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案

时间:2022-08-25 08:06:22 教案 我要投稿

《瀑布》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瀑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重点字词和短句、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讲析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

  2、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3、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作品:

  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

  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散文;《只求新去处》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录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

  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4、结构:开门见山——两次观瀑布——石——卒章显志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

  1、文章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是重点,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

  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

  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当形象的比喻

  奇特想象的动词选择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铺陈的句式

  3、朗读课文第四、五小节,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

  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

  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

  (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

  2、壶口瀑布之水与锁着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4、在思考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并说说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有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思考:这篇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思考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精读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学习

  六、作业

  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瀑布》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见过瀑布?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老爷爷写的《瀑布》。

  板书:瀑布。

  2.听老师读。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你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三、初读课文,感受《瀑布》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读,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4.默读: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从瀑布的声音、样子以及作者听到的、看到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我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

  3、为了帮大家读好课文,我还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图片,愿意看吗?(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材料)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现在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开始。

  6.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五、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1.学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2.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

  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3.你还能搜集到这样的诗句吗?下课以后试一试!

《瀑布》教案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领悟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美,以及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朗读,感悟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助挂图或实物照片,加深理解、加强感悟,学生可联系自己的感性经验加深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2.本文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紫藤萝花的挂图或照片;

  2.投影片①生字词;②保尔·柯察金在烈士墓前对生命意义思考的一段话;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干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

  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三)分析第一段

  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六)学习第八、九段

  齐渎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刁;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七)学习第十、十一段

  齐读第10—ll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朵,也正是由每——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八)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刁;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九)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瀑布》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瀑布》教案5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是:认识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说教法: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并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质疑,积极释疑,品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思维的空间,自主感悟、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有:做游戏读词、同桌评价、朗读、小组讨论、想象等。

  四、教学过程:

  (见教案)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

  挂 图

  望 庐 山 瀑 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瀑布》教案6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

  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繁华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初步认知

  1.认读字词

  2.作家简介

  3.背景了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默读思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⑴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看看每段写的是什么?

  ⑵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⑶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3.课堂讨论交流

  ⑴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

  看花——繁华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⑵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又想到十多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⑶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业:

  抄写字词

  阅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思考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第二课时

  三、涵泳品味——奇文共欣赏

  请你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内容,鉴赏文章的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结构美:

  ⑴层次:花瀑—花穗—花朵

  角度:色形态香

  层次之美——和谐有序

  ⑵角度之美:立体丰富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成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语言美

  比喻

  ⑴“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⑵“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拟人

  ⑴“在和阳光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⑵“在笑在嚷:‘我在开花。’”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通感

  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

  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思想感情:

  3.情感美

  ⑴对紫藤萝花的喜爱

  ⑵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

  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与生命的长河的联系:

  没有生物永生不死,那为什么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的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个体的生命有限,无数个体前赴后继,就汇成生命的洪流,贯穿时空;个人的光彩构筑出人类的辉煌,也因人类的辉煌而更显灿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

  深刻的哲理催人奋进,带来美好的人生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由“物”及“我”

  情由景生

  理从情来

  四、拓展

  美在何处?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深入的思考、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作业:课后阅读席慕蓉《白色山茶花》、宗璞《西湖的绿》、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学后记

  易红梅

《瀑布》教案7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语文衔接”的课题研究公开课,也是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的第一节课,而众多老师的观摩,很容易加剧他们的紧张心情。因此刚开始的心理调节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能否在本节课中轻松学习的关键所在。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在开始上课时,先给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花卉图片,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心情自然地平静,开启思维,从而进入课堂的学习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从这三个维度来考虑中小学课程的衔接,并对本课教学做如下设想:

  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小学的知识积累,如:小学学过的描写花的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在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达到中学要求的标准,实现本课“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目标。

  情感与态度的衔接: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这篇课文蕴涵非常深刻,文中提到的文革,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相当难度的。对于这一难点,设计采用老师形象描述的方法进行交代,给学生的理解搭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的衔接: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形象的感知到理性的思考。

  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三维目标的实现是融合在一起的。

  教学步骤:

  一、旧知导入:

  (欣赏一组花卉图片)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也曾引起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遐思。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曾读过哪些写花的诗吗?

