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05 07:29:5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党员的历史使命,增强党员创新意识是加强我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党员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从容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在炎炎夏日里的脱贫攻坚,或是严肃的整顿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亦或是毫不停歇的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等等,我区的党员干部大都经受住了检验,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然而新的历史篇章,将伴随的是新的历史任务,脱贫攻坚迎来新的阶段,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吹响新的号角,党员干部需要的是增强创新意识,用新思维、新手段、新方式来做突破固有局限,更出色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党员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有利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近期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在“五届广安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创新提出倡导“八项工作法”推进政府工作,纵观全局,其出处的核心就在于创新,其想法在于改变旧有不合理、效率低下工作方法,通过新工作法的倡导、推广来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达到务实、高效、廉洁的`目的。市委副书记况乎如此,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是否更应该增强创新意识,为工作方式的改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今乃至将来,党员干部每一天面对的都是不再容易的工作,瞬息万变、根牙磬错,要增强创新意识,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挑战中乘风破浪。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2

  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学处组织的关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列举了国内最早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思考针对我们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高度,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对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我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目标,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景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二、我校在课程改革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意识到国家为什么把职业教育提到现在的.重要地位,因为职业教育离社会最近,离经济最近,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作为职业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要改变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距离教学做一体化的距离还比较远,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职工思想观念上还未改变,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许多人消极观望或不愿意改变已经熟练的教学方式。

  第二,目前实训基地设备不足,设备状况完全与现有的施工技术脱节。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较差,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实验室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项目,教职工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加影响教学,影响毕业生质量和产学研合作。

  第四,产学合作困难重重,要想实现合作,必须具有双赢的运行机制。因为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过硬的科研队伍,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足,对企业没有引力,很难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

  三、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授课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中职教育的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样把事做好,是有明确岗位能力目标,围绕项目整合对应知识,以任务为载体,在职业情景中提高职业能力,有知识的突出应用指向的教育。在实际授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任务驱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达到形成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完整、接近实战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找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安排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某一门课,动态实施,完全按照教学项目重组教师团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控并评估。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以实现职业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2)转变授课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把教师转化为生产教练,把教材转化为训练手册把教法转化为训练方法、把课堂转化为工作现场。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工作过程为纽带,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发挥教师的生产教练作用和教材的训练手册作用,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在工作现场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品得、形成素养。

  (3)转变考试形式

  即结果考试转向过程考评,从传统考场转向工作现场(模拟)。要在工作现场进行过程考试,边学边考边评,不断反馈,不断纠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开阔了视野,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使我明白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需要我们大家的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我们的学校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3

  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常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又因为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老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去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就已属于是创造性思维的范畴了。那么,究竟在优化的教学情境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在情景中诱发创新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机。而动机则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和动力。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而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契机。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对于形成动机有重要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就要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险故事(板课题),故事的主人公是鲁滨逊,有一次他乘船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浪,同伴们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后来,他居然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贴出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的挂图)。那么,鲁滨逊是怎么活下来的呢?”这篇课文的导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利用挂图,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去,提出一个他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们一上课就深深被吸引住了,起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 在情境中营造创新氛围。

  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创设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让他们尽情尽兴地“玩”,在“玩”中求知,在玩中感悟,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情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强化情境的互动性是营造创新氛围的重要手段。情境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互动,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情境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创新状态。例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为使学生更好地弄清蛇、田鼠、庄稼三者间的关系,在课堂中,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分别扮演蛇、田鼠、庄稼、老农等角色,然后,我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蛇”与“庄稼”之间的故事,一边让学生按情节表演,并鼓励他们喜欢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通过这样,就能让学生比较轻易地融入情境之中,同时,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使得学生们在富有创新意味的表演中理解了课文。在课堂中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就会使情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4

  通俗的讲,创新就是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从本质上看,创新又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概念,其内涵在不断扩充和丰富,从最初的经济学角度的创新,发展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创新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管理者的思维模式也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循规蹈矩、冷静有余、创新不足的思维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能力是一种独立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既善于观察,又能从观察中筛选出有意义的问题。二是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能准确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够把握方向,预测未来,选择出最佳方案。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创新由实践提供源泉和赋予动力,由实践来检验和修正。创新能力最终取决于实践能力,要通过实践成果来体现。因此,仅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完成创新活动。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加强创新实践尤为重要。

  创新过程首先起始于人的创新意识,即创造性思维。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产生不满足感和创新的欲望,并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有别于现状的设想,然后将设想付诸实施,从而完成创新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想象,更不会有创造性成果。因此,创造性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创新活动能否成功的基础。企业管理者必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创造性思维既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性思维的优秀思维品质,表现为如下特征:

  1)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的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表现为善于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既抓住关键问题又不忽略个别重要的细节,既看到矛盾的一般性、普遍性,又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性。从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思考,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有人把这种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侧向思维”。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事物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在实践中,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剖析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现象,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2)创造性思维是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思维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思维活动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不拘泥于传统习惯的束缚,克服惯性思维、定势思维的影响。

  3)创造性思维是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在某些事物中寻找新关系、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首先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和独立性,不囿于现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在吸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走前人没有走的路。美国企业家史密斯的成功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史密斯在继承了其父亲的遗产之后,不是投资于人们所熟悉的高利润行业,而是瞄准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全新事业一创办了第一家联邦特快传递邮件公司。当时这种隔夜送信到户的特殊服务业能否得到承认,许多人持怀疑态度。但史密斯从各项调查的推断中认为这是大有前途的行业,坚持干下去,终于成为直接连接世界各地的特快传递邮件公司。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不是天生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和提高。

