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要事第一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1
我读了《高效能员工工作法则》之三——《要事第一》,有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
事固有轻重缓急之分,然事也有紧迫重要之别。常人区分前者则了然于胸,区别后者则煞耐思量乃至迷惘——事前有谋有断、心中有数,临事渗漏走作、遂失初心,事后每为弥近似而大乱真。缘何抉择紧迫重要之事常笼罩人的.思维、蒙蔽人的心智?盖未能体悟本书作者之卓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作者依此准则,按先后次序把事情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重要且紧迫之事;
二是重要而不紧迫之事;
三是紧迫而不重要之事;
四是不紧迫且不重要之事。此分类法,以简御繁,将繁难之事梳理得脉络分明,眉目清爽,应用起来也至为便利。
人生在世,有似磨坊驴马,盲目环行,研碎无用之岁月为粉屑;浮生哄乱忙碌,无殊群蝇于玻璃瓶中飞动,四飞触突不得出。何也?只是“正确地做事”而非“做正确的事”,以致浪抛心力,虚耗时日。聊拈交际应酬一例明之,我们常招些不三不四之闲人,谈讲不痛不痒之废话,空耗不经不觉之时光,花费不明不白之冤钱。颇足以征世道人心:穷快活,无事忙,人情嫌简不嫌虚。要得大自在,须脱迷网;解网之途,唯作者拈示“要事第一”耳。诸葛亮读书之“观其大略”,陶渊明读书之“不求甚解”,均与作者本旨无独有偶矣;观其同而通之,可征理有常经,事每共势,变不离宗,奇而有法。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2
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品读一本书,这次所阅读的恰巧是一本管理类的图书,书中所讲到的核心是我们一生中最容易忽视的东西——时间。
古语道“光阴似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的快慢决定着生命的长短。如何更快,更好的利用好时间是每个人所渴望知道的,我们不可能长生不老,唯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大自我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书中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时间管理方法,那就是以原则、方向为中心的方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我们力求将首要事情放在首位的斗争可以用指导我们行为的两种有力工具——时钟与罗盘之间的对比来描述。时钟代表的是我们的承诺、约会、进度表、目标,行为——也就是花费时间所做的事情以及如何来管理时间。罗盘则代表构想、价值观、原则、使命、良知、方向等——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以及如何生活。
它超越了推崇更快捷、更努力、更机灵的传统方法,不是给我们提供另外一个时钟,而是给我们一个罗盘——因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
如果一个人跑的很快方向却是错误的,那么他永远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所以,方向才是高效的保证。
以前一直认为的解决方法是提高速度,提高效率,要快,更快。结果确实越来越忙碌的生活漏洞百出,同时生活也变的`单调,书中告诉了答案:这一切是因为缺少正确的判断而引起,导致方向错位而造成的。
在这里不得不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瓶子先装大石头直到装满,然后再装小石头直到装满,再装傻子,再装水……虽然每次从表面看上去每次装完瓶子都是满的,其实都是有空隙的。生活就像是个大瓶子,只要细心留意总会发现生活中的时间间隙,大石头、小石头、沙子、水分别就像重要的事情、中等的事情、小事情、琐碎的事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挤出来的。我们应当从生活中善于发掘这部分空余时间。
工作顺序的合理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将装瓶的顺序颠倒,先装沙子再装石头,石头就不会有任何容身之处了。我们工作、学习同样需要有序的安排。
一本好书其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与智慧是那样的珍贵,柯维真是大智慧呀!我还是赶紧行动起来吧。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3
我们期望只撒下几颗种子,回来却能看到美丽而整齐的园地,等待收获的蔬菜和水果;我们期望不用付出时间和精力,不用节食,就能拥有完美的身材;我们期望即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他们却依然对我们亲密无间……可是事实一定会让你失望。
