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孩子,走进孩子——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作者: ivy15时间:2017-09-01
在此书中的第三部分秋之篇中的第一篇文章便是《 与儿童对话:“聆听”儿童的声音》,书中介绍对话是灵感的相互交织,是思维的彼此碰撞,教师与儿童的对话是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教师必须重视与儿童的对话。

的确,儿童有着自己的心灵世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喜欢在学习活动中发出各种“声音”,并期望得到教师的回应。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案例《花儿为什么会有很多种颜色?》。文章中是这样说的:有一位老师问自己的学生,花儿为什么会有很多种颜色?有的说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公公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采蜜了……,结果这些答案都被老师判断是错误的。我当时看了感到很奇怪,这些孩子说的多好呀,为什么老师会有这种想法呢?看下去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科学活动,怪不得呢。接着这个老师一本正经的说:“错了,花儿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颜色,是因为花中有胡萝卜素等等。

尽管孩子的答案与老师理想的所谓的科学答案相去甚远,不符合逻辑和理性,但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多么富于想象力,多么的童趣和率真啊!我想:如果是我碰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开心的表扬孩子。肯定他们那海阔天空的奇思妙想并为他们的大胆表达而喝彩,绝不吝惜我的赞美。然后在孩子的回答的基础上再把科学的答案告诉他们,简单的否定只会打消他们学习和表现的积极性。可是说归说,有的时候自己还是会不自觉的犯这种错误,当孩子的回答与自己设计的答案距离遥遥,也会简单否定。孩子有一点答到自己的点子上的时候就会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而缺少了耐心的引导。久而久之,就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是纯洁的,单纯的同时又在不断的给我们成人各种各样的惊喜。孩子有孩子的特点,作为一名专业的老师,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提出的问题也要在孩子的经验基础之上,我们应该走进去拥抱“孩子世界”,聆听孩子,走进孩子,以“孩子的方式”去关照,去解读,所以老师要戒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