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3-11-28 09:26:43 志杰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通用10篇)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1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18、23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班级学情状况,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今年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差距很大,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中18班学生层次较好一些,因此讲课内容与23班略有调整,上课注重抓双基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数学情境的建立,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习题难度有一定的梯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难度。23班学生层次相对要差一些,因此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接受比较慢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策略,强化基础,习题设置难度偏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响应级部号召,落实培优补差措施,切实抓好分类推进。培优一定要立足学生实际,不能搞拔苗助长。为了保护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适当为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布置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

  引导优等生克服浮燥、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不良倾向,扎扎实实的夯实基础,努力培养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帮助他们选择必要的课外辅导资料,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我们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布置作业时,采取分层次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生适当降低要求。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特别是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在对学生个别指导时,重在解决他们会而不对的问题,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学生个别指导时,我们着重解决他们会而不对的问题,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已是第二轮教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的困惑,为了提高对它的认识水平,数学学科组经常在一起研讨新课程标准。通过每次的讨论研究,每人对教材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框架,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认识,准确的把握了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认识提高到了新的层面。新的高中数学教材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有很好的突破,提供了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新教材中设有大量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社会调查”“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供学生选学,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注重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查缺补漏,我们这半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编、重组,使得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又节省了课时。重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结合新授课内容及时查缺补漏。我们本学期本着必修一、必修四的顺序讲课。而必修四又按着第一章再第三章的顺序进行,打算下学期先讲必修五第三章,这样可以把三角部分集中学完,有利于学生们的集中掌握。我们结合新授课内容及时进行了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把断了的知识链衔接好,使得后继学习事半功倍。在学习集合部分时要用到一些不等式的解法,因此把一些常用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串插讲解,不等式初中所学二次函数是我们本学期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基础,可是大部分学生忘得一干二净,因此也作了补充。

  三、坚持集体备课

  我们数学学科组长期坚持集体备课,注重教研的实际效果,集体备课并不局限于固定的形式,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一题多解、学情分析等“一得”交流都是我们经常随机教研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设计,认真进行试题研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和试题的研究,对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经过半年的努力工作,两个班的期末成绩都很理想,教学成果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会再接再厉,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精力,争取使学生成绩更进一步。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2

  我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很高兴参加了这次的课改培训,为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整体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整体把握课程目标,整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整体理解课程内容(如:课程主线和知识结构)等等。作为新教师,对我来说要做到这几点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但经过培训,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获,有经验的老师的讲解,一线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心里开朗了许多。

  做到整体把握虽说难度大,但对学生来讲,教师能不能做到整体把握对他们影响深远。因为在整体把握中体现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只有能做到整体把握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做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进入状态,做到整体把握!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也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现在我们则将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而且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要能举例说明,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使复习课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让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有出色表现。

  此外,要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提倡办好三件事:

  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

  二是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用自然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

  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3

  培训的内容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美育、德育、生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渗透,内容上从多个角度认识数学也多个角度的输出数学,打破了数学只是计算,只是为了考试,只为了更深的逻辑的误解。

  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数学教师与学生是矛盾组合体,家长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方法不当产生的问题等;

  第二部分,从数学中存在的美以及美好的事物中看不见的数学两方面,来讲述数学教学中美育,从德育的角度看数学,在数学的教学中融入了美育与德育;

  蒙娜丽莎的美遗世千年,黄金比例构图的美流传永久。

  第三部分,基于新课标的改革,学生所学习知识要与未来职业进行连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了解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还要明确国家政策指引,要了解学生性格,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厘清价值观,挖掘潜能。

  经过这次培训,对数学有了新的视角,数学可以看作是符号间的`哲学,数学的美不只于逻辑,概念、公式、体系,有限美、无限美、类比美、简约美等,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数学中隐藏着的德育,同时也使得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原本的迷惑有了新的方向和认识。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4