锡德尼。布莱默博士在他的《阿波罗精神》一书中所言:“大自然是和谐平衡的。我们不能打破她的平衡,因为我们知道因果规律是千真万确、残酷无情的自然规律;但是作为国家和个人,我们却未能发现自己的平衡,因为我们尚未认识到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同样无情地适用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即种瓜必定得瓜,种豆必定得豆。“
做一个试验:广口瓶里怎么样才能装进更多的石块呢?首先,放大石块,接着放小卵石,让它们进入石块之间的缝隙,然后倒沙子,沙子进入石块和卵石之间的所有缝隙,最后在看似已经很满的瓶子里还倒入了一升水。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大石块——我们的第二象限目标——必须先放进去,放进了大石块以后,卵石、沙子和水——我们的琐事——能合适地进入到各个缝隙。
安排重要的第二象限目标是实现要事第一的重要一步。如果我们不先把第二象限活动放在合适的位置,那么整个一周就很容易被不断打扰你的第一象限、第三象限活动所占满,那就很难再加塞安排无比重要的第二象限活动。如果我们先放入大石块,那一切就不同了。我们建立了一个完成重要任务的平台,其他活动可以围绕着它们来安排。一旦开始向第二象限投资,它将大大影响你花费在其他类活动的时间。当你计划、准备、建立人际关系或享受高质量的休闲活动时,你将发现你收拾残局(第一象限)或回应他人的紧迫要求(第三象限)的时间大大减少。努力达到的理想情况是完全消灭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活动。时间完全花在重要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活动上,重心逐渐转向准备、预防和见效的第二象限。
也许在时间管理领域我们听到的最深刻、最经常说出来的痛苦就是失去平衡。最经常提到的是工作与家庭之间的角色冲突,最经常说出来的痛苦是各种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方面的缺失。
前段时间有个贴子写了香港TVB隐退的一个演员陈锦鸿,相比成龙在事业上的'成功,他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作为父亲这个角色,他却十分优秀,他把一个“自闭症”的儿子培养成了“学霸”。当儿子两岁多还不能说话,被确认为“自闭症患儿”,陈锦鸿开始也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专家,自已只要努力赚钱就好,可两年过去了,儿子竟然没有一点好转。于是他们放弃了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夫妻二人打算在儿子“自闭症”还是可控制期间努力去帮助他恢复。他们曾学“孟母三迁”,从市区搬到农村,越搬越偏僻,这期间陈锦鸿每天陪儿子步行,因为儿子不讲话也不理他,陈锦鸿就像导游一样自己跟自己讲,白天1小时去郊外,晚上1小时去市区,但是几个月后,与儿子小桦的信任还是没培养出来。但陈锦鸿没有泄气,他只是不断地在研究:怎么能建立起与儿子的信任,启发他去讲话。有一天,儿子看了一棵树很久,他知道小桦想去爬,但又很害怕,于是他学给儿子爬,后来小桦自己爬,要跌倒的时候他就扶住儿子,掉下来一次就扶一次。付出就有回报,一个月后小桦开始信任爸爸了,他教什么,儿子都会说,但换取这份信任的背后,是陈锦鸿在这棵树下,不厌其烦地扶了数百次。连上厕所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他用了3年时间才帮孩子做到。儿子上小学了,他并没有把孩子放在跟自闭症有关的学校,而是正常的主流学校,特意聘请专业老师陪孩子上课,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情绪,没想到第一年,小桦就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对于竞争激烈的演视圈来说,陈锦鸿暂停了将近七年,等于完全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作为一个父亲来说,他让一个“自闭症”儿子能完全溶入正常人的生活,他觉得这是比获得什么演艺大奖更开心的事情。
正如甘地所说:“一个人不可能在生活的某个领域表现优异而在其他领域却行为失当。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我们把角色看作是生活上分离的“部门”,我们陷入的是时间匮乏的心态。只有这么多时间。时间花在这个角色上,意味着它无法花在其他角色上。这是输赢观点——一个角色赢了,其他角色就输了。我们在与自已竞争。但实际上角色的平衡是协调好各种社会角色,不是A或B,我们所追求的平衡是A和B。
生活中的每一周、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尚未探索过的领域。即使制定了认为相对完美的计划,但每天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挑战、全新的机会,有种种理由或借口不按计划去做。在这一天将要过去的时候内心的感觉如何?是否因为没有完全按计划办而感到沮丧,很不痛快?由于试图面面俱到、做出了极大努力而疲惫不堪?或者你感到很平静,内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满意,因为你做到了要事第一?抉择时刻就是真理显露的时刻。这是对我们的性格和能力的考验。如何才能在繁纷复杂的事情里做到“要事第一“呢?
