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主观幸福感,营造并享受幸福

作者:聚优时间:2017-11-07
上周六参加了区教科室组织的教师心理调适的讲座,聆听了高教授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阐释,他通过细腻的情感,朴实而感性化的语言,真切生动的实例告诉我们: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当你刻意去寻找时,就会发现它在回避你;当你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事物时,就会发现,幸福会随着你的阳光心态出现在你的身旁。

什么是幸福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应该是幸福的。愿望实现了,应该是的。一个人在田里劳动,满头大汗,可是他觉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个人在花园里散步,可是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

在心理学上,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换言之,幸福就是要培养体验快乐、知足、感激等情绪的能力,并确立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如,一位太太买到了梦想已久的房子,可当她听到好友买了更大的房子,她的幸福感就骤然降温。一天,孩子问她,“什么是幸福?”她说:“你有爱你的爸爸妈妈,这就是幸福!”女儿又问;“妈妈幸福吗?”她顿悟:其实幸福就是拥有的一切以及能够实现的目标。

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细细品味下来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一直以来,只知道幸福是一种感觉,什么样的感觉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觉得,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明媚。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要学会自我满足。这里说的自我满足,不是骄傲自满,也不是阿Q精神,是对环境的适应。人应该学会改变环境,但更要学会适应环境,要做到这两样都有不容易,这是人生存的能力。你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但是你也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可以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应该克制,不能放纵。这个世界充满太多的诱惑,享受生活简单的快乐,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

教育部发布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居民对自己总体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幸福指数正逐年下降。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幸福感和满意度却在下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因为工业社会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导致压力的增强,而个人的压力越高,幸福感就越低。现在职场的关键词,如“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无不是焦虑与疲惫的代名词。

@_@我是分割线@_@

“我们虽不能改变压力,但能改变对压力的态度。”高教授讲了下面几个方法增强主观幸福感。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自己的进步进行及时奖赏;人际和谐,社会支持稳定,持久的人际关系——我们与朋友亲人间建立的感情关系是快乐的最大来源。懂得花时间来培养和享受人际关系是永久快乐的本质因素。假如你没有真正想要关心的人,那样的你是悲惨的,不管有多成功;锻炼身体,自我培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成长来获得最终的快乐幸福。成长的最好方法是穷其一生的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获得博士头衔或每天两小时的阅读。最关键的是保持思想开放,寻求崭新的想法和观点。自我培养是通过时间累积而成的。可能你所学到的聪明才智在目前并无特别之处,但许多年后,它们会在渐渐累积,帮助你成为一位智者,善人,或幽默风趣的人。……

那什么是教育的幸福呢?很简单,教育的幸福也就是幸福的教育,它来源于教育者(受教)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深切体验。没有享受到教育幸福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为学生传递教育幸福的教师是失败的。李镇西老师曾把教师工作称为“甜蜜的苦差事”。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很快乐,教师工作是琐碎的,但很充实。所以打起精神,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换一种心态投入工作。善待每一个学生,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宽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于是,面带微笑地走过每一天。换一种心态当老师,或许,会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的快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