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兔赛跑”幼儿辩论会——幼儿园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聚优时间:2017-10-02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析:从续编故事到幼儿辩论会
第一次活动:续编故事引发了幼儿的争论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向幼儿讲述了《龟兔赛跑》的前部分后,让幼儿续编故事《龟兔第二次赛跑》。当我提出“龟兔第二次赛跑有可能谁赢了?为什么”的问题后,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思怡说:“这次一定是兔子赢了,因为它知道自己不该偷懒了。”雨昕说:“我认为还是乌龟赢了,它总是不断地爬着,而兔子还是很骄傲!”他的话音刚落,立即遭到雯雯的反驳:“才不会呢,兔子本来就跑得比乌龟快嘛,它这次吸取教训一定会赢的。”幼儿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龟兔赛跑》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教师本来是想让幼儿通过续编锻炼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创编活动不同于科学活动,不存在固定的结论,只要幼儿乐于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愿意而且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就达成了。面对意料之外的激烈争论,为了鼓励每个幼儿的想象与表达,我建议说:“认为兔子赢的分为一组,认为乌龟赢的分为一组,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编出一个合乎情理的故事,在明天每日播报(即每天早晨的谈话时间)时讲给大家听。”
第二次活动:用辩论挑战幼儿的讲述
第二天的“今日播报”时间里,幼儿按照各自的思路开始了讲述。轮到思棋开始播报了:“……兔子在路上跑着,突然听到河边传来了‘救命呀、救命呀’的声音,兔子飞快地跑过去,看到一只小鸡掉到了河里,兔子连忙找到了一根木棍把小鸡救上岸,等兔子气喘吁吁地跑到终点时,乌龟早已到达终点了,这次比赛还是乌龟赢了!”……
让幼儿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主要是让幼儿发挥想象并能大胆讲述,同时让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锻炼他们思维的缜密性。看着每个幼儿都能自圆其说,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挑战幼儿的想法:能不能就这个问题让幼儿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这种特殊的语运情境进一步挑战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说道“思棋认为这次比赛是乌龟赢了,假如你是裁判,你判谁赢?”话音刚落,幼儿纷纷议论开了,看着幼儿对问题争论的热情,我顺势提议就这个问题来场辩论。霆铠听了欢叫起来:“好呀,我知道辩论,就是有正方和反方。”受他的影响其他幼儿纷纷欢呼起来。我因势利导:“辩论可分成两组,比如支持兔子的为正方,支持乌龟的为反方,辩论双方关键是要说出为什么认为兔子或者乌龟赢的理由。”接着,一场有趣的辩论开始了: 正方:“我认为兔子赢了,因为它救了小鸡。”
反方:“当然是乌龟赢了,它不停地爬,先到达了终点。”
正方:“兔子是因为救小鸡才输给乌龟的!”
反方:“可是乌龟一直记住自己在比赛,它没有休息,先到终点的!”
正方:“兔子这次也没有休息,它是助人为乐。应该算它赢。”
有的幼儿认为应该以助人为乐为重,有的幼儿认为应该以比赛为重,至此,由思棋的故事引发的讨论已经由一个以语言为主的活动演变为一次运用语言对道德问题进行的大辩论。幼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对问题进行相对严密的推理并进行到位的表达,而推理的过程中又牵涉到道德的价值判断。这一两难情境中的论辩不仅挑战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使他们的思维和道德判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第二天,故事辩论引起了家长和幼儿的强烈反响。看来,辩论作为一种挑战性较强的综合性任务情境,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第三次活动:从观摩辩论赛到准备辩论赛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辩论,我大胆地给幼儿播放了大学生辩论赛“有了高科技是不是不用看书了”。正当幼儿看得十分专注时,由于设备故障辩论赛停止了。着急的幼儿纷纷问最后到底谁赢了,情急之下我决定让幼儿来当评委。幼儿一听来劲了,个个俨然评委的样子,有的认为正方说得有道理,有的赞同反方观点……僵持中,我进一步问幼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依霖说:“什么叫高科技?”辉泓抢着说:“我知道,电视和电脑叫高科技。”旭辉接着发问:“是不是说有了电视和电脑就不用看书了?”一场看书好还是看电视好的争论开始了。
利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幼儿改变角色,提高了幼儿的热情,虽然他们的观点难免片面、主观和幼稚,但是在思考、提问、解答和讨论的过程中,一场围绕电视和书这两个幼儿很熟悉的事物产生的辩论题目自然而然地形生了。幼儿自然地分为两组: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使本方获胜,如何合作等:被幼儿的热情感染的家长,积极地和孩子一起准备:上网搜集资料,家长相互交流,指导幼儿如何分工合作,等等。看着这一切,我想,不管辩论现场幼儿的表现和结果将会如何,幼儿为赢得这场辩论而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第四次活动:幼儿辩论会“看书好还是看电视好” 经过准备,辩论赛开始了。在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双方针锋相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
正方:我认为看书好,因为从书上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反方:电视上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呀。
正方:看书很方便,可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电视就不行。
反方:电视也有很小的,可以带的。
正方:可要是停电了电视怎么看?
