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2-10-19 19:12:37 教案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鸟的天堂教案集锦十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2、回顾一下课文,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天堂,感受鸟的天堂带给“我”的不同体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

  (2)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3)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跳” 既表明船与岸有距离,又显出我们的兴奋之情。

  (二)学习5—9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怎样写榕树之大

  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面很宽”,可为什么会变窄呢“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 的意思:不能计算,形容很多。说明树之大。

  (4)课文又怎样写了榕树的美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学习10—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他起初想去公园逛逛,后来天下起了大雨,他便放弃出门,拿了一本书读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中,作者采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采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手法,写出鸟的数量多。

  (四)学习13自然段

  1、探索交流: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2)“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4)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①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5)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文中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是静态描写;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群鸟活动的部分)是动态描写。

  (6)归纳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 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熟读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老教材六年级的一篇课文,也是浙教版十二册的一篇课文。笔者有幸三次教学这篇课文,却有着不同的经历。教学工作似乎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毕竟又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初识《鸟的天堂》,让我羞愧不已;再遇《鸟的天堂》,“暇”字困扰我很久;三遇《鸟的天堂》,难题接踵而至:鸟很多,会不会造成灾害呢?

  初识《鸟的天堂》

  ── 羞愧不已

  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由于经验不足,主观上很想上好课文,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但殊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办?借鉴名师的,相信热闹的名师课堂照搬照套后,也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可事与愿违,课堂死气沉沉,别无它法,只好匆匆收场。现在已记不起自己是怎样熬过那“漫长的课堂”,也不知道教学的思路。只记得课后作业时有许多同学写错了“应接不暇”的“暇”,我还大发雷霆,责怪同学们读书不认真。现在想一想那时的我是多么无知,真有愧“老师”二字(因为关于“暇”上课根本没有教学,笔者自己也经常写错),这能埋怨学生吗?这是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呢?

  再遇《鸟的天堂》

  ──关于“暇”字的困扰

  时光荏苒,两年之后,我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如何解决“暇”字以及第一次教学的难堪成了一道难题,怎么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第一次的难堪重演。我虚心求教,研读教材,日夜思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点眉目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许能解决以前的难堪。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采取的方法是: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

  1.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先出示两个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来考考同学们说说它们的'意思。因为“枝叶繁茂”很简单,但“应接不暇”很难,尤其是“暇”字的意思和字形对同学们就很难,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暇”字写成“目”字旁。我预设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解决此问题,由于不知道意思,所以就导入课文《鸟的天堂》学习“应接不暇”及“暇”的意思。很快同学们就找到了这个词语,根据上下文知道文中“我的眼睛应接不暇”是因为鸟太多,来不及看鸟,从而理解到“暇”的意思是“空闲”,进一步明确“暇”字的偏旁部首是“日”,而不是“目”。然后再和“碧玉无瑕”的“瑕”进行比较。这个词语及生字就这样被攻破了,也达到了抓重点词语导入课文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然后读课文找一找有没有容易读错的字及词,解决字词难点关。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就是抓重点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让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枝叶繁茂”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很显然是用来形容榕树的;通过“应接不暇”同学们会感受到鸟很多。刚好这就是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主要景物,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然后比较两次去鸟的天堂不同点。这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

  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就是抓重点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感悟体验文本,本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就是榕树和鸟,除了以上所谈到的“榕树枝叶繁茂和鸟多”的特点之外,然后让学生找一找榕树和鸟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这样就为第二课时的再读文本,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感悟和体验榕树的“大”和鸟“在榕树上生活的非常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同学们焦急地等待上第二课时。就这样由易到难,最后文章的难点就会不攻自破。课堂上的效果终于让我满足了一次,课后我经常回味无穷。

  反思: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怎样上?

  1.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学习是有易到难的过程,同样学习语文也是有易到难的过程。特别是语文的第一课时先要读通文本,然后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笔者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时,第一课时就导入课文直奔重点或难点句段,研读重点句段,深究文本主体,理解课文。可是学生反映平平,总是不能达到老师预设的效果。深思其原因:是学生不能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读,有的只是读一、二遍课文,有的只是读了文章一、两段内容,有的甚至一遍不读就去理解、感悟文本,探究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学习遣词造句,结果是学生读不准字词,读不通语句。语文第一课时,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引领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初步领悟文章内涵,如果学生连这些要求都不能完成,试想:我们的孩子究竟拿什么去进一步的学习。至于品评文字,体会情感,升华思想,那也只能是教师心中的“空中楼阁”。

  2.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这样既避免了把语文的第一课时当作“拼音课、识字课”,又解决了课文中生字难关。从课后作业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只有一位同学写错了,他是因为不认真,把“日”写成了“目”。第一次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字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错,有的同学甚至错了五六次。更有甚者,等到他走上工作岗位当老师还分不清,因为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且不止听到10位同事问这个字的偏旁是“日”还是“目”。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一、引题引新,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播放“百鸟齐鸣”的录音)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非常尊贵的客人,大家想知道是谁吗?那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听,边听边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听后学生自由发言)用“我听到小鸟……的声音,想到……”的句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出发了,旅游时,别光顾着浏览,要把你的旅游发现填进旅游报告中。

