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学反思1
但是从试卷分析看,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既有我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毛病。下面我就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简要的分析一下:
一、教学中综合性运用太少。
教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块状的,分别属于不同的地理概念。比如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属于人文地理;第二、第三章属于自然地理;第四章则属于经济地理。一般教学中以讲授某一块内容为主,有时相应复习前面学到的知识。例如:教学地势和地形时,顺带分析为什么前面讲到人口时,我国人口呈东多西少的格局?其实地形在其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这一教学模式在本学期并未过多使用,只是复习时候强调的比较多。所以主观题全部复习到了,可是得分率却不是很理想,除了24题连线题“长江通航问题和治理方法”达到91%的等分率之外,其余题目都不是很很高。
二、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本次测试卷难度适中,但是对于学生读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也就是理解、分析题目的要求比较高。由于地理平时没有考试,学生解题能力主要是靠练习册中的题目培养,因此理解能力有所局限。往往超出练习册题目标准的,学生就难以理解或知道解题技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平时也应注意给一定的学案,锻炼相应的题目类型。做到“养兵数日,用兵一时”。
三、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在开学初的地理教材分析会上,市地理教研组的沈老师就指出,如今的.地理教学应充分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即在教学中添加相应的乡土地理和实时生活地理,而并非到初二下半学期再来单独学习。我在平时教学中也是这么做了,每堂课就尽可能多的穿插乡土、实时地理信息,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地理问题。真正达到自己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虽然这次题目出现在附加题,但也看出了如今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能部分学生由于时间紧、题量稍多等原因,完成该题的人数不是很多。
地理教学反思2
有哥伦布引出美洲大陆,让学生讲一讲关于哥伦布的故事,之后让学生上讲台上找一些美洲大陆周围的大洋、大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影响,也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讲到美洲国家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因为这在以前学生都学习过,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我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的好。
气候在这一节中占得内容非常的多,但不是重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最后的经济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容易记住,所以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精心的设计,学生才能容易理解。采用让学生自己参与,我们设计一些有趣的与经济有关的小的活动。
地理教学反思3
我从教已有十三年,我们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也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解。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总是会问老师,“背”什么?“记”什么?难道我们的地理就是靠背和记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看起来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挺好的,一到考试就成绩平平?
这么多年了,在自己的实践中,我也不断地在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两个字——能力。城市的小学还好些,师资力量比较好,确切的说是老师和学生们接触新东西的机会多,视野比较开阔,学生在家会有很多动手或者实践的机会,有些学生还能随家长一同去郊游,一块去全国各地旅游甚至有的学生还出了国,这是多么好的学习的机会啊,也可以给老师带回来很多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就不仅仅是“背”“记”老师给的东西,会自己探索新东西。而农村的学校就会因为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新东西,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制约,在他们的经历中,小学时,老师就是让他们“背”和“记”,那么升入初中,还是在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老师教的、给的东西背得很熟,没说过的自己就不会分析和回答了。试想一下,我们的农村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学习上,比同龄的'城市学生晚了2、3年的时间,初中老师才逐步的引导他们生成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表现在成绩上当然是平平。
我们不能苛求农村学校跟城市学校一样,因为条件摆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为我们的学生早日具备同龄人的能力而努力。
地理教学反思4
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些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地理教学反思5
《东南亚》分为了两个课时进行讲解,在听完了曹老师的课后,了解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师父整理出来的学案,从绘图识位置、看气候识农业、看河流找城市、探究分析话旅游、梳理归纳、反馈练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其中,在填图、绘图部分,学生所用时间过长,节奏把握存在些许的问题。当讲到地形时,用了“上、下”这些口语化的词,应该用专业的地理术语“北、南”。在讲城市分布时,讲活动题的时候,速度过快,学生没怎么反应过来,应该注意关注学生的完成度。
虽然存在以上缺点,但也有些许的优点,比如,细节到位,用陈毅的《赠缅甸友人》,结合生活中的地理,进行德育教育;台风沉稳了很多,自信了很多,资料充分,板书也有所进步。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当讲到旅游资源时,学生读图的.时候,速度快慢不一,我在课堂上没有太注意,对学生注意的广度不够,同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在课下经过曹老师的指点,我知道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指导来互相解决问题。
本节课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角色扮演,“假如我是南非的国王,我要运钻石到日本,我应该怎么做?如何走航运路线”,通过创设情境,用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掌握知识。这是我应该保持下去的。
地理教学反思6
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 “ 知识本位 ” 、 “ 学科中心 ” 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使用新教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 “ 读图思考 ”“ 活动 ”“ 阅读 ” 和 “ 案例 ” 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 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 心理 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三、 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是新课程的核 心理 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 、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四、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地理教学反思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地理教学反思8
一、地理复习时存在的问题
1、复习课事无巨细,练习题也多为陈题,无新意,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复习效率不高。
2、教法单一、手段陈旧、容量小。
3、局限于教材和预设练习、拓展不够。
4、地图语言使用太少。
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复习时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故考试时则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1、碰到一些新题学生束手无策。回答是五花八门。
2、容量大,学生只觉有做题时间,无更正检查时间。一方面学生基础弱,学习时没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未受这方面的锻炼。
3、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并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对一些专题方面的.问题掌握不牢固,缺乏练习。
三、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地理教学反思9
