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的小常识

时间:2022-10-09 12:09:48 生活 我要投稿

自然科学的小常识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下面是一些自然科学小常识,一起来看吧!

自然科学的小常识

  自然科学的小常识 1

  1.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是? 雨燕

  2. 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多少伏以下? 36伏

  3. 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鸟是? 鸵鸟

  4. 以下哪种并非淡水鱼? 鲨鱼

  5. 蒲公英传播种子时? 依靠风力

  6、在杠杆上起到支撑作用的那一点叫做? 支点

  7. 人体最坚硬的部分是? 牙齿

  8. 恐龙是什么动物? 爬行动物

  9. 最清洁的能源是? 太阳能

  10. 蜻蜓点水实际上是在? 产卵

  11. 鱼睡觉时? 睁着眼睛睡

  12. 蚯蚓的食物是? 泥块

  13. 蜜蜂中的蜂王是? 雌蜂

  14. 有鬃毛的狮子是雌性还是雄性? 雄狮子

  15.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哪一种? 鲸鱼

  16. 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珍惜植物是? 珙桐

  17. 人类的性别是由哪一条染色体决定? Y染色体

  18. 小鸡是由鸡蛋的'什么发育而成的? 蛋黄

  19.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20. 我们必须如何对着太阳,喷射水雾,才能制造彩虹? 背对

  21. 气温、水、植物等对岩石的破坏现象叫做? 风化

  22. 地球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下面哪颗星? 北极星

  23. 一般企鹅以居住在何处而为人们所知? 南极

  24.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在以下哪个城市? 西双版纳

  25. 泥鳅离开水后也能生存,它离开水后是用什么呼吸的? 肠

  26. 假如你被一只蚊子叮了一口,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叮你的蚊子是? 雌蚊子

  27. 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什么原因? 阳光的折射

  28.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哪种糖类物质? 核糖

  29. 一只杜鹃鸟要下蛋了,此时它会怎么做? 将蛋下到其他鸟的鸟巢里

  30. 当红旗向东南飘动时,这时刮的是什么风? 西北风

  31. 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32. “竹子”属于哪一类植物? 草本植物

  33. 风速越大,风力就会怎么样? 越强

  34.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哪种电? 正电

  35. 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阴暗潮湿

  36. 蚊子发出的“嗡嗡”的声音是由于? 翅膀振动

  37.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前苏联

  38. 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传导、对流和辐射

  自然科学的小常识 2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自然科学的小常识】相关文章:

少儿自然科学小常识03-11

科学小常识02-08

红木的小常识09-27

节电小常识09-26

安全小常识04-22

冬季小常识08-18

秋季安全小常识08-31

居家防盗小常识09-28

西餐礼仪小常识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