  2、检查朗读。

  师:你拍摄了那些画面呢?请把它来读一读。

  4、交流旅游发现。

  师:老师把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板书:榕树大茂盛美)

  师穿插:这棵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三、读课文,品味赏析

  1、同学们,鸟的天堂给大家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那么,大榕树到底有多大有多美呢?让我们深入到文中去感受。

  2、默读写榕树的部分(5—8自然段),读的时候,用你喜欢的记号划出写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语句,再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3、小组交流。

  4、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从哪儿看出榕树的大和茂盛?

  ①第五节中的句子。

  ②第七自然段的“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一直到“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师:这段话从哪方面来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枝干多)

  师:让我们来再现一下看到的景观吧!(放录像,师边讲解)

  师:看了录像后,你有什么感想想说?

  生说感想。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它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你们能不能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呢?

  (指名读这段话)

  ③在这一节中,还有什么词能看出榕树的大和茂呢?(逼近)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为什么不用“靠近”

  师:非常好。“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

  ④第八节中“那么多的绿叶”

  师:你找出的是从哪一方面描写大榕树的大和茂呢?(叶)

  师:来,大家欣赏一下大榕树的绿叶吧!(放录像,师边读第八节讲解)

  看了录像,再读这段文字,你体会出了什么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写出了榕树的多和密。

  指名读。

  b“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你是如何理解“榕树好像在把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的`?

  说明榕树非常绿,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指名读

  c“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⑤师:当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时,作者联想到了新的生命在颤动。那么,你呢?你联想到了什么?(看录像)

  出示句式: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时,似乎……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联想吗?(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绿的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⑥师:你们描述得真美。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齐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⑦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齐答)第8自然段。

  师:你读出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还愿意读(生齐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我们一起来吧。(配乐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⑧师: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进“总结与感想”这一栏。

  生填报告,师巡回指导。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浙江省松阳县谢村乡中心学校 叶关玉)

  教学目标:

  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分辨课文中写的事物与联想,体会这些联想的作用

  掌握生字,理解“颤动、应接不暇、留恋、逼近、展示”等词语。

  3、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方法。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难过风光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联想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到过“鸟的天堂”,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呢?

  板书:第一次:黄昏 榕树

  第二次:早晨 鸟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你喜欢作者那一次的描述,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说说你的意见。(讨论后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渡:好,我们先和作者一起欣赏榕树。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1)、(2)句子,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请同学们看看挂图、读读句子,你喜欢作者的描写吗?结合图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指名让一位学生上台指着图说。)

  B、小结:这句话写出了榕树“枝上又生根”,有许多“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作者看了会觉得怎样呢?(惊奇)

  板书:枝干多

  c、谁能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

  (2)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问:你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作者把榕树的什么写了出来?指名说说。(写出榕树茂盛、充满生命力)

  板书:茂盛

  A、少茂盛呢?谁来说?

  (榕树的茂盛表现在叶子多而密;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B、“颤动”是指叶子怎样,谁可以做“颤动”这个动作(“颤动”是指微风吹动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问:读了“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而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谁愿意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方佛看到大榕树的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一闪一闪的样子,使人感到大榕树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

  C、看到这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作者的感受怎样,指导学生读。

  D、再读最后一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你悟出了吗?读出这样的感情。(读出赞叹、惊喜之情。)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学法,迁移运用,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了“大榕树”这一部分,作者抓住榕树大、茂盛、充满生命力的特点来写,对大榕树进行静态的描绘,突出静态美。我们学习的方法是:(1)找自己喜欢的句子;(2)说喜欢的原因;(3)读出喜欢的感情。那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课文第三段。

  板书:静态

  过渡: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天堂”原比喻幸福美好的环境,这里比喻特别适合鸟儿生活的环境),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幽静。农民们不许人来捉他们)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作者心情会怎样呢?

  创设情景: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在早晨,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请一位同学学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老师拍手),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出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很多同学学鸟叫)。我们继续拍掌(掌声不断)。树上就变得很热闹了。

  作者怎样描述树上热闹的景象呢?(根据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A、“我”注意地看着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看漏了那只,第三只有飞走了。)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自己的眼睛“应接不暇”,写出了当时的什么心情?

  B、作者终于看清了一只画眉在兴奋地唱着好听的歌,表达作者的什么感受呢?你可以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对画眉鸟的喜爱之情)

  看幻灯体会众鸟纷飞的奇妙景象。并练习(联想):这儿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小结: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看见许许多多欢快活泼的鸟。着重写了鸟的大小、颜色、活动的变化,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当我们的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时,我感到怎样?谁愿意把原文中的话读出来?

