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28 18:01:1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守岁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守岁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守岁阅读答案

守岁阅读答案1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除夕夜。同时表现作者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B.颔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的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C.颈联,“畏老偏惊节”,一“惊”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更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D.这首五言律诗用语平淡朴实,但感情真切,表现出流落在外的作者逢佳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畏老情绪。

  15。这首古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简析。(6分)

  答案:

  14、D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是真正的.“畏老”,所谓“畏老”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

  15、①直抒胸臆(1分)诗人一开篇就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看似平淡,却是平淡处见真情。(2分)②对比(1分)用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家中生活的贫苦做对比抒发了对家乡的刻骨思念(2分)③曲笔(答想象或联想亦可)(1分)最后一联转换抒写角度,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不仅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任选两点,每点3分,共6分,若只答艺术手法没有解释不能得分)

守岁阅读答案2

  守岁①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②。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①106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起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写了这首诗寄给弟弟苏辙,以抒发思念之情。②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把“垂尽岁”比喻成“赴壑蛇”,化虚为实,新颖奇特又形象逼真,蛇已游向幽壑,只是抓住其尾,徒劳无益。

  B.诗人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且”“畏”二字将儿童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入微,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C.结尾的“少年”,既指诗人自己,也指其弟苏辙;“犹可夸”既是诗人自勉,又是对其弟的鼓励。

  D.诗歌语言晓畅,情感富于变化,耐人寻味。最终表达了共惜年华,积极奋发,不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的愿望。

  16.清代纪昀很欣赏《守岁》中所描绘的场景,称之为“真景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B

  16.真景:情景描绘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儿童强撑睡眼,嬉戏欢笑,大人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亲切可感,如在目前。真情:①写儿童守岁不睡觉,只为嬉戏欢乐,突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真实可感。②诗人守岁时,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畏惧、无奈,借此勉励自己珍惜年华、积极奋发,符合诗人的心理。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且’‘畏’二字将儿童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入微”错。“且”“畏”应是写大人守岁的心理,而非儿童。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真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儿童强撑睡眼,嬉戏欢笑,明明想打瞌睡,却还要勉强欢闹。“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大人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亲切可感,如在目前,情景描绘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情:“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写儿童守岁不睡觉,只为嬉戏欢乐,突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真实可感。“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诗人守岁时,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畏惧、无奈,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借此勉励自己珍惜年华、积极奋发,符合诗人的心理。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守岁阅读答案3

  杜位宅守岁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领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②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注]①杜位:杜甫的同族兄弟。为奸相李林甫的女婿。②四十:杜甫四十岁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乐贤院,而未尝授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守岁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介绍了椒盘颂花的过年仪式。

  B、“盍簪”词出《易·豫》,与下句“列炬”相对,意为朋友相聚而来。

  C、诗歌五、六句笔锋一转:由前文想象的情景写到了自己的命运、为结尾蓄势。

  D、诗歌先写守岁景致,后发岁终情感,文笔由平级转为铿锵,风格迥异、

  16、”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

  16、①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渴望入仕却不得重用,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与无奈。②直抒胸臆,作者决定烂醉一生,既是其内心痛苦的表现,也是其积极仕进,渴望实现政治理想的侧面表达。(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守岁阅读答案4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18.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9.文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小时候守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结合,请概括分析“守岁”有什么深刻的道理。(6分)

  21.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请概括回答。(3分)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共7分)

  答案:

  18、(1)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守岁等民俗渐行渐远的思考,作者认为有农耕文明愈来愈远离的客观原因,更有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的主观原因。(2分)

  (2)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导致民俗渐行渐远的遗憾之情。(2分)(第一句要解读内容,第二句解读情感)

  19、(1)叙写生动,丰富了过去一家人执着守岁的画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的趣味性。(2分)

  (2)由儿时记忆中大人们通宵守岁引发思考,揭示守岁这一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2分)(要抓准丰富内容和深化主题这两个关键词)

  20、(1)守岁是“辞旧迎新”,既告别旧岁,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依依不舍,又笑容满面、小心翼翼地迎接生命中崭新而又充满未知的一段时光的到来。(2分)

  (2)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2分)

  (3)守岁是以一种特殊的风俗完成岁月的转换,并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2分)

  第一问:作者认为我们不必勉强,但也希望人们能够体验守岁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保持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3分)

  第二问: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俗文化现状堪忧,很多民俗渐行渐远。但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所以还要努力去传承。(概述观点,2分)如:政府和各级部门要重视,并提供空间和条件,如传统节日日放假将更利于民俗的传承;人们也应该克服喧嚣,克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如压岁钱就不能成为攀比之物;当然,民俗也应该推陈出新,如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鞭炮和烟花的燃放就应该有所节制。(向以上任一方向略加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守岁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6-13

春酒阅读答案06-13

乡愁阅读答案06-14

《元日》阅读答案06-14

《应聘》阅读答案06-14

《石榴》阅读答案06-15

《整容》阅读答案06-15

《疏通》阅读答案06-15

《误认》阅读答案06-15

柴禾阅读答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