在5月份的地理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初一,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人无完人,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地理教学反思10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内容综合性强,抽象知识多,尤其是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从总体上还把握不好。所以在教学时我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课外给予学生适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来探究、分析、定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同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方法等。而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堂实际。随时调整能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读图训练。教材中图表丰富,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获取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如:山地垂直带的情况可参考课本插图,注意珠穆朗玛峰随海拔高度不同所出现的垂直自然带,启发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初中所学的自然带知识。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引导学生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掌握由赤道向两极以及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分析产生地域分化的主导原因。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利用多媒体演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个地区代表性的动植物。演示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上课时用学生的调查访问成果展示导入;课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合作探究、讨论、竞答、演示操作等;课尾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不同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积极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上,能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演示课件,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在教育方式上,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加强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能结合角色扮演、动画演示,深入浅出地予以解决。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时间上前紧后松,以至于在后面各组举出地理环境差异的“非带性”实例时我没有给出足够的评价。
2、小组讨论并展示时个别同学处于懈怠状态,我没有去及时提醒以至于讨论没能全员参与。
3、感觉激励性的鼓励语言较少,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这些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进,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地理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我是产假后才接手这些班级,所以对班级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仅管带着小孩上课很辛苦,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高一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城市的交通运输》一课时,我用湖州市区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香港交通图来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地理教学反思13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民族的构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政策,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本部分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优点】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民族,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由于一堂课下来容量较大,学生当时大部分能接受,但到下次上课又忘得差不多了,今后多加注意。
地理教学反思14
教学反思行为,如同教师的研究、示范、指导、应答行为一样,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全部教学行为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特征行为。教学反思有助于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适度地调控,使不尽相同的学习过程在合理的教学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学反思是教育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改的客观要求。那么,教学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径,应当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四、合理的教学反思源自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信息论表明,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馈信息等随教学进程不断调谐整合,确保教学系统信息转换流畅并且流量适中。教师能够且应当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中及时捕捉信息,适时进行教学反思。要准确捕捉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就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和原则,除了知识性评价外,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要多样性、多元性、综合性,注重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要快捷捕捉某一章节或片段的教学反馈信息,采取形成性评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及时、提出问题及时、管理调控及时等优势。实施形成性评价可尝试以下方面入手:①随时提问供学生单独或集体回答,评价他们听课情况及口头表达能力。②根据教学目标预设形成性问题供学生回答,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③实践中密切注意学生操作过程,看方法步骤正确与否、反应敏捷与否、有无创新意识,评价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表明,进行教学反思之前制定恰当的评价目标,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是必要的。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一般涵盖以下层面:一看学生学习态度好坏、积极性高低;二看学生上课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性如何,地理学习能力如何;三看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实践或实验活动动手能力、速度如何,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无创新能力;四看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STS关系等。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地理教学反思15
转眼间快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中,八年级20班、21班、22班、26班、27班共5个班级的地理教学,27班的班主任及文综组的教研组长,任务繁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面对生源极差的现实,我感到压力很大。所以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首先,遇到了许多困惑。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其次,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与这种新课改精神很吻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模式的大力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本人总觉得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做得不够。
再次,应该认真研究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为以后的教案修改提供依据;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为撰写论文提供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03-24
地理的教学反思04-03
地理教学反思06-03
地理教学反思优秀03-17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4-02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02-1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3-19
高二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中地理12-06
初中课堂地理教学反思02-19
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