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时间:2022-12-12 11:23:4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力现象,用磁铁来发现生活中的铁制品。

  2、探索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属性,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能主动探索,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磁铁、无机磁铁、回形针、橡皮、积木、纸团、铁片、塑料盆等2、记录表若干活动过程:

  一、了解磁铁,发现磁铁的磁力。

  1、出示磁铁T:“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介绍操作材料,让幼儿用磁铁试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T:“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出示)T:“老师把这些东西画在一张记录表上,请小朋友用筐里的小磁铁和它们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请小组长进行记录,能吸起来就打个勾,不能被吸起来就打个叉,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4、教师总结。

  T:“能被吸起来的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啊?”T:“所以磁铁能把铁做的东西吸起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两端,发现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现象。

  1、幼儿初次探索。

  T:“这个小磁铁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小磁铁一头是红颜色,一头是蓝颜色。”T:“磁铁的两头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用磁铁碰一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尝试,个别幼儿说一说)

  2、幼儿再次探索,并进行记录。

  T:“让我们的小磁铁再来碰一碰,这次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了。”T:“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颜色的正方形贴纸,的贴纸代表磁铁的一端,蓝色的贴纸代表蓝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的一端去碰蓝色的一端,就把和蓝色的贴纸贴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记录你的发现结果,两个小朋友一组,好吗?”3、教师总结T:“相同颜色碰到会相斥,不同颜色碰到会相吸。”

  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找出无机磁铁的两端。

  1、教师示范操作T:“老师这里有一块磁铁,和刚才我们玩的有什么不一样?”T:“那我们怎么把它的`两头找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老师有一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示范,用的一头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这一头是什么颜色?”(弹开的话是什么颜色?)教师在无机磁铁上贴上相应颜色的贴纸T:“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黑色磁铁,请你也来碰一碰,弹开的话是相同颜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颜色,请你来试着找一找,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T:“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查小朋友的小磁铁贴对了呢?”T:“用的去碰蓝色的,吸住了就是对的。”

  4、幼儿检查,纠正错误四、利用磁铁相吸相斥的原理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T:“小磁铁真好玩,瞧,它又变成了什么呢?”T:“小船上有什么?”T:“今天我们要到海上去航行,小朋友来做船长,想想怎样让我们的小船航行起来呢?”T:“前进的话,应该怎么做?后退的话,应该怎么做?”T:“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双面胶撕掉,贴上磁铁,然后用另一块磁铁让小船航行起来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评析者:吴蓉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3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3.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难点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棒若干、橡胶泥制作的小球人手一个、毛线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

  2.记录表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橡胶泥做的小球,它没有腿,整天只会滚来滚去。它梦想有一天能够长出长长的腿,可以站得稳稳的高高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它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初次操作,尝试借助小棒让橡胶泥小球站起来。

  (1)教师出示小棒和橡胶泥小球,请幼儿想办法利用小棒让小球站起来。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探索结果,让幼儿说说用了几根小棒,是怎么让小球站稳的。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小棒让小球站稳。

  (1)教师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助小球站稳。

  (2)幼儿猜测最少要几根小棒能让小球站稳,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3)幼儿尝试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少需要3根小棒才能让小球站稳。

  3.运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让小球稳稳的站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进行操作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用三根小棒小球又快又稳的.站起来。

  (2)讨论交流操作的结果和方法。

  (3)教师小结,让幼儿了解三脚架稳定性的特点。(用三根小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摆成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不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小球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4.发现三脚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提问: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脚架?

  (2)播放ppt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三脚架在生活中的运用。

  5.自主尝试制作三脚架

  (1)师: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三脚架",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三脚架"吗?(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小棒、毛线、皮筋等,请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自制的三脚架。

  四、活动延伸,进一步探索。

  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牢固的三脚架呢?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用力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对周围物体运动现象感兴趣,有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球、绳子、沙包等。

  2、一张桌子。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课题:

  “怎样让活动室里的桌子搬到办公室去?”

  幼儿提出假设。

  2、幼儿操作感知:

  (1)、请幼儿搬桌子,感知力小移动不了物体:

  “为什么搬不动?”

  (2)、感知力能够移动物体:

  (3)、提供幼儿玩的材料,体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幼儿交流:

  “玩这些玩具用力和用力小是一样的吗?”

  3、探索用力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玩拔河:

  “怎么把对方拉过来?”

  (2)、小结有关“力”的`经验,拓展幼儿对力的思考。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评析者:吴蓉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6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7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8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PPT课件(过山车图片、立交桥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PPT出示过山车的图片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9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

  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

  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

  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

  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

  小结: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这是水的一个本领。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让水在它身体里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探索: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发现水的张力现象。

  ①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杯子里加满水。

  ②、老师也给自己杯子加满水,回形针好朋友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放进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从杯子里流出来。

  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请出回形针朋友(师取出四个放了回形针的小碗,边放到幼儿桌子上边提要求)小朋友一边轻轻往杯子里放回形针一边数,看看数到多少的时候水会流出来?

