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班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动机

作者:聚优时间:2017-12-19
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旺盛时期,是人的身体奠定物质基础的时期,幼儿身体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家长们重视起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场地、器械等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都较差,不能与社会上各大游乐场所提供的大型现代化游乐设备以及家长们不惜重金买回的各种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高科技玩具相提并论,使得玩惯了高价玩具的孩子们入园后对幼儿园各种自制的、简易的玩具不感兴趣,甚至碰都不碰,宁愿站在一边发呆或者满场追逐嬉闹。另外,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儿童观的影响,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仍处在教育者与被教育关系的阶段,幼儿在生理和心理,特别是心理需要不被重视,得不到满足,使得在家庭中被宠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们步入幼儿园后,心理失去平衡,无法处好与教师、同伴之间的关系,心理受压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包括与人交往。而以户外集体活动形式为主的体育活动,由于教师不能时刻陪伴每一位幼儿,大部分时间需要幼儿自主活动并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就会有个别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为所欲为霸道任性,而部分内向,胆小的幼儿则在活动中退缩,拒绝参与活动的现象,加之教师在教育方法上采用不当,更是无法调动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们也普遍感到体育活动较难开展,常常在一片混乱或呆板中敷衍了事。

  对这种现状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问题都集中在体育活动中环境的创设不尽人意,使得体育活动对天性爱玩的幼儿失去了吸引力,满足不了幼儿活动、交往等各方面需要,使得幼儿没有了那股能推动其活动的心理动力,即动机。研究证明,动机做为激励人去活动的心理方面,不仅能推动有机体产生各种活动,使得该行动能在其指引和配合下向着一个目标前进,而且也能直接调节和支配人能否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如果我们能善于分析小班幼儿体育活动动机及其活动环境的关系,从而优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和培养幼儿体育动机,对于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将会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_@我是分割线@_@

  特定于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活动环境,包括一切与幼儿直接有关发生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起教育作用的所有环境,其中可分为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两方面。以下将从这两个环境的创设与优化,来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动机。

  一、 优化物质环境,激发和培养小班幼儿的体育动机

  物质环境是精神环境的基础。在体育活动中包括体育活动的空间,时间以及为幼儿提供的玩教具等等,好的物质环境会在一开始牢牢的吸引住幼儿,使幼儿喜欢玩、愿意玩,为幼儿进一步参与活动创设前提条件,使体育活动顺利开展成为可能。

  曾有人说过“适合于幼儿的就是好的”。那么怎样的物质环境才算是好的,适合于幼儿的呢?琼斯在论述教学——学——环境时所提出的五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来观察和评价提供给幼儿的物质环境。

  1、 创设近似于家庭的软化环境(柔和、冷硬)

  “柔和”和“冷硬”主要指环境的感应性和物理适应性,即我们为幼儿提供的体育活动器械不能过份地强调功能而忽略人际互动,不要一味追求坚硬不易损毁而忽略外观和造型的美化,教师应充分利用增加环境柔和性的各种材料,如草地、吊索、轮胎、海绵等来创设软化的体育活动环境。例如:为幼儿提供用来练习上肢力量的拉力器,我们就不能单纯参照成人使用的拉力器做简单的仿制,而是要做适当的改造和美化工作:如换上彩色松紧带,扎上几朵彩色纸花,或者改一个玩为两人玩,即将两头各个个抓柄分为两头共四个抓柄,中间串上一个用雪碧瓶和包装绳制成的可爱娃娃,这样你拉过来,我拉过去,又好看又好玩。这种舒适悦目的造型,富有吸引力的色彩都可以改变一个环境的特性和感受,让刚走出家庭的柔和。我们就曾发现同样的用雪碧瓶剪成小车状的拖拉玩具,其中一个上面“坐”着可爱的绒毛小象的小拖车就倍受幼儿喜欢,相比之下另一个就被冷落在一旁。

@_@我是分割线@_@

  2、 创设没有过多限制的活动环境(开放、封闭)

  主要指器材,贮放在教师对幼儿所作限制的程度。幼儿对活动环境的选择权,教具使用上的限制性,玩具和器材的贮放都属于这个维度。开放式器材由于可以鼓励幼儿创新,得到幼儿的喜欢,幼儿能在不断新玩法时得到乐趣。因此应多为幼儿提供开放式器械。对于生活经验不足思维不扩散的,教师应多指导和启发幼儿发现一物多玩的乐趣。但“开放”和“封闭”并不意味着“好”和“坏”,如果活动能提供充分的挑战,封闭式器材也可能对幼儿起积极作用。例如平衡木,幼儿在上面走来走去,几次后就感到乏味。如果此时教师能改变平衡木的高度,宽度或让幼儿手持物体过平衡木。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还会使原本乏味的器械富有挑战意味,使幼儿在表现自我,满足战胜挑战的心理需要的推动下反复练习着。

