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活动评价是活动的重要方式。现在的美术活动,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评价注重外部表面,缺少幼儿情绪体验。评价的内容缺少本质的观察,过分强调外在技能,注重结果,缺少过程性评价等。因此新时代教师需要增强正确的美术评价意识,掌握幼儿美术规律,评价内容要全面、深入、多观察画面的本质,发挥各方位主体的评价等策略。
关键词:美术活动 教学评价
《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是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指南》艺术领域中提到:每个幼儿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每个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处理方式。幼儿美术活动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美术教学评价即是美术教学效果,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的甄别和考核。但在目前的美术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幼儿老师缺少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无法正确理解幼儿绘画的内部表达方式。
一、现阶段美术活动现状分析
1、教师美术评价注重外部表面,缺少幼儿情绪体验。
大多数教师美术教学观念浅薄,教学方式单一。一般目前的美术教学活动先引题,介绍自己的教学内容,然后教给幼儿作画或手工的技能技巧等,部分老师会出示示范画,美术活动结束,会将幼儿的作品与原稿对比,用“像或不像”的评价标准来进行。最近一次美术教学活动,观察到某班的一名教师教幼儿作画灯笼,教师利用欣赏图片的方式让幼儿看到灯笼外形是圆的,然后进行示范作画,灯笼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等。最后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一直提醒幼儿“本来老师说过了先画大圆,再画其他的部分”,“这里画的不够好”,“那边画的不够像”导致美术活动幼儿只为作画而作画,该老师在绘画过程中只关注幼儿的技能掌握,并没有及时观察幼儿的情绪。
2、教师评价内容单一,缺少本质的观察,过分强调外在技能。
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只关注内容的表面,注重画面结果与模板结果的一致性,过分强调其技能,缺少透过画面观察幼儿本质的需求。以下的一幅人物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为“”,却未能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的线条所表现的心理现象。
3、教师为评价的主体,忽视过程性评价,只注重结果。
每次的美术作品,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以自身对幼儿作品表面的描述,格局的排列,比例的大小等几个方面来评价,一般更为关注幼儿作品的结果,画中技能技巧的表现,很少关注幼儿绘画的过程性描述,缺少绘画者幼儿的主观评价。
4、教师评价、指导言语宽泛,缺少目的性。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从色彩是否丰富、大小、格局等是否得体为主,语言上长以“整体画的很不错”、“有进步”、“漂亮”等普遍概括性的言语进行,这类话语缺少明确的针对性,太过宽泛,不注重幼儿长远发展,在评价语言指导中,教师的指导语也常带有个人的生活经验,以自己生活接触的常态模式进行。一次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看见有的幼儿把太阳涂成了黑色,就会指导“太阳有黑的吗?”。这种言语其实在暗示幼儿太阳没有黑色的,只有红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位教师以自己的认知经验框住了幼儿绘画思维。
二、幼儿园美术作品改进策略
1、增强教师正确的美术评价意识,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新时代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评价的能力,增强新观念指导下的美术意识,懂得不能用示范画或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幼儿的作品,更不能以幼儿的单幅作品评判幼儿美术水平的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新时代的幼儿老师要摆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可以传统的观念评价美术作品。当幼儿教师提高自己观念的时候,也要试着带动周围的老师,带动班级幼儿的家长,一起来重新认识幼儿,走进幼儿的世界。
2、提升教师掌握幼儿美术活动的规律
有相关研究表明:幼儿阶段美术活动分为,乱画期(1岁),就是涂鸦阶段,不停地用工具乱涂乱画;命名期(2、3岁)这个时期的幼儿喜欢一边画,一边说些什么。但他画的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来,比如他会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罗列期(3、4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喜欢把没有联系的绘画的物体联系起来。比如:这里喜欢画个月亮,傍边有个小狗,小狗傍边画个怪兽等。图时期(4、5岁),幼儿能够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从单纯无目的的表现到自身有目的的表现。想象期(6岁以上)认识和对事物理解的加深有利于幼儿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画面也更为丰富,能逐步掌握物的基本图形,画面的内容充满想象,表述自身的画面内容也更为有趣。美术作品书籍---《艺术涂抹》这是本专门阐述幼儿绘画、美术方面的书籍,从最初的涂鸦阶段慢慢演变,当幼儿继续涂抹,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曼达拉”图形的出现,“曼达拉”是一种有时用来指所有的那些包括这图形主题的符号再现,有时又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形式的圆圈形式。例,幼儿画的圆圈,画十字型图案等。当他们学会画几何图形的时候,就会利用各种形状来组成房子,太阳,人。当然最初他们所画的是蝌蚪人,幼儿再画蝌蚪人这一阶段时,能画出线条、图案、聚合物及结合物的一个过程,但却绝不是一个被迫画画的过程,幼儿在这段时间的画画是以探索形式为主的,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供幼儿进行各方位的探索。但是在幼儿涂抹的时期,看似杂乱无章的画面,通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由于语言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通过画画来进行,所以说幼儿的涂抹期是个创作的时期。这就是艺术萌芽的种子。