  (课件):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学习词语:

  1.课文已经预习过了,现在就看看这几个词语该怎样读?请学生上黑板注音。齐读。

  (课件):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

  伫立( )忍俊不禁( )酒酿( )绽开( )迸溅( )

  2.多姿多彩的花卉,装点了我们的生活,陪伴着我们走过了童年的时光,也让我们领略了生命的感动。下面就看我们一位同学预习时所写的一段文字。

  (课件):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凝望着窗外的栀子花。大雨倾泻而下,粗重的雨点无情地击打着她,可是她毫无惧色,一朵朵洁白的花傲立枝头,迎接着风雨的洗礼,在葱绿的枝叶掩映中,显得格外清丽动人。有的花朵已完全绽放,显得是那样舒展,仿佛是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有的含苞欲放,仿佛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有的还是花骨朵,但花苞鼓鼓的,那里好像装满了生命的酒酿。栀子花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蜂围蝶阵的荣耀,有的就是这一身的洁白,纤尘不染;袭人的芳香,阵阵飘散。在这春红已谢,百花凋零的时节,为人们带来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

  一生读,评论读得怎样,写得怎样,有无用错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久久地伫立”用错,因为“伫立”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再说“久久地伫立”就重复了。所以要删去“久久地”。

  三、学习课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自然的花朵,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上个世纪80年代,宗璞就曾被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深深感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优美的《紫藤萝瀑布》。

  1.请几位同学跟老师合作,朗读课文。

  师:1

  生1:2

  生2:3—6

  生3:7

  师:8、9

  全体女生:10

  师:11

  (课件):图片、音乐。

  对于刚才朗读的情况,谁给我们做个评价?

  ——好的,不足的。

  2.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回忆一下文章的思路。(启发学生用两个字的动词概括,板书。)

  ——一(板书):发现——凝望——回忆——感悟

  3.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生自由发表自己看法。)

  ——(1)外形相似:这一树花开得繁密、茂盛,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条流动的瀑布,飞流直下,不可遏阻。

  (2)意义相联:这一树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紫藤萝瀑布,就像一条生命的长河,绵延不绝,永无止境。

  (课件):“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4.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感受到了它使用的妙处。文中像这样精妙的比喻还有很多,另外还有拟人的方法。请到文中去找一找,动情地读一读,然后在旁边空白处写上它的精妙之处。

  ——读,品,评。

  如: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和茂盛。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承“瀑布”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拟人,顽皮、活泼、可爱的形象。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拟人,虽无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并不寂寞!而是快乐地独自生长,放出自己生命的异彩!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生的快乐和欣喜,形象地表现出来。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不仅让人看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而且看到了她生的喜悦。

  交流品读时,强化个别读,再齐读品味,必要时老师参与。2—5节全体朗读,6节全体男生读。视课堂进程灵活处理。

  5.师:一树普通的紫藤萝花,为什么会带走宗璞心上的焦虑和悲痛,让她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原来啊,宗璞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她和弟弟从小就在清华园中长大,本以为扎根在这片沃土里的种子应该顺利地发芽开花,谁知道生命的风雨来了,正当他们风华茂盛的时候,却失去了报效祖国的机会。

  好不容易熬过了生命的苦难,几经雪欺霜冻,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可是有谁想到,弟弟这个才华横溢的科技工作者,正当要施展抱负,绽放自己生命的花朵的时候,却发现身患绝症,已经无法医治,死亡之神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

  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来到紫藤萝瀑布面前,她此刻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作答。

  师:是的,个人的生命是有止境的,但是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沉溺于个人的苦难而感事伤怀,应该放眼人类生命的长河,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在这条长河上破浪前行。

  齐读10、11节。

  6.师:读了这篇课文后,老师就觉得:

  (课件):图片、音乐、文字。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生长。

  生命还像什么呢?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这样的句子写一个比喻句,作为今天的作业写在笔记本上,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这里老师还想到:

  (课件):图片、文字。

  生命就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生命就像焰火一样,虽然短暂,但却无比辉煌。

  7.结束语:

  (课件):图片、音乐、文字。

  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

《瀑布》教案8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千丈青山”画成

  (山很高大,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据“一道白银”画成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请喜欢读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定格,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瀑布》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法。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二、自学导航

