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09 15:44:1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心得体会1

  小学数学的教学改进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是常讲常新的教研话题。我认为教学改进的秘诀是两个:吃透与教学经验的有机融合,要坚持实事求是用实践检验理论。让教学改进发生在每节课上,落实在学生身上。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术语面前,在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面前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是课标将核心素养深化入学科的育人目标,数学学科“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将11个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9个关键词细分到“三会”的字里行间。

  二是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习方式的改革,20xx年的新课标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直接给出了教学评价建议和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特别是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直接指出,要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一标命题,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明确考试是不能超过课标这个纲的,也就是学什么你就考什么。大家都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依据新课标循序渐进就好。

  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对‘双减政策’最直接的`呼应。20xx年老课标对于学生所学内容的表现如何评价?是这样说的,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

  通过这次新课标学习活动,我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学活动,感到确实还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我只有多学习、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弱点,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取长补短,争取获得更多的收获,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学心得体会2

  这次的学习在指导老师的辛苦的教导下,同学们的互相鼓励下,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也感受颇深。以下是我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数学心得体会3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学习了远程培训课程之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通过看视频、听讲座、听专家点评、看简报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看评论以及参与评论,参与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是我这段时间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通过远程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培训让我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应该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网络远程学习让我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意识要不断加强,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要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转变,要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培训平台的交流勾通中还让我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这次短短的网络远程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数学心得体会4

  本学期,我开始担任聋班一年级语文、音乐综合教学工作。之前,都是带高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工作。这学期对自己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一年级聋生教学常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不太好,这需要我在工作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尽最大可能让孩子们学会、学到知识、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本学期,我不断反思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愧于特教教师这个神圣的教师职业。

  一、在理论学习方面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学校组织的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把新的教学方法渗透教学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每一节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上课做好准备,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日常教学方面

  1、打好汉语拼音的基础

  汉语拼音知识是本学期学习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掌握牢固,并为后来的字、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我通过生字词卡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可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就成了轻松的事了。

  2、抓好书写训练

  写字教学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我用规范的'板书文字给学生示范,及让学生学会用小手书空练习。其次,对于书写的好的作业,在班内公开表扬、全班浏览。这对小孩子来说激励作用很大。

  3、注重学生的口语教学

  在拼音、字、词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手语,而且要读准口型。

  4、做好培优不差的工作,提高整个教学质量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各自的接受能力不同,但我不放过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的关心语讲解,让他们在学习有所进步。

  5、注意反思、总结

  每一次测试,我都会认真加以分析,用书面的形式写出存在的问题,一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进方法、补缺补差,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也知道自身存在许多不足,我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充实自我。之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特教的发展、学生的需要!

数学心得体会5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忙忙碌碌中悄悄地过去了,转眼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状况,有得也有失,现作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化理论为实际行动,处处以身作则,勇于开拓,用心积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潜力方面

  我担任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个性是近几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平时,我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服从校领导安排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教学中,我尽量设计一些贴合儿童心理的游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用心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潜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补课,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构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搞笑,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心得体会6

  远程研修结束了,但回忆是永远的。

  记得上次总结中我曾因自己的投入不足而深感懊悔,并立下“誓言”:错过了太阳,决不再错过星辰。我想,我做到了。首先,感谢这么一个良好的网络研讨平台,为我们每一个渴望进步、追求卓越的一线执教者,提供了一方肥沃的土壤。当每个人把自己的困惑、智慧、才华、经验之苗在这方土地上种下,我发现很快便是郁葱一片。

  这是怎样的一片芳草地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围绕“运算”“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概率与统计”等方面进行学习、探讨和交流,毫无顾忌地、热情诚恳地倾诉困惑,畅谈心得,交流经验,总结收获,来自每个人真实实践的真实声音响遏行云,胜似天籁。

  一度自恃甚高,如今方知,原来每个人都有太多的.精彩,每个人都是那么令人想读,却怎么也读不完......远程研修使我更加准确地认识和定位自我,使我更加迅速地完善和提升自我。期待下一次研修的到来,期待更多的类似的机会的降临。

