同道合、志向高远的人交友。②坚守初衷,矢志不渝,目光长远,为理想坚持到底,不易志变节,随俗浮沉。“大都眼孔新来浅”,“浅”是对自己的批评,不该目光短浅,希望永葆高洁和淡泊之志。③排斥汲汲利禄之友,对之语重心长责问与讽刺,指责朋友不该丧失曾经的志向和操守。(每个角度结合材料观点给2分,其他合理角度,可酌情给分)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1

  【原文】: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⑴,锦突骑渡江初⑵。燕兵夜埔,汉箭朝飞金仆姑⑶。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⑷,换得东家种树书⑸。

  【注释】: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即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退闲以后的作品。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昂;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实际上感慨遥深。

  ⑴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⑵锦(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战袍。衣蔽前曰“”。

  ⑶“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疲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⑷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⑸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翻译】: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2】

  【创作背景】:

  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但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埔,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埔t”,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疲ā白健保缓t,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而细听之意。疲魃髅玻缓t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阅读训练】:

  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3分)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3分)

  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4分)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2

  鹧鸪天

  辛弃疾

  桃李漫山过眼空,也曾恼损杜陵翁。若将玉骨冰姿①比,李蔡②为人在下中。

  寻驿使,寄芳容,陇头休放马蹄松。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③风。

  注:①玉骨冰姿:指梅花。②李蔡:李广的族弟,人品在中下,名声远不如李广却位至三公。③西湖处士:北宋林逋,长期隐居西湖,酷爱梅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写漫山桃李盛开,但转瞬凋零,不能持久,这也曾让杜甫烦恼不已。

  B.上阕后两句将桃李和梅花作对比,桃李如同李蔡,是中下之品,衬托梅花的冰清。

  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寻找驿使,要把信件和梅花寄给相思之人,请她快马加鞭来此共赏美景。

  D.这首咏梅词在写法上另辟蹊径,词人描写梅花时轻形态,重神韵,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16.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两句“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解析;“请她快马加鞭来此共赏美景”理解错误,问中没有此意。

  16.答案:①最后两句意为:我家黄昏后,篱笆旁,颇有如林逋一样的处土之风。②运用典故,以林逋自况,写自己的高洁自守,同时借物抒怀,借梅花来寄寓自己的高尚情操。(每点3分)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3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

  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4分)

  答: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2分)“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2分)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4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月满船。

  注释

  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辛弃疾时年三十九岁。淳熙四年被召,淳熙五年春天的时候离开豫州,写了此词。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满腔怒火。

  ①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②风月:指美好景色。

  1.“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描写了怎样的面,有什么用意?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两句和《雨霖铃》中的两句在意境和手法上很相似,请找出这两句,并就二者在手法上的'异同点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写出了一幅清闲自然的画面,绿色的河,像带子一样弯曲萦回,点点的荷叶借青钱一样布满了池塘,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蓝的天连在一起。描写的景色越美,越能反衬出作者依恋难舍的心情。情感:表达了对豫章、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2.相似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同点:都采用了想象和以景写情的手法。

  不同点:柳词纯用以景写情的方式,通过清晨酒醒时的凄凉景色表达出离开恋人后的孤独寂寞之情;辛词则用直接加以景写情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朋友和故土的之情。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5

  鹧鸪天

  李之仪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极目远望,但见江面无风,波澜不惊,水天相映,呈现出澄澈光色。

  B、这首词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都提到了心灵摆脱世俗的束缚。

  C、眼前秀美风光让词人感受到回归田园的乐趣,产生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李之仪的词作深情之外,别具一段妙理。词中谈到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15、C【解析】“产生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错误,词的最后一句“何必桃源是故乡”,表达由词人不必拘泥桃源盛境是否是故乡的通达洒脱。

  16、①人生忙忙碌碌,应有闲暇时光赏世间好景。②心灵远离俗世,人生的味道才会绵长,物质上需知足常乐,人生应重在追求精神的愉悦。③享受田园生活乐趣时,不必过于拘视“桃花源”是否在“故乡”,应通达洒脱。(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鹧鸪天阅读答案 篇16

  鹧鸪天

  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

  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

  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翰林”原指李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自叹仕金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2、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6分)

  参考答案

  1、B 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B项,“诗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诗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C项,“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此句意为只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意。)

  2、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团圆。(2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2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2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

  (1)“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2)请结合,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

  (1)通过“雪”“山城”“玉指”等意象,加上一个传达作者情感的“寒”字,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奠定了基础。

  (2)本词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简析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是金代诗人刘著所创作的词作。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大抒思念情怀。以词意着当为作者客居北地怀人之作。

  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大抒思念情怀。“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银汉方可罢休。“倒流银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的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鹧鸪天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鹧鸪天》阅读答案01-19

刘著《鹧鸪天》阅读答案06-16

鹧鸪天·惜别阅读答案与赏析11-22

晏几道《鹧鸪天》阅读答案11-09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阅读答案06-21

鹧鸪天握手西风泪不干阅读答案01-11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阅读答案及赏析06-15

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20

范成大《鹧鸪天》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