反方:书也很容易撕破呀,撕破了不是也不能看了吗?
正方:我们不认识字,报纸看不懂。看电视听叔叔阿姨说就明白了。
正方:我爸爸经常和我一起看看书,我从书上认识了很多的字,电视上就没有。
反方:谁说没有?我经常看到电视上有一行字走过去。
正方:看电视眼睛容易近视的。
反方:看书也会近视。
正方:我妈妈说电视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节目,小孩子不能看的,看书我们可以看自己喜欢的。
反方:我们也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很多幼儿节目,而且电视上的画面是会动的,书上的画面不能动。
幼儿在辩论中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畅性让在场的所有教师和家长惊叹不已。
在辩论赛中,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推理来维护、完善、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并批判他人的“错误”:为“我方”获胜而积极思考,思维互补互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推理,学会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会了辨证地看待问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 案例评析
这是一个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随机生成活动成功支持的案例。其成功体现在:
第一,教师围绕语言教育的目标以不同的支持策略推进幼儿的活动。从续编故事引发的争论到每日播报讲述故事,再到讲述中的挑战,最后生成了“看电视好还是看书好”的辩论赛。语言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预设之外的改变,这些改变既非教师突发奇想,亦非标新立异,而是教师在紧紧把握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对故事结果的猜想,教师让幼儿回家续编,并在每日播报时讲述给大家听;为了在讲述的基础上提高挑战性,教师抓住思棋的故事引发幼儿展开辩论;意识到辩论的形式对幼儿的巨大吸引力和发展价值后,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辩论赛,教师大胆地让幼儿观看了一场大学生辩论赛;为了让辩论赛成功开展,教师巧妙地为幼儿、家长和教师自己做了不同的分工。
第二,教师始终将幼儿视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从教师的上述支持策略可以看出,从续编到最后的辩论赛,活动一步步发展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发展水平不断提供支持的自然结果。
第三,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变换的活动中被持续地关注并得到了发展。在续编故事、故事播报、辩论会等系列活动中,幼儿想象的丰富性、倾听的有意性、推理的缜密性、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流畅性等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外,幼儿还发展了更多语言以外的能力,如幼儿学会了发现、合作、辨证地看待问题等。
第一次活动:续编故事引发了幼儿的争论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向幼儿讲述了《龟兔赛跑》的前部分后,让幼儿续编故事《龟兔第二次赛跑》。当我提出“龟兔第二次赛跑有可能谁赢了?为什么”的问题后,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思怡说:“这次一定是兔子赢了,因为它知道自己不该偷懒了。”雨昕说:“我认为还是乌龟赢了,它总是不断地爬着,而兔子还是很骄傲!”他的话音刚落,立即遭到雯雯的反驳:“才不会呢,兔子本来就跑得比乌龟快嘛,它这次吸取教训一定会赢的。”幼儿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龟兔赛跑》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教师本来是想让幼儿通过续编锻炼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创编活动不同于科学活动,不存在固定的结论,只要幼儿乐于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愿意而且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就达成了。面对意料之外的激烈争论,为了鼓励每个幼儿的想象与表达,我建议说:“认为兔子赢的分为一组,认为乌龟赢的分为一组,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编出一个合乎情理的故事,在明天每日播报(即每天早晨的谈话时间)时讲给大家听。”
第二次活动:用辩论挑战幼儿的讲述
第二天的“今日播报”时间里,幼儿按照各自的思路开始了讲述。轮到思棋开始播报了:“……兔子在路上跑着,突然听到河边传来了‘救命呀、救命呀’的声音,兔子飞快地跑过去,看到一只小鸡掉到了河里,兔子连忙找到了一根木棍把小鸡救上岸,等兔子气喘吁吁地跑到终点时,乌龟早已到达终点了,这次比赛还是乌龟赢了!”……
让幼儿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主要是让幼儿发挥想象并能大胆讲述,同时让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锻炼他们思维的缜密性。看着每个幼儿都能自圆其说,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挑战幼儿的想法:能不能就这个问题让幼儿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这种特殊的语运情境进一步挑战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说道“思棋认为这次比赛是乌龟赢了,假如你是裁判,你判谁赢?”话音刚落,幼儿纷纷议论开了,看着幼儿对问题争论的热情,我顺势提议就这个问题来场辩论。霆铠听了欢叫起来:“好呀,我知道辩论,就是有正方和反方。”受他的影响其他幼儿纷纷欢呼起来。我因势利导:“辩论可分成两组,比如支持兔子的为正方,支持乌龟的为反方,辩论双方关键是要说出为什么认为兔子或者乌龟赢的理由。”接着,一场有趣的辩论开始了: 正方:“我认为兔子赢了,因为它救了小鸡。”
反方:“当然是乌龟赢了,它不停地爬,先到达了终点。”
正方:“兔子是因为救小鸡才输给乌龟的!”
