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
近年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在组织指导策略方面有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即一幼儿不是静态的、被动的吸收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从事实际的探索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思维和操作。他们探索到的决不仅仅是表层的知识,更多是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并能将探索到的这种方法和精神内化。我们在中班段开展了一年的“科学活动组织指导策略”研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游戏贯穿法
在“有用的杯子”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加真实地了解各种杯子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特意设计了这样的场景——去春游的途中,幼儿和教师模拟在公共汽车上,遭遇急刹车,由于汽车的颠簸、身体的晃动,选择带什么样的杯子更适宜呢?有几个幼儿在出发之前选择带的是一次性纸杯,因为他们觉得很方便。结果,汽车的晃动导致纸杯里的水溢洒出,很明显幼儿在这种近乎真实、自然的游戏情景中,真切地看到了没有盖子的杯子是不适宜的。同时幼儿还发现在公共汽车上有时我们会是站立的,且还要去拉扶手,所以讨论出选择有盖子同时又有“把儿”的杯子会更为方便。
接下来,幼儿要去玩荡秋千的游戏,为了确保安全,双手通常要紧紧握住秋千绳子,在这种隋况下该选择何种样式的杯子更加适合呢?幼儿发现如果是有一根背带的话,就可以把杯子背在背上,我们的双手就可以解放出来,就可以放心地玩了。通过真实的游戏体验,幼儿找到了最终的结论——有背带的旅行杯。
通过教师设置,幼儿在有趣的、真实的游戏场景中,自觉自愿、轻松、愉快地探索、学习。这些的获得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真实体验的结果。由此看来,创设游戏活动情景,是科学活动实施的最佳方式之一。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与游戏环境积极互动中共同建构、自我发展起来。
二、实践操作法
在中班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开展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必须有利于幼儿的实践操作,使其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科学探索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获得有益经验的隋感体验,成为幼儿主动建构和自主发展过程。
在“怎样使纸宝宝不掉下来”的活动中,教师一提出问题,幼儿就想出了各种办法:把纸夹在下巴下面、用双面胶把纸粘在身上、用胶水把纸粘在身上、用夹子把纸夹在衣服上、把纸塞到衣服里、用嘴咬住纸……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做出的种种假设,都是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条件,无论他们预想的探索方式能不能成功,老师(jy135幼儿教育 shiyongzuowen.wyytt.com)都应支持和鼓励,要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接着幼儿开始各自寻找材料,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探索各种不让纸掉下来的方法。笑笑从科学区找来了夹子,用夹子把纸固定在了衣服上;蒲漪从美术区找来了双面胶,把纸贴在手臂上;芊芊把纸夹在了下巴下面;馨月还从建筑区找来绳子,把纸捆在了自己身上;昕宇把胶水抹在纸匕,然后贴在衣服上……
这是幼儿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发现和获得相关经验,再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前的科学活动常是教师根据活动需要提供操作材料,然后让幼儿去“自主探究”,这种做法弊端凸显。如何才能让幼儿成为科学探索活动材料的主人,让筛选材料的过程成为孩子进一步思考的过程,成为将假设与问题相结合的科学探究实践过程。
三、介入指导法
当幼儿遇到了很难逾越的困难时,过去教师多采用言语鼓励的方式:“你再想一想呢!你再去试一试吧!”等,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幼儿大多还是会选择放弃。因此,在这种情景下,教师要将空洞鼓励变成实效的“支架式”的支持。这种支持绝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资源、示范、启发和咨询,使幼儿不但可以借此解决问题,还可以将此迁移、丰富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中,培养幼儿独立探究的能力。教师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与幼儿共同学习探索,从而激励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
在“修补图书”活动中,翔翔小朋友钉书机的钉子用完了,就向旁边的小朋友借了一些钉子进行安装,可是无论横着装、竖着装、还是斜着往里装,都装不
进去。这时他有点耐不住了,跑到我面前一边摆弄一边焦急地说:“看嘛,我就是装不进去!”我马上意识到他还没有意识到钉子和钉书机大小匹配的问题,于是我说:“你别着急,好好观察一下,到底是钉子的哪一部分装不进去?”他终于发现是钉子太大,太高了,有一条腿装不进去。于是他开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找遍了全班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原来朋友们带的钉子和他的钉书机都不匹配,他耷拉着脑袋,灰心地说:“哎呀,我不弄了!”显然幼儿此时的表现是想放弃了,我及时做出反应向他反问道:“你不就是想用钉书机订好封面吗?这个钉书机不行,那其他的钉书机呢?”他眨巴着眼睛,笑了起来……结果不言而喻,他终于成功解决了问题。
接下来,他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图书修补好,我请他把修好的图书给我欣赏一下,结果书页被双面胶粘在一起,他费了半天劲才把两页书分开。我向他质疑:如何解决双面胶会将书页粘合的问题呢?他告诉我,可以在双面胶上再盖一层纸。我连忙问:“你用纸去盖,会不会发生刚才遮住画面的问题呢”?他马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又发问:“什么样的材料才适合粘在有图画的上面,才不会发生遮盖现象呢?”似乎这个问题难住了他,这次他犹豫了很久,只见他转悠了半天,时而一边观察同伴操作,时而又抓起桌上的材料摆弄,最后他在桌上,找来一卷透明胶,在双面胶的上面粘上了一层透明胶,把有双面胶的地方盖住了。
当幼儿尚满足于现有水平而沾沾自喜时,教师此时如能进一步给予“挑战”能有效引导幼儿去发现新问题,思考新办法,实践新探索,从而不断激励孩子有新发展,应该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四、鼓励赞赏法
由于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所以关注一个事物的持续时间较短,幼儿的兴趣点容易变化,所以教师支持、关注幼儿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是非常需要的支持手段。适度的鼓励会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根据幼儿的探索行为提出下一步努力的要求,幼儿会明确努力目标。教师要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身上每个值得赞赏的地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点,幼儿也将从您的眼睛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在观察小蝌蚪的活动中,教师及时倾听与关注了幼儿的讨论,对于幼儿提出的疑问,用赞赏和鼓励的眼光给予了支持,同时言语上也不断地赞扬幼儿爱动脑筋、爱思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兴趣。虽然在活动中,幼儿们的讨论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但幼儿对观察、饲养小蝌蚪的兴趣油然而升,他们会时常去关注小蝌蚪的情况。教师这种及时的鼓励,很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将探索的行为持续下去的动力。
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
时间:2017-11-20
我要投稿
上一篇:科学实验探究:鸡蛋放醋里能变软?
下一篇:生活中孕育着科学教育,伴孩子成长
最新文章
- 1《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 2呐喊读书笔记
- 3护理学护士优秀的读书笔记
- 4《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6《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 7二年级读书笔记
- 8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9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 10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11《小王子》读书笔记
- 12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
- 1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 14同桌冤家读书笔记
- 1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16《感动中国》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
- 17《詹天佑》读书笔记
- 1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