  远程研修结束了,收获是绝对的。

数学心得体会7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不仅是研究其它学科,以及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所以教育中把数学放在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提出了“让数学走向生活”的口号,因此,在我们现在所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数学》(基础模块)课程中的例题都是生活中的例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和以后工作中去。所以中职数学教学与生活知识相整合,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目前职校学生的素质怎么样?以我们学校为例,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成绩低于30分以下的,还有一部分是离校几年的社会青年,数学基础较差,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中,学生面对具体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他们不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缺乏学习兴趣,在课程和内容面前害怕困难,产生畏怯心理。当学习上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者考试屡战屡败时,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学习过程中常常把概念混淆、思路混乱、联想散漫,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失去自信心等等……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职校的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面对这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呢?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在教学中开个好头。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诱发学生思维灵感,优化学习数学的认识过程和效率,是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和无奈而失去信心。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使他们明白学好职业技术大有作为,如果将来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从文化课基础知识开始,让他们逐渐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希望,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为职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感到很吃力,这时他们就会抱怨数学枯燥无味。教师应注意这一点,在提高趣味性上下功夫。趣味性应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日常生活知识。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这样学生参与程度就能提高,课堂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法以外,还要认真究教学中语言表达。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保障,严肃纪律是规范教学秩序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只是不痛不痒地说理,那么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放纵。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同时

  还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活跃课堂气氛,张弛有度,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二是创造性运用教材,备好每一节课,留住学生。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教材内容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教材,发挥教师处理教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能更好地留住学生的心,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紧贴日常生活知识,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在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都对下列问题做出思索: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知识?在回答了上述问题之后,才采用有效的策略,诸如改变课时教学顺序,设计练习、例题,重新组织教材等等,使教材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易被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系。

  例如,在讲授《全集与补集》这一课时,我用玩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先将若干名学生用红线围起来组成一个整体S,再从中抽取一部分学生组成一个小集体A,剩下的部分学生组成另外一个小集体B,每个同学都标上相应的数字1,2,3,4……,由此说明S就是全集,A是B的补集,B也是A的补集。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原则,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三是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是展示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学生的心理规律、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教学不但要从现实出发,考虑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更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只有遵循客观规律,调适手段,优化过程,才能把教学搞好。对于职校学生,要做到进度适宜,强度适当,不可以贪大求全、随意拔高。虽然中职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点上相差不多,但在难度上却要简单的多。我们要摸清学生学习能力,制定与学生思维发展相适应的“度”,掌握好问题深浅、难易程度。要让学生感觉到,完全有能力学好数学。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

  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这一课时,探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课本用以下方法:

  a2-a1=d

  (1)a3-a2=d

  (2)a4-a3=d

  (3)a5-a4=d

  (4)…… an-an-1=d把上述(n-1)个等式左、右两端相加,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我意识到这种方法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因而我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的方法,一方面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从第2项起,后一项比前一项多一个d,那么第2项比第1项多1个d;第3项比第1项多2个d;第4项比第3项多3个d;……第n项比第1项多n-1个d,因此得出第n项为:an= a1+(n-1)d。

  另一方面,我让学生把上面的(1)(2)(3)(4)四个等式左、右两端相加,得出a5=a1+4d,并以此类推得出an=a1+(n-1)d。通过以上改变教学的过程,降低认识问题的“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问题。

  四是教师要言传身教。教学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中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课堂上教师的仪表、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魄力能力、方式,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中职数学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就象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天的教学都是新的,面临的问题也都是新的。我必须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来服务教育、服务学生。以上几点是我从事职业教育一年多来的一些体会,唯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同行们共勉。

  孙林

  20xx年6月15日

数学心得体会8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它在科学发展和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我们从有意识开始,边接触数学,入学之后便开始系统的学习,与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紧密相联。