反方:“可是乌龟一直记住自己在比赛,它没有休息,先到终点的!”
正方:“兔子这次也没有休息,它是助人为乐。应该算它赢。”
有的幼儿认为应该以助人为乐为重,有的幼儿认为应该以比赛为重,至此,由思棋的故事引发的讨论已经由一个以语言为主的活动演变为一次运用语言对道德问题进行的大辩论。幼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对问题进行相对严密的推理并进行到位的表达,而推理的过程中又牵涉到道德的价值判断。这一两难情境中的论辩不仅挑战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使他们的思维和道德判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第二天,故事辩论引起了家长和幼儿的强烈反响。看来,辩论作为一种挑战性较强的综合性任务情境,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第三次活动:从观摩辩论赛到准备辩论赛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辩论,我大胆地给幼儿播放了大学生辩论赛“有了高科技是不是不用看书了”。正当幼儿看得十分专注时,由于设备故障辩论赛停止了。着急的幼儿纷纷问最后到底谁赢了,情急之下我决定让幼儿来当评委。幼儿一听来劲了,个个俨然评委的样子,有的认为正方说得有道理,有的赞同反方观点……僵持中,我进一步问幼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依霖说:“什么叫高科技?”辉泓抢着说:“我知道,电视和电脑叫高科技。”旭辉接着发问:“是不是说有了电视和电脑就不用看书了?”一场看书好还是看电视好的争论开始了。
利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幼儿改变角色,提高了幼儿的热情,虽然他们的观点难免片面、主观和幼稚,但是在思考、提问、解答和讨论的过程中,一场围绕电视和书这两个幼儿很熟悉的事物产生的辩论题目自然而然地形生了。幼儿自然地分为两组: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使本方获胜,如何合作等:被幼儿的热情感染的家长,积极地和孩子一起准备:上网搜集资料,家长相互交流,指导幼儿如何分工合作,等等。看着这一切,我想,不管辩论现场幼儿的表现和结果将会如何,幼儿为赢得这场辩论而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第四次活动:幼儿辩论会“看书好还是看电视好” 经过准备,辩论赛开始了。在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双方针锋相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
正方:我认为看书好,因为从书上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反方:电视上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呀。
正方:看书很方便,可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电视就不行。
反方:电视也有很小的,可以带的。
正方:可要是停电了电视怎么看?
反方:书也很容易撕破呀,撕破了不是也不能看了吗?
正方:我们不认识字,报纸看不懂。看电视听叔叔阿姨说就明白了。
正方:我爸爸经常和我一起看看书,我从书上认识了很多的字,电视上就没有。
反方:谁说没有?我经常看到电视上有一行字走过去。
正方:看电视眼睛容易近视的。
反方:看书也会近视。
正方:我妈妈说电视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节目,小孩子不能看的,看书我们可以看自己喜欢的。
反方:我们也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很多幼儿节目,而且电视上的画面是会动的,书上的画面不能动。
幼儿在辩论中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畅性让在场的所有教师和家长惊叹不已。
在辩论赛中,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推理来维护、完善、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并批判他人的“错误”:为“我方”获胜而积极思考,思维互补互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推理,学会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会了辨证地看待问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 案例评析
这是一个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随机生成活动成功支持的案例。其成功体现在:
第一,教师围绕语言教育的目标以不同的支持策略推进幼儿的活动。从续编故事引发的争论到每日播报讲述故事,再到讲述中的挑战,最后生成了“看电视好还是看书好”的辩论赛。语言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预设之外的改变,这些改变既非教师突发奇想,亦非标新立异,而是教师在紧紧把握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对故事结果的猜想,教师让幼儿回家续编,并在每日播报时讲述给大家听;为了在讲述的基础上提高挑战性,教师抓住思棋的故事引发幼儿展开辩论;意识到辩论的形式对幼儿的巨大吸引力和发展价值后,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辩论赛,教师大胆地让幼儿观看了一场大学生辩论赛;为了让辩论赛成功开展,教师巧妙地为幼儿、家长和教师自己做了不同的分工。
第二,教师始终将幼儿视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从教师的上述支持策略可以看出,从续编到最后的辩论赛,活动一步步发展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发展水平不断提供支持的自然结果。
第三,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变换的活动中被持续地关注并得到了发展。在续编故事、故事播报、辩论会等系列活动中,幼儿想象的丰富性、倾听的有意性、推理的缜密性、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流畅性等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外,幼儿还发展了更多语言以外的能力,如幼儿学会了发现、合作、辨证地看待问题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