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的新认识——读《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后感

作者: 张颖黎时间:2017-02-01
儿童是谁?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首先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看似荒诞,儿童就是小孩儿呗,天真、幼稚、纯洁的代表者,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透过笔者细细的解读,让我从简单的问题中读出不简单乃至深邃的味道,原来儿童并不是那么简单。

笔者提出“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的观点。通过大量的文献综述向我们细细剖析儿童这个阶段的特殊性。“儿童并不是缩小的成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需要,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笔者博古论今,盘点中西方教育家、思想家的儿童观,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儿童价值观演变发展的历史长卷。从卢梭的“儿童发现论”到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再到蒙台梭利提出“向儿童学习”的口号。通过对史上著名的几位教育家的儿童观的论述,让我对儿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新定位,不能把成人的思想与情感强加于儿童之上,不能代替儿童的头脑去思考他们的所思所想,妄加评判他们的所作所为。儿童的成长就像大自然额万物生长一样,尤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在成人的作用下早熟的果实并不甜美,甚至于过早地腐烂,丧失生命的活力,因此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就像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样重要。

“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成为现今教育的一大热门的口号,我想所谓口号当然是依据富有哲理的文字,大家也都清楚这句话的意义,但让其成为现实,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还有许多要努力的工作。通过此书的阅读,我发现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没有真正地做到“尊重”儿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自以为是、许多的“我要你做”、许多看似尊重的现象。“尊重”变成了我们嘴里的热词,但在行为上还是没有很好地跟进,究其原因,我想是在对儿童的理解与认识上,此书给了我们很好地启示,找到了教育行为失误的根源既没能真正地理解认识儿童,我们没有像卢梭、杜威、蒙台梭利那样用敬畏、谦虚的态度对待儿童;我们没有真正做到在研究儿童、研读儿童的基础上开展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没有树立像毕加索、克里、科尔伯格、马修斯所说到的做到向儿童学习、向儿童身上寻求启示的意识;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心去感受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文化与儿童的智慧。所有这些“没有”就构成我们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儿童的原因。

我们作为教师之所以是教书匠还没有达到教育“智慧”的境界,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研究儿童的文化,从儿童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滋养自身的教育,从儿童文化中获得“反哺”,再反映到我们的课程实施与教育管理中去,最终获得自身教育智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