  1、学生介绍作者,老师总结。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3、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师生探究】

  1、听读课文。

  2、查字典,教师正音。

  【自学导航】

  1、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3、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师生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三、即时训练

  1、比较眼前花和记忆中的花有什么不同?(花势,价值,命运)

  2、解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自学导航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师生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自学导航】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生探究】

  学生发表看法,老师总结完善。

  三、即时训练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四、课后作业

  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写一篇生命感悟的周记。

《瀑布》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和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能力培养点

  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1.领悟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美,以及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

  2.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二.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

  重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难点: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二)课型及教学思路

  课型:自读课

  教学思路:看紫藤萝花的照片→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作者思路研习课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紫藤萝花的挂图或照片 、 录音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2.课前热身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①自由散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②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涸心田;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而写的。理解这一段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设"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③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扬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解说:让学生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读写景段,让学生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如"辉煌淡紫色"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怅惆的情绪。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4.学习小结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二)托展延伸:迁移训练

  1.学习作者有顺序地描写紫藤萝花的方法,参考“一个校园→一片草坪→一棵小草→一片叶子”为内容描写一段景物,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解说:训练联想能力,可类比联想,也可相反联想)

  2.文中作者看似赏花实是写生活,讲哲理,你有同感吗?从中你悟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瀑布》教案11

  材料背景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如:

  (在洲的与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3、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放课件)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说)

  4、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5、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6、由此你想到什么?

  7、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课堂作业

  谈谈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瀑布》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识生字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预习课文

  4.感受山河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古诗《望庐山瀑布》

  2.说说你见过的瀑布,或回忆以前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瀑布的

  3.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

  1.自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这首诗写了瀑布的声音、瀑布的全身、仰望瀑布的情景

  3.小结:不同的地点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种“移步换景”的.方法是写景的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瀑布

  (宏伟、壮观等)

  2.课文是怎样把这壮观的场面写出来的?

  再读课文,圈划有关内容

  3.交流: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

  把瀑布的声音比作浪涌向海滩的声音,又比作吹过松林的风声

  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把水珠比作:珍珠、烟、雾、尘

  4.小结:恰当的比喻使文章更生动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复习拓展:

  1.学习生字:喻组词

  2.补充描写“瀑布”的段落

《瀑布》教案13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来,咱们跟着画面好好地去游一游,看一看。(课件播放庐山风光)

  1、理解瀑布

  这是什么?(板书: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读准。

  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吗?(指看图,像这样水流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庐山

  这是哪里的瀑布?(庐山)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细心,学习就得这样,细心观察)(板书庐山,这是生字,咱们齐读两遍,把字音读准啰)庐山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欣赏了庐山的风光,觉得真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

  3、导入课题

  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了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板书:望)(生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好好学习这首诗。老师把这首诗也带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出示古诗)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平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有什么好办法?(请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借助课外资源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法)

  2、(出示带拼音的诗句)识记生字

  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学习方式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板书:读正确)

  3、检查。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评价语:字正腔圆、很正确、声音洪亮)

  学生评,你很会倾听,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香炉峰,学写“炉”字。

  你们知道什么是香炉吗?(出示图片)就是焚香的炉子。这边的山峰像不像一个香炉?(像)峰头烟雾弥漫就像香炉里生出的香烟,这就是庐山有名的香炉峰。“炉”字是要学写的生字,跟着老师一起写。(指导写)指名上台写。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板书:读出节奏)(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谁来评评?)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篇根据这首诗改写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谁最会读书,帮同学们读读(你来推荐一下,谁最会读书)

  3、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读短文中的句子,你们来猜猜老师读的是哪句诗的意思。(指名说)

  下面咱们换一种方式继续玩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一起读诗句的意思(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二句)

  还想玩吗?男生读诗句,女生读诗句的意思。

  五、想象画面,读出韵味

  1、逐句指导读出韵味

  游戏玩完了,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生答……为什么呀?)

  预设:第一句 读出它的美; 你读得有点美了,谁能读得更美?真棒,你读出了他的韵味。(板书:读出韵味)

  第二句(瀑布很美)是啊,这瀑布像一条河流挂在山前,飞溅下来的小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串闪 亮的珍珠,多美呀!