  1)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观察是认识的重要阶段,一切高级的心理活动(如思维)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借助观察力对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系统、精确的观察,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从而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能力较强的人往往能捕捉到别人尚未发现的信息,从而及时采取对策。如有一位企业经理,在气象杂志中看到一条信息,下年本地区雨量将大增,雨期持续较长,他即预测下年雨伞需要量将增大。因此,决定把外地一家公司积压的20万把雨伞全部买下。第二年果然多雨,20万把伞一抢而光,企业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培养观察能力要做到耐心细致,时时注意有关的事物信息,进行丰富的'联想,不然就可能熟视无睹。

  2)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建立在既有知识成果基础上的。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思维同问题是紧密相连的,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倘若一个人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其思维必然受到限制。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他的思路就越宽,思维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解决问题就会越正确。古语云,“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创新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结构,是进行创新思维的硬件系统。在以知识决策和知识管理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又是用途最广泛的控制力的来源。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3)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实现条件

  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的原理,用科学的方法去客观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培养系统意识。根据系统论的原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系统,每一事物作为具有独立功能系统的同时,又都是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要素离开整体,其机能和作用都会失去意义。因此,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时,要有意识地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并从系统相关的角度去分析认识它。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每一项活动都是在相互联系中进行的。

  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当人们一旦习惯于从某个角度认识问题之后,便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必须努力摆脱这种思维的羁绊,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思考。

  特别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经常进行非程序化决策,这一点尤为重要。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5

  为了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泰安市从4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心得体会。

  活动以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载体,以改革重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在思路措施、行动重在实践落实为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能。

  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

  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举办市委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开设领导干部大讲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主题,搞好专题培训,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调研。

  二是创建创新型机关

  结合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市直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各自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目标和措施,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建立完善工作督查、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推动创新目标和措施的落实。

  三是创建效能型机关

  着眼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制定机关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机关效能投诉和暗访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诫勉。四是创建服务型机关。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机关服务承诺。开展“机关与基层(企业、社区、村)结对服务”活动,积极为基层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务。五是创建廉洁型机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和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明确了活动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整个活动按4个步骤组织实施:一是制定标准、动员部署。制定市直机关创建“五型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对照标准、学习整改。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对照创建标准,查摆问题不足,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推树典型、交流提高。认真总结创建工作先进经验,推树一批先进典型,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四是总结考评、表彰先进。结合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文明机关考评,对市直部门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集中活动结束后,将创建“五型机关”作为机关建设的常规性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创建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6

  创新是一切突出成绩的动力源。因此,党员干部要想出色做好在本职工作,真正为部门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必须以走在时代前列、推动工作见实效为坐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为人先,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用新的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增强创新意识,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解放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远。飞速发展的世界把“不进则退”的形势展现在我们面前。党员干部要有勇于冲破防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增强创新意识,还必须要在学习中坚持与时俱进。无数实践经验证明: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主客观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是多种因素的结晶,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则是实现创新的基础。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往往意味着这个人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去创新,这好比在空中建楼阁一样虚幻缥缈。所以,党员干部要想踏准时代的节拍,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就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学习。

  增强创新意识,需要有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胆气。创新是在现有基础上前进、突破,某种程度又需要对现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传承、修定、调整,甚至否定。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能突破,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党员干部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把创新作为自身一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用进步的思维和举措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永攀高峰的精神创造一流的业绩,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7

  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8

  创新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过程。

  所谓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总是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成为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势以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成为唤醒、激励和发挥人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一,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

  第二,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创新意识根源于社会生产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而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上层建筑的进步。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人们形成开拓意识、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创新意识会促进社会政治向更加民主、宽容的方向发展,这是创新发展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这些条件反过来又促进创新意识的扩展,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

  第三,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创新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代表着人才素质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它输出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它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使人自身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9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范畴。它是开展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勇气、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求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抛弃旧观念和旧事物,勇于创造新观念和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他们掌握的事实,他们建立的理论,他们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对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不满意的;根据实际需要和新形势,不断改革创新;他们不符合刻板印象(规则、方法、理论、陈述)。敢于打破原有框架,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他们不敢迷信书籍和权威,不敢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想来质疑书籍和权威;他们不会盲目模仿别人的想法、言论和做法;它们并不遵循相同的模式;他们只以书为本,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我不喜欢一概而论,追求新奇、唯一性、幻想和独特性;不死板、死板、灵活地运用现有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它在其他方面与纪律精神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例如,创新精神的特点是敢于抛弃旧观念,创造新观念。同时,创新精神是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的。创新精神只有符合客观需要和规律,才能转化为创新成果,成为推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新精神既崇尚新颖性和独特性,又受到一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制约。创新精神倡导独立思考。

  并不是我们不听别人的意见,不欣赏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不骄傲自大,而是我们应该团结合作,互相沟通。同时,这也是当代创新顺利进行的必经之路:勇于创新,不怕犯错,不鼓励犯错,而是在课堂上纠正错误,害怕知道错误,这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反对学习前人的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的怀疑,怀疑应该建立在事实和思考的基础上,而不是虚无主义怀疑一切。总之,我们应该从全面、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31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03-30

怎么培养创新能力06-04

如何培养创新管理意识08-04

大学生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2-28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要掌握创新技巧06-02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06-01

怎样培养幼儿创新能力03-30

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03-30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策略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