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8 12:40: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分一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一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一分》教学反思15篇

《分一分》教学反思1

  这一课时是学生认识分数的开始,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分苹果”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半可以用1/2表示”,并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与描述活动,理解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点滴思考。

  一、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课堂开始,通过“分苹果”这一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但为了更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更充分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我通过以数学游戏——拍手表示结果来进行,让学生通过拍手没办法清楚表示“一半”,进而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给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在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一),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后,让学生尝试写分数。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

  二、让孩子们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整节课的活动,学生都是全员参与,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拍手游戏的引入,孩子们热情高涨,兴趣昂然,后面的“折一折”,“涂一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从而亲自动手感悟几分之一。在认识其它分数这一环节中,更是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这也让我想起了一段话:

  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去飞翔。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把一个苹果一分为二,让学生充分体验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后面的“折一折”,“涂一涂”通过学生亲自折纸、涂色,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总之,这节课让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给我带来了以下几点思考:

  1.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精确性。

  数学课堂,特别是类似这样的活动课堂,教师语言的精确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晰,那学生就很难按教师的要求去做,那课堂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虽然在课前,我已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对自己要说的话都做了详细的准备,但因为自己课堂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加上有点紧张,所以自己的课堂表达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这节课留给我的第一个思考就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意思地训练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的精确性。

  2.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即使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活动,但如果是由不同的教师去组织,去实施,很可能效果完全不一样,除了存在部分客观原因外,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最关键的因素。例如这节课中的挑战难关时,虽然说也调动了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但课堂的气氛并没有像预期那样高涨。如果自己的驾驭能力再强点的话,一定能让这节课再添精彩。

  3.要有意识训练学生表达的完整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也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行程的一个关键,这节课,我不断地让学生去表述分数表示的意义,但发现还是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分一分》教学反思2

  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构建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组花瓣的游戏中,学生充分的活动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全员动手参与,贯穿始终。

  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客,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在组花瓣游戏中,每人寻找自己的小伙伴,任意组合,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半个,一些同学用手势表示切的动作,有些同学表示掰的动作,这是学生创新的第一次显现;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写半个字,画半个图形等等一些方法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最后我有又以组花瓣游戏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说一说,在家里或学校中,那些东西可以用1/2表示。让学生充分的说,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不足之处: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自己比较紧张,也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够灵活。由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学中进一步需要加强之处,这也是对我的另一启示。

  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分一分》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学生直接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拓展练习的设计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充分的拓展空间,同时渗透后继知识的学习。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组花瓣的游戏中,学生充分的活动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入,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新的分数,了解24,34,44的意义。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半个,一些同学用手势表示切的动作,有些同学表示掰的动作,这是学生创新的第一次显现;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12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

  不足之处,学生用描述性语言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还要再规范一些,在明白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新授时间再紧凑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时,学生说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导其他表示方法了。给练习的说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间,会把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分一分》教学反思4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本课时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长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识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为了让学生快速并且有意义的识字,我设计了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去掉拼音认识生字,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在句子中认识生字四个环节,并且还设计了3个游戏环节巩固生字。学生在本节课上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度较高,认识生字效率比较高。

  2、课堂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在一节课上是比较重要的,一句话一个词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在课上,我尽力地运用各种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以及赞扬学生,并且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神面貌。

  教师走进教室的精神面貌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你的心情好与坏学生都能够从你身上感知出来,所以不能带着任何负面情绪上课,并且在课上还要富有激情,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在这方面,我做的比较好。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堂导入。

  本节课我一一个游戏导入,虽说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与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衔接的不是很好,甚至没有什么意义。

  2、时间分配。

  在时间的分配上没有把握好,在识字部分花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本来设计的将生字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环节没有完成。

  3、组织课堂。

  虽说学生在这节课上参与度较高,但是在关注学生,组织课堂方面没有做好,甚至没有花费时间在课堂管理上。

  这一节课,让我收获颇多,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让自己看清了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分钟教学反思5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是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心中很懊悔,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时间。