  一、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作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电教手段应用于解几教学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教学内容中内在辨证关系,逐步使学生养成运用上述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基于此,应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它特有的魅力。即能够迅速改变变数,同步达到屏幕图形的变化,或屏幕图形的渐变;窗口同步显示变数的变化,并且演示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演示速度可任意调整;可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变化或不变,图形的动或静,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教师根据呈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提出的各种变数来观察、验证、对比、寻找一般规律和特殊属性。使学生能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感知,敏锐地抓住变化特征,真正地将现代科技应用于辅助教学。

  二、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为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往往仍是启而不发,感触不深,容易疲劳从而导致厌学的负面心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和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例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这一课,重点是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以及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难点是y=Asin(ωx+φ)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在教学中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总结图象变换的规律。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给出了函数 y=sinx到y=3sinx 、y=sinx到y=sin2x 及y=sin2x 到y=sin(2x+1)的变化过程,总结出y=sinx到y=Asinx、y=sinx到y=sinωx 及y=sinωx到y=sin(ωx+φ)的伸缩或平移变换的变化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把握大量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反复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如必修《2》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的方程》(复习课)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当参数k和参数b改变时,直线怎样变化?

  笔者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几何画板》设计好课件,以y=2。00x+0。98为例,先改变k值,b值不变;再改变b值,k值不变。让学生认真观察其变化过程,猜想、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k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b表示的直线都经过点(0,b),它们是一组共点直线;当b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b(k≠0)表示的直线彼此平行,它们是一组平行直线。就这样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直线的变化过程,并且印象深刻。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5

  1、复习准备

  如果我们的课堂大多是以复习提问开始的,复习提问这个课堂教学环节上做的不到位,就是低效率的。如果复习提问时谁举手就叫谁是不行的。我们要的是面向全体,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所以复习提问可以进行分层抽样,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把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要问到,才能心中有数。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孩子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下,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去提取这一情景下生成的知识。当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孩子日常生活时,在这个情景下,把它搬到了教室里面来了,他会觉得这件事和我学习有关系,他会感兴趣的、好奇的。更重要的方面是这个情景给出以后,要在这个情景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完成他的认知过程,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恰恰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能力培养的过程。而创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从质疑中来的.,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这才能创新,他是创新的根源,所以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解决问题,生成新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半是老师来解决问题,尽管在学术界和在教育中反反复复的强调呼吁,老师要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做,但是有很多老师是不放心的。有的时候需要老师做示范,有的时候需要学生去独立的思考,因为这部分是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过程。我们期待老师拿出一定的时间,不要匆匆忙忙,匆匆忙忙是做不好这件事情的。通过这种活动过程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重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因为他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知,这要占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4、小结反思

  这时候需要引领学生再一次看知识生成的过程,一是要看知识是哪里来的,二是知识怎样形成来的,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要提到这一高度来小结,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总体上去把握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对小结的层面上,老师常常是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了?非常宽泛的提问——有什么收获,没有训练的话,孩子经常看到黑板上写什么他就说什么,解决问题中的那些方式和方法常常是被忽视的,如果真想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那么我们老师一定是要以问题引领的,从知识上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要想运用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接下来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中,我们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什么样的招法、策略,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这样的去研究,去思考。

  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切实感受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唯有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跟紧时代的脚步。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6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无疑是对高中数学教师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给予高中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设想,最终要拿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实现,此时,就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就是说,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要改变高中教师习以为常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通过一年的新课标数学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学习,我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以往的高中教学课堂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听讲——死记硬背——大量练习 ——再现数学知识”这一模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式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对数学问题缺乏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以至于竞争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知识面窄、技能单一、丧失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针对原有单一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重视他们判断能力的培养,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多种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比较轻松愉快,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即教师将由传统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下的数学知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将改变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强调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要的主体,这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内容的垄断者,而是和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数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业习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过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但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则强调教科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参考,加上现行的教科书有6种版本,这就要求教师要经由文本来“教”书,而且会“编”书。也就是说,对教师能力上的要求提高了,教师不仅要随时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力度、深度、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课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当好一位组织者,引导者。

