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不请我了?”——幼教经验
作者:静思时间:2017-05-08
鑫儿的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一般的孩子强,所以在班中很受老师和同伴的喜爱。在集体活动中,鑫儿总会积极举手发言,因此,她发言的机会要比其他多的多。以前,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慢慢地我发现班里活跃的孩子更加活跃,尤其是鑫儿;而不发言的孩子则更加沉默。
这种情况引起了我的反思。教育孩子是要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只关注部分孩子的教育是不公平的。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开始注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有好几次,鑫儿高高地举着手站起身大喊:“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在活动小结时,我批评了鑫儿的这种行为。从这以后,鑫儿发言的次数少了,有时甚至不发言了。
我想这也太不正常了吧。于是我找了一个机会问鑫儿:“现在,怎么看不到你举手了?”“老师,我不想。”“你以前那么积极,现在为什么不想了?”“现在都不请我了,举手也没意思。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听了这番话,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她会这样想。我马上告诉她,老师不请她不是因为不喜欢她,而是要给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机会。
鑫儿的例子迫使我改变了我的教育策略,每次活动尽量设计一些集体参与的环节,难度大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孩子来完成;难度小的问题就交给能力次点的孩子来完成。这样让各个层面的孩子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很快,鑫儿有恢复了以往的状态。
这种情况引起了我的反思。教育孩子是要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只关注部分孩子的教育是不公平的。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开始注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有好几次,鑫儿高高地举着手站起身大喊:“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在活动小结时,我批评了鑫儿的这种行为。从这以后,鑫儿发言的次数少了,有时甚至不发言了。
我想这也太不正常了吧。于是我找了一个机会问鑫儿:“现在,怎么看不到你举手了?”“老师,我不想。”“你以前那么积极,现在为什么不想了?”“现在都不请我了,举手也没意思。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听了这番话,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她会这样想。我马上告诉她,老师不请她不是因为不喜欢她,而是要给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机会。
鑫儿的例子迫使我改变了我的教育策略,每次活动尽量设计一些集体参与的环节,难度大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孩子来完成;难度小的问题就交给能力次点的孩子来完成。这样让各个层面的孩子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很快,鑫儿有恢复了以往的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