  ④、幼儿操作,师巡回,提醒幼儿小心轻放,点数清楚。看谁的水先流出来。

  ⑤、教师验证。

  提问:你放了多少回形针?水流出来了吗?你猜多少?

  老师也来试一试,请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对应写在第一次猜测的数字下面)刚才猜是10个20个30个,现在变成80、90、100了。

  教师投放回形针,幼儿数数并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鼓起来的水面像什么。

  小结:这也是水的一个本领,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张力”。

  我们放了多少回形针,水还没有流出来,和我们猜的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实验来证明,科学家就是这样来研究、发明的。

  三、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张力的兴趣

  哎呀,回形针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师想让它们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继续探索,得出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0

  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3、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4、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5、延伸活动: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活动反思对《神奇的力》教学活动的反思: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设计的活动延伸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次实践探索的兴趣,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在实施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份观察和思考,并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预设活动中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使用记录表,但考虑幼儿缺乏基本的经验而选择了让幼儿自己选取实践中他认为落地速度比较快的物体,可结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报纸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选择了,所以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快慢的相对性及时的引进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实现了自己教学活动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觉得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考虑还不够细致周到,还可以丰富一些材料:如各种糖纸、包装纸、羽毛、雪花片、手绢、纸杯、吸管、橡皮泥、气球等

  2、在孩子游戏时很多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把他的发现告诉我,可是在集体交流中一些幼儿就不是很积极主动,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也有我们平时的锻炼引导原因。因为集体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所以以后我可以尝试设一个同伴交流的环节,让他们相互交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流,分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交流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虽然在活动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导者,相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我说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实验、孩子的总结,但在总结的时候我还是出现了急于替代的现象。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学活动,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尝试,虽然每次实施中都会自问"为什么就没有人家上海老师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实施中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也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我想观摩教学活动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它能让我们不断的成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反思

  第一、我觉得这种新形式的听课活动,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听棵模式,老师能带着期待的情感,积极的思想去听课。

  第二、7节教学展示活动的选材都于生活,体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再次实践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学活动设计的精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记得刚开始整合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观摩活动象拼盘,什么都有就叫综合活动,而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师的教学重点,又能深刻的领悟到学科融合的恰倒好处:肖老师生活与语言的融合,姚老师艺术与健康的融合,王老师科学与语言、数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学的融合,刘老师科学与语言的融合、雪莲老师艺术与数学、语言的融合,李老师科学与生活、语言的融合。

  第四、教学活动的准备简单而有实效性。在我们以往的观摩活动中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次活动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实效性和操作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

  (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3

  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感受磁铁的磁性,初步建立科学概念: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

  2、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特性。

  3、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4、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准备:

  各种形状小不同的磁铁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沙箱水瓶木板纸布

  集体记录表一张,彩色水笔标签

  有关科学词汇:吸引、磁铁、磁性

  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发现磁铁的磁性

  1、引导幼儿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并作讨论。

  2、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的结果。

  3、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材料的质地,助幼儿总结科学概念。

  教师小结:磁铁可以吸引铁做的东西,还可以吸引铁之外的一些金属。

  二、提供各种材料,扩展幼儿探索的广度、深度,引导幼儿发现磁铁有两极性、穿透性、磁力小、磁化现象等特性。

  1、交待任务,提醒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发现磁铁的'其它神奇的本领。要求幼儿把自己的科学发现记录在小组记录表上。

  2、幼儿自由实验,教师观察记录幼儿实验情况。

  3、让幼儿交流分享科学发现。

  三、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待任务:磁铁能助我们做什么事情?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4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锈、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锈、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殊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殊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殊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5

  活动意图:

  要使班幼儿领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是难以接受的。只有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和开展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活动目标:

  1、由于地球引力,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感知不同物体下落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纸、小沙包、羽毛、夹子、彩带、积木。

  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 把这沙包(白纸)往上扔,会发现什么?

  (2)这些东西都怎么样了?(掉下来)

  扔上去的东西为什么往下落?

  因为地球引力,抛扔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二、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这些物品下落时哪些快哪些慢?(同一高度)

  (2)讲解表格,幼儿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同时抛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4)校对表格,共同发现证明白纸、羽毛、彩带、下落速度慢,而沙包、夹子、积木的下落速度快一些。为什么?

  小结: 知道由于地球的引力物体都会下落。!.快思.礁网出处!在同一高度上,重的会比轻的落得快。轻而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得高,落下来也快。

  三、幼儿尝试探索

  1、有没有办法,让两张相同的纸,一张纸落得稍快一些?

  2、胆想像和尝试,找出答案。

  将一张纸用夹子夹住,下落时速度会加快。

  3、知道物体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活动反思: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相关文章:

大班神奇的力科学教案07-01

神奇的力大班科学教案07-01

《神奇的力》大班科学教案11-13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摩擦力06-09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1-23

大班神奇的力教案01-01

科学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1-14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12-08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