  另外,器械的贮放也要方便幼儿自由拿取,特别是在晨间和课间的户外体育活动时,如果幼儿想玩某个器械,却因器械摆放过高或堆成一堆不易拿到而需要先请老师帮助甚至还要得到老师的允许,那么幼儿原来的那股“兴头”可能就因为几分钟延迟而冷却下来。因此为幼儿创设的环境不能过分的强调干净和整齐,应在安全卫生的同时方便于幼儿。

  3、 器械和场地不宜过于复杂,分散幼儿注意力(简单、复杂)

  主要指器械场地应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简单环境对于必须专注的内容或严格的时间安排是必要的,因为它带来的分神事物较少,比较适合于小班幼儿,否则会因刺激过多,选择过多而使幼儿不知所措,例如在一次练习向指定方向走、跑的游戏中,教师创设了去小动物家做客的游戏情境,并以打电话的形式向幼儿提出动作要求。为使情境更逼真采用一个真电话玩具,想以此来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但实际上却与设想的相差甚远:玩具过多的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反而使幼儿来说较简单的器械、场地才适合他们。

@_@我是分割线@_@

  4、 适时的更新变换和提供独处的空间(干预、隐蔽)

  “干预”和“隐蔽”基本上是指界限,即对穿越这界限的人和事而言,环境中的界限存在于儿童与他人、与园内的景物、声音和其他事物之间。

  适当的干预包括增添新的器材,变换场地布置,使幼儿不会对一成不变的环境失去兴趣。适度的隔离可提供隐蔽的空间,减少刺激,使幼儿有独处、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小班幼儿,你会发现他们会莫明其妙的离开,不再参加活动,这时就是他们想一个人独处安静一会儿的表现。教师可以在靠墙铺一块地毯或用三面屏障围成的独立的小空间,也可向幼儿开放午睡室、图书角、美工角,让他们在那里放松、休息,不要强制幼儿一直在体育活动中保持高度兴奋状态,否则他们会感到精神和体力上的双重疲劳而厌倦体育活动。

  5、 环境创设要注意动静交替和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高活动性、低活动性)

  这一维度主要形成活动中所含肌肉使用多寡及动作的程度。高活动性指大肌肉活动,积极性的活动;低活动性则包括小肌肉活动。幼儿的精力水平和他们所需活动程度变化极大:有些幼儿十分活泼好动,安静一会都感到困难;有些幼儿则在活动时总采用旁观态度。因此教师所提供的空间、器械需同时包括高活动性和低活动性,并鼓励、引导幼儿将两种活动调剂着进行,使幼儿能进行“动静交替”。例如在器械提供上不仅要有跑、跳、球类游戏等活动量大且激烈的器械,也要有走、爬、平衡等相对而言活动量小且平缓的器械。这样幼儿在有不同活动需要时可以有所选择的进行活动。

  另外,由于受场地小等条件的限制,往往会造成人多拥挤的状况,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和情绪。教师要开动脑筋,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空间,如楼梯拐角、走廊、地面,甚至从幼儿园大门到教室的那段路都可以悬挂一些小物体或在地上画些图案,让幼儿能分散到各个地方开展活动、甚至于在来园、离园途中都可以玩一玩,这样不仅美化环境、充满上童趣,也充分利用了空间,使幼儿有充分的空间玩耍。再者,我们还可以利用自然和周围社区的现有条件,如春游时找一块美丽的草地或周围的学校操场,社区儿童乐园,带上一个皮球,让孩子们尽情地追逐奔跑,痛痛快快地玩一下,那样孩子们该有多高兴呀!

@_@我是分割线@_@

  总之,琼斯的环境评价五维度为我们提供创设优化物质环境的标准,教师结合本园实际条件,在安全卫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最大限度的降低与环境有关的行为问题,使物质环境真正适合于小班幼儿的认知结构和身体发展水平,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动机。

  二、 优化心理环境,激发和培养小班幼儿的体育动机

  刚从家庭和父母怀抱中走出来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会表现出恐惧不安、焦虑紧张、沉默不语、缺乏安全感等现象,特别是对同伴、教师采取排斥态度或者无法处理好之间的关系。这些对体育活动这样一个需要独立和交往能力的活动来说是急需解决的。因此,光有良好的物质环境还不够,我们还要从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不良心理的影响。