  数学一种工具,逻辑性较强,能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它注重方式方法,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敏锐;再者就是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数字规律,训练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除了语言学科以外,其他学科基本上都会运用到数学。数学是一门严谨、缜密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锻炼我们做事时候思路清晰、依照科学规律办事。对于我个人而言,直白的说,想进入理想学府,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并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我对于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的总结及一点浅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科学的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的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数学学习缺乏计划性是一些学生天长日久感到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好数学首先要过的是心理关,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培根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然而,不少学生却在题海中疲惫地挣扎,完全不顾对基本要领理解,这种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的做法,往往导致事倍功半,极大地挫伤人的自信心。勤学苦练不可少,成功没有捷径,要乐观,有毅力,要有决心,还要有耐心,学数学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你的努力于回报往往不能那么尽如人意的成正比,甚至会有下坡路的趋势,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看到光明。

  实践告诉我,可以从三个大方面去掌握学习要点,即理解基本概念,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知识网络。之后细分为以下六点:

  一.预习。不等于浏览。要深入了解知识内容,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经过思考,标出不懂的,有益于听课抓住重点,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有时间还可以超前学习。

  二.听讲。核心在课堂。1。以听为主,兼顾记录。2。注重过程,轻结论。3.有重点。4。提高听课效率。

  三.复习。像演电影一样把课堂复习,整理笔记

  四.多做练习。

  1。晚上吃饭后,坐到书桌时,看数学最适合

  2。做一道数学题,每一步都要多问个别为什么,不能只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的'灌输式传授和书本上的简单讲述,要想提高必须要一步一步推,一步一步想,每个过程都必不可少,

  3。不要粗心大意,

  4。做完每一道题,要想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大脑建立一种条件发射,关键在于每做一道题要从中得到东西,错在哪,

  5。解题都有固定的套路。

  6还有大胆的夸奖自己,那是树立信心的关键时刻,

  五.总结。

  1。要将所学的知识变成知识网,从大主干到分枝,清晰地深存在脑中,新题想到老题,从而一通百通。

  2。建立错误集,错误多半会错上两次,在有意识改正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错下去,最有效的应该是会正确地做这道题,并在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候有注意的意识。

  3。周末再将一周做的题回头看一番,提出每道题的思路方法。4有问题一定要问。

  六.考前复习,

  1。前2周就要开始复习,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会影响发挥,再做一遍以前的错题是十分必要的

  2。要重视基础,绝不可眼高手低,小看基础题,一份试卷的约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之间都是比较基础的,该拿到得分,一份也不能丢。

  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对习题灵活变通,引伸推广,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组织引导对解法的简捷性的反思评估,不断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对同一数学问题的多角度的审视引发的不同联想,是一题多解的思维本源。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自觉运用往往使我们运算简捷、推理机敏,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以上全部即是我对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结及学习方法的浅见。

数学心得体会9

  史宁中教授对课标的解读犹如灯塔,让我们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数学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康校长温馨提示近期区里还推荐了许多关于新课标的专题培训,这么多优秀的资源,希望老师们把握机会,认真学习,在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开阔教育视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融合教育要求,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线上教学多时,随着疫情形式好转,复课在望,老师们要做好随时切换线下教学的准备,有问题共探讨,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后,调研了三所学校各个年级的教学进度,礼轩小学张邈馨主任和宅科小学丁辉老师也交流了本学校下一步的教研安排和教学准备。

数学心得体会10

  由于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少小学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和方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

  一、对衔接教育的理解

  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三年初中数学学习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与小学数学教育在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的初中数学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则是衔接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我认为要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

  2、注意学习方式的衔接。

  3、注意学习方法的衔接。

  4、注意学习内容的衔接。

  5、注意学习思维的衔接。

  6、注意学习情感的衔接。

  7、注意成长发展的衔接。

  作为小学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其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

  二、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问卷与分析

  ㈠调查背景回放

  1、一位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对妈妈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

  2、太原市某初中一年级的小华同学在游戏机室面对前来寻找的家长,用充满委屈的口吻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3、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毕业,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是无法回答。只能叫她去学校问老师。”。

  4、在某些教师聚会、座谈的场合里,有时会听到一些初中教师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而有些知识中学还要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自从取消升学考试之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心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有升学考试时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5、小学教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是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

