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佛珠平安结编法图解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只要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槃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佛珠平安结编法图解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按照下图方法将手串的两根细线对折
对折好以后,按照下图,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将细线固定好
对照下图右上角给出的图解,将细线进行折叠缠绕
缠绕完成以后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按照图三右上角图解,进行二次折叠缠绕,如以下图五——图八所示
二次折叠缠绕以后的形状如下图所示,中国结已初具模型
中国结模型做好后,按照下图将四个小环抽紧,进行固定
最后,对中国结进行调整,确保中国结对称美观
佛珠流传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在中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2]
《续高僧传·道绰传》载:“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3]
【佛珠平安结编法图解】相关文章:
中国结编法:蜻蜓结的编法图解04-30
蛇结手链编法图解03-20
衣服纽扣结编法图解05-07
图解双线金刚结编法03-20
手工中国结的编法图解04-28
中国蝴蝶结编法图解03-20
九眼金刚结编法图解03-18
中国结之琵琶结编法图解教程04-26
蜻蜓结的编法04-30
蛇结的编法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