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急诊急救培训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总结1
1、急诊服务的JCI评审标准
JCI是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提供全球范围的认证和咨询服务,来提高全世界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其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2]。JCI有关医院急诊服务的评审标准明确要求:制定清晰明确、可操作的急诊患者服务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相关员工进行急诊服务制度规程的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规范采用相应制度与操作规程来指导急诊服务,以保障医院急诊服务的安全有效、降低相关风险[2]。
2、基于JCI标准的急诊服务实践
2.1医院急诊科概况
急诊科归属于医院的危重医学科,急诊科主任直接向危重医学科主任汇报。急诊科设有四个医疗组,每个医疗组由1名主诊医师(Attending,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1年以上,并通过医院内的资质考核认可)[3]、1~2名高年资住院医师和3~4名低年资住院医师组成。主诊医师对所诊治的患者负全责,并直接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医院急诊科根据不同功能设置,分抢救室、诊疗室、清创室和急诊监护室(EICU)4个区域,其中抢救床15张、诊疗床12张、清创室1间、急诊监护床10张。
2.2急诊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医院参照有关急诊服务的JCI标准,成立“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医院的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由医务科科长任主席,成员包括医疗副院长、护理副院长、危重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内外科/呼吸治疗科主任、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委员会从医院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整合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为医院的急诊服务做出计划和决策。其具体职责为:制定急诊服务的制度和工作规程,建立急诊急救器材、药品配备的标准,审核急诊科医务人员的资质,监督相关制度、规程落实情况,全面监测急诊服务质量,协调急诊服务相关的一切事宜[4—5]。
2.3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的建立
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根据JCI的有关标准,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讨论、制定详尽的急诊服务制度与规程,以规范医院的急诊服务,确保不同的医务人员为急诊患者提供同质的医疗服务。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2.3.1急诊服务范畴包括各种创伤和非创伤急诊;但未满14周岁的儿童、烧伤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须向专科医院转诊(医院未设小儿、烧伤及传染病科)。
2.3.2急诊服务原则无论患者是否具有付费能力,急诊科无条件为所有需急诊处置的患者提供标准的急诊服务,包括初步检查和急救治疗;急诊初步检查处理后,若患者有专科方面的问题,急诊科医生联系相应专科的高年资值班医生会诊;被急诊科呼叫的任何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回应;如果被请求急会诊,会诊医师必须在10 min内到达;开设院内紧急求救专线电话“3999”,接到该电话的任何员工,务必在5 min内到达急诊科直接参与急救工作。
2.3.3急诊医师职责和操作规范急诊医生工作职责对急诊各级医师的权限、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详细制定了急诊医生实施诊断/治疗性操作的范围。
2.3.4急诊会诊制度规定急诊科在每周7 d、每天24 h全方位地得到全院各临床科室,以及医院医疗/行政/护理总值班人员的支持。
2.3.5急诊诊疗室管理原则需住院进一步诊治的急诊患者,在诊疗室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 h;无需住院但需进一步观察的患者,在诊疗室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4 h,超过24 h的患者,必须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后转诊治疗。
2.3.6急诊科医务人员任职资格急诊科医师/护士除外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护士执业证书,还应参加医院组织的急诊专科医生/护士培训并通过考核,同时具备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证书和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证书。
2.4急救器材药品的统一配备
急诊室的每一个区域,都配备有统一型号、统一配置的抢救车。抢救车车顶统一放置除颤仪、右侧边统一悬挂呼吸皮囊,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根据急诊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统一标准配置,包括各类型号注射器、抢救药物、输液用物、敷料、呼吸道用物、器械类物品及负压吸引装置等,放在车内指定的位置,并在每层抽屉外贴上明显的标签[4]。
2.5急诊员工的培训考核
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由医院急诊管理委员会协调指导、医院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共同负责,对员工进行CPR、ACLS、急诊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急诊服务相关制度/规程、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考核,获得CPR和ACLS证书,以确保每一位提供急诊服务的医务人员具有必须的急诊医疗素养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自觉遵循医院的急诊服务制度,以适应医院急诊不分科、给急诊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和持续可获得的医治需求[6]。急诊科员工每2年一次必须参加医院定期举办的CPR和ACLS培训并通过考核、以重新获得有效的CPR和ACLS证书。技能培训中心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及时调整更新CPR和ACLS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需求[4]。
2.6急诊服务的质量考核监测
把急诊服务的安全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考核体系中,对于引导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急诊服务的安全有效,将具有积极的意义。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委托医院质量办公室,对医院的急诊服务进行全程监控考核,以评价检测各项制度规程在临床的实际执行情况及员工的急救能力。如被紧急呼叫员工的到达时间、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时间、临床模拟抢救抽查、急救器械物品的完好率、急诊病历书写合格率、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抢救成功率等。及时改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持续关注改进效果,以求不断完善。同时将考核结果跟员工的年度考评相关联。
2.7急诊服务的JCI认证过程
JCI认证,是一个全员参与、多部门合作的持续质量改进过程。急诊服务的JCI认证是在医院整个JCI认证体系下、由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领导、医院急诊科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共同协作完成的。在建立JCI标准下的各项制度/流程基础上,确保每一位员工理解并严格参照执行。同时根据JCI检查流程和追踪方法,定期组织模拟检查、实地查访制度/流程落实情况,并对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追踪其改进结果,保证制度/流程在科室所有员工的一致实施并保持稳定,促进科室员工的积极参与[7]。
3、结果
3.1规范了医院的急诊服务