3、教师学会对评价内容要全面、多变、关注画面本质的观察
艺术是通过玩来进行的,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不能从内容表面来看,新时代幼儿教师要从画面表浅的内容看到幼儿现阶段本质的显现。学会画面和幼儿心理的关系,有相关心理研究表明:绘画线条清晰、力度适中,表明幼儿正常、情绪稳定;画面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表明幼儿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线条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说明幼儿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线条继继续续总是改变方向,表明犹豫、焦虑、想要影藏自我;线条是不断朝一个方向走,比如不断的圆或迷宫,说明幼儿很有可能有自闭症的倾向。如下图所示:
以上作品出自某班“三八妇女节”活动中以画妈妈为主的美术作品,据以上内容分析,这些绘画作品线条清晰、力度适中,表明幼儿正常、情绪稳定。在现实生活中,据带了3年半多的老师证实:这几位幼儿都能很好的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则,平时表现都很稳定,情绪方面也不曾因为某件事情发生太大的起伏和波动。
4、教师邀请各方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参与
《纲要》中的教育评价中的第二条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同理,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亦是如此。现在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主体,幼儿的作品不能用教师的传统评价为主体,有时多邀请管理研究者,其余同园老师,本班家长朋友,更主要的是要给每个幼儿表达自己作品的观念,多倾听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过了解幼儿自身评价的作品,本班有个男孩子,只要是美术作品,不管什么内容,他的画面上都是用记号笔画的长线组成的图形,如下所示:
这些都是他最近几次的美术作品收集,每次进行美术创作,不管老师要求小朋友画什么主题的作品,他最后的交上来的都是这种类型。好几次与他亲切交谈,“成成,你为什么要画这些,这个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他总会兴致勃勃地,面带笑脸的和你沟通“老师,这是怪兽,这是╳╳怪兽,这是╳╳怪兽。”“但是为什么不给怪兽上颜色呢?怪兽也有不同的种类,有些怪兽很漂亮”“老师,怪兽一般都是黑色的,我不要给它上颜色。”但是其余的一日生活接触中,成成除了上课注意力比较不太集中,吃饭、睡觉比较慢等,平时幼儿间的相处,与老师表达自身的需求等交流都是十分的自然,总体是个懂礼貌的小朋友。但他对艺术作品的表达却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方式,我们虽然不懂这个孩子为什么每次作品都是这样的形式出现,但是我们可以学会正确的评价,充分肯定他自身绘画的积极性。
5、教师评价语言具体化,体现激励性。
教师所用的评价语言需要明确、集体化,不可用宽泛的语言进行评价,比如:从画面的表面到画面的分配,以及画面的相关话题,慢慢从幼儿的的画面中评价幼儿自身想表达的意思,想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教师的语言要积极引导,比如:多引导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幅作品你想表达什么呢?”“这这里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有别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吗?”总之,需要提一些能扩散幼儿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来刺激幼儿的思维,还原幼儿画面的本质,通过画面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兵.刘秀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和改进.学前教育研究,2008.01
[2]马媛.寻舒珊,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7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幼儿教育)
“小画笔,大创意”——以美术活动评价现状和策略为例
时间:2017-07-29
我要投稿
上一篇:浅谈幼儿美术欣赏与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试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多元化评价
最新文章
- 1《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 2呐喊读书笔记
- 3护理学护士优秀的读书笔记
- 4《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6《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 7二年级读书笔记
- 8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9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 10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11《小王子》读书笔记
- 12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
- 1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 14同桌冤家读书笔记
- 1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16《感动中国》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
- 17《詹天佑》读书笔记
- 1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