  第三句(根据回答板书三千尺)这是些瀑布的什么?(高)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你量过吗?诗人李白量过没有?我想,也没有。噢,这是把它夸大了的。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板书夸张)这样一写,瀑布就更有气势了。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比它更有气势点……)

  第四句(瀑布好像银河从高高的天上落下来,真壮观啦)

  2、总结瀑布特点

  喜欢这庐山的瀑布吗?为什么?板书:美、壮观

  3、配乐读

  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把这首诗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六、熟读成诵,总结学法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会背了吗?(生背)板书:熟读成诵

  今天咋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望庐山瀑布》,还知道了学习古诗这几个步骤,你们真了不起。

《瀑布》教案14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瀑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叶圣陶对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瀑布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瀑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配乐朗读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3.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观察角度只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案》,来自网!

  有一个就是远望,但是在诗歌《瀑布》中,作者由三个角度对瀑布进行观察和描写,一是没见瀑布,先听其声;二是远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脚下仰望。)

  师述:请同学们用直线画出说明作者观察点的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这样条理清楚。)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认为瀑布的声音既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述:“叠叠”和“阵阵”是什么意思?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

  (这些叠词强调事物数量多或出现次数频繁。)

  师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模仿,谈感受,体会瀑布气势的雄伟,体会作者恰当的表述。)

  (②李白在远望瀑布时,觉得瀑布像一条银河,而叶圣陶先生,却觉得瀑布像一道白银。)

  师述:用“ ”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细细品读,思考: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恰当,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还写出了其光泽。)

  ③叶圣陶先生在近处仰望瀑布,觉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风吹来,它又如烟,如雾,如尘。

  播放关于瀑布的录像,学生欣赏,结合情景理解课文。

  ④出示句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思考为什么烟、雾和尘之间用“,”而不用“、”呢?

  (因为他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词语,即“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

  4.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

  5.用一句话赞美瀑布。

  四、总结写法,激励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恰当的描写。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范写“瀑”和“衬”字,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及衣字部,不要写成示字部。

  2.学生练习书写。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全诗背给父母听。

  3.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

《瀑布》教案15

  课前预习:

  1、了解本课的作者,完成《助学》 “预习积累”第2(1)题。

  2、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3)题,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四字短语的意思,积累在笔记本上。

  3、大声朗读课文4—5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和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完成,1、2两项任务由小组长检查,评出等级并计入本周语文学习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评价任务:

  1、能够有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小组合作搜集的“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3、能够简单地赏析文章独具魅力的语句,并通过想象感受不同感官带来的不一样的瀑布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李白有诗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王安石吟:“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赵孟頫更看见:“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是有些缘由的吧!那么诗人于坚,是否也是因为些什么而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于坚,走近《黄果树瀑布》。

  二、知瀑布——知识扩展,领略壮观

  (下面请我们的优秀导游小组带领我们一起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黄果树瀑布吧!)

  (小组四人按分配任务进行——生D:操作准备好的黄果树瀑布各种景致的组图幻灯片。生A、生B、生C:分别进行解说,引导全体同学共同游览黄果树瀑布的美景。)

  生A:大家注意,我们将要看到的就是位于我国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瀑布宽约20米,从60米高处的悬崖上直泻犀牛潭。(瀑布倾泻的声音)

  生B:大家靠近一些,来观赏瀑布万马奔腾的阵势。(瀑布全景图)

  生C:大家快看!水拍击石!(瀑布近景图)

  听这雷劈山崩的震撼!(水击石的声音)

  生A:大家快来感受这飞溅的水花!(瀑布飞溅的水花图)

  透过腾腾的雾气,大家可以欣赏日光下的五彩缤纷。(阳光下的瀑布图)

  (感谢导游小组带给我们的精彩讲解!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那于坚领略到的美景是否和我们一样呢?)