  体育活动心理环境是指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环境,具体的说包括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幼儿、成人与成人、教师与家长等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隐形环境。

  在创设心理环境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师幼关系紧张,常常会造成幼儿心理的失调。理想的师幼关系应当有别于西方“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教师跟着幼儿走”的师幼关系,也不同于国内传统的“维护师道尊严,一切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师幼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即“师幼互动”。体育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应是这样的:

  1、 建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相倚关系

  作为教师应具备对幼儿施加正确教育影响的能力,充分的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并对于在心理上有特殊需要的地幼儿要给予关注。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近幼儿,取得他们的信任。在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在做带有挑战性的动作练习如独木桥、从高处跳下,甚至于上下坡都要及时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抚慰和保护幼儿,消除幼儿不安心理,鼓励其大胆尝试并在成功时给予赞许,失败时给予安慰,让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归属感、安全感;还要用积极上进的情绪感染幼儿,引导他们体验活动的乐趣。对于胆怯、孤僻应不急于要求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允许其在一旁观看,寻找适当的机会让幼儿慢慢过渡到参与活动。总之,教师对幼儿的关怀、热爱、教育结合幼儿对教师的尊敬、依恋、信任就形成了师幼间的第一层关系。

@_@我是分割线@_@

  2、 建立完全平等的师幼关系

  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年轻教师总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起拍球,一起跳舞,甚至能和孩子们一样往地上一坐玩“丢手绢”宛如一个“大孩子”,一点都没有大人或老师的架子,这样的老师反而深得孩子们的喜欢,而孩子们在这样的老师前总显得放松,甚至会“放肆”,但那恰恰是孩子们的天性。比起那些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老师来,这样的教师才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得到幼儿的爱戴,就有可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再例如,一个希望能帮老师收拾器械的幼儿因为没先站好队,而遭到老师的拒绝,在他内心可能就会从此反感老师和体育活动。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和倾听幼儿的意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可以先提出排好队的条件再让他收拾器械)那么,这种愿望的满足也就在可能推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 教师与幼儿相互学习的师幼关系

  这一层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常被忽略,而采取主观或单向灌输的方式,忽视幼儿的学习过程。每个幼儿都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会不断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幼儿的信息来源和思考、判断、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超越教师的预料。例如在学会手膝着地爬,匍匐爬两种爬行动作后,有一天教师突然发现一个男孩坐在垫上,利用双手和脚后跟为用力点,以臀部为支持点向后一下一下移动,这位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并招集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不仅学习动作还要学习他的创新意识,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练习起来并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垫上动作,希望也能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赞同,使得原来少有人问津的垫子一下热闹起来。因此,教师需要时时处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挖掘幼儿的潜能,树立幼儿为学习榜样激发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同时也为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客观评价和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_@我是分割线@_@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善于建立师幼互动关系的教师,他在向幼儿传递知识、示范技能、表现行为时会得到幼儿的积极反映,从而有成就感,进而又会反过来将这种积极情绪传递给幼儿,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会在幼儿用各种形式向教师反映困惑和喜悦或想引起教师注意、支持、安慰、同情时,敏感地捕捉这些信息,及时的满足幼儿的需要,使互动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充分借助环境来引发互动即通过幼儿直接作用于中介物而获得教育影响,教师只是间接影响互动过程。例如练习自然挥臂投掷的游戏“小猫捉老鼠”中,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小猫怎样才能把老鼠扔得远远的?”并给幼儿充足的时间练习,最后再组织幼儿讨论、演示、互相学习,使得每位幼儿都有表现自我才能的机会,而幼儿在表现自我得到满足时,也鼓动起活动的动力。

  另外,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必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这也属于心理环境的范畴。只要帮助幼儿学会接纳同伴以及学会解决交往中的小问题的方法,学会交往,合幼儿能体会到与同伴共同游戏、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生活的乐趣,那么会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推动作用的。

  总之,教师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地位,多从幼儿的心理需求考虑。这样才能与幼儿结合成和谐、动态、多样化的互动关系以及帮幼儿协调同伴关系,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体育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我们要看到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知识水平低,因此他们的体育活动大多由直接动机推动。动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可以随年龄的增长,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变化的,做为教师除了不断优化环境外,还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教育影响。如目的教育,使幼儿明确体育目的和意义;适当开展竞赛;搞好检查,评定和评价工作;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幼儿能从满足个人生理和心理需要深入为满足社会和集体需要。形成与活动的间接结果相联系的间接动机,使其与整体利益相结合而能持久地在个体身上发生积极作用,真正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为国争光打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