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建议》有感

作者: 热情如夏时间:2017-10-23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等于跟很多高尚的人在说话。”为了更了解一些有关幼教知识,解决一些困惑。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看后受益匪浅。

平时在看书时,我都只是抱着翻一翻的态度,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本书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下子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所讲的内容正式我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所以我很认真地将其看完,并意犹未尽。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对于我们来说一点的不陌生,曾经在校园时代和新教师培训时,都学过有关他的一些教育知识,那时就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在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感觉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我帮助,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一定的信心……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而且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体验的实例,娓娓道来,它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在此我们也有很大的收获。

的确,这些建议对于刚踏入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

@_@我是分割线@_@

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没有它们的浇灌,则会干枯。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因为有时候,我们还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给浪费掉。

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我们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于我们怎样去利用这些时间。对于我们现在都是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的去做事,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动摇,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一拖再拖,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_@我是分割线@_@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我们以后要多在书中找到属于我们的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