  回放这些学校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为的是引发我们去关注正处于小学和初中衔接点上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前不久,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部分教师编制了关于“学生、教师、家长”的三份问卷,到市区部分学校的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960份,回收1804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1804份,有效率达100%。

  ㈡问卷调查与分析

  1、学生问卷方面

  (1)关于对学习内容的预习的回答

  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6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30%左右的学生是教师布置才预习;只知道课题或一无所知的人数比例,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79%,初中一年级学生达15%。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预习对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怎样做好预习工作,从分配的时间和预习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走过场之嫌,体现不出预习的真正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轻,预习的时间相对较充裕,教师更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教给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2)关于课堂上能否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回答

  分析:课堂上能经常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比例为21%,初中一年级仅为44%;偶尔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占69%,初中一年级占81%。这数据上的差别,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由年龄特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使得初中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如小学生那么强。这可能跟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也有关系。小学课堂相对活跃,但是在热闹课堂的背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3)关于在学习上得到谁的帮助最大的回答

  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得到老师的帮助最大,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占70%,初中一年级学生占57%。而得到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小学生更多依靠的是老师。初中学生间交往密度较大,意识更强,得到同学的帮助就比小学生多。综上因素,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方面应该更有优势。

  (4)关于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的回答

  分析: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同时32%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初中一年级学生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可见,小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而初中生虽然学习能力正逐渐提高,但因“应试”所致,心理压力也大,所以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供学习资料更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2、教师问卷方面

  (1)关于对任教学科不同学段课程标准是否了解的回答

  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83.4%的小学教师和85.8%的初中教师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不太了解,这个结果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关注的是自己任教学科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研时往往缺乏更多的思考。即使有,大多也是经验性的探究多于理论性的学习。我们可以设想,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初中教师也同样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会出现了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2)关于对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的回答

  分析: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教师和55%的初中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发言、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例如,课外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来学习等。另外,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认为小学和初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需要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因此,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3)对教学中最重视学生哪方面发展的回答

  分析: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小学教师重视。

数学心得体会11

  我有幸参加广东省数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在研修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来自省教育厅领导及xx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精彩的开班报告,充分领略了专家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识了来自全省的优秀而谦逊的同行们。这10天中,每天都安排了知名的教授或有经验的一线著名的校长对我们进行理论交流,每天的研修培训学习都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洗礼,每天的学习都引发我对自己教学和自己专业发展的不断思考。通过学习让我看到自己与省名教师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学习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10天的研修培训学习虽然短暂,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一、强化骨干教师学校意识,明确肩负责任。

  通过这次研修培训,让我更明确骨干教师肩负的责任,作为骨干教师应该树立学校意识,树立属于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整合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其它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同打造教师教研文化、教师团队文化,引领全校、乃至全市教师专业发展。

  二、丰富数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理论的学习使我对数学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理论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了关于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现实,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给我今后的.教学很多启发: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沟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知识体系里,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链,知识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结构的、有联系的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沟通数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在教学中突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新课标教材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了解了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育人功能,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更明确了数学教学中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兴趣、数学思考、创新思维、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方法。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更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发展,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目标的关系和教学近效应与长效应的关系。这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理论学习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学科理论还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后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多看有关教育教学方面书籍,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感受名师魅力,寻求专业发展

  参加本次广东省数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知道我将要做的,不只是教有趣味的数学,有技巧的数学,还要教有文化的数学,有思想的数学。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数学潜能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心得体会12

  我校于10月11日开展了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公开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听了13位数学老师的课,其中王文岳和刘雪钰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很深。他们在课堂上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效率很高。

  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同时,学生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收货了知识,教师尽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语言精炼、丰富,充分鼓励了学生,这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文岳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的钻研,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数学心得体会13

  为期2天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从三位特级教师身上学到的爱岗敬业精神,我相信如果有爱岗敬业精神,什么样学生教不会、教不好。用爱心浇灌学生。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

  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数学心得体会14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用心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潜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响应校园打造高效课堂号召所做的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忙,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这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学生学习小组