  在导课时,学生提到一分钟很重要,我应该举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一下,这样会显得恰当些,课堂上随时挖掘有意义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培养识字兴趣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先分组拼读我会认的生字,紧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再分组读,这时学生读得有点乱,草草的进入到写这个环节,如果添加看谁能再给生字组别的词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谁再能用词说一句话,就给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积极的去思考、发言。

  在描红写字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其次在边看边说用手在空中写我会写的字的笔顺和结构,最后再动笔描红书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讨论识字方法,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如果这时让学生四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方法,那课堂效果会更高。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如果再设计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写得就有效果。

  在朗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一分钟具体指什么?”这个提问应变换方式,应该这样说,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钟,这样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点。给学生的问题很关键,一定多思考符合学生的思维。

  学习了本课,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一分钟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

  同学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分一分》教学反思5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这一课时要求要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九个生字,要求会写“欠、元、包、钟、叹、哈、迟、闹”八个生字,其中重点是要会认“钟”等九个生字。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为大家谈谈几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班上同学能够通过这一节课,有序有趣有效地认会“钟”等9个生字,会写“欠”等8个生字。第二、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到位。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前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且制作字卡,思考识字方法。第三、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识字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从换一换、加一加、猜谜语、说一句话、从生活中记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第四、学生与学生之间注重了相互地评价。回答得精彩的同学能够赢得在台上交流的同学的表扬,同样的在座的同学也可以从站姿、声音大小等方面来评价台上交流的同学。第五、时间把握恰当。这几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我的计划之中,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学生倾听不仔细。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起来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学生说的一样,说明这两个学生没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第二、个别环节过渡语生硬。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交流完识字方法以后,我马上就引导学生进入了游戏巩固生字的环节,没有给学生评价以及过渡语言。第三、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在生字书写的环节中,有位学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独体字,我没有及时纠正。第四、在教师范写中,我自己的书写还不够美观、规范。第五、作业布置环节没有落实。学生书写完以后,作业布置的幻灯片忘记出示。课后作业是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这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孩子们在愉快地学习与交流中识记了生字。我还认识到平时对孩子们的语言培养也很重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话。

  针对这次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到几点改进措施:第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第二、备课时考虑应该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个生字。第三、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练习,做到板书工整。

  以上是我对本次授课的反思,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分一分》教学反思6

  《一分钟》讲述的是元元正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识字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组成的新词,透过演一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了解“丁零零、叹气、哈欠”等词语的意思。发奋使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得饱满。在生字指导环节,我主要是想透过给生字拉拉手做朋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识字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结构的都能成为好朋友,引导学生归类识字,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识记。

  对于句子的朗读指导,在学生了解到元元后悔的'情绪时,我就把课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在朗读中指导一个“又”的用法。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发奋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联系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心里的想法。我们说朗读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当学生感受到元元不想起来,想多睡一分钟的时候,我就直接能够引导学生:那么心里想的句子该怎样读呀?随机进行句子的朗读训练。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对整体感知课文的概念的明白有所偏差。我是想透过学生自由发言,了解课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没什么效果,学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为老师我们就应及时地帮着学生梳理教材的脉络,怎样梳理呢?我似乎也无从下手。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并不好求他们会概括课文,因此老师能够带领学生一齐说一说元元怎样了?或者让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感受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方法。

《分一分》教学反思7

  优势:

  一、教学流程设计合理

  本节课经过精心设计和多次研究,教学流程设计较为合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定准确,环节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习惯培养意识较强

  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所以我在教学中格外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写字姿势要正确、站好后再回答问题、用完的文具及时放回、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等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应变能力较强

  由于刚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在范写的环节出现一点问题,一位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当时并没有紧张尴尬而是非常谦虚而又巧妙的说:“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老师在预习的时候没有认真,所以同学们在预习或者写作业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这样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就帮我成功的度过了尴尬的局面,又能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认真仔细。

  不足:

