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31 15:21: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1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有“视觉语言”之称,其造字法规有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四种,故汉字的产生及演化有其内部的规律可寻,独特的汉字造字法则和字形决定了在上识字课时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执教《独坐敬亭山》一课时,对于本课出现的“马、牛、羊、鸟、鱼、虫”这六个字,都是象形文字,因为,我紧紧围绕一幅主题情境图及六幅小图进行教学,通过看图,猜字、讲故事,学字等几个步骤,激发了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并感受到祖国文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我利用汉字形与义的潜在规律,据形释义。并辨析的把握字的本义,了解掌握字的引申义。对于规范的简化字,借助繁体字形进行教学,如“马”字,它的繁体字型更像马的外形。看到这个字更容易联想记忆。如“鱼”,它本身就像鱼的外形,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字形进行合理想象。

  因为有图的帮助,象形字的教学显得生动、有趣。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2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歌,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怎么样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又为下面的教学服务,这无疑是值得探究的课堂教学智慧。所以,在开课之初,我没有过多的语言渲染,繁琐的导入设计,师生间的对话一直紧紧地围绕着“李白”。

  一、激情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句,谁来背一背?

  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长期流落他乡,让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3、板书课题,指导“亭”的写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4、指名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你了解了什么?

  过渡: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诗歌,感知孤独

  助学提示:自由读这首诗,读准生字词,读通顺读流利,用“/”画出诗的节奏。

  活动二:探究诗意,理解孤独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意。

  2、观察图片,体会心境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没有了,完。闲:悠闲。

  诗句中意思相近的词是:孤——独

  诗句中意思相反的词是:众——孤

  连起来解释整句话:仰望天空,只见众多的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踪影;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四周一片寂静。

  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尽、孤、独、闲”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厌:满足。

  诗意: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这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呢?(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互为知己的感情,“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活动三:展开想象

  1、假如你是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此时你会对敬亭山说些什么?面对孤独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

  2、生练笔,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留白处。

  当堂达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反思:

  1、“七分诗三分读”,朗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灵魂。本节课朗读着力于体现学生的朗读发展。学生在经历初读、理解感受、想象绘画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技巧,通过对停顿、重音、蕴含感情的指导,让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朗读有层次地发展。

  2、图文并茂,观察书上插图,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学生想象、理解的基础上给以直观感受,学生通过对环境描写的认知,进而体会诗人情感更深刻。

  3、预设课堂中的缺失。基本能按设计思路进行,但还有细节的缺失。比如:学生读古诗之后,说说画中有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从画面中感受到的李白的心境如何?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图画表现,应该是一幅环境渐变的图画,在图画渲染的环境中,提炼李白的情感,回归诗题诗眼“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3

  为了让学生理解李白的孤独寂寞,我让俩个学生分别扮作李白、敬亭山,讲台拥抱,对话,引导李白倾诉欢乐、自由自在的鸟儿及云朵离他而去的孤独寂寞,更显示出敬亭山对他的厚爱,并想像敬亭山看着他会说些什么!也许他会说,李白呀,你不要忧伤,也不要寂寞,更不要为怀才不遇而难过,你可知道你的诗篇会成为后世的宝贵文化财富,中国会因你而骄傲!你的诗篇将穿越千年的`风雨,为后世子孙所喜爱和传扬,这就够了!李白闻听此言,热泪盈眶,激动的手舞足蹈,大喊着罢罢罢!从此不再一蹶不振,而是用大半生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变得有生命力,激发着李白的诗情犹如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滔滔不绝,千古不息。

  引导方法:设想敬亭山预知千年以后的现实,运用超越时空的告白,让学生理解山是李白的知己,李白的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而自己的安慰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宁静,这种心的宁静与山中的寂静达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爱山之情就油然而生!

