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特别的我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别的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特别的我教学反思1
《特别的作业》是一个独具个性化的故事,反映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爱。文中的小莉虽然由于马克的恶作剧弄脏了衣服,但她并不心怀怨恨,以她的善良和聪慧,真心诚意地维护了同学的自尊心,触动了调皮的马克和同学,也使得老师深受感动。
本文故事情节较为简单,而朗读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与体验。如上课伊始,从课题着手,抓关键词,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同时通过默读这一形式以及填空练习的设计,促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新授阶段,通过“读——划——讨论、交流——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过程不仅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作者在写作上所采用的方法;在学完全文后,引领学生朗读课文,这样不仅使得读的形式更为生动,学生读得更有韵味,同时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括,为课文的`复述打下铺垫。朗读是很好的语言实践训练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有感情地、有语气地朗读过程中加深理解课文意思,体验课文情感。同时,恰当的朗读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写作能力都能在“润物细无声”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的我教学反思2
《特别的作业》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讲的是老师布置一项别开生面的作业,让孩子们找春天,多数孩子拿回柳枝、小花之类的东西,而小丽拿回的是一幅画着玉兰花的画。小龙捉来了蜜蜂,却是想着等会要把它放了的。他们简单的言行中流露的是对自然万物的珍惜爱护。
很明显,这是一篇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文章,引导孩子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必定要做的事。但是否让这条情感线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呢?近年来,小语界专家呼吁,阅读教学,应减少致力于对知识的传递,内容的分析,而更应该努力寻求在语言学习中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实现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型。因此,我认为,语文是言与文的结合体,情感本身就流淌在语言文字之间。品味文字,胜于空洞说教。我努力让孩子们“一入课堂便语文”。
一、如导入新课时,交流平时的作业,目的在于和课题中的“特别”形成对比。同时,在交流中,我出示“一项作业”,并不断强化运用,是为了在不觉间渗透这个比较陌生的量词的用法。而这个“一项作业”也贯穿了课堂的始终。
二、质疑能力的培养是老师们较为重视的。但却存在着虚晃一枪的情况。今天我在出示课题后,也让学生据题质疑,但之后的教学是围绕着解疑进行。如先解决“作业是什么”、“有什么特别”,接着重点围绕“作业做得怎么样”展开教学。
三、但这个教学中,我又把“有( )的( )”这个句式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抓手,进行重点训练。选取这个训练点是因为,这篇课文文质都很一般,别的地方都很简单。唯独这处有嚼头,是学生尚欠缺的能力所在。且这个句式有点特别,和平常的“有……有……”有着本质的区别。落脚点是放在动词和方位上,如“放在铅笔盒里的杨花”。
这个训练点的设计我分四个层次进行:
一、读这组句子,发现其中的奥秘;
二、把“用水碗盛的紫丁香”试着换成“盛在水碗的紫丁香”;
三、把小丽小龙的作业也用这样的句式来改一改;
四、感受春天之美,用上“有( )的( )”句式来说,并写一写自己将要画的画。经过这么几个回合,学生对这个句式的运用有了质的提高。这个训练的过程是充分展开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因此,让学生亲历过程,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理念。一课一得,长此以往,学生的素养必然有效提高。
正如周一贯先生所言: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积极主动乃至艰苦的思维过程,有时候尽管也可以呈现出一种流畅有序、环环紧扣的课堂局面,但这很可能只是一种粉刷的和谐,一种惰性的通达。
四、至于小丽为什么要画一幅画,小龙把蜜蜂关在盒子里,我认为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点困难。因此,我在朗读中创设了个对话情境:“直接摘一朵玉兰花多简单呀,可她不摘,而是去画,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
而与小龙对话“这是你画的春天吗?为什么蜜蜂就是春天?那你还把它关在盒子里?”经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他们的用意所在,并为之动容,情感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五、我认为在板书设计得也较为巧妙,六个代表春天的景物分别为一花瓣,随着学生的交流组成一朵绚烂的花,花蕊是一张满意的笑脸,多种意味蕴含其中,相信学生也会有别样的感觉。
纵观这课教学,我认为自己始终在带领孩子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是一堂能力取向的.课堂,是散发语文芬芳的课堂。但是,因为经验的不足与课堂调控能力的欠缺,课堂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缺点之一:课堂语言累赘
这是我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大的“毛病”。通常自己讲完一遍后还不放心,关键的地方还要啰嗦几句,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也忍不住要重复,既浪费时间,又制造听觉疲劳。
缺点之二:细节处引导处理不足
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例如这节课,我的多音字教学环节本来是放在前面的,由于我很紧张把这一环节漏掉了,但是在出示课文8.9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多音字,学生找到了“只”,我只是“哦”了一下就让他座下,继续让学生找,当时密密麻麻的字可能学生也有点蒙了,顿时让课堂气氛有点冷场,过了一会儿才有个学生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扇”。
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对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做一些肯定,再问同学们“还有个多音字藏在这一句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再让学生找,这样范围小一点,学生也容易发现,课堂也就不会有冷场的现象了。
缺点之三:评价语简单、笼统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而我一味地用“标准式”的“不错”“很好”“真了不起”等简单、笼统的语言来评价,煽动不了学生激情的,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如果我的评价语风趣幽默点,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这些都成为我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我喜欢语文,也喜欢带着孩子们学语文。且行且思,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相信自己,会渐渐成长。
特别的我教学反思3
我所执教的《特别的作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本文通过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也可以看做是课文的补充读物,因此在教学本文的时候,我主要是想向学生渗透一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及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此文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警示语”。
在教学本课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理解“特别”的意思,从而对整个课题有一定理解,再通过学生对课题的质疑来开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读书百篇,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只有多读才能领悟其中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学文之前,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只要在这个基础上,理解文本可成为可能。学生在充分读文后,让学生关上课本,抓住文本的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同学们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一过程,让学生知道了读书只有多读,读通读顺才能理解,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学会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从而能从文本中得到由用的信息。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交流时,我主要设置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这个特别的作业是什么?二是这个特别的作业特别在什么地方?由此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特别是在比较中体现出来的,从而也就不难发现小丽和小龙完成作业的方式跟别的同学的不同,他们完成作业的方式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珍惜。
【特别的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特别的你教学反思11-25
黄鹤楼送别的教学反思11-23
我的教学反思04-18
《我选我》教学反思10-21
我选我教学反思04-09
《我选我》教学反思10-11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8-04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2-02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