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来了》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时间:2017-12-24 我要投稿


  《中国老师来了》或者叫《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育》,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拍摄的一部记录篇,邀请了5名中国老师到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的教育实验,并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了一次中英两班的测验比赛。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一位中国教师看完这一次《中国老师来了》写下的思考和启示……


  一、困惑和思考
  起初我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关注到了这个视频,对于一个交际面不广的我来说,若我都能收到这个视频,那么这个视频的传播范围一定非常广了。
  我看到的是第一集,这集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五个场景:
  1、有一位教化学的女老师的“板书课”,整堂课用“板书”贯穿始终,她说这是中国式教学,当时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问号,这是哪里的中国式教学,我是一线教师,目前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推崇的是把更多的时间、空间、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大势所趋。而那位女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很可能是不受欢迎的,学生不欢迎,北京的学校也不欢迎。
  2、课间休息时,有两个女生戴着耳机,拍着节奏,合唱了一首歌,让我感觉眼前一亮,虽然没听懂,但我瞬间被这两个孩子身上的自信、才华给吸引住了。我也在想,在我们的学校中这样的学生也有,而且还不少,因为现在的家长普遍都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特长的机会,而且孩子们也学的很出色。比如今年在我们学校的红五月活动中,有两个女孩儿一边儿古筝伴奏一边演唱,另外一个女孩儿跳了当下非常火的甄嬛传中的惊鸿舞。那个表演让我记忆尤深。
  3、外国的小胖子在体育测试中受挫,这确实是个实际情况,任何一个孩子在那样的情境之下都会感到沮丧,人与人在体能上会有差距,我们中国的孩子正经历着这一切,我们的孩子也接受着这一切。在我的班里,就曾有一个体育特长生对一个小胖子说:“你去帮我干……”小胖子问他“凭什么”特长生说“我体育比你好”,小胖子说“那我学习还比你好呢”,显然特长生没有得逞。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而那些体育方面薄弱的青少年会在这个时候沮丧也许会在很多年后他仍然觉得自己无法胜任那些体育项目,导致孩子不爱参加体育锻炼,这样(jy135幼儿教育 shiyongzuowen.wyytt.com)是否就失去了我们设置这样的标准的初衷呢?以此类推,对于别的科目的标准是否也是这样呢?我们的课程评价标准确实应该更加多元化。我想孩子们经历的这一切都需要成年人适时地引导和帮助,不管最后成绩是否能够达标,至少应该让孩子们心底里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4、课间操时间,英国校长十分认可,他看到学生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这件事儿非常好。然而,他只看到了表面,我们中国学校还会教学生打太极拳这些传统文化深厚的体育锻炼方式,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同时体验这些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我想这个部分我们国家确实做得非常好,好在我们既让学生集体性的活动了,又能体现我们的特色。
  5、课上不守纪律被罚站的小女孩,这个孩子仿佛是个典型,她代表着不屈服于老师,对于老师一些不好的语言,马上反对并表态。但我想,她是个初中的孩子,她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女教师的不满是很正常的。在咱们中国,也会有顶撞老师的孩子,只不过,环境不同,导致那位女老师成了对立面,若是在中国,她会和其他大部分学生站在一起,让那个违反纪律的女孩儿成为对立面。我认为这个环节,女孩子没有错了,因为前提是老师说了很不好的话。
  二、对比与选择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了解我所在的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并且我也看到其中的改革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老师们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是教育规律引导着老师们的将教学行为一点点的调整。我喜欢现在的环境,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参与,这会让孩子们更加自主、自信和富有活力。
  1、对比传统学校和教会学校
  我的班里有一名学生因为一些原因转到了教会学校,孩子的父母十分认可教会学校的教育。原因有:
  (1)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每个班级孩子不到10人,属于小班教学,老师会根据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安排教学进度,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压力。
  (2)由于压力小,延伸出孩子心情好,这是父母尤为关注的一点。但是有一点家长很头疼,就是由于孩子到了青春期,导致情绪不稳定,父母也是没有恰当的知道方法。
  我身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孩子无论在哪种学校生活,周围环境是最重要的。学校的校风、班级的班风是我们选择的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认可规范的、严肃的风气,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我们喜欢自由、轻松或其他我们看重的一些品质,那么我们就选择具有这样品质的学校,而处于青少年的孩子们,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遇到什么样的人,会影响他们的习惯和性格。所以周围环境很重要。
  2、对比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
  这个视频当中的一个女老师说到英国的社会福利好,所以他们即使不怎么努力也可以生活的很好,而中国孩子从出生就面临着竞争,他们只有让自己更好,才能在优胜劣汰中留下来。我认为,这有点偷换概念,我们环境不同是事实,但并不是说,由此,我们的教育就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至少从视频中的课堂情况来看,还是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如果一堂课连成年人都吸引不了,那么更不要说孩子了。我想环境不同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能做的教育上的改变,是根据我们每个孩子的不同,因为中国孩子的性格也是各式各样的,来给予每个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去深化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修正他们的缺点。
  三、教育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教育是培养孩子们在未来遇到问题时能够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是学数学专业的,我发现,基础学科的好处就在于,我确实在与人交流时更容易捕捉到对方讲话时的逻辑性。这也会帮助我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我们中国的教育的考察方式确实应该做一些微微地调整,毕竟一个数学老师不需要在历史课上拿到多少分数,一个历史研究者也不需要对数学感兴趣。在当今信息量这么庞大的时代,一个人若能够锁定获取他专业范围内的知识信息,在他的领域内就可以很优秀,如果他需要其他专业知识的配合,那么他总会找到获取所需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想起多年前某位老师在某堂课上讲的哪一篇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