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说明:
在这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们迈出了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幼稚园,大多数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基本限制在基本的称呼及需要上;如:爸爸,妈妈;或者简单的需要上;如:我要婆婆爷爷,我要……等;同时有的幼儿的发音浑浊,不清楚等局限;因为语言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了班上老师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生活交流及教学探究活动;及家长也很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甚至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孩子的语言能力用来判断学校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怎样更好的促进幼儿在婴班阶段的语言发展和教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主要理论及案例
一、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言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最普通的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口头言语是指说出的和听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指写出的和看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入学之前,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儿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语教育,以及言语器官、神经组织的成熟,他们的言语在不断发展,到了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从“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期”。
(一)语音的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知觉(言语听觉、言语动觉)的精确化,幼儿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三至四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由于他们已能分辨外界差别微小的语音,已能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一般来说,他们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语言的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幼儿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班上的小雨宝宝在来园的第一个月的时候因为很多语音不能正确的表达就经常被误解,当他给老师说:“我要粑粑,粑粑”老师以为他要拉粑粑所以就把他带到了厕所,他跑出来指着米饭说:“诺要这舵”。
(二)词汇的发展
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类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并不普遍;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幼儿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在引导儿童认识事物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词汇,特别要重视幼儿积极词汇的发展,不要让幼儿从小养成信口开河、词不达意的习惯。
(三)语法的掌握
据研究,两岁时复合句只占所有句子的3.5%,简单句占96.5%。在幼儿期,简单句仍占多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陈述句仍占相当的比例,约三分之一,其他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也都发展起来了。三岁幼儿像幼儿前期儿童那样,句子结构往往松散,不严谨。在他们口头言语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以致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确,别人如果不了解儿童说话时的情景,就很难理解儿童所要表达的意义。
句子从短到长。幼儿期儿童口头言语中所用句子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华南师院的研究,三岁儿童主要使用三词句(占21.5%),三岁半儿童句子长度发展到6~10个词(占21.2%),四岁儿童使用句子的长度可达11个词以上。以后,句子的词数继续逐年增长。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两种言语形式。当人们提出问题、要求或回答问题时,所用的言语形式即对话言语。它不需要将一切思想和事物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句子也不需要结构完整无缺,彼此明白就行。例如,当人们在等火车时,只要说“来了”一词,大家都会明白是指“火车进站了”。而独白言语,是说给别人听的或向别人传达自己思想、感情,或讲述知识经验等。如演讲、作报告、讲述故事等都是独白言语。由于独白言语是一个人比较长时间地独自讲述,没有交谈者的应答来支持,因而要求语句完整,讲述的内容不能简化。
三岁以前的儿童,他们多半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他们的交际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到了幼儿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各种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同时,他们又处于集体中,在与成人或同伴的交际过程中,他们也有必要向成人或同伴表达自己的各种体验或印象。这样,幼儿的独白言语也就发展起来了。
(五)内部言语的产生
言语可按活动的目的以及出声不出声,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内部言语发音隐蔽,不发出为人察觉的声音,但言语的发音器官肌肉组织仍有活动,它向大脑皮层发送动觉刺激,这种活动可通过精密仪器测到。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压缩、概括。内部言语常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来表达在外部言语中需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达的意思。内部言语不是用来和人交际的言语,而是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内部言语也具有调节自身心理活动的功能,与心理自觉性的发展相联系的。内部言语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幼儿前期还没有内部言语,他们还不能不出声地考虑问题。到了幼儿期,内部言语才开始产生。在幼儿内部言语开始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就是既是出声的,又是对自己讲的言语。据柳布林斯卡娅(A.A.Люблинская)分析,在出声的自言自语中,又可分“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两种。“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和活动中对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这种言语通常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表现力。如儿童在建筑游戏或绘画中,边干边说的言语就是这种言语。“问题言语”是在活动进行中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及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办法。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这两种言语所占的比例不同。三至五岁儿童,“游戏言语”占多数;五至七岁儿童则“问题言语”增多。这是因为年幼儿童还不会独立解决问题。
二、在幼儿此阶段言语特征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1、为幼儿创造交往和活动的机会。我们总会尽可能的抓住一切机会让班上得幼儿能更多的开口交流;其中包括去接触、认识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龄、年长的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形式观摩与体验交流。
2、丰富幼儿的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幼儿生活范围狭小,生活内容单调,语言发展就迟缓,语言就贫乏。众所周知的“狼孩”正是因为脱离了人群才变得不会说话;在班级生活中我们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策划各种形式的活动。
3、加强对儿童语言的训练。对儿童语言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语言教学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中,我们强调幼儿要发音挣钱,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语言,好的给予鼓励、表扬;做出良好的示范,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并给予反复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和规范化。班上得小Z宝宝,因为家里阿姨发音不准确的缘故,所以她也学到了家里阿姨的发音,“h”“f”音浑浊,回家说成“沸家”花花说成“发发”,可乐说成“可咯”;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一次次老师的纠正下小香宝宝的发音逐渐有了进步,每次她要发这两个音的时候她都会缓缓地停顿一下,想一想。
4、发挥规范语言的榜样作用。
模仿是儿童的本性。儿童十分喜欢模仿周围人们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语言。我们常常看到,幼儿的发音、用词,甚至说话的声调、表情,酷似双亲,他喜欢的人活着喜欢看的动画片里的某些形象。良好的示范榜样,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去模仿规范的语言,纠正错误。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能讥笑和重复儿童错误的发音或语句。
三、语言教学
1、多用与巧用律动、音乐。婴班的幼儿很喜欢音乐和律动远远胜过直白的言语;因为在这个阶段音乐和歌唱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主要方式;在幼儿们张开嘴大声的说韵律和唱歌的时候也是他们练习发音的好时机;把幼儿喜欢的韵律和音乐变换使用,在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词同时也会增加幼儿的新词汇,同时也更容易记住新词。
2、充分利用平时空余的时间,以讲故事,游戏化的方式等教授规范的,正确的词汇与语句。但是语言要尽量简短,清楚;同时老师要配合夸张或具有吸引力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这样才会给幼儿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为语言模仿铺垫。
3、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语言发展契机。语言的习得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空余时间或探究活动的时间内,在次以外的时间里它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天,当时我正站在水瓶架旁帮幼儿接水,这时小华站在我旁边,对我说:“老师,这是水箱。”我当时听第一遍的时候并没有听清楚然后她又加重了音调重复了一遍,我当时非常诧异,因为我有时在不确定一个水箱是不是一个幼儿的时我就会说:“小兰,这是水箱?”没想到她记住了;所以语言的教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可能老师很不小心说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孩子也会立马就学到。
把婴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教学培养目标、态度相结合,我相信幼儿的语言发展会更上一层!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答》,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柳布林斯卡娅.儿童心理发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江安县铁清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