第一,有意识地询问。有意识地询问是极其重要的行动,通过它我们能实现以原则为中心。这是询问我们的良知,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要以内心智慧为基础而行动的承诺。你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出回应,你忧虑的也不是时间紧迫。重要的是要理解,智慧就像心灵和头脑之间的婚姻——一种协作增效。内心的智慧超越了头脑的智慧。当我们学会倾听自己的良知并坚持良知,良知教导我们的许多事会通过我们的经验而转移到我们的知识的理性思维框架中来。
第二,无借口倾听。当我们没有按照自己的良知行事,开始编造借口,对自已讲“理性的诺言“:为什么我们应当做其他选择。通常我们会感觉内心失调和紧张,我们会责怪、谴责他人。他们可能感觉到我们的责怪而做出同样的回应,于是产生了负面的”协作增效“。因为没有按照良知行事,我们每人的行为都招致其他人的负面行为,结果又成了我们为自已寻找的借口。我们应当学习去倾听,就像倾听自己的良知一样,去倾听自己的回应。把良知的每一个表情都看作邀请,请你与生活基本规律达成更进一步的协调一致。于是,倾听,回应……再倾听,再回应。
第三,勇于行动。保持自尊、考察内心的动机、不再寻找借口为自已辩护,这一切都需要勇气;以原则为中心面生活,不根据流行或为了他人易于理解而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也需要勇气;明白你要高于自己的情绪、高于自己的想法、明白你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这些也需要勇气。
埃莫森说:“我们坚持做一件事,它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不是因为事情的性质变了,而是我们做事的能力增加了。“当我们学会了有意识地询问、无借口地倾听、勇于行动,我们就发展了自已以原则为中心而生活的能力。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4
通过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使我知道了真正的管理者不以计划为起点,而应清楚地认识时间耗费在什么地方为起点;应深刻认识到工作中浪费时间的普遍性,以及真正掌握自己的时间的重要性,通过文章的学习,明白了德鲁克先生掌握时间的步骤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掌握自己的时间?
1、时间是没有弹性的,不掌握自己的时间,意味着放弃了时间的管理权,使得时间变得无序,变得无价值,那就更谈不上卓有成效。
2、时间是完全不能替代的,流逝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昨天的时间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时间是最珍贵的。
3、时间也是一种资源,不掌握好属于自己的资源,就不能很好的干好工作,创造价值。我们可以增加人力,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已失去的时间。
4、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了解自己实际时间是在哪里耗用的,减少没有必要的时间消耗,如不必要的应酬等。
二、掌握自己的时间有什么好处?
1、工作绩效显著提高
2、不必要的'应酬减少
三、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1、记录时间
在掌握自己的时间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如何被消耗掉的,只凭头脑里的记忆,往往是不能很清晰的记起的,所以我们要从记录时间,让我们自己知道时间是被哪些事件消耗的。
2、管理时间
对所记录的这些事件进行自问:“真的有必要花时间做这些事件吗?”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以后是不是要慎重考虑花时间再做类似的事件呢?
3、统一安排时间
集中整块的时间做有价值的事,不要总是花零零碎碎地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5
随着社会的发展,“快”字理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时间就是金钱,速度的快慢决定着生命的长短。如何更快,更好的利用好时间是每个人所渴望知道的,我们不可能长生不老,唯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大自我价值才是王道。恰如我们公司的理念:资源有限,智慧无穷。
如何去做才能够实现最大的自我价值?学习了史蒂芬博士的《要事第一》这本书一下子解决这个困惑我多年的问题。
史蒂芬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时间管理方法,那就是以原则为中心的方法,它超越了推崇更快捷、更努力、更机灵的传统方法,不是给我们提供另外一个时钟,而是给我们一个罗盘——因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
为什么生活总是那么的忙碌而无趣?为什么总是感到压力重重?为什么总是无法抽出哪怕丁点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以前一直认为的解决方法是提高速度,提高效率,要快,更快。结果确实越来越忙碌的生活确实漏洞百出,同时生活也变成了单调的表格、计划、日志。问题何在?在书中史蒂芬博士告诉了答案:这一切是因为缺少正确的判断而引起,导致方向错位而造成的。
刚读到这里我很不以为然,我有判断呀?我有标准呀?为什么说我方向判断失误?在书中了大师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某次,一位全球著名的时间管理大师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拿出个瓶子,和一盘拳头大的石块,让道台下的听众判断瓶子能装多少石块,然后把石块放进了瓶子里。当放满后他问还能在装吗,当大家认为不可能的时候他又微笑的从桌下又拿出小卵石装进了瓶子,当大家看这卵石填满了石块的缝隙,将瓶子装的满满的时候他又出人意外的放进去了沙子、水。然后问道大家这个现象告诉大家什么?当然众说纷纭,但是大师的答案却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去,其他的能放进去吗?”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去,其他的能放进去吗?虽然我能够判断,但因为不够精准,再加上缺乏宏大的个人理想和使命感导致忙碌的`而茫然的生活现实。
这种全新的时间管理方法跟当前时间管理理念和“成功”论著所宣扬的权宜之计和不劳而获的方法截然不同。我们生活在一个喜欢走捷径的现代社会,然而,靠走捷径无法创造生活质量。只有依据自我内心的远大理想,明确目标,依据现有事实,分清主次,从生命的“消防员”转变成为生命的“指导员”。
