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皮亚杰的观点,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关键词】引导性 主动性 生活性 层次性
【正文】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
“材料的引导性”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区域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区的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而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真正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展。即教师是开展教育话动的前提。其作用在于引导幼儿的心理活动和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活动中,教师的言语指导应该相对少些。那么,投放材料的引导性应当“内化”。具体体现在活动材料得预设是否和活动结果相关联。例如:科学活动“加水听音”中,同样杯子中注入不等多的水,其声音各不相同。“调音”后,并在每个杯子上标注标记。孩子们再次操作时,便将水注入到标记位置。很好地促进活动愉快进行。如果在深入活动时,教师不标注标记,那幼儿很可能因为分辨不出音差,而对此活动失去兴趣。同时此活动的目标也难完成。因此,“标注标记”就是体现材料引导性的关键点。
引导性和探究性紧密相连,探究性实际上规定了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也就是说具有探究性的材料要给幼儿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留余地,而引导性规定了材料的操作范围和创造边界,也就是向幼儿指明如何将“半成品制成成品”,材料的探究性和引导性密不可分,探究性能保证幼儿与材料之间充分的相互作用,而引导性能保证幼儿在探究中获得符合教育目标的发展。
在我班科学区域活动——悬浮的鸡蛋中准备的材料(鸡蛋、小碗、水,勺子、烧杯、盐、记录表)教师提出要求:看着记录表动手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这个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小朋友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记录表二则是幼儿根据自己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正是通过记录表的投放,引发了幼儿之间的讨论式互动。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记录表,并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记录表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才介入并通过简单的行为进行暗示和言语提醒。幼儿对于活动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但对于一些在活动中幼儿能力所没有达到的知识技能教师应课前丰富,可见,材料的引导性对幼儿在试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应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还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的认识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体的操作。幼儿能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操作材料;能按照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对材料作用的结果,靠这结果不断调整、扩展和深化认识、获得发展。通过材料,使幼儿在和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由于教师设置的科学区以及为之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作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材料看作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在“科学区”必须提供能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在设计大班区角活动“瓶子的声音”时,老师除了向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瓶子外,还给小朋友提供了石子、沙子、豆子、米、小锤子、彩色水等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的投放,很快吸引了孩子,孩子呢,他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敲敲这个,打打那个,在敲敲打打玩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有水的瓶子和没水的瓶子敲打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装上石子和豆子敲打了出的又是另一种声音,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吸引着孩子,有了问题,孩子就会不断的实验、观察探索,以至有一个孩子就发现,一样的瓶子,水多水少敲打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瓶中水越多,敲打出来的声音越小,水越少,敲打出来的声音越大。由此可见老师是依据孩子的兴趣提供材料的,?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更加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三、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生活性、层次性、
1、科学区角活动的生活性
科学区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让孩子们进行的科学活动内容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开始的。因此,我结合了主题活动教学教材中区域活动中有关科学材料投放要求,确立了“电池的主题”、“有趣的鸡蛋”、“弹性”“好玩的科学小制作”等一系列区域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步了解、发现和认识物体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在研究磁铁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降落伞,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2、科学区角活动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因此,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首先会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层次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比如我在进行科学区角活动“不用手也行”时,目的是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探索不用手直接接触扑克牌让扑克牌向前移动的各种方法,确定了目标后,我便依据目标,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材料,如:扇子、棍子等材料是孩子通过直接操作就能使扑克牌动起来的;而空塑料瓶、剪刀、磁铁等只有经过动脑筋思考使孩子通过探索才能使扑克牌动起来。活动中孩子们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去操作、去探索,使活动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又如大班探索“斜坡与球”的活动,我准备的材料是精心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之初,我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鼓励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接着提供不同长度的斜面,让幼儿操作观察,再提供不同材料的斜面(磨擦程度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比较其中的秘密,再提供不同弧度的轨道让幼儿观察,球在不同弧度轨道上滚动会产生不同速度的现象,还可以提供不同球体如大而轻、大而重、小而轻、小而重等球体,让每一位孩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四、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参与
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我打破了以往教师是活动区创设的主角这一现象,而是采取师生共同创设活动区、共同讨论、协商活动区所需的材料,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投放材料之前,我们与幼儿一起商量科学区需要哪些东西?幼儿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放大镜、万花筒、望远镜、镜子、地球仪、电池……”到了第二天,幼儿纷纷从家中带来了活动区所需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五、在科学区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科学区投放的材料要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电动玩具不能露电制作,材料应是无毒无味,对带毛、口吹的材料应便于清洗和消毒,有声响的材料声音要和谐,有的材料边角应是圆滑的,防止划伤,过小的球体,尖锐物都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多样化的材料应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桌上、较矮木柜的格子里,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同时也要用文字或图案来表示物品摆放的位置。这样,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放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另外,材料在材质性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教师还应制订材料的安全摆放和使用规则,注意操作安全。如在投放“蜡烛灭了”“水的三态变化”时,都要用到火,因此,在进行幼儿操作之前,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安全的教育,交代操作规则,让每一位孩子都十分明确:应该有几个人去玩,应该怎么玩,同时,老师也应该经常性的关注孩子的操作过程,使得活动正常的开展。
2、科学区材料在投放时要有相对应的记录
活动记录表,就是记录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情况表,也叫区域活动记录表。通过记录表,其一、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记录表中,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今天哪些幼儿玩了科学区?使用了哪些材料?成功了没有?哪些幼儿对科学区不感兴趣,为什么?这样,教师在进行区域指导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其二,有利于幼儿学习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可能有的孩子不能完成科学区里的活动,记录表又能很有效地提醒幼儿,上一次哪些我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玩,从而更好的进行游戏。最后,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责任心
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实践活动是这种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利用客观现实的大环境,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让幼儿与其积极地发生作用,从而建构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多提供材料,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教育)
浅谈大班科学区的材料投放
时间:2017-08-22
我要投稿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
下一篇:浅谈大班科学活动区中地观察记录
最新文章
- 1《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 2呐喊读书笔记
- 3护理学护士优秀的读书笔记
- 4《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6《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 7二年级读书笔记
- 8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9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 10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11《小王子》读书笔记
- 12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
- 1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 14同桌冤家读书笔记
- 1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16《感动中国》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
- 17《詹天佑》读书笔记
- 1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