  一、教师语言缺乏严谨性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过于随意、不严谨。比如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读某个自然段时,我有时说“读第几节”、有时说“读第几段”,语言比较随意,可能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自然段”的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还出现了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说“给我回答”等这些字眼,使学生潜意识认为是在给老师回答,是在给老师学习。所以语言比较缺乏严谨性。

  二、对学生思维规律把握不牢

  在本节课中,为了更能突出主人公元元认为“多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想法,涉及到了一个原句与改动后的句子进行对比的内容。而在我的教学预设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请了几位同学都没能准确地说出我预设的答案,此时我应该出示答案而不是继续找学生回答,从而浪费了时间。

  三、教学目的明确性较差

  在本节课中,每一段都有需要学习的任务。但有时缺乏经验出现了只让学生盲目的读课文,而忘记了交代学生思考的问题。导致了一些学生无目的读书,读书效果比较差,不能及时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也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四、板书设计缺乏新颖性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没有创新。也没有根据中心、关键词等进行美观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也没有起到让学生能够眼前一亮的效果。

  改进:

  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应格外注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定要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一些教学细节上也要格外注意,如教学语言的生动化与多样化的规范、板书的设计的新颖性等等。最后,教学激情还应加强。设计再好的课,教师的状态不佳,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还要调整自身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节课,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精彩。

《分一分》教学反思8

  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到了:

  1、在活动中构建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用多种活动的载体对教学重点,逐步的化解。涂一涂、折一折、量一量、摸一摸等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觉机能!

  2、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全员动手参与,贯穿始终。 “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客,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在这堂课中,我站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1、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口头表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发挥其他的形式,就可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所以课堂中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个别不善言谈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要多为这些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3、可能对部分暂差生的教育还不够,课堂上有些过快,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地搞懂,应该在课堂上留少许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这样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4、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分一分》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一、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了五个环节的内容:

  1、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2、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

  3、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4、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5、课堂总结,拓展平均分。

  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喜洋洋和美羊羊”分五角星的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三种分五角星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五角星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通过教师的板演圈一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

  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圆片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练习题的最后一题处理的有些快,应该让学生充分的看明白图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

  这节课的设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准备好的学具,教师准备的道具,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新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分一分》教学反思10

  入学才一个星期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让学生把一些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采取教、扶、放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感知分类的好处及分类的基本方法;再给定分类标准让孩子分一类、分两类乃至分三类;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如夺红星、闯关等,激励孩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容易出现漏分和重复分的现象。

  2、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固定,同一题一会按颜色分,一分按形状分。

  3、学生说分类标准时,能感知标准,但不能用语言表达标准。

  针对问题我思考如下对策:

  1、教会学生每次按一类逐个去找,只记一个目标。

  2、提醒学生按颜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状,讲清怎么固定分类标准。

  3、可以找不同,确定分类标准,再学说,同桌互说,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说标准的过程,教师同时多提问,多指名进行强化。

  之后的练习教学时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学生出错现象大量减少,效果较好。

《分一分》教学反思11

  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前已有基本的分类概念,这节课主要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出发,通过观察,从颜色、功能、性别、大小、状态等进行分类并计数。大部分小朋友对分类都没困难,但表述不完整,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引导学生叙述时回答完整,如“按颜色分,可以分为深绿色、淡绿色、红色树叶。”

  因一年级小朋友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不了解,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先举手再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认真倾听等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如上课时有学生题目会做但不敢站起来回答,我就以鼓励为主,如“谁是我班勇敢的奥特曼啦”“回答问题给予鼓掌”等一些鼓励的话,还有的小朋友不举手在下面随便回答,就提醒他回答问题先举手,做一个懂礼貌的`小学生。但一年级小朋友自控力很差,必须时刻提醒,我觉得我在这方面耐心还不够。

  一年级的小朋友的习惯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

《分一分》教学反思12

  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下面我以二年级《一分钟》的教学来谈谈本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得与失。

  一、课堂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更清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简单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从而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并不明确,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了。这节课中我保证每一组的同学都清楚了所学习的内容后在组织他们开始学习。因此,每个小组的学习效率明显的提高了。