  1、科学分组。这学期开学,我把学生按好中差相结合,3人一小组,前后两排6人一大组,每一小组中间一人,成绩优秀的担任组长,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简单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确定的同一大组内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共同解决,课堂灵活安排大小组的活动。

  2、加强小组管理。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群众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必须的权力和职责,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潜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有效帮忙。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带给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忙。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2、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用心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四、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

  但是,我们要明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只有透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带给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的习惯。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心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善于倾听的习惯。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多姿多彩的图形》章节,必须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选取适宜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状况,可选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如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两两组合式、接力循环式、自由发言式、分工合作式。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用心性,构成群众的智慧。

  2、测试竞赛。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声像直观、省时间大容量的特点,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对几何立体图形的理解教学,我们选取3DS三维动画制作,演示中把任何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形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心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地去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善,争取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工作中,做得更加出色。

数学心得体会15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例如,条形统计图掌握的好,就更容易学习折线统计图。心理学家比格曾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的材料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此,知识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在于使学生能够在新问题或新情境中应用知识,产生预期的变化,达到触类旁通。为此,在自育学习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正向迁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一、根据教材合理选取、编排学习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选取编排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前后延伸,排除干扰,以利于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合理编排学习材料,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自己观察微课中图形的切割和平移的动画过程,然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提供知识迁移,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遵循知识迁移的心理学规律设计学习环节,突破学习难点

  青少年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的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不再惧怕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学习上的难点。

  三、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原有的知识越具有概括性、在学习过程中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在五年级下第一单元学习简易方程时,学生会遇到多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题,盲目学习记忆效果差,也影响以后更进一步学习较难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于是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例题归纳整理,概括出不同的几类题型,例7是一步方程应用题、例8是两步方程应用题、例9是连设问题、例10是相遇问题。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先明确题目属于哪一类,再解答,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更快,知识形成体系、学会概括学习内容,对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应用比较教学法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对相关的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自主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提高自育学习效率。例如,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比较,延伸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安排连续两问应用题,这是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答加减一步应用题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了基础性的准备。连续两问应用题是由两个一步应用题构成的,且它的第二问只给出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需要从前面的问题中去找,由于学生不习惯于连贯的思考,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困难。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将连续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相比较,从结构形式到条件到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连续两问应用题,学生解答第一问不成问题;解答第二问时,要引导学生对一步应用题进行分析,要求对一个问题必须知道两个条件,而第二问中,只有一个条件,还缺少一个条件,缺少什么条件呢?可引导学生对已知条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另一个条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新的解应用题方法。

  五、灵活利用变式,拓展学生思路

  数学问题的表述常常把解决问题特别关键的本质属性“隐蔽”在非本质内容之中,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改变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自育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变式拓展思维,形成知识迁移,从而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小学数学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式,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提升。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创设了猴妈妈分桃子的情境: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桃子,她带来两盒桃子,小猴打开一盒(4个桃子),师问:怎样分才能公平?接着分第二盒,(8个)(没打开),师还是问;要分得公平,怎样分?然后,教师追问;为什么桃子数量不一样,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学生说: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接着老师又出示12个桃子,你能从图上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吗?在这个片断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四分之一,老师变换非本质性属性,让学生分4个桃子,8个桃子,12个桃子的四分之一,突出不管分多少个桃子,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表示。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概念教学中,如果仅以某种位置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较狭窄,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变式,将各种不同位置的图形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时,变式的练习更为重要。因为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每一类的高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所以三角形的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看到倾斜的线段就不认得是高,常常画高时总要垂直水平方向,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高的.位置应是不同的,使学生对“高”的概念有本质的认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凭着学习课本的初步感知说一说、指一指三角形的高,然后课件出示标准的三角形的高。紧接着再出现将标准的高的三角形进行90度旋转、135度旋转、150度旋转、175度旋转、180度旋转、360度旋转。每旋转一点都问:现在还是不是三角形的高?是不是还是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在这些变式高的出现和观察之中,学生在变化中看到了不变,即高的本质: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垂线。线的方向在变,垂直于底没有变。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学会利用掌握的旧的知识来轻松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框架,知识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归纳知识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