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2-03-10 22:47:47 社会实践 我要投稿

【精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3篇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1

  各学院团委、各级学生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利用寒假返乡时间投身社会实践。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校团委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xx年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志愿服务在行动 xx青年暖寒冬

  二、活动对象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三、活动内容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志愿服务春运、文化习俗收集、科普知识宣传、家乡变化调研、高中母校回访等形式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展“守望家乡·青春建功”主题服务月活动。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春节前后青年学生返乡、农村青年相对集中的有利时机,广泛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进一步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开展青年新春分享会、真情助困、走访慰问、结对帮扶、交友联谊等活动,切实走进青年学生中,与青年交朋友。

  (二)开展“服务春运·志愿暖冬”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在寒假期间,积极响应团中央开展志愿服务春运“暖冬计划”的通知精神,主动参与武汉地区及全国各地的'春运志愿服务行动,各单位需重视活动相关图片及成果的收集和推广。同时针对春节前后学生买票难的问题,主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帮助青年学生完成购票,顺利返乡。

  (三)开展“心的感受·家的年味”主题传统文化寻访活动。结合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教育”团中央创新试点项目的相关工作,号召广大学生在寒假返乡期间,广泛收集具有家乡特色、地域风情的传统习俗、文化产品及民俗活动等,鼓励大学生以图片采集、视频记录、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记录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成相关实践成果,优秀成果将在开学后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

  (四)开展“科普暖寒冬·调研谋发展”主题科普及社会调研活动。号召广大学生利用寒假,深入基层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家乡发展相关社会调研活动,通过科普知识宣传、发展情况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家乡变化、服务家乡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做实事。活动成果积极形成相关报告、论文等,为推进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五)开展“感恩母校·激励成长”第三届“xx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分享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联合学工部招生办公室开展第三届“xx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分享活动”,号召全体青年利用寒假时间回访高中母校、探访高中老师,在送去温暖与祝福的同时,宣扬华师精神,进一步扩大我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活动具体要求、支持政策、报名信息详见《附件3:“感恩母校·激励成长”第三届“xx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分享活动”招募通知》。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积极指导,在学院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切实把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寒假工作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成果,有反馈。

  (二)加强宣传,扩大效果

  各学院实践团队和个人在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校内外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加强与校内及各地媒体联系。相关活动宣传稿件报送请发至指定邮箱,学校将择优进行宣传报道。

  (三)保障安全,严防意外

  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邻近村社开展。各学院要提前做好活动安全预案,切实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安全意识,认真落实好安全管理工作,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整个实践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四)总结经验,及时上报

  假期结束后,以学院为单位及时汇总本学院社会实践总体情况,包括基本参与情况、各类主题实践成果等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2

  暑假将至,为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大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奠基。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暑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具体如下:

  一、实践主题:

  关注民生 心系家乡

  二、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尝试研究、解决身边问题,感受社会发展为百姓带来的新变化,真正使社会实践成为学生课堂生活的延伸和拓展,逐步摸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三、人员和组织形式

  1、参加人员: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2、组织形式:学生可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也可以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活动组织。

  四、实践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针对农村合作医疗、民间借贷、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物价上涨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房价问题、医疗改革问题、农村道路建设、社会公德教育、生态平衡、慈善事业等问题,或某一感兴趣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志愿者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街头乞讨人群、低保人群以及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帮助。

  五、管理和成果展示

  1、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填写《东台市仓三中学暑假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评价表》;

  2、每个活动小组须撰写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活动总结(不少于800字);

  3、学校将根据每位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将作为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六、注意事项

  1、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宜超过10人),不开展跨区的活动。

  2、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5、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3

  “挖掘地方竹文化资源,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我校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提出的研究课题。意在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振奋师生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竹的虚怀若谷和高风亮节自古以来被人赞颂。东坡居士云:宁可实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为官时爱“衙斋卧听潇潇竹”。竹成了高雅、温馨、坚韧、吉祥的美好象征。

  靖江过去是有名的竹乡,是竹美化了靖江,那茂密葳蕤的竹林分布在村村埭埭,墨绿色,如烟似云,一丛丛、一片片,四季长青,翠色欲流,迷眼醉心,让靖江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是竹给靖江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竹园成了农家的小银行,是富裕的象征。制造竹器是各家各户农民的“第二职业”,那花纹细密的凉席、实用好看的竹蓝,至今蜚声中外。

  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靖江的竹子开始染上一种病,先是根部黄色锈斑,然后整棵枯死,没几年,靖江的竹林就“全军覆没”了。没有了竹,靖江农村也风韵大逊。

  为此,我们提出以“竹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以此来怀念竹的温馨,寻找竹的足迹,发现竹的价值,歌颂竹的精神,学习竹的品质,探究竹衰原因,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价值目标指向育人,以教会小学生如何做人为宗旨,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通过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热爱自然,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考察、调查、访问,让学生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开发利用竹文化资源,弘扬竹文化精神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加快我校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利用竹文化来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生理、心理、思想特点。

  三、课题的内容结构

  基于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要求,着眼于实现课程结构年级段衔接,实验尝试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自然、社会与自我这三个维度,结合学生特点,从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三条线索,形成研究的整体结构,从而构建出斜桥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体系。

  一、二年级主要从现实生活中查找竹的产品,认识竹的用途,感受竹的价值。三、四年级通过搜集有关竹的诗歌、谚语、名言、成语、故事等,寻找竹的足迹,发现竹的品位。五、六年级以研究性活动为主,通过对竹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讴歌、学习竹之精神品质,寻找家乡竹子衰落的原因,为竹的重新种植提供一点理论设想。

  主题活动

  探究物质世界 关注社会生活 感受自我成长

  我家的竹器 竹文化知多少 竹之精神激励我

  我喜欢的竹器 生活离不开竹 我为家乡添新竹

  (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

  当然,以上界定只是参考,在具体实验中,并不能拘泥于设定好的框架,可依据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四、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讨论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培训实验教师,开始点上实验。

  2、实施阶段:做好活动由点到面的过渡,全面开展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指导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开展调查访问,翻阅图书,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记录一些活动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帮助收集整理资料,形成实验报告。

  3、总结阶段:筛选研究内容,撰写总结报告,编印有关资料,形成校本课程。

  五、课题的组织实施

  为保证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现规划课题管理的实施流程如下:

  领导小组 校 长 室 (负责对课题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

  指导小组 教导处、教科室 (负责培训、指导、鉴定教师工作,整理活动资料)

  实施小组 少先队、教研组 (负责课题的组织与落实,定期研讨子课题开发与实施,监督年级组的工作)

  年级组 (负责与本年级各班切磋确定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班级 (班主任负责协调、管理各小组活动)

  六、课题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外于教学与学习环节,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在“感受自我成长”领域,课题展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的实现又内在地建构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内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尤为显得重要,评价的过程将成为课程开发与创作的过程。

  1、强调评价的过程性

  一方面,采用学生记录“我的小档案”或教师给予“即时评语”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2、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首先,鼓励学生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成果表达方式,肯定学生与社会交往的多元方式。其次,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再次,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来自于家长、学生自己以及指导老师等多方面的信息。对教师所进行的评价则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行政评价等不同的形式。

  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活动领域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召开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与失,恰当地规划下一步行动。同时教师通过撰写案例,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