  三、读瀑布——听读课文,体验感受

  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方式:(1)学生听朗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三名同学分别朗读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并示范。

  (3)学生分别总结文章段落内容,思考之后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前间接了解的印象和后来亲身游历黄果树瀑布后感受到一种新鲜、生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愉悦和震撼。

  2、本文讲述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觉变化。纵观全文,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

  学习方式:(1)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

  (2)学生讨论具体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3)体会情感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变化。

  明确:“并不会特别的激动”→“似曾相识的无聊感” →“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当时我心里一阵激动”→“我和它立即建立了一种陌生的接触” →“它抚摸我,亲近我” →“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我和这瀑布之间建立了一种真正的关系”。

  (作者的这种情感变化是和他观赏黄果树瀑布密不可分的。作者所经历的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呢?)

  四、观瀑布——美读课文,感受壮美

  反复朗读作者描写亲历的黄果树瀑布的语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学习方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标画描写瀑布的语句,在课本一旁做好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赏析,指导学生朗读,可单独朗读,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集体读,读出感情。

  (4)教师做好点评总结。

  预设:

  a.“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它先是侵入我的耳朵,然后灌满了我的耳朵,最后是震耳欲聋。”

  (作者从听觉角度抓住了瀑布的声音进行描绘,直接写出了瀑布的有声带给我的震撼感觉。

  b.“与此同时,我的头发开始潮湿,……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作者通过“潮湿”这一触觉感受的描写使得并不舒适的感觉引发了美好的

  感情,突出了直接的接触带来的痛快淋漓之感。)

  c.“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从高处……呼吸着潮湿。”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系列的动词抓住了视觉进行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亲近瀑布时痛快淋漓的感受。)

  d.“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

  (由身体上的外部刺激引发了心灵深处的欢乐感受。)

  e.“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

  (作者以形象夸张的比喻形容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被瀑布所浸染,有强烈的抒情性。)

  f.“这里永远不会进入摄影镜头……你看到的就是水犹如玻璃粉碎那样的运动。”(作者抓住了独特的视角——瀑布的背后观察,与瀑布的接触更加的亲密;同时运用了比喻,描绘了立体的黄果树瀑布。)

  明确: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的角度去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朴实、宏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也由此带给了作者不一样的`独特感受。

  五、感瀑布——再读课文,体味升华

  1、黄果树瀑布是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致,为什么作者却在第四自然段中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学习方式:(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独立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明确: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作者由开始看到图片的不激动以及似曾相识的无聊感在亲身接触黄果树瀑布之后感受产生了极大地转变,这是运用了写作手法——欲扬先抑。而作者仅仅是要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美之情吗?)

  2、文章的第七自然段对我们写作有何启发意义?

  明确: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不写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力求亲身经历、亲身体验,非写出独特感受不肯下笔的写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六、悟瀑布——齐读课文,再会壮美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确:这篇游记散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所见所闻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达了作者为拥有那种全新的发现和体验,内心所产生的无比喜悦的心情,从而告诉读者,认识自然景物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注重实践,亲身体验,就会获得真知。

  作业设计:

  一、大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段中表达出作者最主要感受的词是 。文中“作为一个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指 ,而“另一个瀑布”是指 。

  (2)这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来写黄果树瀑布的?表现了它怎样的特点?

  二、完成本课《助学》“学习测评”1—9题。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于坚

  “不是特别激动” 幼时观赏图片瀑布

  抑

  某年亲身游历瀑布

  “无聊感” 入口初见

  “一阵激动” 远观听声(听觉)

  扬

  “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身临接触(视觉、触觉)

  “有湿透的话要说”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由学生模拟真实导游现场,并加入视听的感染使得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能够先产生具体的画面,由此在品读课文时更加容易走入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感受到瀑布的洒脱、飘扬之美了。

  本节课在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思路进行分析的同时,把重点集中在了第3、4、5自然段的理解品味上,在此充分发挥了学生眼、耳、口、心齐动的阵地作用,通过学生的“朗读—赏读—美读”使得学生在体味作者情感和描写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但由于课堂内容设计的限制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使得学生明白了语文应该怎样学、怎样用,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走得更长、更久。

【《瀑布》教案】相关文章:

壶口瀑布教案09-03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12-18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02-18

《紫藤萝瀑布》教案07-31

大瀑布的葬礼优秀教案08-27

《大瀑布的葬礼》优秀教案09-17

黄果树瀑布教案01-19

黄果树瀑布教案范文02-08

《看黄果树瀑布》教案03-17