  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A、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因为这是引用朋友的说法。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因为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确确实实的景象,这句话既表明“鸟的天堂”的名称是名副其实。又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留恋。

  B、齐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3、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鸟的天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近景图,鸟的天堂中众鸟纷飞的录像;出示有关练习题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有些榕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成天在树上飞呀,叫呀,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欢乐,所以人们把这儿叫做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二)资料交流,解决问题。

  1、针对以上问题,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检查交流情况。

  (1)能利用资料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里有些什么鸟?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老师随机利用课件或展示台展示有关资料。

  (2)不能解决的问题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

  1、学生谈到生字新词的问题时,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不可计数、静寂、留恋、停泊、缆绳、颤动、木桩、高塔、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

  2、学生谈到读书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五)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那美丽神奇的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好标记。(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1)填空练习:

  课文写了作者__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________,只看到了________,没有看到________,所以他认为________;但当他第二天________再经过时却看到了________,他觉得________。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还不能解决的继续存疑,老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5)“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六)作业:写字。

  提示:“拨、纠、概、桩、昨”与“拔、叫、既、庄、作”比较记忆,知道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桨、楚”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下一样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本节课留下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1、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指名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交流。

  ①读一读你找的句子,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板书:远、近)

  ②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课件展示)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书:大、美)

  5、四人小组讨论,画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出示句子,感受榕树的“大”和“美”。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自由读句子,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树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不计其数”)

  (3)“卧”字说明了什么?想象: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你学过的词语赞美一下大榕树吗?

  (4)读句子,体会榕树的大!

  (师范读,生评价,指名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鸟的天堂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和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知道著名作家巴金吗?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巴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在巴金先生的引领下,一起走进我们南国的一个梦境般的地方——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配乐讲述传说。

  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

  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这就是——齐读课题。

  3、揭题,读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交流(景色优美舒适……)

  我在网上下载了不少“鸟的天堂”的图片,它确实如你们所想象的,是个很美的地方。只看图片,就是一种享受,让人陶醉,它的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词。

  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书写“巢”和“暇”。“巢”上部分是三个“﹤”,要写的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暇”是日字旁。

  4、理清层次。

  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再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你们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下面清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两词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

  堂啊!

  指导朗读:能不能把这感慨的味道读得再浓一些?突出“的确”,齐读。

  5、质疑。

  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1、初步感受榕树的美。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师配乐朗读课文1——9自然段。

  学生听后谈感受,总结榕树的特点。(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交流榕树的“大”

  (1)随机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指名谈体会,突出“一株”,指名读,自由读。

  (2)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图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

  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3)指导读,体会榕树的大。

  知道这株榕树究竟有多大吗?咱们的操场大不大?这一株榕树所覆盖的面积相当与咱两个操场,甚至比两个操场还要大。

  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

  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还有那里具体写了榕树的“大?

  随机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抓住“卧”字来体会: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小结: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榕树了……

  体会榕树的“茂盛”、“绿”

  (1)随机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如果把“似乎”去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比较读。指名说。

  师小结: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指名读。

  (2)感受“生命力”

  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读,体会,交流。

  师小结: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是榕树显示出来的茂盛的生命力,所以——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感受树的美

  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

  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齐读第八自然段。

  指导交流背诵。(好的语言应该积累。)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

  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写,写完后交流。

  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这次,我们没有失望,不仅看到了群鸟出巢的热闹场面,而且听到了百鸟齐鸣的动听音乐。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 篇9

  课前谈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天堂)

  让学生就杭州(天堂)发表见解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三、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

  树:......

  鸟:...... (争锋相对)

  四、换位整合

  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

  五、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

  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 篇10

  一、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二)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体会到......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3、重点研读8、9小节。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板:见闻联想)

  ②用看到(或听到)......联想到......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③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反馈。

  重点出示: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A、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写出了什么?(板:枝叶展示生命力)

  B、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枝叶在展示它的生命力?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画画。用你手中灵动的笔把这棵榕树的叶子画下来。

  B、抓重点词研读句子。(板:绿叶生命在颤动)

  C、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小结:看到这美丽的树,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③仿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留恋忘返。现在你们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听到)_____,联想到_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归课文。填空:鸟的天堂是____。说它是鸟的天堂,是因为____。第一次经过这里时,感到奇怪的是_____,那是因为____。(结合作者当时去的时间是傍晚)

  (四)总结。

  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又有什么发现呢?

  评:本教案在设计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1、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单元提示指出,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在设计教案时,我始终抓住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展开教学,让学生用看到(或听到)______,联想到______的句式对作者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并用该句式进行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分辨见闻和联想的能力。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教案积极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新的高度。

  3、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抓重点词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美美地读、赞美的语气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鸟的天堂》教案03-07

《鸟的天堂》教案11-04

《鸟的天堂》教案11-25

鸟的天堂教案04-04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03-23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06-09

鸟的天堂活动教案08-29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01-07

《鸟的天堂》教案15篇09-03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20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