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2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
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与“技”并重
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l、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烦的呢?”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主题式、大概念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是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
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从具体-抽象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
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xx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以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xx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十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4月27日7点至9点,合肥市蔡蕾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观摩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活动举办方邀请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的组长和核心专家组成员,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此外,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老师,以及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专家龚超博士,请这四位专家共同来解读新课标。熊璋教授在解读了信息科技的前世今生中,谈到了信息科技为什么必须是国家课程?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现在中国正处于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中,国家对信息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信息科技从以前的`重知识、重精英、重城市变为重科学、重素养、重全体,使信息科技不输在起跑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对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他指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以新课改的宏观理念引进了新模式、新观念,核心内容是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为目标。项目式学习为基本途径,强调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知识场景问题,丰富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内涵。接下来樊磊老师从信息技术到新科技的变化、如何处理编程、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的内容进行了分享。最后给教师一些实用性满满的建议,来帮助我们广大教师更好地应对此次标准的实施。北京特级教师袁中果首先对于信息科技标准进行词云统计分析,新标准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素养进阶和学生基础。要确定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习目标,把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要求进行具体化,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够将其分解成一系列的实施步骤,最后完成任务。对于学习评价,我们要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并开展反思性教学改进。最后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专家龚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此次培训,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也将会以此次解读活动为契机,立足新课标,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科学、高效的优质课堂,探索新思维,促进新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3
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颁布了课程标准,并正式改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至此,兰山区教研室也组织了一系列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听了熊璋教授的分享,我受益匪浅。
熊璋教授以《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引,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也鼓励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脚踏实地,同样信息科技课程也是如此。
信息科技课程的志存高远。人类社会已步入高科技时代,人类以信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课程标准的制定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不仅有国家标准课程应有的属性,还具有属于信息科技独自的担当,比如探索创新精神、自主可控意识以及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等等。其次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教学上,正如熊璋教授所言,在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时,学生愉快的学习、教师轻松地教学、家长放心的辅助,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信息科技的发展。最后课程标准涵盖12个年级,对于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信息意识,每一个学段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课标从零到一上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平台,新课标明确表示每一个阶段学习的大方面内容,每一阶段都是相互衔接,不会出现重复内容。比如尽管高中课程标准早已确立,但在该课程标准中仍有考虑。初中生通过学习已具备良好的信息基础,而高中课程就在此基础上设置,并不会断层,也不会重复,这会使得所有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到提高。
信息科技课程的脚踏实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是课程发展迈出的辉煌第一步,今后仍要负重前行,脚踏实地。首先,信息科技是我们老师共同的事业,对此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并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其次,新课标的实施也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使学生学习几个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学会几句编程,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特长。最后要有实干之心,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讲授课程时,要基于新课标,确定一个情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科技课程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中有好主题、好情景、好案例,这样才达到好课堂的要求。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提出是该学科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探索中寻求道路,在创新中总结经验,我也会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4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因此,教育技术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自主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将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5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6
上学期刚开学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一年的实践教学,我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0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几种策略以供研讨:
2、养成策略——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3、以退为进策略——顺势牵引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4、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5、引人入胜策略——关键环节,运用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反差,让学生思路回到课堂。
6 、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1、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3、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2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屏幕监看”功能来监看全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提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操作运用情况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的“文件分发”功能来进行练习题的分发,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同学及教师的援助。教师亦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检验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功能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教师进行必要的释疑解惑。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及讨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 自主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学难点上突破,注重激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关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思想的心得:
谈谈学科整合,当今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以致用”。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促进学科的同步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增长了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7
最近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牵动着我们所有教师的心,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改动最大,学科的名字由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今天观看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研制组的组长熊璋教授及核心专家组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理解了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以知识导向为主,讲操作、讲编程。信息科技以素养导向为主,着重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信息社会责任。课程价值方面,学生会操作几种机器、会编写小程序、会使用几种软件,这些都在不断的淘汰、变化和更新,光学会几种操作并不能适应和胜任社会的发展去做创造性的工作,信息科技的`课程价值在于育人,关注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和学习态度,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偏重于技术操作,而技术导向撑不起素质教育,要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学生技术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项目学习的主题具有引领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在有趣性的同时具有挑战性;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评价的方案和标准很重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学习环境;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进行反思并改进。
课标的改革在大层面上是很好的,培养青少年数字素养,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教师要改变之前固有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内容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跨学科主体互联智能设计,教材是否统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够具有代表性,在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在面对这样全新的课程时,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钻研,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全力谱写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8
我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专业知识方面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 、 “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 、 “多媒体素材的处理” 、 “办公软件综合应用”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获得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9
开学初,在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参加工作两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两种策略以供研讨:
A、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B、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0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一些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1
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几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几种策略以供研讨:
2、养成策略——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3、以退为进策略——顺势牵引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4、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5、引人入胜策略——关键环节,运用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反差,让学生思路回到课堂。
6 、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
随着新一论的课改革,各学校都着尝试进行课改,我校也不例外,重点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经过一段尝试,如果利用好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节课,我把重点点内容,主要是难点,利用十分左右的时间讲一讲,然后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去做,小组间的.同学交流合作,都完成任务才算完成,最后,每组选出一个最优秀进行展示,这样,小组的成员都很用心去完任务,不会了相互讨论,水平高的同学完成之后,会指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当起了小老师,这样我基本就没什么事,就是到处转转,看看就行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了,都动起来了,效果真是不错!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做成游戏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屏幕监看”功能来监看全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提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操作运用情况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的“文件分发”功能来进行练习题的分发,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同学及教师的援助。教师亦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检验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功能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教师进行必要的释疑解惑。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及讨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学难点上突破,注重激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2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02-07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02-26
中职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03-01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12-10
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1-25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11篇02-08
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9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