  2.小组成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再讨论、交流,不说的同学从来不说,而且他们也不听别人在说什么,似乎小组合作学习跟自己没有关系似的。本节课中,老师帮助各小组明确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比如:谁负责组织,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来。这一以来,课堂气氛明显地活跃了很多,学习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3.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乐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中,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小组在汇报学习结果时,每个小组都说出了自己小组的看法,并且汇报的同学表达的也非常清楚,老师相机表扬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老师在小结时,把每个小组合理的观点总和起来,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更加全面了。同学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居然说出了:人多智慧广,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本节课中还需改进的方面

  1.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为了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让小组成员尽情地讨论、交流,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明确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效率。

  2.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我对于每个小组做出了简单的评价,而对每个小组的成员的评价不到位。最主要的是我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通过《一分钟》这节课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同时我还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给了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可以帮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争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分一分》教学反思13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的组织教学程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努力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例如:当学生只有把9个小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9份这一种分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把这9个小正方形怎么平均分,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分数的意义,并能逐步完整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也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参与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面对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表述不清楚或不完整时,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应该让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听一听问题出在哪,在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说出正确的想法,让他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分一分》教学反思14

  在极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完成了《分一分》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研究型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老师则只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师生关系更为民主、平等;教学已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型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课,我采用的就是研究型学习的方式。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培养研究学习的能力这一特点,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课前学习研究和课内汇报交流两部分。

  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和家长一起到生活中去观察哪些地方有分类的现象。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方面。

  于是,我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指导:

  1、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如:在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类的知识(马路上、家里、商场甚至具体到家里的冰箱里等。这样,就使学生的信息搜集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操作性。

  2、考虑到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可学生已有的搜集信息的范围还不够广阔。我就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搜集资料?”从而,使学生知道了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家长、老师询问了解等,均可获取所需的信息。

  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先相互交流自己周末的收获,然后再让大家分享你的成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课堂上我做了以下布置。

  1、我强调孩子们动手操作、分小组交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苦与乐,还要体会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研究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这一点,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2、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习的情况,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和处理信息,并提出课内汇报交流的要求。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如何处理信息、进行汇报交流的方法。我要求他们“选出最符合研究课题要求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资料”来向大家汇报,。从而使对学生进行选择、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过程,落到了实处,也为课堂教学及活跃的课堂气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有了课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和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汇报交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交互作用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今天的课堂,学生已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正是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但老师也并不是无事可干,相反,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必须非常了解学生,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导”导在点子上。教学中,我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共舞,就学生没有谈到的问题,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他们进行补充介绍,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对学生汇报的时间及时进行调控等,也都是教师主导作用潜移默化的体现。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而是带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我尽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

  总之,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我认识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需不断提高,我们教学的空间将更为广阔,只有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分一分》教学反思15

  我所执教的“分一分”一课是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单元中的一个内容。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会计算有关“2、、5、、4、8”等简单的乘法。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初始阶段。教材中将除法产生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分一分——重复取走相同的数量的物体——可以用同数连减来表示。又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我在尊重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从动手操作到抽象思维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从“分12个草莓、分15个苹果到分12个桔子”的活动中让每次的操作活动的层次性分明,从随意分、到按要求分、从动手操作分到看着实物在脑子里分,使学生有机会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数感和数学思考能力,为学生的算法的抽象打下了基础。

  接着从“看着桔子想一想,12只桔子,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人”,学生在不动手操作的情况下,在脑子里想“4个为一堆,可以分成几堆”,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层面上升到抽象层面的过渡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在课堂中由于让学生复述老师的三句话:“15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想:15里有()个5?15里面有3个5。”太少,所以在后面的反馈中学生掌握新知的面不广。

【《分一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一分教学反思04-28

《分一分》教学反思04-02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04-08

一分钟教学反思06-11

一分钟教学反思07-08

《一分钟》教学反思02-05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10-24

《一分钟》教学反思优秀11-12

课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