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策略:家长对孩子的“积极暗示”,果然有效!

时间:2017-11-17 我要投稿


  言语暗示
  
  1、故事法。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对比法。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但是家长要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3、激将法。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劝将不如激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为暗示
  
  1、神态表情。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
  
  2、行为举止。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在无形中暗示了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家长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经常在灯下读书,也用行动暗示了孩子,每天看书学习是必须做的,孩子肯定比较喜欢读书。
  
   
  反思暗示
  
  孩子有不良习惯,如爱吃零食、喜欢看电视、没有礼貌等。不要直接批评他,而是要求他给自己远方的亲人或好朋友写一封信、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这段时间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近期有什么打算。
  
  你会发现孩子果真克服了不少不良习惯。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在于孩子在写信或打电话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反思、自我认识。
  
  
  环境暗示

  
  孩子所处的环境对孩子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合理的家居布置、和谐的色彩等会给孩子良好、积极的视觉暗示,会使孩子身心愉悦;反之则会带来不良、消极的暗示。
  
  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家居主色调,尤其是儿童卧室选择色彩时要“因人而异”,好动的孩子应避免暖色系,内向的孩子也不应该多用冷色调做主打色;否则会给过分外向或内向的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激化其不良性格特征。
  
  另外也可将切合实际的计划张贴于房间内,内容要简明扼要,或悬挂一些有所选择的图片(特别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激励督导的环境。
  
  
  自我暗示
  
  1、玩“找优点”的游戏。家长对孩子的肯定,会变成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而他的行为也会尽力去回报家长的期望。让孩子经常肯定自己,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肯定,可以很好地强化自己意念。
  
  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在日后的行为中孩子会自觉地要求自己,固化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成为性格特征中的一部分。
  
  2、说激励人的口号。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能力,经常让孩子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今天真开心呀”等等,这些振奋人心的口号让孩子喊给自己听。自我暗示的力量为自己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