一本好书其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与智慧是那样的珍贵,但是如何将这些犹如是由钻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无价之宝转变成为实际行动才是每个人最应该做的,“做永远比说好”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明白了心中的困惑之源,清晰了目标的方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要自觉运用“要事第一”原则,确定清晰目标,明确工作事项,合理安排和运用时间,迅速融入巅峰团队,依托我达沃斯巅峰一流的旅游平台,朝着成为“中国景区运营第一人”的目标脚踏实地的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改进一点点前进!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6
学习要事第一的过程,实质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这是向自己内心深处的开掘。以前,我们总是希望学习一些技艺,来掌控事物和事务,希望有更便捷的方式来使事情保持良性的持续。现在,我们要调转方向,向自己的内心深处要求工作和生活的原则,并让这种原则来支持自己的行动。
当我们成为领导者后,如果再将主要的时间用于解决微观事务,是与“要事第一”的原则背道而驰的,因为我们不仅要通过人来完成任务,更要通过任务完成来造就人,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团队的共同成长。
每一个重要目标实现的过程是艰辛的,会附带有许多琐事杂事以及各种小问题,然而这些时候我们应做出选择,果断放弃或者跳过一些对于自己目标无关紧要的细节,提升工作的精准和高效,懂得放弃该放弃的,争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处理第二象限的事情上,这才是当下应该做的.。
《要事第一》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在时间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思考,让我学会如何按照自己的时间对诸多事务确定优先次序。人生在世,我们不只有一种角色,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改变,从而实现工作、家庭、生活、个人成长不断上升的“平和”。
时间管理不是一味的追求精和细,而是要懂得变通和助推。时间规划在于统筹,自我意志在于控制,两者统一可以改变我们本身的状态,从量变到质变,坚持到底才能无限接近设定的目标值。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7
“要事第一”,顾名思义是指重要的主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是将认为急迫的紧要的事情放在第一时间完成。
本书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事情的紧急性与重要性,从而告诉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应怎样去区分事情属轻属重,以及造成事情紧急性的原因,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出现紧急事件的情况。
第一象限包括四点:A危机B急迫的问题C最后期限迫近的项目D会议准备工作等。第一象限显得紧迫与重要,但我们要知道形成第一象限的紧迫与重要主要是因被延误及没有进行计划与预测及计划所致。
第二象限包含准备工作、预防、价值、筹划、建立关系、真正的再创造与赋予能力。第二象限属于质量象限,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去做,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第一象限包含的情况。第三象限包含干扰、电话;邮件、报告;某些会议;很多临近、急迫的事情及很多流行的活动。
第三象限包括“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事实上它易给人造成假象,从而形成第一象限情况。
第四象限包含琐事、打发时间的工作、某些电话,解闷,“逃避”行为、无关紧要的邮件及过多地看电视;第四象限属于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它是浪费象限,第四象限中的行为是堕落行为。
这四个象限告诉我们如果在办事过程中不是以重要性而是以紧要性为出发点,就会出现第一第三甚至第四象限的情况,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加以区分,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事情越是紧迫,反而说明事情越不重要!像最近存货系统因急着想能早日上线,在运作过程中被卡住,故一心想着去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协调,存货上软件固然重要,但与公司整体运作相比就稍显其次,没合理分配其他人员手头事项,这样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增多,从而会出现第一第三象限甚至于第四象限的浪费情况。
“要事第一”,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区分、预防:
1、要能区分事情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2、要以重要性为第一位,按重要性行事,而非紧迫性,避免“嗜急成瘾”;
3、以第二象限为杠杆,要提前预防、考虑事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避免出现第三第一象限中的情况,进而形成第四象限的“堕落”现象;
4、与人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它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5、要将自己所做事情与四个象限进行对比分析,尽可能的避免出现紧急及浪费现象。
6、要定位角色,平衡角色,达到协作增效。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家长主要事迹06-21
要事第一读后感02-15
优秀班级主要事迹05-25
茶水的礼仪的重要事项06-03
卫生标兵主要事迹06-30
美德少年主要事迹08-19
管理技巧指导:要事优先05-27
孝心少年主要事迹06-27
女职工之友简要事迹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