急诊服务的规范管理,是确保现代医疗活动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邵逸夫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JCI标准,制定统一的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清晰可操作的流程,使得员工在提供急诊服务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而为患者提供同质安全的急诊服务。同时急诊室每一个诊疗区域急救器材、药品的统一配备放置,为急诊医务人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确保了医院急诊服务的规范有序开展。
3.2提高了急诊服务的医疗质量
严格的急诊医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规范的急诊员工培训计划,不定期的院内急救模拟训练,以及每2年一次的CPR和ACLS的复习考核制度,使得急诊医生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即“大急诊”能力,而不是单纯内/外科医生的知识和能力[6]。专业训练有素的急诊服务队伍和制度上保障全院各临床科室、行政后勤部门的全方位强有力支持,确保了医院急诊“时效”、“救命”、“质量”原则的有序进行[8],提高了医院急诊服务医疗质量。2010年急诊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在10 min以内,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8.5%,医疗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急诊抢救器械物品完好率100%,抢救成功率97.8%。
3.3确保了绿色抢救通道的畅通无阻
急诊服务制度明确规定了患者在急诊科转诊的时间限制,确保患者在急诊室滞留不超过24 h,因而能随时为需要救治的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空间和急救人力资源;同时制度明确规定,即使患者不具备付费能力,急诊科仍然无条件为其提供标准的急诊服务,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收治无付费能力急诊患者时,无需请示即可直接进入医疗流程,为其提供规范的急诊救治,因而确保每一位来院的急诊患者能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服务,真正做到了绿色抢救通道的畅通无阻。
4、讨论
急诊医学是一个多学科的边缘学科,仅凭某一专业知识不能解决急诊患者的问题[9],因而对急诊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流程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邵逸夫医院在JCI标准下的急诊服务实践,严格急诊医务人员的准入制度及高标准的规范培训,清晰明了的统一流程,规范一致的急救器械物品的配备,实现了医院急诊医学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命,运用最先进的设施和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尽最大可能挽救急危症患者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伤残[1]。急诊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统一标准,为急诊患者提供高标准的医疗服务,避免了因医务人员个人工作习惯或能力的不同,造成救护质量差异,从而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了急诊医疗安全[10]。同时明确的转诊制度和流畅的工作流程,保证了急诊服务有条不紊的开展,缩短了急诊患者候诊时间,因而避免了因为过度拥挤而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患者满意度降低的现象[11]。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总结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38例急诊患者。男性267例,女性171例,年龄最大84岁,年龄最小的小于1岁。>20岁39例,占总数8.9%,21~45岁118例,占总数的26.9%,46~60岁114例,占总数的26%,60岁以上的167例,占总数的38.2%。
1.2急救方法与病情评估患者就诊后,医护人员迅速接诊,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及病情评估。根据病情初步分为急、危、重症患者如:心脑血管等各个系统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的生命体征明显异常,随时有可能危机生命者。一般急诊:各种疾病的急性发作或者创伤造成的痛苦,但是生命体征尚稳定者。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施救,如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等。对病情危急医院无法处置的快速转上级医院。对呼吸、心跳已停止的患者,予以常规心肺复苏,给予基础生命支持30min以上,无效宣布死亡。
1.3统计方法根据急诊患者病种多少及各年龄段进行统计,分为意外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急腹症、醉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急诊(高热惊厥为主)、其他等八类。并对相关原因进行讨论。
2、结果
2.1急诊患者疾病谱分布情况本组208例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92例,冠心病56例,脑血管以外42例,其他心脑血管疾病18例。112例意外创伤中,摔伤及撞伤42例,打架伤32例,割伤19例,烫伤10例,其他外伤25例(见表1)。
2.2病情及治疗结果根据上述病情评估,本组危重病例61例,占总病例的13.9%。一般急症377例,占总数的86.1%。死亡12例,占总数2.7%。由于医院技术力量和设备限制,转诊32例,占总数的7.3%。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轻症患者在急诊观察治疗,稍重患者收入院进一步治疗(见表2)。
3、讨论
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导致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车辆增多,各种交通意外撞伤及突发事故的不断发生,使医院急诊能力的建立和完善显得格外重要。
3.1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急诊患者疾病谱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及意外伤害为主,占73.2%,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就占47.6%。这主要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我国城市和大部分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以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更为突出,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高,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此,提高群众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医院对此类疾病的急诊处置能力尤为重要。
同时,我院急诊患者中意外创伤的比例也高达25.6%。由于我院不是市“120”急救分站,医院的.技术力量及设备均有所欠缺,在本院的意外创伤中,主要以社区常见的伤害为主,如摔伤、撞伤、电击伤、刀割伤为主,相反以交通事故为主的创伤患者较少。摔伤、割伤、打架伤等多为中青年人,因此,针对社区居民、工厂工人、打工的农民工、学校师生开展伤害预防的教育,如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交通安全等多项专题教育,加大对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个人的伤害预防意识,加强个人自我保护,尤为重要。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总结3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xx年至20xx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总结】相关文章: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心得体会04-07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1-13
急救培训总结05-13
急救培训总结02-08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05-20
【精选】急救知识培训总结05-21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01-08
(精选)急救知识培训总结06-12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8篇)07-26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