  此外,教师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它和各科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分段函数”时,有一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要很清楚,还有在“向量”中,教师就要对物理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把向量和物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会更加顺利,效果更好??教师要掌握这些联系,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打破只掌握单一狭窄的数学知识结构这一局面,还掌握其他知识,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我国已经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作为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有很多难学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如函数的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等知识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如计算机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及方向的转变

  随着改革的进行,知识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现在学习数学不再是只为了学习其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怎么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打破以往用纸笔测试,给学生分值,用成绩评价学生的传统形式,教师还可以人通过作业,课堂提问,学生报告等途径给予学生评价。既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给予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之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破除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结合以往的数学经验和现代的理论指导,创造新的适合课程发展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理论知识,力求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以跟上课程改革前进的脚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出崭新的“素质教育”的课堂变化。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7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点。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现在的数学注重实际应用。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有人说“七分备课,三分讲”,就是这个道理。在上完一节课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得失,而且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高中数学教师。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8

  十多年数学教学经历,一波波学生来来去去,一个个知识点翻来覆去,一道道数学题送旧迎新,留下了什么?一点点感悟吧。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成绩高的同学,首先是对数学感兴趣,其次才是升学的.压力。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①课堂上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数学发展的历程,既能活跃气氛,还能拉回学生思维。②准备一些数学逻辑推理的小题,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让他们迫切知道答案。③经常进行数学小测验,要简单,量要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现在学生做错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计算出错,小学初中可能多重于“活”,忽略计算,在高中题量加大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做完都是很大的问题,更不用说正确率和检查错题了。那些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就有很大优势,做题速度和正确率都很高,所以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方法:①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技巧和观察能力,比如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等等②经常进行计算的小比赛,让学生体会胜利的喜悦。③限时训练,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做题。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9

  从7月12日开始,我接受了为期六天的暑期高中数学老师培训。每一天,我都有新的收获,每一天我都能新发现自身的又一个教育上的盲点。每听完一次课,我都心潮澎湃,就想立即从现在开始,为做好老师这个角色好好修炼自己。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学习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论。多阅读,多看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论文和思想,多写教育教学随笔、教育反思,争取做一名研究型的老师。

  其次,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我要多向陶维林老师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他老人家50周岁开始学习几何画板,现在用得得心应手,炉火纯青。我才35岁,现在埋头学还来得及。想想以前需用几何画板的时候,由于我不熟悉,也没有钻研,都是使用别人现成的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而没有亲自操作展示结果的形成过程,这是误人子弟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真是汗颜啊!

  同时,我还要向朱建明老师学习,将自己平时积累的教育教学的'心得以论文的形式整理出来,或者多参与省市数学课题研究,利用该机会与同行们切磋交流,通过这个过程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得以提升。

  最后,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从孙旭东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理念。比如,孙老师一再强调,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好为人师,提前教学,只会把学生越教越笨,你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回报。同时,孙老师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何给学生空间,如何定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孙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几天培训,我发觉自身需要充实的地方还很多,我下定决心,好好钻研教育教学,争取早日摆脱“教书匠”这个称号,向“研究型”老师靠拢。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 10

  就目前而言,初中对于配方、概率中的列举、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等等的教学非常深入,学生掌握的很扎实;但是初中应不仅仅局限于中考的那些枝干内容,而很多相关的枝叶内容对初高中衔接相当重要,应抓准时机,及时嵌入。

  1、初中数学讲完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应该融入十字相乘;

  2、初中讲角平分线定理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应该证明角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

  3、讲直角三角形时,应该把射影定理讲透;

  4、讲三角时,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得牢靠;

  5、讲反比例函数时,让学生了解其图像是双曲线;

  以上几点在学生要么全然不知,要么只有那么两三个优质生了解,但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很重要,个人建议:应在突出中考考点的前提下,与高中数学联系紧密的点也应引起重视,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高中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程教师心得体会12-09

高中数学课后经验分享04-29

数学课心得体会06-03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04-27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04-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提问06-03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03-10

数学课听课心得体会05-16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