  不足:对于学生简单的发言有点恼火,他们组织不起语句来,总是单崩一个字、一个词、或几个词,也有一些思想火花,但是发言不流畅,而我今天鼓励性评价较少。中途接手这个差班,很是费劲!孩子们是可爱的,他们也想表现好点,以前的差也就

  算了,至少现在要努力,绝对不能懒散自卑。哎,明天注意不要发火,再耐心一点,多鼓励,多等几分,应该会更好一点。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4

  《独坐敬亭山》一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正因如此,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体会诗中的思想内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李白坐在敬亭山上、与山相对而望的的画,带领学生从图画入手,结合咀嚼语言,使学生很快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但由于我的点拨不够到位、深入,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略显得不够深,造成后面学生体会李白的孤独之感时味不浓;再到后面体会“相看两不厌”这句诗的意蕴时,由于我引领学生体会过深,学生很难接受。

  这节课让自己满意的是让学生作画,让学生自画自悟,去体会“去”和“尽”的意味;通过联系生活感受为何“两不厌”。

  课后,老教师的点评,一下子让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许老师为我指出这样一条道,那就是要从这首诗找出一个诗眼来。

  抓住“独”这个诗眼,先从题目感受“独”,再从前两句深入体会李白的孤独。而后两句要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李白的不孤独,在一般的教学中,学生能停留在“因为和山成为知己,所以李白不孤独”的理解层次上,但怎么往深里挖掘,感受李白的不孤独,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当中做文章了。让学生理解“厌”意思上的古今差异,并让学生用现代语言来解释,由此把“不厌”讲深、讲透;再通过我们现如今在不断地吟诵着李白流传千古的诗文,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认识了李白,李白有何孤独。这样层层深入,对“从独到不独”的理解一下子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次公开课的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老教师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点评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无论怎样教,首先要做到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头脑,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教学要不断地联系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让我们能真正做到智慧地教语文,而学生能智慧地学语文吧!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5

  今天是开学第一堂语文课,和孩子一起学习了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颇有感触。课上尝试了王自文老师的教学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人李白的了解,而且体会到了他当时的心情。

  一、读诗知大意

  让学生把整首诗读正确读通顺之后,就让学生感受李白当时的心情,孩子们都能一语道破——李白孤单寂寞。

  二、提问知处境

  理解一二句诗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鸟儿飞走了,云儿飘走了,这些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为什么会让李白倍感孤单呢?

  一个孩子说:“可能跟他当时的处境有关。”感叹孩子的`聪明,会思考会联想。

  顺着孩子的思路,我出示了李白当时正值被贬官离开长安十年之际,了解李白的遭遇及处境,助推了学生对全诗的理解。

  三、想象知内心

  最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让学生想象:李白深情地望着敬亭山,他会轻轻地对敬亭山说些什么?(生:敬亭山呀敬亭山,只有你还陪伴在我身边)敬亭山深情地望着李白,它又会轻轻地对李白说什么?(生:李白,你放心吧!我会永远陪着你,其实还有许多朋友在你身边。)通过想象说话,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李白的孤单与寂寞以及他对敬亭山的喜爱。

  四、回忆促感悟

  最后,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李白的诗来劝导李白,让他把心打开,让阳光洒满内心。

  还记得《静夜思》(生背),李白,请你不要孤单,当你在思念亲人的时候,你的亲人也在思念着你。

  还记得《赠汪伦》(生背),李白,请你不要孤单,不仅汪伦在想着你,还有更多的朋友在想着你。

  还记得《望庐山瀑布》(生背),李白,请不要孤单,你一生游历这么多的高山大川,它们都会记着你。

  通过三次排比背诵,语言引导,也保护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独坐敬亭山》教案03-08

独坐敬亭山教案11-08

独坐敬亭山教案5篇07-17

【精选】独坐敬亭山教案四篇08-02

独坐敬亭山教案15篇01-22

独坐敬亭山教案14篇02-24

独坐敬亭山教案合集五篇10-27

《独坐敬亭山》教案合集五篇10-28

【精品】独坐敬亭山教案3篇10-28

《独坐敬亭山》教案范文6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